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款軌跡球 Bitra + M575 + Expert Mouse + Slimblade + Orbit Fusion + EX-G Pro 心得

因為最近買了台新筆電,所以想買個觸控板以外的方式來控制游標,畢竟是比較方便些。

曾買了微軟新出的 Ergonomic Mouse ( 藍芽版本 ) 來嚐鮮,剛開始的確使用上沒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尤其是它有全金屬的滾輪,操作感很不錯。但由於它是藍芽的版本,似乎很容易受到干擾,例如,偶爾會頓頓的或游標整個不見了,有點困擾。
六款軌跡球 Bitra + M575 + Expert Mouse + Slimblade + Orbit Fusion + EX-G Pro 心得
( 圖片來自微軟官網 )

再加上我很常在沙發上把筆電放在膝上桌使用,滑鼠很容易會因膝上桌不穩 ( 變換坐姿或動來動去 ) 而滑掉下去,很囧。我本身已經使用軌跡球幾年了,對它的操作使用已如滑鼠般的自然與順暢,於是想找個可固定在桌面的無線軌跡球來用,不會像滑鼠容易因桌面不穩而滑落。

我在家中已有 Kengsington 的 Slimblade,它不是無線的,很大一台,排除。另也有 Elecom 的 Huge,雖是無線的,整個也是太大,除了不方便攜帶、它放在小小的膝上桌上,看起來就是一整個怪,也排除。

本來有考慮羅技新出的 M575 以及較舊些的 MX Ergo,但讓我最終沒考慮它們的原因是它們都是姆指球,而且體積也是不小,可攜帶性似乎不佳;另外 MX Ergo 是皮革漆,我有皮革漆用久了會黏黏的、脫皮的不良經驗。再加上我從未用過姆指球,一直都是使用中食指球,對於使用姆指球的習慣性有疑慮,不知道會不會習慣,所以仍考慮食指球。

也曾考慮過 Elecom Deft pro,但問題還是它太大台... XD 找了找,終於看到了 Elecom 有出迷你版軌跡球 Bitra,哈,剛好符合我的需求 - 食指球、可攜帶性。國內對 Bitra 的開箱文或產品介紹很少,可能是國內習慣使用軌跡球的人相對很少,更何況是這迷你版的軌跡球。

Bitra 有分姆指球、食指球兩種版本,每種再細分藍芽以及 USB dongle 兩種版本,總共是 4 種版本。想當然耳,我是買食指球、USB dongle 的版本。

收到貨開箱一看,好小、比想像中還小,好像玩具啊。我老婆倒是覺得它小小的、很可愛...
六款軌跡球 Bitra + M575 + Expert Mouse + Slimblade + Orbit Fusion + EX-G Pro 心得

旁邊是羅技的 M590,Bitra 比它還小。
六款軌跡球 Bitra + M575 + Expert Mouse + Slimblade + Orbit Fusion + EX-G Pro 心得

比一張信用卡稍大一些些。
六款軌跡球 Bitra + M575 + Expert Mouse + Slimblade + Orbit Fusion + EX-G Pro 心得

由於我曾使用 Elecom Huge 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所以對它的按鍵配置很熟悉 ( 姆指控制滾輪、左鍵、上下頁,中食指滾球 ),幾乎是無縫接軌地使用,完全不用再花時間去習慣它的按鍵操作,但是沒用過 Elecom 產品的人可能會需要一段時間去熟悉 Elecom 食指球的按鍵配置。

Bitra 的所有按鍵都是靜音微動開關,是另一特點,不像 Huge 的微動開關就還蠻大聲的,甚至滾輪中鍵感覺是硬邦邦的、更大聲 ( Slimblade 的按鍵聲也很大聲... XD )。

我已使用 Bitra 一段時間,目前為止對它還算滿意,也完全符合我的需求 - 食指球、可攜帶性。唯一不太習慣的地方是它的 DPI 只有 750/1500 兩種選擇,在游標控制的精細度不若我慣用的 Slimblade。可能是我尚不習慣這麼小的球,不若 Slimblade 或 Huge 那麼大顆,用習慣了。軌跡球大顆,就是讚。

