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散要選導熱管直觸CPU的還是鋁片接觸CPU的?

baby51763 wrote:
你們自己對號入座干我...(恕刪)


很熱門的千元塔散 真魂 跟 虎徹2 是不是都是銅管直觸的啊?
有請笨賢二號秀下限來解說
我查了酷媽跟利民的旗艦,都不是直觸阿


我是建議 雙風扇。昨天發現一顆風扇掛了。因為室內有開冷氣,看不太出來溫度變化。
跑大資料吃重CPU才注意到。溫度偏高。
我最近剛好都有換
一台換Coolermaster T200直觸、跟早期Q6600用的也是CM家的直觸
用了之後當時是只有一種所以沒比較沒感覺
現在又多了超天(SCCT-1000) 下吹式
但反而這種能支援高瓦的都是非直觸,面對I7 10700這種高溫都能壓在80度內

我猜想應該是銅管直觸,為了做直觸,得把銅管壓扁、拋光,這樣造成導熱管效果降低

超天(SCCT-1000) 下吹式這種他在前面接觸面積包覆銅管那塊應該是作比較好,反而讓效果比直觸好
來下個結論
直觸熱管在理論上有更好的效率沒錯,並且有低成本的優點,但是為何實務上不如理論上來的美好?

首先介紹熱管(Heat Pipe),或許有些人以為熱管是實心的銅管,事實上熱管是空心的,內部填充導熱液體,熱管直觸技術必須把熱管壓扁再打磨,粗糙的加工可能會對熱管內部結構造成很大的破壞,為求平整打磨底部會削減管壁厚度,可能造成底部剛性大大減弱;或者說,為避免管壁變得太薄,不敢把底部打磨太多,平整度只能將就


再說,銅本來剛性就不強,單靠薄薄的管壁要支撐扣具的下壓力與塔散本身重量導致的下垂,熱管變形在所難免,而散熱器適當的下壓力對散熱效果也非常重要,所以熱管直觸散熱器對CPU頂蓋的服貼程度遠不如外加銅底,所以我認為散熱效果直觸不如銅底的原因在於此



ROG STRIX RTX 2080Ti的散熱器,如此頂級用料的顯卡也是銅底包覆而非直觸熱管



因此根據觀察,目前大廠的高階散熱器大多是採用銅底包覆的設計,厚重的銅底才能打磨到完美平整,與支撐足夠的下壓力道,服貼CPU頂蓋

而熱管直觸或許是一個成本低廉效果也不至於太差的解方,大多數中國品牌的平價散熱器與隨U附贈有熱管的散熱器都是直觸設計,原因在此


參考資料
https://www.expreview.com/17604-all.html

https://www.expreview.com/8878-all.html

https://techmark.pixnet.net/blog/post/220666767-%E6%95%A3%E7%86%B1%E6%AF%94%E4%BA%BA%E5%BC%B7%2C%E4%BD%A0%E5%B0%B1%E6%98%AF%E8%B4%8F%E5%AE%B6%E2%80%A6%E3%80%90x-ray%E5%BD%B1%E5%83%8F%E6%8A%80%E8%A1%93%E3%80%91%E5%88%86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zan664q.html
直觸很直白的說多管下無法平均分散溫度,

還有久了之後變型散熱性就會變差,

大部分都是拿新的來測,耶散熱很好沒什麼差,

那是因為導管還沒變型..
TonyHong1997 wrote:
而熱管直觸或許是一個成本低廉效果也不至於太差的解方,大多數中國品牌的平價散熱器與隨U附贈有熱管的散熱器都是直觸設計,原因在此

因為實務上, 並不會總是 百分之百 才能用...

如果有 6~7 成接觸到, 也算不錯用了..

6管 的6~7成, 也有 4管了..


如果是 筆電、平板、手機什麼的, 那實在是被空間逼太緊了, 沒辦法, 在同樣的佔積下, 能逼出一滴算一滴 ..

桌電機殼空間那麼大, 只要不是那些吃重鹹的用戶, 會去買平價的, 也不會是那邊搞極限超頻呷重鹹大胃王.

所以, 一般用戶 裝散熱器的空間都基本上都是很富有, 弄個比他實際需求2~3倍大, 也不太是問題..
使用直觸的設計不一定就是節省成本。
一部分是因為製程,空間限制。
目前桌機用的直處都是用拉絲的方式 去做平面度的加工,這樣的做法的卻會造成熱管局部凹陷,也就是貼合效果不好。如果你能找到用CNC加工的直觸性能會好很多
已熱傳學來看,還是要考慮單位面積功率問題,目前桌機的CPU面積約在28*28左右。
使用D6的熱管大概5隻就能貼合整個IHS,但還有結構問題要考慮,所以你很少看到桌機出現8隻的熱管直觸。
要這樣做只能用加銅塊方式 來做,以目前我們在業界作法已經可以做到8隻D8的熱管來做直觸給SEREVR使用。底部加工都是用CNC。

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表面,並不知道內部設計原理,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