昨從Nokia 1520 WP 轉換新機 A8+ 的" 偽"6吋手機..

skiiks wrote:
沒辦法 沒有業內人朋友回答
這個問題不會有答案
算去搜尋 連這個要怎問都是個問題 而且一樣沒有答案


所以你的意思是,你說的這個論點,目前還僅限於非業內人士(也就是你)的自行臆測是嗎.... @_@a

你自己提的論點可行性可信度有多少,不一定會有雞婆人士幫你去求證,多半要靠你自己去求證~

另,我自己是覺得,你說的,是一種思考方向,但實務上真的是這麼想並且去做的,好像並不是電影業界的普遍想法.
拍一部電影,在後製特效時,我這業外人士的常識是,製作團隊多半是用符合專業級的電腦配備啦,電腦運算效率考量的層次和你說的那種避免交期拖到什麼的不太一樣. 一般就是導演預計要用什麼格式發行/播放丶要做到什麼規模的效果丶擬真程度如何丶動作複雜度如何丶製作工期多久等等等,考慮比較多的是"預算",有多少資金預算就做多少事,能砸的錢夠多自然就能幫你加人趕工配合上映檔期~ 還記得"抓妖記"嗎,2013年底殺青,原預備在2015年春節上映,但柯震東2014年8月出事,製作單位原本好像是想直接用後製把柯的臉P掉吧,但後製費用竟比重拍還貴,於是該片在2015年2月進行補拍,後來拼命趕工趕工再趕工....7月中旬就已經在IMAX-3D劇院公映囉~

至於一部影片後製完成後要用什麼等級(或長寛比例)的播放設備去播放,是在電影院播呢,還是家庭劇院播呢,還是在個人電腦上播呢,亦或是有人要在手機上看甚至用VR眼鏡去看,電影製作公司要怎麼做發行規劃又是另個議題了~


~ 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 ~

lyou wrote:
所以你的意思是,你...(恕刪)
我知道就是業內朋友講的
不然現在數位攝影器材拍下的都4K 8K 16:9 為什麼只截取21:9範圍
而且還指定特效多的電影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原因 也不是絕對
不過確實會影響導演選擇影片比例上的考量
                              彈幕濃!
跟樓主同感!現在的6寸都假6寸,建議不缺錢可以買note8,屏幕寬度接近傳統16:9的6寸屏,缺錢的話可以改拿OPPO的R11s Plus,屏幕超大。
roland49841 wrote:
跟樓主同感!現在的6...(恕刪)

要是以旗艦機的價格來說首選我會乾脆買IPhone 8

為啥?做得邊邊圓圓的不但不洗翻.

且螢幕看來並不怎麼多好用

而保護貼也貼不到完整邊邊.

再則拿IPhone 8的給人感覺就不同

電影製作之所以有這樣尺寸,是因為跟以前膠片尺寸利用有關,
電影尺寸比較多元,用什麼尺寸是看導演跟攝影設備,還有後製。
現在更容許電影甚至一部片中穿插多部尺寸。

柯麥隆就是為了家用(以利銷售),所以設定了16:9的尺寸,
敦克爾克的諾蘭為了呈現空拍與戰爭的上下關係(空戰地戰)所以用IMAX 70,
另外一種是因為導演藉由裁切,以利後製剪輯上構圖修正,

特效成本比較有關的應該是格數跟像素,
減低畫面外的特效確實是節省運算,但最重要的目的其實只是要減輕製作量。
畢竟只要有在畫面內的特效不論搖鏡的進內外景都要做啊...

derkae wrote:
要是以旗艦機的價格來...(恕刪)


的確是 不過拿手機的顏質也是很重要的
skiiks wrote:
近年21:9影片則是要節省電腦特效運算的負擔
讓畫面像素再少一點 特效運算可以再快一點


skiiks wrote:
我知道就是業內朋友講的
不然現在數位攝影器材拍下的都4K 8K 16:9 為什麼只截取21:9範圍
而且還指定特效多的電影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原因 也不是絕對
不過確實會影響導演選擇影片比例上的考量



別開玩笑了 ...

所以 MPC/SONY 搞了下列這些算圖設備,只為你說的原因 ? 少算一點 ???

單單蜘蛛人Home coming就採用 4000 台Dell Power Edge Server / 1000台 Dell Precision Rack 7910 workstation、後端用 Dell EMC 運算


業內可提供的資料給你參考與求證一下 ... 是不是如此

MPC Vancouver Render Farm 規格:
CPU 72 cores
RAM 187GB

MPC Montreal VFX work 規格:
CPU Inetl Xeon E5-1650 3.20 GHz
RAM 64GB ( 62GB, Swap 2GB )
SSD 512GB * 2
Video card K4000
NIC 1G
OS Linux / CentOS


MPC 的 VFX 作業模式:
l 在 Linux 環境下使用Maya、Nuke、Houdini、katana、完整的 pipeline 工具,多個工作室動態分配軟體授權。
l VFX製作環境非常依賴 render farm,非常需要排隊等候,包含Daily mov / cache render。
l MPC render farm 最多有三千台機器,render farm 授權狀態可透過網頁查詢,Nuke / katana/ Houdini render license 都有1-3千個可使用。
l Houdini FX / katana 的授權需輪流使用,軟體閒置1.5小時的話,會自動存檔關閉軟體。
l MPC Montreal VFX 約有1百多人,非常要求慢工出細活的的流程,跟動畫流程還是有不同。
l MPC VFX 標準作業流程是特效做完,先進render farm測試有沒有問題,有工具可以QC,在release cache 給 lighting,超過既定算圖時間會被終止。
l MPC在全球皆有據點,同個專案在各個分公司所有資料都看得到,也因為時差的關係,資料不會有不齊全的問題。
l 收發信件使用 Web 服務,Space這套軟體可以群組即時討論問題,可以上網,但須透過遠端桌面。
l VFX 常用的外掛多數都有 linux 版本可用。

SONY 的 VFX 作業模式:
l SONY 比 MPC 硬體等級更高,render farm數量還更多速度更快,不會碰到授權數不足的問題,算圖機房在美國華盛頓州。
l 做水的特效,單一個鏡頭的單一FX Element,會同時丟4~5個不同的參數版本到 render farm,這時render farm不見得是要最好的,機器數量要多。
l 做火的特效,由於檔案非常的重,就需要有頂級的機器simulation 跟rendering。

Vodafone ~

kenji2machi wrote:
的確是 不過拿手機...(恕刪)


哈~拿手機還要考量到顏值?那看來恐龍妹們都不該拿了

不過我這"顏值"算老人家還可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