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nfieldShow wrote:銅管, 鰭片, 風...(恕刪)


好奇問一下,為何微星很多設計都是用多根細銅管來導熱?
例如GP62。 導熱管越多越好?
我看其他品牌很少用這麼多的。

harrykuo wrote:
好奇問一下,為何微...(恕刪)




微星早期的電競筆電CP值雖高但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散熱, 單風扇就算了還小布拉機, 後期算是有點痛定思痛XD

GS65-Stealth-Thin-8RF這台是特例, 輕薄的外型加上高規(i7+1070)的效能, 所以散熱也要做到極致, 加上金屬外殼散熱效果甚至不輸GE跟GV系列, 當然就算CPU同等1050 4GB跟1070需要的散熱需求也不同, GP系列空間較寬敞不需要做到這麼緊湊, GF算是八代電競裡面散熱最糟的...
不管是在NB還是在手機或者電子原件,一般使用熱導管、鰭片、銅箔或者石墨質的用意主要是為了將發熱體上的熱"傳導出來而以",這跟散熱是不一樣的。當然,銅管數量越多,熱傳量越大,在無限制邊界且固定的強制對流量環境中是有幫助的,但若環境邊界上有限制,很快會達到所謂的熱飽和也就是熱平衡狀態,多加熱導管其實意義不大。散熱是一個結果,要能夠將發熱體或者熱傳導物體內部的熱向外拉出再藉由強制對流的條件,才會是有意義的事情。舉個實例,汽車水箱。一般我幫客戶進行改造時,會先觀察幾個條件,1.怠速30分鐘後的溫度。2. 車速50公里穩態的溫度。3. 車速100公里穩態的溫度。以上都是藉由水箱鰭片的熱傳導能力再配合實際風速來觀察到的溫度。接著我會藉由材料的特性將水箱內部的水的溫度直接散發到外面,再藉由強制對流也就是風速來把鰭片所累積熱量帶走。如此,溫度最高溫時可由94度C降至76度C,不知這樣對樓主是否有幫助。

所有的物體都是一種熱容,越厚的物體其所能累積的熱容越大,當熱累積到飽和以後才會從內部傳至表面。也因此,一般業界不管是用鰭片還是銅管,都是越薄越好,因為熱累積的速度越快,同時再藉由強對流即可達到所謂的散熱效果。但是針對使用的接著劑(黏合劑)又是一個很弔詭的事情,因為所有的黏合劑都是樹脂類(不管是壓克力系或者環氧樹脂系),這都是熱容。只要用了這些材料,熱傳效果就會降低,這就要好好的挑選了。(基本上我是不用那類的材料)

最後一個觀念,把水想像成熱量,你面前有一個水杯,當我們把水往杯子裡面倒的時候,水會累積最後會滿出來。散熱的概念,就是想像杯子的杯壁先開了許多的小孔,當水倒入杯子裡時,邊倒會邊漏,這時水要滿起來的時間會比較久,同時若漏的快了些(散熱速度快),當進水量與漏水量達成一個比例,水位會停在固定高度且此高度會比杯高來的低,也就是當熱平衡到達時,溫度會比原始的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