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在相機市場一片衝高畫素、高ISO感光度以及主打多種濾鏡或特效的戰場上,自2002年的第一台數位單眼SD9開始,Sigma就以新型態的Foveon X3感光元件來展現高畫質。在2008年開拓的小型相機產品線一樣是使用Foveon X3的DP系列:DP1/2、DP1/2s、DP1/2x,至今日已累積不少追求高畫質的死忠粉絲,本次所推出的第四代:DP1 Merrill(以下簡稱DP1M),與DP2 Merrill(以下簡稱DP2M)都在今年二月就發表,DP2M於年中開賣,而台灣的網友一直到九月才獲得預購DP1M的機會。小編趕著預購潮的期間,有幸向恆伸借到DP1M來為大家做介紹。

對於Sigma不熟的朋友對他們印象可能是以鏡頭為主,因為持續地生產給Nikon或Canon...等單眼相機所使用的鏡頭,所以常被別人稱為「副廠」,其實很多人不知道Sigma也有做相機。除了自家的SD系列數位單眼,DP系列也是很常在Sigma版被討論,最近DP1M開賣後可見其熱門的程度,DP1M、DP2M雙機流一起購買的也是所在多有。

DP1M與DP2M並不是一代與二代的關係,DP系列一直都是發表兩台幾乎完全相同的機種,僅有鏡頭的焦段不同,DP1、DP1s、DP1x、DP1M的鏡頭焦段都是等效28mm;而DP2、DP2s、DP2x、DP2M皆為等效41mm。喜歡拍風景的廣角焦段的就可以選DP1系列,而喜歡人像或其他題材的標準焦段就可以選DP2系列,是Sigma在命名上與其他家比較不同的地方。

而新一代"M"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為了紀念Foveon X3感光元件核心技術Vertical Color Filter的發明人Richard Billings Merrill(1949-2008)。他在1997年創立Foveon.inc,發展Foveon X3感光元件技術。2002年Sigma便以Foveon X3感光元件推出了數位單眼相機SD9。2008年Richard因癌症逝世後,同年的11月Foveon.inc被日本Sigma買下,讓Sigma得以繼續開展Foveon X3的技術。

簡單的介紹一下Sigma相機的最大賣點:Foveon X3感光元件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圖片來源:Foveon官方網站)
Fovoen X3為CMOS的一種,但其排列與運作方式不同於一般感光元件的「馬賽克排列」,Foveon X3的感光元件為三層結構,由上至下分別可感應藍、綠以及最下層的紅色,利用不同波長穿透力不同的原理,讓一個位置有三個像素,可同時感應三種顏色(如上圖上半部)。而一般的感光元件的馬賽克排列中,一個像素位置僅能感應一種顏色(如上圖下半部),然後再與鄰近的像素比對,藉由電腦運算得出近似的色彩。所以在Foveon X3上獲得的都是實際的顏色,而馬賽克排列則有一部分是電腦所運算得出。獲得的結果會讓部分畫面出現「偽色」或「摩爾紋」,也因此馬賽克排列的感光元件的前幾乎都會有「低通濾鏡(Low-Pass Filter)」這樣消除偽色與摩爾紋的機制出現,而這樣的濾鏡同時也降低了畫面的銳利度。Foveon X3的感光元件沒有低通濾鏡,可以讓畫面表現出真實的色彩,並且保有銳利度。

許多網友問:「既然感光元件是三層的結構,那最上層的光線如果穿過藍色層之後,下面不就只剩下藍色光可以接收了嗎?那綠色或紅色要接收什麼?」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Foveon X3的三層結構並不是濾鏡的概念,並不像拿藍綠紅三種玻璃紙在光照下會呈現不同顏色。它是一片矽晶圓,裡面有三層接收器,最上層只接收藍色光,中層接收綠色,最下層負責感應波長最長也是穿透力最強的紅色光。所以沒有光線被濾掉的問題。如上圖,各層有不同的厚度來讓上一層的光線無法穿越,如此就可以在不同的距離下獲得不同波長(顏色)的光線。

而Foveon X3這個名字取得相當傳神,這個字來自於人類眼睛裡的一個構造。我們的視網膜裡有兩種不同型態的光受器。一種是分布在視網膜外圍的桿狀細胞,它對於光線相當敏感,但無法分辨顏色;而分布在視網膜中間負責物體成像、分辨色彩的部分稱為錐狀細胞,而錐狀細胞大部份分被布在視網膜中央被稱為「小窩(Fovea)」的地方。而所有哺乳類中,僅有少數生物同時擁有能感受到長波的紅色、中長波綠色,以及短波藍色光共三種不同的錐狀細胞。而人類就是其中之一。取「小窩(Foeva)」這個位置的名稱來為感光元件命名,並且使用X3來強調Foveon為R、G、B三種不同顏色的感光層各自獨立,就好比視網膜中的錐狀細胞會對不同波長的色光感應,也用此名稱來暗示Foveon X3所產生的畫質有如肉眼所見。


