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ZX01 PLUS規格: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Intel N100處理器規格: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外盒正面印上MINI PC、Intel High Performance Processor、intel inside標誌。外盒背面印上認證標誌及產地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外盒上/下側面印上Create a simple lifestyle、High performance and eye-popping visuals、Low power, high efficiency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外盒左/右側面印上Office work, Gaming Center、4K Movie Home Theatre、MINI PC、型號/記憶體/SSD/作業系統/電源供應器插頭類型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包裝內容有ZX01 PLUS、電源供應器、HDMI線、螢幕掛架螺絲、螢幕掛架、使用說明書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ZX01 PLUS頂部黑色鏡面外殼左上角有intel inside標誌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ZX01 PLUS底部4個角落有固定螺絲及防滑墊,中間標籤左右有2個用來安裝螢幕掛架的銅鎖點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ZX01 PLUS前方有電源按鈕/指示燈及2個USB3.2 Type-A連接埠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ZX01 PLUS後方有散熱通風口、Type-C電源輸入埠、2個HDMI 2.0輸出埠、3.5mm耳機麥克風插孔、RJ-45有線網路連接埠/指示燈、USB3.2 Type-A連接埠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ZX01 PLUS右側有散熱通風口、TF卡讀卡機插槽、防盜鎖孔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ZX01 PLUS左側有散熱通風口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電源供應器輸出規格為12V/3A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電源供應器尺寸為79×45.3×29.6(本體)/35.7(本體含凸出部)/51.5(含插頭)mm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電源供應器輸出線直徑5.3mm,長度143公分,輸出插頭為Type-C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螢幕掛架安裝示意圖,將ZX01 PLUS底部銅鎖點對準掛架上的鎖孔後,鎖上隨附螺絲,就可將ZX01 PLUS安裝在螢幕後方VESA固定孔或牆壁上,可節省空間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鬆開底部4個固定螺絲,可取下防滑墊及外殼,內部金屬罩中間開口有M.2 2242 NVMe/SATA SSD安裝位置,支援PCIe 3.0 x2或是SATA3 6Gbps傳輸模式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因為購買不含SSD的空機,這裡使用Transcend創見MTE400S PCIe Gen 3 x4 512G NVMe SSD,吊卡包裝正面有商標、產品名稱、傳輸模式、容量標示、NVMe Rev1.3標誌,透明泡殼可直接看到SSD本體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吊卡包裝背面有商標、多國語言”更多產品相容性與相關資訊,請造訪創見網站”、5年保固圖示、QR碼連結、認證標誌、回收資訊、產品/廠商資訊、產地(台灣)、條碼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Transcend創見MTE400S PCIe Gen 3 x4 512G NVMe SSD為M.2 2242單面規格,正面標籤有容量、商標、型號、條碼、產地(台灣)、電壓/電流、認證標誌。正面標籤下有1個主控與2個FLASH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Transcend創見MTE400S PCIe Gen 3 x4 512G NVMe SSD背面沒有元件,有預留FLASH焊盤給高容量版本使用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Transcend創見MTE400S PCIe Gen 3 x4 512G NVMe SSD本體側面,主控周圍有額外加上固定膠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將Transcend創見MTE400S PCIe Gen 3 x4 512G NVMe SSD裝進ZX01 PLUS的M.2插槽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除了使用隨附的電源供應器外,也可使用支援PD 12V/3A輸出的充電器供電,連接後會申請12V輸出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同樣可以使用支援PD 12V/3A輸出的行動電源供電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按下電源按鈕,按鈕中間指示燈會點亮藍光,之後會出現開機畫面,按下DEL可進入BIOS,按下F7可選擇開機裝置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以下針對Windows 10及Windows 11作業系統環境進行測試
▼CPU-Z的CPU/Mainboard/Memory/Graphics資訊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CPU-Z的SPD資訊,Slot #1至Slot #4安裝4個容量3GB的三星LPDDR5記憶體,組成12GB空間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CPU-Z的Version 17.01.64/Version 19.01.64(beta)/Version 19.01.64 AVX2(beta)單核/多核Benchmark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CPU-Z的Version 17.01.64/Version 19.01.64(beta)/Version 19.01.64 AVX2(beta)單核/多核Benchmark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GPU-Z的資訊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AIDA64的快取/記憶體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AIDA64的快取/記憶體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AIDA64的記憶體讀取、記憶體寫入、記憶體複製、記憶體延遲、CPU Queen、CPU PhotoWorxx、CPU ZLib、CPU AES、CPU SHA3、FPU Julia、FPU Mandel、FPU SinJulia、FP32 Ray-Trace、FP64 Ray-Trace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AIDA64的記憶體讀取、記憶體寫入、記憶體複製、記憶體延遲、CPU Queen、CPU PhotoWorxx、CPU ZLib、CPU AES、CPU SHA3、FPU Julia、FPU Mandel、FPU SinJulia、FP32 Ray-Trace、FP64 Ray-Trace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AIDA64的GPGPU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AIDA64的GPGPU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AIDA64的Disk Benchmark Read Test Suite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AIDA64的Disk Benchmark Read Test Suite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CrystalDiskMark的預設(NVMe)+Mix(R70%/W30%)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CrystalDiskMark的預設(NVMe)+Mix(R70%/W30%)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CrystalDiskMark的真實世界效能(NVMe)+Mix(R70%/W30%)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CrystalDiskMark的真實世界效能(NVMe)+Mix(R70%/W30%)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USB 2.0 TF讀卡機的CrystalDiskMark(預設)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CINEBENCH R20(上)及CINEBENCH R23多核/單核(下)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CINEBENCH R20(上)及CINEBENCH R23多核/單核(下)測試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Geekbench單核/多核測試成績及測試詳細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Geekbench單核/多核測試成績及測試詳細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Geekbench顯示核心OpenCL/Vulkan測試成績及測試詳細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Geekbench顯示核心OpenCL/Vulkan測試成績及測試詳細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DXVA Checker檢測結果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安裝AV1 Video Extension後直接在Windows下播放AV1編碼8K@60FPS影片檔的GPU使用率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安裝AV1 Video Extension後直接在Windows下播放AV1編碼8K@60FPS影片檔的GPU使用率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0下使用Chrome透過網路播放YouTube上AV1編碼8K@60FPS影片的GPU使用率及YouTube統計資訊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Windows 11下使用Chrome透過網路播放YouTube上AV1編碼8K@60FPS影片的GPU使用率及YouTube統計資訊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因為未設置任何散熱片,也無氣流流通下,即使底部外殼打開,Transcend創見MTE400S PCIe Gen 3 x4 512G NVMe SSD的溫度仍達62度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使用鋁箔膠帶折疊4層製作簡易散熱片,使用導熱墊將SSD的熱量傳導至鋁箔上,並將鋁箔膠帶貼在金屬罩上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改良散熱後,在蓋上底部外殼下,Transcend創見MTE400S PCIe Gen 3 x4 512G NVMe SSD溫度下降至58度,如果可以將底部外殼換成金屬製,再搭配導熱墊使用,應可進一步降低SSD的溫度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作業系統待機下Core Temp及AIDA64感測器頁面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進行FPU測試下Core Temp及AIDA64感測器頁面,一開始處理器功率會上升,頻率達2.9GHz,數秒後功率會下降,頻率也下降至2.5GHz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進行CINEBENCH多核心測試下Core Temp及AIDA64感測器頁面,一開始處理器功率會上升,頻率達2.9GHz,數秒後功率會下降,頻率也下降至2.5GHz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直流輸入功率圖表,通電未開啟電源下功耗約0.5W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於作業系統待機的功耗約12W-13W左右,對處理器連續高負載(例如FPU/CINEBENCH多核心測試),剛開始最高功耗會短暫升到30W-31W,數秒後會下降至22-23W直到測試結束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透過網路共享播放2小時以上電影的整體功耗落在15W-20W之間,偶爾出現一些尖峰
掌心大的Intel N100迷你電腦ZX01 PLUS開箱測試

