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soon wrote:
太神奇了....第一...(恕刪)



沒必要騙你,唯一缺點,待機溫度比有用""膏""高了3~5度,但全速100%附載,則是上篇所述溫度,

我也是第一次聽過如此用法,但,我想省下""膏""錢、又想省下塗塗抹抹的麻煩,一試便上癮了,

但,要注意的是必須將散熱器與CPU接觸面積調整到最大,也就是說要接觸到正中央。

我還跟我那位朋友確認他自己有在用""膏""嗎?20幾年老師傅了,他自己的機子也沒必要欺騙我,

而我也試驗成功了,所以才來分享也這樣的做法,僅供參考。



yuusuke5113 wrote:
沒必要騙你,唯一缺點...(恕刪)


老實說...我是作這方面導熱材料的,聽你這樣說~我應該考慮把公司收起來才是.....
dongsoon wrote:
老實說...我是作這...(恕刪)


在我的觀念中導熱膏只是要將熱源與散熱器的接觸面"填滿",以達到最佳散熱效果

假設熱源(A)跟散熱器(B)的接觸面本身即無縫隙,那麼沒導熱膏會比較好

想想
A=80W=>B
A=80W=>膏=?W=>B

如果透過效率較差的導熱膏反而會阻礙A=>B的熱傳導,因為熱源A是固定的發熱量
今天不會因為你用高級導熱膏就能散熱更快,我們只能說:
"因為使用高級導熱膏,讓A、B之間未接觸部分能更接近理想值"


我們不是用散熱膏進行"散熱",它只是個介質,幫助A把熱量傳遞給B
就像我們要開車去看表演,路修的好自然速度快,
至於到達以後是否能快速入場則取決於場地本身(散熱器本體+對流)


不使用導熱膏裝散熱器,那要確保CPU跟散熱器之間接觸面盡量的大,最好是不要有縫隙

dongsoon wrote:
老實說...我是作這...(恕刪)




老兄你言重了,經過此次試驗我發覺,之前我用散熱膏方法錯了,

真的只需要薄薄一丁點就夠了,用以填補CPU與散熱器之間微小到看不見

的細微空隙,主角是U與散熱器金屬對金屬直接傳導熱源,剩下的空隙,

則由導熱膏接替空隙傳導熱源,以達到最大接觸面積~~

可是之前並不懂這些只知道要塗滿整個U,一次都用很多,所以,

利民所附的導熱膏兩條很快就用完了~~

卻不知,這導熱膏反客為主成了導熱的主要面積接觸物質,

因而失去了我們使用導熱膏真正的目的~~而樓上幫忙解說的大大

是正解~~

但,也不必擔心因此導致不用導熱膏的人激增,

因為很少~很少~~真的很少的人~~願意看到待機溫度高個3~5度的情形,

因為""散熱成績""這樣是""不漂亮的~~""

我相信如果我有用""膏""

燒機測試,滿載100%的溫度會更低的。


gamecat wrote:
怎麼塗抹散熱膏,幾...(恕刪)

這篇文章很棒, 高手如雲, 感謝所有人的回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