-----
介紹完Foveon X3的故事,接下來要進入相機部份了,本篇文章分成五個章節,方便對特定功能有興趣的朋友查閱:
一、外觀與規格
二、機身操作
三、畫質表現
  ⦿解像力
  ⦿各級ISO雜訊
  ⦿Sigma Photo Pro與後期製作差異
  ⦿寬容度
四、鏡頭
  ⦿紫邊與色散
  ⦿耀光與鬼影
  ⦿星芒表現
五、影片畫質
六、總結與心得
七、實拍照片
-----


一、外觀與規格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DP1M的感光元件面積相較於前代,增加了23%,但三層的總畫素增加了327%,從原本的1406萬變成了4600萬畫素。帳面上的解析度:4704x3136並不像4600萬的水準。那是因為Foveon X3的感光元件有3層,你必須要把一層的解析度x3,才是DP1M全部拿來感應的畫素數量,與一般相機像素的算法不同。

過去DP系列的鏡頭偏向相機的中央,旁邊還會有個X3的Logo,這次在Merrill上稍做了一些修改,鏡頭移到旁邊,X3的Logo也拿掉了。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正面下方也有可以增加握持手感的防滑顆粒。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除了按鍵、鏡頭前端與部分蓋子為塑膠以外,包附相機的材質多數為金屬打造,營造出低調內斂的黑色質感。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相機的側邊僅有這個USB/AV連接埠。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當初在與台灣代理商恆伸商借DP1M時,看著網站上的圖片覺得這台相機應該很小才對,沒想到拿在手上時才發現它跟Mirrorless相機差不多大,體積為121.5 x 66.7 X 64.3mm,機身重360克。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握在手上讓大家看看,小編的手僅能握住DP1M的一半。握感部分因為DP1M沒有向內凹的握持部位,僅有機身前後的止滑顆粒,握的時候稍嫌滑溜,建議加上內附的相機背帶。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鏡頭前方有螺紋,可以裝上49mm口徑的保護鏡或其他不同用途的鏡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如果在DP系列相機看到這個轉盤,就可以一口咬定是拿Merrill系列的了。過去在DP系列上要變動光圈與快門數值,要使用左右鍵,比較像是DC的操作方式。DP1M的光圈或快門(取決於光圈或者是快門先決模式)是使用機頂的轉盤操作,並且要使用食指,雖然姆指也行,但是會受到右下角的背帶環影響,轉起來會被擋住,卡卡的相當不順手,若使用食指旋轉會輕鬆很多。PASM的曝光模式轉盤在DP1M取消了,現在全部縮到Mode鍵裡去,只要點一下就可以在螢幕上用右邊的轉盤選擇模式。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螢幕也是重大更新之一,上一代的DP1X為2.5吋23萬點液晶螢幕,這次一舉提升至3吋92萬點。其他操作功能鍵的部分大致上與DP1X相同,拿掉了放大與縮小的按鈕。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許多人過去時常抱怨的操作介面,似乎在DPM系列有大幅的改善。AE Lock、QS(Quick Setting)鍵、MENU鍵配置與前代相同。FOCUS的上鍵負責切換手動或自動對焦,並且拿掉了過去在機背上方的對焦距離控制環,手動對焦就直接在鏡頭上面,與單眼相機的操作方式完全相同。方向下鍵負責對焦點的移動與選擇。右下角的螢幕顯示可以決定拍攝時畫面的顯示內容,也可以選擇完全關閉。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MADE IN JAPAN!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DP1M的電池續航力有著驚人的數字:一顆電池僅能夠拍97張照片。原廠深知這樣的電池續航力不足,所以在盒裝內就附了2顆BP-41的1250mAh電池。

這次的Merrill系列,官方網站用了"A Revolutionary Difference"(革命性的差異)這樣的標語來強調性能上的更新,在這裡抓了歷代DP1系列的規格差異給大家看看,紅色字部分代表DP1M更新後更強的規格:
規格 DP1 DP1s DP1x DP1 Merill
發表時間 2008年1月 2009年10月 2010年2月 2012年2月
感光元件尺寸 20.7×13.8mm 20.7×13.8mm 20.7×13.8mm 23.5x15.7mm
3層總畫素 1406萬 1406萬 1406萬 4600萬
最大解析度 2640×1760 2640×1760 2640×1760 4704x3136
等效焦距 28mm 28mm 28mm 28mm
光圈範圍 f/4-f/11 f/4-f/11 f/4-f/11 f/2.8-f16
快門範圍 1/1000至15秒 1/1000至15秒 1/2000至15秒 1/2000至30秒
最近對焦距離 30cm 30cm 30cm 28cm
螢幕規格 2.5吋23萬點 2.5吋23萬點 2.5吋23萬點 3吋92萬點
錄影規格 320×240 @30 fps 320×240 @30 fps 320×240 @30 fps 640×480 @30 fps
電池續航力 250張 250張 250張 97張