總結:
ZX01 PLUS體型僅有72×72×45mm,大約只有手掌這麼大,提供3個USB3.2 Type-A、2個HDMI 2.0、1個RJ-45、1個TF讀卡機,Intel 12代AlderLake-N N100處理器具備4核4執行緒,最高頻率可達3.4GHz,搭配12GB LPDDR5記憶體,對於文書上網及觀賞影片來說夠用,具備24 EUs的內建顯示可對AV1編碼格式影片進行硬解,降低CPU負擔,不過對於8K@60FPS AV1影片硬解時仍會使用所有GPU資源並造成CPU耗用率提升,偶爾會出現不流暢狀況。隨附螢幕掛架可將本體掛在螢幕後方或牆上,Type-C供電輸入除使用隨附電源供應器外,也可搭配支援PD 12V/3A輸出的充電器或行動電源,最高耗電量小於36W。內部提供1個M.2 2242 PCIe 3.0 x2 NVMe/SATA3 SSD插槽,沒有設置M.2散熱方案,會造成SSD溫度偏高,若把底部外殼換成金屬板,並搭配導熱墊,應可有效協助SSD散熱。頂部散熱通風口內風扇會隨CPU溫度改變轉速,在安靜環境下可明顯聽到轉速提高的聲音。內建Wi-Fi 5 AC及BT 4.2規格稍嫌過時,但仍算堪用,若更換成Wi-Fi 6 AX及BT 5.x規格會更好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魔方出品的吧
J4125 也便宜到 460 RMB了
N100算是QoC CPU裡面的佼佼者了
嚴格來說這種山寨小主機(小眾市場
BIOS 優化並不怎麼好 容易出BUG 套一個接近的公版 模組功能都沒砍(實際無物理模組)
價格也反映在產品上
zxcvbnm2434
算有進步吧 美規變壓器 有帶防脫落孔
hardball
如果沒有高性能、生產力、玩大型遊戲的需求,N100蠻不錯用的(堪比幾年前的I5),便宜,性價比高,準系統大概就台幣3000多,但是一些小小缺點要能接受。
港都狼仔 wrote:
▼ZX01...(恕刪)


