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編輯後輸出MP4 10bit 4:2:2影像檔案

最近相機升級成Panasonic GH5,這台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錄製4K MP4 10bit 4:2:2影像。
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影片進剪輯程式後輸出後,要如何在不讓檔案比原始檔更大的情況輸出跟原來格式一樣的MP4。

我使用 Premiere Pro 2019軟體,H.264或H.265壓縮格式都無法,只能輸出8bit 4:2:0。
如果使用Apple ProRese格式或DNxHR是可以輸出10bit,但是檔案會變很大。

因為我的影片都是剪接後想收藏,並沒有要上傳網路,所以想盡量接近原來GH5的影像品質來做剪輯。

請問各位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在Premiere或其他軟體輸出4K MP4 10bit 4:2:2影像,且檔案不會變大。

謝謝。
熊掌與魚,你要哪一個 ?

想要更多的色彩細節,這需要更多的檔案容量來紀錄下來,以及更強的電腦硬體運算來支撐。

色彩深度和色彩取樣是不會直接影響到解析度的,直接影響解析度的是實際畫素(Pixel)。大型的拍攝案,如電影或廣告,對於素材擷取和後製調校、合成,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此情形下,拍攝10bit 4:2:2才有它的意義所在。

然而,即使10bit 4:2:2是最佳品質,最終端輸出、呈現在觀眾眼前的,仍是以8bit 4:2:0為主,網路媒體、藍光影片也都仍以8bit作為主要色彩,大多液晶螢幕也是只支援8bit,所以別在8bit的螢幕前告訴我你看不出這兩種色彩的影像有什麼差別。電視方面則不斷在提昇色彩的處理能力,現大廠電視為了讓色彩不失真,通常會採用12/14/16 bit的影像晶片來轉碼,但實際顯示的色彩仍以8bit最多。

所以拍攝時要不要追求10bit 4:2:2? 不如先想想最終影片要達成的目標、需要經過什麼樣的處理,否則沒事拍了一堆超高品質的素材回來折磨自己的CPU和顯卡,恐怕也只是事倍功半。




OrangePa wrote:
最近相機升級成Panasonic GH5,這台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錄製4K MP4 10bit 4:2:2影像。
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影片進剪輯程式後輸出後,要如何在不讓檔案比原始檔更大的情況輸出跟原來格式一樣的MP4。

我使用 Premiere Pro 2019軟體,H.264或H.265壓縮格式都無法,只能輸出8bit 4:2:0。
如果使用Apple ProRese格式或DNxHR是可以輸出10bit,但是檔案會變很大。

因為我的影片都是剪接後想收藏,並沒有要上傳網路,所以想盡量接近原來GH5的影像品質來做剪輯。

請問各位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在Premiere或其他軟體輸出4K MP4 10bit 4:2:2影像,且檔案不會變大。

謝謝。微笑...(恕刪)
pickyricky wrote:
熊掌與魚,你要哪一...(恕刪)


感謝pickyricky大經驗分享。

您說的很好,我也認同您的觀念,只是有一點比較不能理解。
以GH5所錄製的10bit 4:2:2 MP4檔案應該是使用H.264/AVC格式壓縮,在電腦處理相對於未壓縮的RAW檔案應該輕鬆很多。以我目前電腦的配備剪輯GH5 10bit的檔案還算順暢,轉檔也不會太吃力。為什麼很少編輯軟體能以同樣的壓縮編碼方式輸出一樣的影像格式?

就像您說的目前網路媒體、藍光影片也都仍以8bit作為主要色彩,但是相信未來應該會有所不同。沒幾年前都還是1080P的天下,現在4K解析度幾乎已經是主流了。也許以後製程進步,更高階的螢幕面板普及也不是不可能。因為我只是想把拍攝的影片盡量以最高畫質保留下來,說不定以後硬體設備普及之後才不會後悔當初為什麼沒這麼做。

在編輯影片過程我也不會使用太多特效,頂多調整影片顏色然後將多個片段接在一起輸出。我也找了很多號稱能無損剪接合併MP4的軟體,但似乎對於10bit的檔案還是力有未逮。

總之,有錄影前輩經驗分享,對於菜鳥還是很有幫助的。

謝謝。
在商業學與會計的理論上,有一個叫做 "收益降減" 的理論,或是叫 "收益率曲線",就是..... 你花了第一筆錢買一台相機,得到的功能以 1 來計算,當你花了多一倍的錢,是可以得到多一倍的功能,可是..... 到達某一個階段的時候,你再花多一倍的金錢,只能得到 10%的功能、再多花一倍的金錢,只能再獲取2%的功能。 在許多的專業的領域,常常就是要花非常高的金額,才能獲取到 那一個 1% 的功能,就看你 是否一定需要那一項功能。 也要看你 是否非常的在意那一項功能。