這些重要的規格上,幾乎是全部進化,無法說Merrill是一個小改款的世代了。但那個97張的電池續航力實在是令人汗顏。實際使用的時候,大約只拍了85張電池就罷工了,所以大家帶著DP1M出門時要好好地注意電池存量囉。


另外,之前先推出的DP2M原廠在最近也提供了韌體更新,到底DP1M有沒有加入更新後的功能呢?我們來看看DP2M V1.02韌體更新的內容。也感謝網友kojirolove當初在DP Merrill大樓裡對原廠韌體更新資訊提供的翻譯,這邊有引用他的翻譯內容:
1. ISO新增1/3級調整。
2. Auto ISO可自訂最高與最低值
3. Quick Setting多了自訂白平衡、Auto ISO範圍以及間隔攝影的選項。
4. 改善演算法以提升對焦速度。
5. 新增AF速度優先模式(相機會凍結對焦時的畫面,提升對焦速度)
6. 修正部分記憶卡無法寫入或播放之現象。
7. 修正部分全按快門也無法紀錄影像的問題。

除了第4點無法完全確認之外,ISO的最高最低值、自訂白平衡與間隔攝影等等,全部都有在DP1M裡出現喔!


二、機身操作



懶得看影片的話,在這裡做個整理:
1. 鏡頭蓋為夾式。
2. 取消模式轉盤,曝光模式變成機頂單鍵"Mode"鈕
3. 曝光補償是使用左右鍵。
4. M模式時,光圈使用轉盤,而快門調整使用左右鍵。
5. f/2.8時快門最高是1/1250s,而f/5.6最高則是1/2000s,相機會強制更改。
6. 最長快門速度為30秒,沒有B快門的選項。
7. 曝光補償最大+-3.0EV
8. 用滾輪操作的速度相當快,而且不會有任何延遲的感覺。
9. 半按快門之後可使用鏡頭上的對焦環做精確手動對焦。
10. 自動對焦點有三種大小,最小的對焦點在需要對焦在細微的物體上時非常方便。
11. 若使用手動對焦,放大的區域會跟著對焦點的位置放大。
12. 緩衝區(Buffer)的7張拍完時就無法釋放快門。
13. 間隔拍攝最低為15秒拍攝2張,最高1小時為間隔拍攝99張。
14. 連拍分為一般連拍跟無限連拍,一般的話也可以拍RAW,不過會受到緩衝區僅有7張的限制;無限連拍畫質會變成JPEG 1632x1088的177萬畫素。
15. RAW儲存時間1張至少10秒鐘

除了儲存速度依然讓人頭痛之外,其他的操作方式都還滿直覺快速的,QS快捷鍵也可以自訂,很少需要進到MENU選單裡去尋找。其他像對焦速度等比較細微的差異,還是要請各位DP系列的老玩家們檢視影片來做個比較了。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間隔攝影的部分,最低可以設定15秒為間隔,共拍2張;最高則是60分共拍99個畫面。不過拍攝的時候DP1M並不會像LX7一樣,拍攝完會立即自動關機,等倒數計時結束後再開啟拍攝。縮時拍攝結束後也不會自動轉成影片檔案,需要自己做後製才能變成影片,或者做成GIF檔: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上圖是以15秒為間隔,連續拍攝99張JPEG所做成的GIF檔,播放的速度為每張1/25秒。99張的拍攝數量看起來已經超過CIPA的電池續航力測試標準,應該是會沒電才對,但拍攝結束後相機居然還是滿格哩,機體的溫度也沒有升高。不過我在拍攝開始的時候就把螢幕關掉,只有拍攝結束的2秒鐘預覽會開啟螢幕而已。這證明了耗電的不是相機本身開著,而是處理RAW檔與螢幕開啟造成。所以大家如果想用DP1M拍縮時的話,可以將螢幕關掉,然後使用JPEG檔拍攝,文末實拍照片的第一張就是使用這種方式連拍240張照片的成果。



