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MacBook Pro M1 小小開箱簡易心得

nekoway wrote:
大大~我想問一個比較(恕刪)


用久會鬆鬆的⋯
但通常壞掉的不是這裡
╮(╯▽╰)╭ 只要把我的文刪了,就知道誰在鬧了。
M1 晶片設計概念,運算單元和記憶體整合在一個晶片,降低功耗與提升處理效率,但無法任意擴充;理論上應該要選 16G。

SSD 空間越大,使用壽命越有機會拉長,但這也跟平常使用檔案大小的需求有關。內建一定比外接方便,因為只有兩個 Type-C。

這樣配起來價格高,但相較以前價格,應該是有 CP 值的。未來機種規格一定會比較好,但價格可能會比現在高;也可能透過其它規格組件的調整,例如:可能改為 14吋窄邊的 mini LED 而刪減 Touch Bar,以接近售價甜蜜點。

我跑業務其實只有基本需求,但不理性地衝了 Pro 16G 512GB,很痛。但真正用起來一週只需充幾次電就很有感,外出沒充電壓力,也敢不帶配件輕鬆出門,開視訊會議一個上午只花掉 20% 電力,人像又上像。臨時趕文件、出報價,在打開螢幕、按指紋後就能馬上用,車停路邊後就能馬上作業。意外的是,昨天客戶有簡單的剪片需求,只截取部分工作錄影出來;第一次用 iMovie 處理,趕快提供給客戶;雖然這不是業務要去做的事,但同事也臨時沒工具可幫忙。Apple 有內建可用的 iMovie,不用網搜免費程式,超值得;工作難為,但有好工具也會讓人快樂地得心應手。

其實我的需求 Air 及一般規格就夠,但喜歡 pro 方正、更長的電力,與第一次用 Touch Bar。Touch Bar 用後也體會有人覺得很雞肋,很多快捷鍵操作會比較快;但透過第三方軟件,應用就變豐富。

財務面就自己衡量,也可零利率分期購買,把存款彈性分配投資理財;另外,產品有一定的保值特性。以我的使用,可能轉二手時還可以強調風扇沒什麼用到、電池循環低。

網路的評價都可作很好的參考,但不會是你實際的需求與感受,因為評測都是有立場與特定情境去設計的結果;沒有不好,他們也是花時間幫你驗證與整理,但我們做決定需要多點思考。有些評論點出的問題與缺點,也需要問自己能否接受?

還沒買的人可慢慢思考,等待也可觀察產品發展是否穩定、二手品的入手價格更有 CP 值。

祝已入手的你我一起用得愉快、用出價值!
roox0211 wrote:
M1 晶片設計概念,(恕刪)


雖然最後買了air ,但真的很認同你說的:「方正的形狀比較好看」所以我也覺得pro的四個邊看都很好看、勻稱。
be your sun wrote:

至於RAM的部分我有仔細思考過:
1. 我想說如果要到多一點的記憶體的話,恰似代表對效能與負載力有一定要求,那何不上Pro更全面一些?
2. 以往大家買Intel Mac 的前提似乎是加越多越好,以後遇到系統或軟體更新比較能駕馭得住效能;但過去Intel Mac RAM的思維好像不能直接


我這幾天的使用經驗CPU很少跑超過50%,平時約保持在20%左右
但是RAM程式開得比較多的時候使用常常超過10G
所以瓶頸一定是先出現在RAM先不夠用而不是CPU滿載
因此加RAM的優勢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反而升Pro得在“非常特定”的使用情境才能發揮出優勢(連續滿載5分鐘以上)
lolya wrote:
我這幾天的使用經驗CPU很少跑超過50%,平時約保持在20%左右
但是RAM程式開得比較多的時候使用常常超過10G


因為系統是以吃滿記憶體為主。
之前我也有提到我用Safari開一個M01的網頁記憶體就被吃飽飽了。

所以光看這個用量不太準確
╮(╯▽╰)╭ 只要把我的文刪了,就知道誰在鬧了。
yuxian wrote:
因為系統是以吃滿記憶(恕刪)


可以看記憶體壓力,iStat menu有log可以看
如果常常超過50%估計是不太夠
lolya wrote:
可以看記憶體壓力,iStat menu有log可以看
如果常常超過50%估計是不太夠