感謝狼大的測試

首先是記憶體測試的部分,N100 D5的讀寫頻寬不應該這麼低
借用一下狼大的圖

FSB僅有38.4MHz、記憶體的運作頻率也不正常

這讓我想到4、5月的時候,零刻的N100也是這種狀況
然後零刻就被拿出來釘(沒辦法,零刻的銷量高,商業競爭)

實際上是AIDA64本身的問題,識別不全,用較新版就OK
譬如6.88版以上

這是我的N100 D5

建議狼大更新一下AIDA64的版本

CINEBENCH R20我沒測,僅測R23
借用一下狼大的圖

我的

ZX01 Plus N100,R23多核:2581
我的N100,R23多核:3039
明顯有差距,那麼問題出在哪?

R23的測試時間還蠻長的
如果是PL1鎖原始TDP 6W,那麼別說2581了,是否能有2000都存疑

結合狼大說的~
無論是AIDA64或CINEBENCH都會發生:
"一開始處理器功率會上升,頻率達2.9GHz,數秒後功率會下降,頻率也下降至2.5GHz"

降到2.5GHz!?
那麼R23多核僅有2581,就很合理了

正常來說,全核是跑2.9GHz
為啥會降到2.5GHz
可能是PL稍微限制(不確定)
但比較可能是撞溫度牆了

之前我寄信給零刻的時候,就有反應類似的問題
散熱能力不足,CPU跑到8X度的時候
AIDA64、HWiNFO都有警示CPU過熱降頻
當時跑R23也確實發生幾次CPU頻率不穩定的狀況
R23的多核跑分也略低一絲

如果真是溫度牆的問題
"一開始處理器功率會上升,頻率達2.9GHz,數秒後功率會下降,頻率也下降至2.5GHz"
那麼這台ZX01 Plus的散熱能力,只能撐幾秒...真的是

還有就是功耗問題
這台ZX01 Plus雖然是較新的機款
但是似乎還是套用比較舊的AMI BIOS公版
N系列的功耗通病依然存在

待機功耗偏高
狼大量測的是DC端的輸入功率,約12~13W
如果是正常AC端整機的功耗起碼要再多10%(變壓器的能源轉換效率)
約在13~14W
看起來狼大是沒有在完全閒置的時候測得的
正常來說,在閒置幾分鐘後(減少背景程式運作干擾),約在10W(AC)上下

N系的通病就是預設電壓給的賊高
目前看到的幾乎都是如此
在狼大的壓力測試的AIDA64的截圖,電壓跑到1.1~1.2V
WTF,這是要電死CPU,還是要衝5GHz+ ?
過高的電壓,造成功耗爆炸,溫度也容易爆炸

還有一個通病
就是CPU SA的部分,BIOS似乎精簡掉這部分的控制
SA的訊息,要嘛就是看不到,不存在
不然就是訊息疑似異常,一直跑在6~8瓦(待機or燒機)

嘗試過AMI的工具修改BIOS,甚至直接修改SA相關的設定值、預設值
都是無效的,疑似BIOS裡面的SA控制就是個空殼,或是EC有問題
反應給廠商,...當然是沒下文
小廠根本就沒寫BIOS的人員

忽然想問一下狼大神
BIOS這邊你熟嗎?