三、畫質表現


⦿解像力:
文章的開頭講了好多Foveon X3這片感光元件的構造與原理,用了這麼多篇幅來說不如貼幾張圖來看看。接下來的這幾張照片,小編分別用原圖與100%裁切(720x480)來做比對,如果可以也請您全部都按原圖下方的[檢視原始圖片]來放到100%來看看。然後,心生邪惡地去點開Mobile01相機版過去的任何一篇單眼評測文,並且把文末的實拍圖點開,大概就能明白Sigma DP系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死忠的支持者。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拍主機板做什麼?因為主機板上面總會密密麻麻的佈滿滿了一堆1~2號字體,相機距離主機板約為40~50公分左右。一般的單眼相機拿個等效28mm的鏡頭拍照可不可以把上面的字看清楚?我想是可以的,但印刷字體有沒有毛邊或者糊成一塊就沒辦法保證了,我們來看看DP1M在這樣的距離下,ISO100、光圈f/8下,裁切中央部分的表現如何。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RAW]
有沒有一種拿到微距鏡的錯覺...?上圖中間部分的晶片裡所印的字體大概是最小的吧,我拿著主機板時眼睛必須要很貼才看的見。請你上下比較看看這兩張圖。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RAW]
距離艋舺龍山寺前面約20公尺是很多遊客會駐足拍照的地方,一般狀況下如果想要看到上頭的雕龍與瓦片,可能要做個10倍光學變焦,或者換個55-200mm的鏡頭。在DP1M可能就不需要這個樣子,放到100%之後,所有瓦片的線條都一清二楚。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RAW]
站在大直美麗華的摩天輪下,用28mm的廣角端裁切有沒有辦法確認一台車坐了幾個人呢?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RAW]
盡可能地靠近荷花以達最近對焦距離28公分。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RAW]
早晨仍然附著在稻子上的露珠。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RAW]
地上的麥片是因為受潮而曬。放大檢視的話可以相當清楚地細看燕麥片上面的紋路。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RAW]
小蜘蛛在背光的環境下會透光,牠身上的毛也是清晰可見,如果你放大來看的話可以清楚地看到密布在兩根水稻間的蛛網。這樣的解析力真的是很可怕啊...



⦿各級ISO雜訊:
在雜訊比較的部分,特別分成兩種,一個是RAW一個是JPEG直出,因為相機在拍攝RAW並使用軟體Sigma Photo Pro解的時候,軟體會強制做降噪的動作,如果是相機直出JPEG的話就不會。軟體降噪共分五級,在此使用標準的第三級。順便也可以讓大家檢視RAW與JPEG在畫質上的差異。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打包下載RAW] [打包下載JPEG]
拍攝方式為微光環境上腳架、光圈先決模式,f/5.6,對焦點自選在「充電野菜」四字上。不過小編一時忘記,沒有設定為RAW+JPEG拍攝,所以是先拍RAW後拍JPEG,所以如果下載檔案的話,可以發現檔案名稱是不同的,但相信結果會跟RAW+JPEG完全一樣。Sigma Photo Pro的設定完全為預設。

Sigma的老玩家都知道雜訊處理並不是DP的強項,ISO800時就有明顯雜訊了。感光度1600後的雜訊與現代的APS-C片幅相機相比稍嫌落後,若是想要在微光的室內拍出不晃的照片(DP系列一直都沒有手震補償的機制),拉高ISO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事實上,不少用過DP系列相機的用家也認為這是一台在充足光線時表現令人驚豔的相機,光線不足的情況並不是DP系列的強項。

但是像DP1M這樣高畫質的相機如果不善用它的強項不免有些可惜,ISO100時,毛線球的細節可說是一覽無遺。小編出外拍攝時總帶著腳架,並且時時把快拆板鎖在機底的孔上面,這篇文章絕大多數的畫面都是使用ISO100拍攝。過去的DP1X最低ISO有50,這次的DP1M則變成了100,但畫質表現依然清楚。文末的圖片請大家盡情放大檢視,可以發現ISO100時的畫面也相當純淨。

另外,你注意到RAW與JPEG在畫質上的差異了嗎?在低ISO時RAW是很明顯的比JPEG清晰的,建議追求畫質的朋友也拍攝RAW並且使用SPP來做轉存的動作。



⦿Sigma Photo Pro簡介與後期製作差異:
如同看01是上網所必須,使用Sigma Photo Pro(以下簡稱SPP)是DP系列使用者所必須。並不是非要這麼做不可,而是使用SPP可以獲得更接近理想中的畫面。它是專為Sigma相機所設計的修圖軟體,可以解開副檔名為".X3F"的RAW格式檔案。目前最新的版本是5.3.2。