若有食指球、可攜帶性的需求,我是蠻推薦 Bitra 來用用看,尤其是小手的人,應該會蠻順符合手型、順手的。

喔,對了,它不用灌官方的驅動程式,在 Win 7 或 10 下,等系統自動抓驅動程式就可以馬上使用,很方便。若需變更或自訂按鍵功能才需去下載官方驅動程式。

Bitra 跟我的筆電合照。
六款軌跡球 Bitra + M575 + Expert Mouse + Slimblade + Orbit Fusion + EX-G Pro 心得
Elecom 軌跡球已經用過3種型號了,但是軌跡球系列的滾輪手感真的很差,滾起來2266又卡,按鍵也差強人意,目前用Deft pro,2.4G的部分很明顯感覺滾輪慢一拍,只能插USB用,可惜了Elecom的設計,很多的創新都被零件品質拖累了。
Kengsington Slimblade 真的很棒,很不捨的把她收了起來...
很少見到ELECOM的開箱,之前用了兩支羅技的M570,第一支是買的,用了兩三年左鍵故障,羅技很有誠意的再寄了一隻M570給我,結果也是兩三年就又因為左鍵故障....
所幸乾脆用回一般滑鼠將就著用
總覺得早期羅技的品質比較好,從玩電腦開始就用了羅技兩三種軌跡球,以前就沒發生過類似的問題。
現在因為前陣子組新機,心又癢了起來想再弄之軌跡球,是有在看ELECOM的EX-G PRO,但這陣子在網路上卻沒多篇開箱文,現在樓上的大大又提到Kensington似乎也可以考慮看看,只是Kensington好像沒甚麼新產品?
不知是否有EX-G PRO使用經驗,我偶爾會玩玩狙擊遊戲,格鬥遊戲則是直接用XBOX把手玩。
我是新一代的句點王
維兜兜 wrote:
Elecom 軌跡球已經用過3種型號了,但是軌跡球系列的滾輪手感真的很差,滾起來2266又卡,按鍵也差強人意,目前用Deft pro,2.4G的部分很明顯感覺滾輪慢一拍,只能插USB用,可惜了Elecom的設計,很多的創新都被零件品質拖累了。

就我用過 Elecom HUGE 的經驗,以它的價格而言,我也覺得它的滾輪品質做得並沒有羅技或微軟差不多價位的滑鼠來得好。

維兜兜 wrote:
Kengsington Slimblade 真的很棒,很不捨的把她收了起來...

買了就是要用啊,Kengsington Slimblade 有保固 5 年喔,微動開關壞了也可以請人或自己更換,用個 10 年以上可能都是沒問題的,只要那顆球不要去摔到、而使球體表面不平均、不平滑的話。

總不能拿來當傳家寶吧?


我是一隻大毛驢 wrote:
卻沒多篇開箱文,現在樓上的大大又提到Kensington似乎也可以考慮看看,只是Kensington好像沒甚麼新產品?

應該是習慣使用軌跡球的人太少了的關係。

我用軌跡球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改善使用滑鼠多年下來的手掌與手腕肌肉慢性疼痛問題,在使用它一段時間後也的確完全改善了。

習慣使用中食指軌跡球的話,用 Slimblade 是絕對不會後悔的選擇,誠心推薦。
Celibidache88
誠心推薦+1
ariocarpus wrote:
買了就是要用啊,Kengsington Slimblade 有保固 5 年喔,微動開關壞了也可以請人或自己更換,用個 10 年以上可能都是沒問題的,只要那顆球不要去摔到、而使球體表面不平均、不平滑的話。

總不能拿來當傳家寶吧?