因為買的是16GB版本,很難去猜出來8GB的用量。

畢竟16GB目前都吃不滿,但常常莫名的超過8-10GB用量(我也沒開什麼)

所以很難看出真實用量。

但我說一下過去的經驗,
以前我用2017 MBP 8GB是沒記憶體不夠用過

所以才發現M1是把記憶體狂塞滿為主。
╮(╯▽╰)╭ 只要把我的文刪了,就知道誰在鬧了。
lolya wrote:
我這幾天的使用經驗CPU...(恕刪)


大大 我最後也買了8G的air
我發現我開 Pixelmator Pro 6 個專案 (每個平均有5個圖層以上)、
Safari 分頁開十幾個、
開 Affinity Designer 2 個專案、
開 Davinci Resolve 1個專業+其他小 app 來測試,發現記憶體壓力不到 50%,但可以看到有SWAP。
但這只是測試,平常而言我根本不會開這麼多程式來多工 (電腦應付得了,那人類頭腦應付得了多工嗎?<這才是重點吧!

我發現會喜歡把記憶體加滿有一半的原因是預期心理,
或如be your sun 大大說的,將記憶體加滿當作投資與有備無患,但這都是從 x86 或 Intel Mac 的思維帶過來的,不能套用在 Apple Silicon 上。
再者平常人的使用(如我)情境很少常駐如此多的軟體,
又買 MBA 的人也知道自己的需求與工作量落在這裡吧。
昨天MBA到貨了,後來決定入手8g/256g就好
工作涵蓋基本的數據分析、API測試、網站測試
會開到至少30個分頁,瀏覽器用Edge for M1 version

昨天隨手嘗試
- 41個分頁(google sheet、datastudio、各種SaaS工具如hubspot)
- Edge 17個套件
- 軟體:slack telegram line spotify postman 以及 其他約10個小工具

幾乎沒有任何延遲,開google map不斷放大縮小也毫無頓感
前一台機器是2017 MBP 8g/256g,本來就差很多了所以不贅述
但MBP大概開到20個分頁含那些工具就整個頓到一個不行了..風扇也會狂轉

基本上確認MBA 8g RAM給我這樣用是很夠用了
boiz wrote:
大大 我最後也買了8G的air
我發現我開 Pixelmator Pro 6 個專案 (每個平均有5個圖層以上)、
Safari 分頁開十幾個、
開 Affinity Designer 2 個專案、
開 Davinci Resolve 1個專業+其他小 app 來測試,發現記憶體壓力不到 50%,但可以看到有SWAP。


感謝分享

KER*3 wrote:
昨天MBA到貨了,後來決定入手8g/256g就好
工作涵蓋基本的數據分析、API測試、網站測試
會開到至少30個分頁,瀏覽器用Edge for M1 version

昨天隨手嘗試
- 41個分頁(google sheet、datastudio、各種SaaS工具如hubspot)
- Edge 17個套件
- 軟體:slack telegram line spotify postman 以及 其他約10個小工具

幾乎沒有任何延遲,開google map不斷放大縮小也毫無頓感
前一台機器是2017 MBP 8g/256g,本來就差很多了所以不贅述
但MBP大概開到20個分頁含那些工具就整個頓到一個不行了..風扇也會狂轉

基本上確認MBA 8g RAM給我這樣用是很夠用了


感謝分享8GB使用經驗........
真的如網路測試一下非常夠用了.....

因為我16GB看使用量其實很不準..
隨便都是塞滿超過10GB的狀態...(連我只開一個safari網頁都是塞到8GB)
我就知道看我16GB的用量是極度不準無法參考的...

boiz wrote:
我發現會喜歡把記憶體加滿有一半的原因是預期心理,
或如be your sun 大大說的,將記憶體加滿當作投資與有備無患,但這都是從 x86 或 Intel Mac 的思維帶過來的,不能套用在 Apple Silicon 上。
再者平常人的使用(如我)情境很少常駐如此多的軟體,
又買 MBA 的人也知道自己的需求與工作量落在這裡吧。


而剛好M1又剛好會沒事把記憶體塞飽塞滿..
導致買16GB的內心想法就是幸好我買16GB
╮(╯▽╰)╭ 只要把我的文刪了,就知道誰在鬧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