我們無法得知大概有多少的DP系列相機使用者會拍攝RAW檔,但就討論的狀況來看,使用DP系列拍攝RAW檔案的還不少,大家也習慣於進電腦使用SPP後製,會使用DP1M的朋友我想大多數是比較Hard-Core、比較深入的玩家。本篇文章的相片大多數皆有使用SPP做曝光、飽和度或者是高光、色溫等調整,依照各相片的光線條件做不同的設定。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SPP在修相片的概念與多數軟體相同,所以使用過像Lightroom或Apterture等知名的軟體後大概都能夠輕易地上手。不過SPP一次只能處理一張,並不能像Lightroom或Aperture在視窗下方會有相片列,修完馬上點按下一張那樣的方便,這個部分較像Photoshop,儲存完再開啟檔案修下一張照片,所以要處理上百張照片的時候的確比較費時。

小編在這裡依照自己的使用習慣將軟體畫面中的幾個區塊做標示來介紹,讓大家簡單了解一下SPP的操作介面
1. [另存新檔]:由於RAW還不是一種圖片格式,僅能夠算是未經處理的訊號而已,所以拍攝RAW後要經過SPP解開,經過調整後再將之儲存為相片格式,這個時候的檔案才能被一般的相片檢視軟體打開,或者上傳與列印等等。另存新檔通常是在修圖的最後才會點的按鈕。

2. [Full Resolution]:一開始用SPP的時候我一直找不到「放大」鈕,原來是要先開啟全部解析度的功能,把整張相片的資訊全部放上來後,才能夠放大與縮小。

3. [縮放]:按下Full Resolution後,便可縮放照片,可以自行輸入數值,亦可按左右調整預設大小。

4. [Adjustment]:相片調整列的開關,上圖左邊一整排的視窗即為Adjustment調整的內容。

5. 處理進度:舉凡開啟相片、按下Full Resolution、調整白平衡或雜訊消除,都是非即時處理,需要花一些時間,所以修圖的時候常常要呆看這個地方等待處理完成。

6. [圖調修正]:舉凡曝光、對比度、陰影、高光、色彩飽和度、銳利度等常見的選項皆可做正負2級的調整。比較特別的是"X3 Fill Light",調整後並不僅僅是做暗處補光,就連亮處的曝光都會降低,特別的是X3 Fill Light的處理相當自然,很多時候我會拿來當作曝光補償來做,但若調得太高或太低依然會出現失真的情況,在使用上需要斟酌。

7. [色彩修正]:亦有網友稱「色球」。因為上面的白平衡調整起來還要另外多花時間處理,而且不能指定K值來調整色溫,只能夠依照預設的「自動」、「日光 」、「陰影」這種無法精準地調整心目中的色溫的選項,所以我通常會用色彩修正,把圓盤中間的白點往其他方向拉,往黃色的右邊拉,相片的色溫看起來就比較暖,左邊就會偏藍,上下則分別是綠色與洋紅色,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相片結果調整。另外,也可以使用區塊左上方的滴管,來點選畫面中的白色來修正照片的白平衡。


經過上述調整,我們來看看幾張RAW檔不做任何調整直接存檔,與小編自行使用SPP做調整的差異,讓大家了解原圖RAW直出與我修圖後的差異。相片的順序都是未修圖的在前,修圖的在後: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因為SPP不是資料庫的概念,不需要做相片輸入,所以也沒有記錄下這張照片上一次的調整數據,所以小編只能從修飾之後的相片來推測。從這組相片可以注意到未修圖的色彩飽和度較淡,且龍舌蘭的花盆邊緣處有些過曝,想必是拉低了曝光並且拉高了X3 Fill Light來維持葉片的亮度。另外也提高了對比度讓下方葉片的陰影更明顯,使得相片更有立體感。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從這組圖也可以看出來未經修飾的原始檔案顏色較清淡,夏日早晨10:30的路面是生氣蓬勃的。所以拉高飽和度讓整張照片看起來更活潑,也另外把「色彩修正」稍微地往黃色拉一點點,讓路面看起來更為溫暖。另外,這是光圈f/2.8的成果,也可以大家檢視散景的表現。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第三組相片是大太陽下曝光不足的標準現象,我使用中央加權測光後對著花朵,移動相機構圖後按下快門,發現畫面暗暗灰灰的,那是因為相機的測光系統皆是遵循著「18%灰」的標準,它的目標是把指定畫面的亮度拍成18%的灰色。所以在陽光充足的大太陽底下常會拍出陰暗(偏灰)的照片,這時候僅能靠加曝光補償重拍,或者後製來還原現場的光線。這張照片在用SPP加了曝光之後,還有做了X3 Fill Light,若只有加曝光的話周圍的荷葉依然是暗的,我使用X3 Fill Light讓四周的荷葉恢復現場亮度。一般軟體的「陰影」功能加亮後常容易失真,效果不若SPP的X3 Fill Light來得自然。甚至SPP內建的負責處理暗部的「陰影」都沒有它來的好用。