我2010年就買來用了3年多吧,微動也換了2次,最後是因為DPI跟不上時代,跟按鍵數量想要多一點才收起來,他的轉球滾動真的超級好用,不了解為什麼不繼續開發下去。
維兜兜 wrote:
我2010年就買來用了3年多吧,微動也換了2次,最後是因為DPI跟不上時代,跟按鍵數量想要多一點才收起來,他的轉球滾動真的超級好用,不了解為什麼不繼續開發下去。

我一直查不到 Slimblade 的 DPI 是多少,但在 Trackballworks 驅動設定一下指標速度,可以加減用,尚可接受。



扣掉基本的左右鍵,共有 4 種自定義按鍵功能可以使用,對我來就夠用了。



我覺得軌跡球滑鼠游標的精細度控制除了 DPI 之外,軌跡球體積大小的影響也很大。個人感覺 SB 的超大軌跡球就比 HUGE 好一些,而 HUGE 又比更小球的 Bitra 系列的來得好。

它的轉球捲動真的很好用。我倒是很希望廠商能出 SB 的無線版或微動靜音版 ( 微動開關的卡卡聲音蠻大聲的 ),或者可以把轉球捲動時聲音設個開關或者可以調小聲點,就更棒了,因為很多時候是希望在安靜的情況下操作電腦。

用軌跡球真的很特別,有些業代來找我時發現我桌面放著 SB ,會問我那是什麼... 再加上用的是 ROG PBT 鍵帽無上蓋式鍵盤,一整個騷包,只差沒用光害版的鍵盤了。

ariocarpus wrote:
用軌跡球真的很特別...(恕刪)


我也是最近才搞定我的木星軌跡球. 鍵盤放中間, 左邊軌跡球, 右邊滑鼠.
滑鼠就是正常的指標操作, 軌跡球re-Mapping到鍵盤上下左右, 找影片特別好用, 簡直是肉片神器.

使用的是這個: AutoHotInterception
有軌跡球的玩家可以玩玩看.
http://picasaweb.google.com/HsiuChe.Shih
後來仍好奇去買了羅技的 M575 來玩看看。

果然,我一直都是使用中食指球,對於使用姆指球的操作還是不太習慣。主要是用姆指滾球與按左鍵的習慣與中食指球完全不同,很像是我剛學用軌跡球的感覺。看樣子,我應該會一直都是使用中食指球了才是...

不知道是剛使用沒多久的關係,M575 的用感是它的球滾動時比較澀些。球滾動的滑順度,我個人的經驗是 Kensington Slimblade > Bitra > HUGE > M575

M575 的按鍵聲很清脆,微軟的 Ergonomic Mouse 按鍵聲比較沉悶些。

合照,SB 沒入鏡。
不放棄,這幾天仍嚐試使用 M575 看看。

用了幾天後球的滾動時已經不會那麼澀了,不過個人感覺仍沒有 SB 來得滑順。雖仍無法像已習慣成自然的中食指球操控,拇指球的控制也更習慣、順暢些了,果然還是習慣的問題。可能也是我已習慣中食指球,控制拇指球的習慣養成會比從未使用過軌跡球的人更快些吧?



在舊的 Setpoint 可以偵測到 M575,但它沒辦法讓我對 M575 做球滾動控制游標的速度以及滾輪捲動速度的變更等設定,只能用羅技新的 Options。




但在 Win 7 下 最新版的 8.36.86 版 Options ,試了又試,都偵測不到它啊~


目前還是只能以預設的 400 DPI 來用,有點難用啊,難道拇指球真的跟我無緣?

請問有網友有遇過類似的狀況嗎?

後註:後來丟著沒在用 Options 來手動偵測,過了一陣子再打開 Options ,它竟自行偵測到 M575 了,怪怪。



經過幾天的練習 ( 強迫自己只用它 ),拇指球我已差不多熟悉操作。在調整過 M575 的球控制游標的速度後,我認為拇指球其實並不會比食指球難用。覺得 M575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滾輪的捲動範圍實在是有點小,在 Options 中也沒辦法調整,只能按中鍵來捲動,有點小困擾。

最近各大電商上的 MX Ergo 特價完就沒再補貨,不知道是不是最近要發表下一代了的關係。若有高階款 MX Ergo 的下一代發表,我應該會去買一台來用用看,只是目前的皮革漆,我實在是不敢領教。

在國外的 Reddit 論壇上有一個軌跡球愛好者 Trackballers 版,若感興趣也可以去看看外國的使用經驗分享或疑難雜症。

The Reddit for Ballers

有個投票是問大家喜歡用拇指球 ( thumb ball ) 還是中食指球 ( finger ball ) ( 連結:Finger Ball or Thumb Ball? ),果然是愛好用食指球的人相對多一些,因為我認為使用中食指球還是較拇指球輕鬆些啊,尤其是用了 Slimblade 後,就回不去了。