這也就是 要求解析度、畫質、與品質的程度,是要到哪一個階段。 一般的非專業者 可能不需要如此的要求,但是..... 對於 商業的攝影、製片者,對於細節的要求,就是要那麼的挑剔與堅持。


之前有看見 一段影片,知名的 Youtuber 在一段影片中Peter Mckinnon 訪問 Marques Brownlee ,為什麼他一定要堅持使用 8K 的解析度來製作影片? 然而.... Peter Mckinnon 仍然還是在 使用 1080 的解析度在發佈其影片,其中的觀點,就如 您一樣,是否 真的可以 辨別 其中的色彩差異,或是 品質差異、解析度...... 等等的。




我前一陣子 也是都使用 4K 解析度 Final Cut Pro 來編輯我的影片,我的電腦 總是要在編輯大約 40分鐘以上的影片的時候,就會顯得很吃力,花很長的時間來處理,其實..... 我的影片也沒有使用很多的特效,主要也只是做 Color Grading 的效果。最近 剛剛買了新的 Gopro 7 ,想要使用 4K 60 fps 的格式還剪接影片, iPhone 也是已經有 4K 60 fps 的支援,在剪接 4K 畫質的時候,同時 也有慢動作的影片呈現。 後來發現 .... 影片長度大約在 20分鐘左右,Final Cut Pro 就已經非常的吃力了,甚至 當機連連,不得已 需要將影片分割來處理。

其實..... 我偶爾也使用 1080 的解析度來編輯影片,是 做容易的一個做法,電腦與軟體 都可以承受目前這樣子編輯與後製。 如果想要 使用 4K的解析度來編輯,亦或是要使用 4K 60 fps 的規格來編輯,恐怕 我真的必須要花 更多的錢來升級我的電腦了。

OrangePa wrote:
感謝pickyricky...(恕刪)


我只是想把拍攝的影片盡量以最高畫質保留下來:
那就Apple ProRese格式或DNxHR啊沒什麼好說的,如果你真的那麼在意色深的話。
我覺得GH5的10bit有點閹割吧,至少我在調色的時候看不出差別。
真的不是我木眼,一些狀況例如天空、樹林之類色彩過度比較多的地方當然會看出差別,
但除此之外影響算是微乎其微。
尤其現在調色都調得很重,保留下漸層色的反而是少數,
好多人都m31套下去,天空就是一個teal、人臉就是一個orange,
真的能分辨出品質差異嗎?

會覺得畫質有差異,很大一個因素是高解析度與高碼率,
而且比起複雜的編碼,我反而傾向先用通用的編碼,至少你交換、播放甚至保存都不會卡,
也不需要太大的容量。比起後悔色深不夠深,我覺得你沒有備份剛好硬碟掛了你更後悔。
哈哈哈...... 樓上的已經突破盲腸了 !! 有時候...... 影片畫質的美感,將會比解析度、高深度色彩..... 還要來的更重要 !!

許多 專業的攝影機,最基本的設定是 1080 24 fps,或是 1080 120 fps。 而非 4K 30 fps 或是 4K 60 fps。 就算要拍4K 的解析度,也是會選擇 4K 24 fps。

關於 GH5 於影片攝影方面,我比較不會去計較 10 bit 4:2:2 這方面,我會比較在意有沒有 1080 24fps 的設定、1080 120 fps 來做慢動作的後製,還有 4K 60 fps 以可以在 4K 解析度以40% 慢動作來編輯影片。

為什麼拍攝影片 24 fps 為什麼很重要 ? 因為..... 就是希望影片看起來要有像 "電影" 的美感,而不是 想要變成 高解析的電視展示影片,如果你有看過電影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的話,應該會很清楚這個差別。

另外 相機本身是否可以有 V-Log 模式,可以保留比較多的動態範圍 來後製,加上一個 T&O的 Lut ,調整色彩一下,就會美到不要不要的。 誰會在觀賞影片的時候,去仔細的觀察 影片的色彩深度是否是 10 bit ?