從前面三組圖片可以看出來,DP1M原生的畫面是較為清淡的,所以大多數的情況,我會拉高相片的飽和度,取得較為討喜的相片,整篇文章的後製處理大多都這麼做,只是視情況需求去調整多寡而已。



⦿寬容度:
網路上有不少朋友使用SPP來修正原先未達理想的曝光值,發現曝光不足或過曝的相片在拍攝RAW檔的前提下,DP系列的相機在曝光修正後仍然能夠保留影像的細節。以下我們要用DP1M與SPP來檢視。下圖是早上九點位在萬華剝皮寮,以RAW+JPEG所拍攝的照片,曝光補償分別從-2到+2,以1EV為級距。其實在機身上的設定可以拍攝+-3EV的相片,並且以1/3EV為級距來拍攝,但無奈SPP最高的限度僅能修正+-2EV,為求簡單明確,我只取了-2、-1、0、+1、+2五個畫面來做比較。圖的左邊是以JPEG拍攝各種不同曝光的照片,圖右是RAW檔修正曝光後的照片,也就是說若左邊的JPEG為-2EV,RAW檔在SPP裡就設定為+2把曝光修正至正常。另外,下列所有照片除了曝光補償外,所有的飽和度、對比度或銳利度等設定皆未有任何調整。接下來,我們來檢視看看DP1M的寬容度表現吧!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打包下載JPEG] [打包下載RAW]
-2.0EV的上方部分,原本陰暗的木條在修正後,都有恢復木頭的質感,而+2.0EV原本看似過曝的右邊,拉回後也可以看得清楚。

不過我們希望這件事情可以再細看一點。以下兩部份分別就上圖中的暗部與亮部來放大。暗部取畫面左方灰暗的玻璃,亮部取右方光照旁邊的紅磚柱,來細看在前述情形下的細節表現。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在陰暗的部分,位於玻璃內側的其實只有左方的攝影機而已,右邊的牆面與左邊的白色貼磁都是鏡面的倒影。在-2EV時原本看起來是全黑的左方,以SPP調整為+2EV時攝影機就出現了,而且右邊非常細微倒影也存在,並未因為原先的曝光不足而沒有被感光元件所記錄。木頭的紋路、白色磁磚的細節皆忠實呈現,而且本來全暗的部分也沒有跑出惱人的雜訊。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畫面中的顏色有所改變是因為在照片的右方不時有車子經過,不同顏色的車體經由陽光反射會讓照片呈現稍微不同的色調。在曝光為正值拉回時,可以發現畫面有褪色的情形,越亮的地方修正後就褪的越嚴重。除此之外,牆上的細節,如磚與磚之間的白條紋、磚本身的紋路都有完整地被保留下來。




四、鏡頭表現


⦿紫邊與色散:
在討論區最常被提及,也是DP系列網友最在乎的鏡頭問題,莫過於DP1M的紫邊與色散。Sigma在DP1M與兄弟機DP2M上都加入了FLD("F" Low Dispersion, 其中的F為Fluorite(螢石)之縮寫,不過原廠表示此FLD是「螢石級」之意,代表此鏡片表現「等同」螢石。)鏡片,相對於普通鏡片可以擁有更低的反射率,並且可以有效地降低色散。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打包下載所有圖片]
通常一個鏡頭最容易發生色散的地方是邊緣,並且是在亮暗反差大的邊緣處比較容易發生。上面的第1、3、4張沒有經過後製處理,拍攝時間約莫早上11點,太陽在頭頂上,僅取畫面的左方邊緣做640x200的原圖裁切。紫邊是存在的,但應該還算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SPP軟體有內建消除紫邊的選項,如第2張圖,但是光靠SPP能處理的幅度有限,若是要求畫質的朋友可能就要另外使用其他軟體來做消除了。



