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X3 foveon的發展看法

高解析是現在各家廠商的主流??????

你是不是搞錯了甚麼?
是高畫素,還是高解析?
canon 5ds r是高畫素還是高解析?
-------------------------------------
x3的感光度差,是因為有三層,透光率自然低,
跟製程有甚麼關係?
耗電的問題也一樣,是因為資訊量大,
拍一張照片要處理十幾秒,你說耗不耗電?
buffer拍滿要處理近一分鐘,
這時候相機甚麼事都不能做,只能等,
等到全部處理完,才能繼續拍,
無法讓你處理完一張,讓你多拍一張,完全不能。

peter1027 wrote:
至於面積,加大到36x24可也,但目標不是要強化畫質、降低躁訊,目標是拉高畫素,以求更大解析能力,最少先把Art系列的鏡頭光學解析能耐壓榨到徹底,壓倒性的讓A7R3之類的對手在低感的數毛能耐徹底躺平(其實現在就是了,A7R3端出來數毛還是被SDQ-H KO掉),同時也恢復RGB 1:1:1的結構,先別管電子性能了,這永遠不會是你家的長處,未來ram只會變快、變便宜,記憶卡只會變快、變便宜,㑹買你X3的,十數年來也從不跟你計較你家電子性能差。(別搞錯唷,電子性能是差沒錯,但SIGMA機身操控性非常好)


當初SDQ-H規格出來時真的很心動阿,然後看到居然用原本的S家卡口而不是無反的短鏡後距卡口就只好說無緣了...
如果短鏡後距的話,能轉接的鏡海可是很廣闊的...


wjesse wrote:
個人認為FF最大問題在於找不到邊角畫質好又輕巧的廣角鏡可搭配啊,


如果~如果能轉接M口的話,不要說徠卡M,福倫達VM跟Zeiss ZM都有很多輕便高畫質的廣角鏡可以選喔~
只可惜這也只是如果...
X3 ... 做FF是為了增加他的優點不做FF真的很可惜~ 但良率是首要問題!
另外高感~很重要~ 至少至少要有可用1600的能力~!(不色偏 雜訊多一點沒關西)
就算是白天也會碰到一些陰影的情況~而且有1600的狀況足夠應付很多環境~
所以才說降低畫素~提升畫面純淨度~ 與其去攻高畫素不如去攻高畫質~

增加一些消費族群使用意願有利潤廠商才有意願跟金錢去研發更好的東西~

最主要的問題應該是Sigma dp是SA接環,多少人願意投資SA鏡頭????

而且依照dp相機外觀,應該可以把那一節做成更換式的

可以轉接Canon、Nikon鏡頭

至於Sigma的SA接環,真的該放掉了,推起來的機率太低了

wjesse wrote:
比較不解的是,為何許多人認為一定要FF?....(恕刪)


因為sigma出一大堆FF鏡頭
結果自家相機卻沒有夠大的感光元件
這樣能看嗎
廣角被裁掉就是不爽



X3 的輝煌年代

或許是由初代400萬X3的DP、SD14這些銘機加上一些EX銘鏡,創造出來的經典傳奇

過了這麼多年,這些老機、老鏡,還是另人不捨與懷念

反覆看著這些老機老鏡照出來的照片

這些老機老鏡可以成為傳奇經典

或許不再於畫素或片福

而在於這些照片似乎有種魔力

有種不可言喻的舒服感,一種把現在看著照片的你拉回拍照當時的感覺與感動的超越時空感

這是之後的X3所缺少的


Kang-Wei Tzou wrote:
高解析是現在各家廠商的主流?????
你是不是搞錯了甚麼?
是高畫素,還是高解析?
canon 5ds r是高畫素還是高解析?


你的邏輯是錯的。

你當然可以覺得衝高了畫素的bayer相機解像力還是很差。但新一代高畫素的bayer解析能力一定高過舊的低畫素bayer。


A7R跟A7都是bayer,誰「解析力」高些?
Wesley Hsu wrote:
最主要的問題應該是Sigma...(恕刪)
換個方式想,其實Sigma自家鏡頭群豐沛,且該優勢並不亞於C、N、S幾家大廠,而在FF成熟普遍的時代,他們只差一台能夠徹底"解放視角"的相機,一旦有了這個起始,就有機會吸引一些用戶投入SA mount(尤其是風景掛的),哪怕一開始不多,只要往後機身性能越改越好,就有機會佔穩一席之地

敝人始終認為SDQ-H是前哨;是曙光;是解放SA(DG)的過渡機型,也希望Sigma醞釀資金、技術讓X3 FF誕生的時間不要太久
SD1m能再版改成SDQH的機身我覺得就很好了(堪用,LIVE VIEW),
或是SD14&15畫質SD1m的畫素,SDQH的機身,
要拚ISO,操作想要跟大廠累積那麼多年的實力,
要一步登天除非挖角別人的團隊 ~
Wesley Hsu wrote:...依照dp相機外觀,應該可以把那一節做成更換式的

可以轉接Canon、Nikon鏡頭

至於Sigma的SA接環,真的該放掉了,推起來的機率太低了....

這的確也是關鍵之一啊,雖然Sigma有改SA卡口的選項與服務...
但有多少C丶N用戶願意放棄原卡口完全投入SA!?但腳踏多條船的轉接又是另一回事;

其實C丶N用戸手上一堆Sigma鏡頭的多的是,坦白講多買一台機身不會負擔不起,

但老用戶都心知肚明鏡頭才是大坑,放棄原系統更是難上加難!Sigma可以變通出MC-11,

不妨也給自己一些方便,先想辦法多賣一些機身(A7一開始不也是這樣...),多累積一些
基本用戶才可以積蓄力量,至少先從罕見走向小眾,可以有最基本的能見度與流通性,

否則現在這種超冷門的狀況很難有所突破!目前觀望者居多恐怕都不是買不起,
而是太非主流又沒有”使用(過渡)的彈性”...合理評估之下當然就收手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