最近 新推出的相機中 Canon EOS RP 低價的全片幅新機推出,大家都在熱烈的討論中,可是.... 如果針對於 想要拍攝影片的玩家而言, 這一台相機 真的完全不用考慮。 因為 Canon 是真的以照片拍攝者為主,在影片的拍攝設定上,完全的閹割了。
就是因為沒有提供 4K 24 fps 與 1080 24 fps 與 1080 120 fps 的設定,在加上錄影沒有 雙像素的自動對焦功能,同時....也沒有 C-Log 的拍攝模式,簡單的說...... 就是把影片拍攝 最重要的功能 全部都閹割掉了。


director.bin wrote:
我只是想把拍攝的影片盡量以最高畫質保留下來:
那就Apple ProRese格式或DNxHR啊沒什麼好說的,如果你真的那麼在意色深的話。
我覺得GH5的10bit有點閹割吧,至少我在調色的時候看不出差別。
真的不是我木眼,一些狀況例如天空、樹林之類色彩過度比較多的地方當然會看出差別,
但除此之外影響算是微乎其微。
尤其現在調色都調得很重,保留下漸層色的反而是少數,
好多人都m31套下去,天空就是一個teal、人臉就是一個orange,
真的能分辨出品質差異嗎?

會覺得畫質有差異,很大一個因素是高解析度與高碼率,
而且比起複雜的編碼,我反而傾向先用通用的編碼,至少你交換、播放甚至保存都不會卡,
也不需要太大的容量。比起後悔色深不夠深,我覺得你沒有備份剛好硬碟掛了你更後悔。...(恕刪)
Premiere Pro 目前只支援輸出 4:2:0 10 bit 的h.264,不支援輸出4:2:2 10bit 的h.264
輸出時把h.264 profile改成High10即可

輸出時Preset選Custom,再到Video的Profile選"High10"就會輸出10bit (Level 5.2是指解析最高可達4,096×2,160詳見wiki)


這是我輸出的h264檔



H.264/AVC被定義在MPEG-4 Part 10,其中又內含多種Profile及level,profile定義不同的色深及採樣,level則定義不同的解析度、流量等細節。
h.264 能輸出422的profile叫 "Hi422p", 但相當不普及
(詳見英文版h264 WIKI,資料比中文版豐富)

如果說要等到Premiere支援 "Hi422p",應該很難,因一般消費者接觸不到,專業使用者有更好的ProRes可以用
所以國外幾乎每一個買GH5的使用者都會想問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能輸出422 10 bit 的h.264,Adobe就是沒有回應。

綜合上面兩位所說,以及我在多媒體製作公司上班的經驗,要保留最接近原檔的方式就是輸出成ProRes422就有422 10 bit了

(P.S.我們公司的正片大檔都比ProRes422還再大一階,是ProRes422 HQ每秒流量220MB/s,國內外電影業界在大檔流通上也都是以ProRes422 HQ為主)

公司在檔案的保存上,分別用50Tb的NAS,跟固定週期用二、三十顆3T裸碟去離線備份
所以輸出ProRes吧

大多數人以為剪片的成本只要買台4K單眼跟好一點的電腦就好
但若要求到品質,背後要再建置很多硬體固定成本,很多人看不到這一塊

還有一點,mp4是幀間壓縮,也是破壞式壓縮,那就不可能存在什麼剪輯軟體匯進去跟輸出來的東西一模一樣
你只有一條路,把 IPB frame ,GOP方式壓縮的mp4 還原成破壞性較少的 All-Intra frame的ProRes或其它All-intra格式
這才是唯一不讓mp4被不斷轉檔破壞再破壞的保存方法,雖然ProRes也是破壞性壓縮,但它是能同時兼顧品質與壓縮比的中間格式之一(intermediate format)。

或是先輸出一段轉10 bit 4:2:0 h.264( 最上面提到的High10,)來對比GH5原檔、跟轉ProRes422,三者去比較看你可以接受哪一種。正常人眼能看出 10bit 比 8bit 鮮明,漸層也較自然,但一般人分不出 4:2:2 與 4:2:0 的差別。
可以接受就保留10 bit 4:2:0的mp4,不能接受就用ProRes以更大的硬碟空間來換取畫質保留
(或是更好的做法,下次GH5直接改拍All-I 壓縮,剪片之前,先整張記憶卡備份到NAS)

編解碼Codec很多種,有適合拍攝的編碼,有適合剪輯的編碼,有適合播放的編碼,如今因為網路媒體的盛行,使得壓縮比高檔案容量小的mp4、甚至h.265/HEVC成為拍攝時與播放時的主流編碼。
但h264/h265因為採IPB(GOP)方式壓縮,所以在解碼時需要CPU運算資源,一般來說,在剪輯與特效製作時採用Intermedia Codec能有效增加剪輯時的流暢度,同時維持品質。常見的intermediate Codec有蘋果的ProRes,及Avid的DNxHD

而mp4 ,mov mxf 等副檔名(檔案格式),一般稱為Video Container(可以想成是種包裝、容器),一個Container中可以支援多種不同的Codec編碼。

好馬可 wrote:
Premiere Pro...(恕刪)


感謝馬可兄經驗分享,受益良多。
感覺日後將會有更多的使用者

慢慢的接觸到這一塊

推起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