目前市面上唯一看到有疑似解決這問題的
就是銘凡的N100
(整體配置很差,價格也貴)
銘凡的N100,待機3W(AC),FPU燒機好像是20W(AC)左右(4核,2.9GHz)

N系的通病(電壓、功耗)
我這邊是有簡單的緩解方式,提供給有需要的人
BIOS裡面,在電源管理的相關選項
找看看AC、DC loadline
調整AC loadline
預設值通常是數百,試著往下調整
我測試後,設定在最低:1(無不穩定狀況發生)

燒機電壓大概會降0.1XV
整機燒機功耗大概會下降4~5W
溫度更是有感下降

https://youtu.be/NgpVQdQ4Um8

這是測試前後結果
(簡體字......當時拍給零刻看的)


最後,這些迷你主機似乎也有USB用料的通病
僅測過ZX03、EQ12
USB-A口,雖然官宣都是寫USB3.X
實測協議是支援gen2

但是當外接gen2的硬碟盒(NVME or SATA)
均容易發生不穩定的狀況、掉盤、識別不全、USB控制器無回應
或是跑分CDM異常低略,甚至凍結

疑似USB-A口gen2干擾嚴重(USB基座非全包覆式,走線都裸露在外)
或是供電不足

1.中間串一個gen1 hub,強制走gen1
==>ZX03、EQ12所有的USB-A口都沒問題了,秒識別

2.外接一個簡易的恆流負載器,最小檔位,電流約0.1A
接通的瞬間,中間的電表會熄火,然後再亮
==>穩壓能力不足?即使在最低檔位0.1A,接通瞬間電壓會掉到4V或3V以下,導致電錶關閉

USB-A口輸出穩定之後,逐步增加負載電流,直到輸出電壓降低至崩潰
==>ZX03:1A、EQ12:1.5A

通病大概就是
1.USB-A口用料不足,抗干擾能力差,無法滿足gen2要求
2.電壓穩定性差
3.電流供應略嫌不足
(測過華碩桌機主板,3A以上。N年前的占美迷你主機,全包覆式USB座,電流測試,沒有出現-接通後電錶熄火)

就不知道這台ZX01 Plus有沒有進化? XD
downtodo
你的電子假負載又串了一個USB電錶, 內阻過大,電壓低是很正常的,測試工具不行。
downtodo
Minisforum un100 待機功耗低是有原因的,板載DRAM、千兆網卡、WIFI5網卡、SATA SSD,這些元件功率都比較低,造就待機低功耗,基準不一樣不能這樣比,你太鑽牛角尖了。
BEELINK GTR5

翻出電子假負載充滿灰塵,這個表有經過校準,誤差很小。
使用外置電源,不使用USB的電,精準度會更高。






才1A電壓就掉了很多



隨著電流往上增加,電壓會跟著下降。



TYPE-A 最大電流2A,達到2A電壓已經有點低了,功率只有9.4W。
大部分的M2 SSD 額定電壓電流3.3V 2.5A 就已經8.25W 再加上外接盒本身,2A的電流說實在也是不夠用。


TYPE-C 最大電流3A,中間又經過一個轉接頭導致壓降較嚴重,連接線避免選擇轉接頭式的,多一個轉接頭就多一份壓降。
有些外接盒強調一條線,用轉接頭達成TYPE-A與TYPE-C都可以使用,這樣是不好的。


USB的電壓 4.75V-5.25V之間都是不影響使用。

電流越大導致壓降較嚴重,線材的選購也很重要,太爛的連接線阻抗太大也會導致壓降嚴重,所以M2 SSD附的都是超短線。

建議M2 SSD外接盒只用TYPE-C,TYPE-A電壓電流不足有機會導致,SSD無法識別、掉盤、掉固件,損壞SSD。

USB都有限壓限流IC,IC是可以編程的,要看主機板廠商怎麼設定。

測試電流有風險萬一沒有保護IC,會直接燒USB口。

迷你主機由於沒有獨立電源供電器,只靠12V或19V變壓器,在主機板上轉換所需的電源,供電弱這是無解的。

機殼後方的USB GEN2電流只有1.8A




USB2.0 是1.9A 現今的USB口電流,都超過 USB的規範
所以一般建議外接SSD選用耗電及發熱較低的款式
無法解決溫度的問題,做的這麼小沒有意義。即使要魔改效果也不會很好。

對於效能與壽命都會有影響。
倍控7505 工控機

最大可以到2.4A,電壓不會過低,不過他只有USB 3.1 GEN1 5Gb,算夠用。
暢網 8505 工控機

USB3.1 GEN1 跟 USB3.2 GEN2 最大電流都可以到3A





意外的是USB3.2 GEN2 TYPE-C 只有 2.2A


這台應該使用TYPE-A ,會優於使用TYPE-C
USB 3.1 GEN2 10Gb HUB,可外接 5V獨立電源,輸出可以到3A。



不過這個HUB的晶片相容性非常差,PC產品裡面一堆雷。
狼大 方便請教 我看一下n100內顯有支援分享到8g記憶體 bois 好像找不到可以調整的 選項 或在哪嗎 小弟英文不好 找沒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