另外,這裡幾個練習軌跡球操控的網站,對於想要熟悉軌跡球控制的網友不妨去玩看看:
https://mouseaccuracy.com/

マウス練習広場
用 Kensington 的 Slimblade 已經 2~3 年了,整體使用上非常滿意,但是對它按鍵微動開關有點沉悶的 "滴滴" 的聲音以及轉球時的 "答答" 聲有點大聲,會有點小困擾 ( 尤其是在安靜的辦公室使用時 ),我座位附近的同事大概都可以聽到我在按按鍵以及轉球 "滴滴"、"答答"。

在網路上、國內外的使用者也偶見對這些惱人的聲音頗有微詞。

Kensington 有另一款 Expert Mouse,風評似也不錯,與 SB 一樣也是 55mm 的大球體。已用習慣 SB 的大球,EM 按鍵配置與 SB 相同,於是就買個來用看看。



由於多年使用滑鼠而陸續出現手腕疼痛無法出力的慢性發炎症狀 ( 右手握拳轉圈、手撐起床會疼痛、無力等症狀 )、甚至已經出現輕微的「腱鞘囊腫」。因此,不管是偶爾用一般滑鼠或是現在常態使用的軌跡球,我都會墊個軟墊、把手腕豆狀骨的部份懸空,來避免以手腕豆狀骨來當整個手掌支撐的狀況,儘量讓手掌與前臂呈一直線,不要讓手掌弓起來使用。




( 截圖自 Wikipedia,來源連結 )

EM 附的靠墊除了材質有點硬,且是以手腕底部來當手部支撐,我個人不太習慣,所以還是以軟墊來支撐手掌。



接下來說說我使用 EM 的感想以及與 SB 的比較。


Expert Mouse
Slimblade
外觀 有點傾斜角度、霧面外觀,官方皆宣稱 EM 與 SB 是「人體工學」,外觀喜好則見人見智。

EM 按鍵傾斜角度有點太高,若不加墊子,整個手掌會整個彎曲起來,用久了恐怕容易引起酸痛或不適。因此,使用 EM 建議一定要在腕部加個墊子。

霧面的按鍵按久了還是會打油 ( 變成亮面 ),就像鍵盤那樣,SB 鋼琴亮面似較無這個現象 ( 它本身就是亮面的了XD )。

較耐髒。
幾乎是平面、亮面外觀,球體露出比例較高,可以用手捏住來轉球當滾輪。

SB 按鍵傾斜的角度較低扁,使用時仍建議要在腕部加個墊子。

鋼琴亮面外觀易沾油脂而變沒那麼亮,甚至看起來髒髒的,需常擦拭;不注重外觀的話,倒是無所謂。
滾球 55mm 球,可與 SB 混用,操控性佳。

基座底部無洞,比較不好清潔。

滾動不似 SB 滑順,但仍比 Huge、M575、Bitra 滑順些。

我曾以 SB 與 EM 球體互換交叉測試滾動滑順度,結果是球體相關而承珠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為兩者看起來是同樣材質的承珠。

SB 球體的品質好上不少,差不多的價位, EM 怎不用 SB 的球體哩?怪怪。

球體不似他牌軌跡球,EM 與 SB 皆非半固定式,萬一掉出基座而摔到球體的話,會影響滾動滑順度,再加上它們皆較大台且重量重,所以它比較不適合攜帶 ( 應該不會有人把它們帶來帶去才是 )。反向思考則是它們很容易倒出球體來清潔。
55mm 球,可與 EM 混用,操控性極佳。