⦿耀光與鬼影: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先舉兩個極端的例子。上圖呈規則排列的紅點經詢問恆伸後才得知並非鏡頭所造成,它既不是耀光也不是鬼影,而是感光元件前端的紅外線濾鏡與感光元件相互反射所產生,外國網友常稱呼它為"Red Dot Flare",這就是01網友俗稱「佛光」。這種現象的產生與否會受到「光圈的大小」、「面對強光的角度」、「光線強度」與「光線的面積」所影響。這張照片是以最小光圈f/16所拍攝,並且讓我坐在地上喬了一陣子才拍到這種佛光乍現的畫面。近兩個星期的DP1M拍攝經驗,發現要獲得佛光的話必須要光圈不能太大,並且是在面對強光、而且光線在畫面中央部分才會出現。拍攝了近千張照片,不能說佛光完全沒有出現過,但只有上面這種刻意的情況才會如此氾濫。過去Sigma發現第一代DP1有佛光的現象之後,Sigma在下一代的DP1s鏡頭鍍膜上做了修正,較不若過去如棋盤式的佛光明顯。其實只要拍攝時稍微做一些角度上的移動就可以規避。文末也有一些拍攝強烈點光源的照片,可以讓大家放大檢視看看佛光的狀況。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與上圖完全一樣的位置,僅有把光圈換成最大的f/2.8拍攝,可以發現佛光幾乎完全消失了,剩下的就是鏡頭的耀光與鬼影。耀光是太陽旁邊造成的對比度下降的情況,通常是一圈白白的;鬼影則是不該出現在畫面中的色斑,也有人稱它為「光斑」。這兩種現象都是光線在鏡片之間相互反射與折射造成的結果。相機廠商費了不少心思在消除這兩種光學自然現象,不過小編自己倒是滿喜歡這種東西的當然,這張圖也是特意拍攝耀光與鬼影的狀況,一般面對強光時也會有,通常是小小的一塊綠斑。也請大家在文末的圖片裡找找看囉~



⦿星芒表現: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彰化縣的小西村是農業為主的村莊,夜晚的樣貌與都市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雖然有路燈但亮的地方也僅限燈下面的幾公尺而已,如果不帶手電筒在田邊的柏油路上走是相當危險的。我把光圈開到最大的f/5.6,快門時間也拉到最長的30秒,曝光依然不足。上圖是我在電腦用SPP以+2曝光補償後製而成。講那麼多其實只是要給大家看看f/5.6的光圈長什麼樣子。大家可以順便檢視ISO在100時以SPP做曝光補償+2時,相機在天空處的雜訊表現。





五、影片畫質

DP1M的影片畫質僅有640x480。錄影時能不能拍照?NO!錄影時的自動對焦?NO!轉動對焦環也不能。不僅如此,錄影時的光圈、快門、曝光補償或fps(每秒畫格數)也無法調整。如果錄影規格是您的重要考量,在選擇DP1M時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面對著陽光移動,就可以很明顯地拍到鏡頭所產生的鬼影。


錄影規格與能不能拍到有趣的畫面無關。我在彰化竹塘鄉一個養鴨場,請主人讓我進去拍照,我原本以為可以輕易的拿著飼料引誘他們過來讓我拍,沒想到他們完全不吃誘拐這套,動作再慢的鴨子也要跟我保持超過3公尺的距離,而且因為地板上都是鴨大便的緣故,我只敢小步小步地走,深怕一仆街就糗了。看著牠們衝下水逃命的樣子,好像在說:「快逃啊!怪物來啦~~」





六、結論與心得


⦿一台可以讓你盡情檢視100%畫質的相機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很多人網友常在討論相機畫質的時候說:「反正也不是人人都會放到100%來檢視。」是的,會這樣做的人不會真的很多,但一定會有不少像我一樣拍完照片後還會進電腦修圖或裁切的人,我需要放到100%來檢視照片,而且偶爾會切下圖中有趣的某一塊貼到facebook上分享,DP Merrill系列的出現,讓後製裁切這件事情可以理直氣壯,而且還不需要特別去動到「銳利度」的後製設定是很讓我驚訝的地方。除了裁切方便之外,再來就真的是「爽」阿~放到100%也可以這麼清楚,實在是讓人看得讓人直呼誇張。如果可以,強烈的建議您將文末所有的圖片都放大來檢視,然後再看看相機版其他文章的大圖,就能體會這種「我回不去了」的感覺。


⦿操作已經不是大問題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過去讓人所詬病的操作部分,就我的觀點來看,操作的直覺與邏輯已經與一般的相機無異,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去習慣。機背上的Quick Setting共可自訂八組操作,幾乎所有需要的設定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不需要進選單。手動對焦換掉了過去「用轉盤控制對焦距離」的設計,直接把手動對焦改到鏡頭上,操作相當直覺。按鍵的反應也相當快速,與單眼相機無異,幾乎不會有遲延的感覺。

儲存速度依然是慢,RAW檔50MB、JPEG也是10MB為基本大小,想要立即看照片的話不等個幾秒鐘是不行的。但因為有緩衝區的緣故,拍完可以立即對焦拍攝下一張照片,如果不是非要拍完立即檢視的話,其實不太會影響到拍攝節奏。另外還有短到令人傻眼的97張電池續航力,若是習慣一個畫面連拍多張的朋友,記得多買幾個電池做更換。


⦿不拍RAW會很可惜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DP1M的原設定色彩較為清淡,使用內建預設如鮮豔或人像等色彩模式的自由度較低,選單裡面雖然也有較細部可以調整對比、清晰與飽和度的選項,但並非每一種場景都適用同一種設定,在拍攝之前還要再進選單調整可能會錯失拍攝良機。本篇文章除了間隔攝影是以JPEG以取得較快的儲存速度與節省電力以外,全部都是以RAW檔拍攝,因為它可以保留較多細節,在相片過曝與曝光不足時能夠有效地使用軟體Sigma Photo Pro修正回來,並且再加入其他自己的創意讓相片獲得更好的成果。

Sigma Photo Pro是最適合DP1M的軟體,而目前也只有它能解開DP1M的.X3F檔案。它可以讓原本色彩清淡的DP1M色調變得濃豔,也可以增強對比度讓相片看起來更立體或更具戲劇性。還有X3 Fill Light對於暗部細節的處理有其高明之處,適當使用的話就可以獲得精彩的照片。雖然如此,SPP也有一些部份需要加強,例如一次只能調整一張;開啟檔案、調整白平衡或消除紫邊、儲存檔案的速度都很慢;而且不能微調旋轉與裁切相片。幸好,Photo Pro這個軟體並不複雜,相信花個幾分鐘稍微研究一下就能夠輕鬆上手。


⦿什麼樣的人適合DP1M?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首先,這台相機沒有Auto模式,最接近自動的就只有程式曝光P模式而已,但相機不會辨識場景,DP1M不是一台Smart Camera,要操作它的話需要理解基礎的攝影知識會比較容易上手。二來,它沒有任何防手震的機制,而因為Foveon X3的成像相當清晰的關係,只要有手震就非常容易被發現,在Nikon D800的3600萬畫素上也會有相同的問題,將影像放大檢視之後會發現不經意的微震動很明顯被表現出來。根據小編自己的經驗,普通相機就可以手持而不手震的1/60秒快門速度,在DP1M上大約至少要有1/100秒的等級會比較保險,光線不足的地方如果想維持低雜訊,帶腳架是必須的,倒數2秒計時拍攝也可以避免在腳架上的微震。

如果把拍照比喻為做菜的話,你是主廚,而DP1M就是二廚,它處理食材的時候會將原味完全保留,但如果要有出色的美味,仍需要你來適當地施展刀工與煸炒的能力(調配構圖與光線),並且搭配得宜的調味(使用SPP後製)才行。好的食材需要有好的主廚來運用,相互配合之下就可以發揮食材的原味,來製作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料理。

如果你對攝影有基礎的認識,且不在乎相機需要有多種色調或相框的花俏功能,並且熱愛檢視相片的細節,對於花時間後製也不排斥的話,DP1M有很大的可能會打翻你對小型相機的印象。如果你在找的是一台備用機,且能接受上述條件的話,DP1M絕對可以列入考慮。但小心!它拍出來放大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會讓你的主力機種相形失色...





七、實拍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上圖是以15秒為間隔,連續拍攝99張,拍完立即進行下一輪而得,總共拍攝了240張照片。在關閉螢幕拍攝、畫質為中等尺寸JPEG的情況下,一顆電池剛好可以拍2輪(99張x2),在拍攝途中還快速地換了一顆電池。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畫質至上 操作再進化 Sigma DP1 Merrill
[檢視原始圖片]

ki_min wrote:
在相機市場一片衝高畫...(恕刪)


占個沙發先~~~~看似不錯!!
DP1M 買不起啊~~ 手頭上只有DP1X & SD9(改EF卡口)
實在是太有參考價值了…感謝這麼仔細的評測
好像很厲害
但不會考慮
好真實的色彩
真是讓人驚豔的好相機
不過電力...缺憾

文中所提到的Foveon技術
理論上其實不難, 當厚度約等於1/2的吸收波長, 吸收力最好
但在穿透時, 還是必定有光衰問題
也就是說, 以絕對強度而言, 藍光 > 綠光 > 紅光
所以後級如何補償這個誤差, 做到能量產, 的確很不容易



ki_min wrote:
在相機市場一片衝高畫...(恕刪)

完全樂見Canon或是Nikon把Sigma的 X3技術買下來
放在FF機身上發揚光大
讓這樣的好畫質到ISO12800都可用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
要玩這台我不如玩底片好了
dp1當年的確算是領先 可惜操作介面未能趕上
但到了現在大廠已經拗出一大堆小型機
sigma還是在玩自high的爛介面
這解像力好猛阿~
怎麼可以強到這樣....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