基座底部有個洞,比較好清潔。

滾動相當滑順,是我用過的軌跡球中,滑順度的第一名,我有 2 台使用中的 SB 皆是如此。SB 與 EM 滑順度差異很明顯。

良好的滑順度便是手指不需怎麼用力,就可以輕鬆滾動球體,不會有澀澀的感覺。
按鍵 聲音較清脆,按鍵音量與 SB 類似,似不會較小聲。

手感較硬、重手些。

我比較喜歡 EM 的按鍵些,SB 的聲音太沉悶,不甚喜歡。若能有像羅技 M590 之類的靜音鼠按鍵也是相當不錯的。

EM 與 SB 的按鍵是左右對稱,所以皆可經由驅動軟體更改按鍵配置,所以左撇子可用或左右手同時開弓亦可。
聲音較沉悶。

手感相對較軟、輕手些。

國內外的部份使用者 ( Amazon customer reviews, ptt, 論壇, 個人網頁等 ) 曾反應某些機子的部份按鍵會有「兩段式段落感」現象,我的另一台 SB 左上角就是這樣子。「兩段式段落感」就是初次按下去會聽到「卡」一聲,但並未實際按到鍵,需再按深一點才是真正按到鍵。奇特的是,連續多按幾下就不會再出現這聲音,但久不按那個鍵,再次去按就又會再出現。這雖不影響操作,但會影響體驗感覺,三千元左右價位的產品品質怎會這樣,有點囧。
捲動方式 使用軌跡球外圈的轉環,是軟塑膠材質。

早期有網友反應轉環會有緊繃、不好轉的情況,我的 EM 則是很鬆,可以用手晃動,甚至會讓人感覺有點廉價。

轉環的齒狀間隙比較容易卡灰塵。
直接捏住軌跡球旋轉來捲動。

轉球時會有「答答」的蜂鳴器聲音,有點大聲、吵,在安靜的場所會很明顯以及困擾,最糟的是還不能把這聲音關掉。

EM 的轉環也很方便,但我比較喜歡 SB 直接轉球的捲動方式,很直覺。
DPI (官方資料) 400 未公開。

國外網友根據 SB 發表年份,推測應該也是 400
連接方式 USB dongle 或藍芽。EM 也有「有線」的版本,但球體的顏色不一樣。 有線,編織線。
按鍵數 4 實體鍵 + 2 種組合鍵 同左

在舊版的 TrackballWorks v1.3.1 下,可以設定各自不同的按鍵定義、游標加速、捲動速度等功能。新版的專用驅動軟體 KensingtonWorks 我倒是還沒用過。舊版目前都順順地用,沒什麼問題,也就沒想再換成新版的了。



整體來看,EM 雖也是不錯,我還是比較偏好 SB。若它能改善按鍵的微動開關以及轉球時 "答答" 的噪音,再加上可以無線連接的話,SB 會是我桌機使用唯一選擇的軌跡球。

關於 SB 軌跡球的握法,我的建議是:隨便滑。

我都是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 用其中的二指、三指或四指同指併用 ) 的第二指節腹、第一指節腹 + 第二指節腹、或第二指節與第三指節間的關節處來滑,單用指尖也可以,四隻手指的任何指腹部位都可以用來滑。

捲動的話,捏住軌跡球旋轉可用姆指 ( 加上小指或無名指 ( 或併用) ) 或用中指或無名指固定住球 ( 需同時用姆指按左鍵時 ),再用無名指或小指 ( 或兩者併用 ) 來旋轉捲動,能夠水平地旋轉球就可以。

用習慣後,習慣成自然,無招勝有招,愛怎麼滑就怎麼滑,沒規定食指球就應該怎麼滑,這是我是偏好食指球遠大於姆指球的原因。

後記:

SB 的按鍵聲以及轉球時的「滴滴聲」兩者聲音實在是有點大聲,可又不喜歡 EM 球體轉球時澀澀的感覺,後來就把 SB 的球體換至 EM 來用。

完美。




舊版 Trackball Works v1.3.1 下載 ( for Win 7 or older Windows OS )
[點我下載]
ariocarpus
廖小歪 不好意思,一直沒注意到你的留言。轉動時有異音,就清潔球體表面以及承載的珠珠看看,或許可以考慮把它的小珠更換看看,Google 一下,就有相關資料可以參考。
ariocarpus
s3327445 EM的按鍵對我來說會偏硬,比SB硬很多,兩者之間比較,請參考上面的表格內容。 個人覺得,SB的轉球聲並不會比按鍵聲小聲,一個是答答聲,另一個是卡卡聲... [XD]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