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在設計領域真的這麼必要嗎?

geniesjan wrote:
不好意思還真的都用...(恕刪)

他前面都可以不聊postscript是誰制定的,以及早期字體標準TrueType是微軟跟蘋果共同製作不談
也沒講PDF格式是家的東西。然後現在字體標準OpenType。 是誰搞的都不談。
就能直接腦補出,很多印刷數位標準等是由蘋果制定的功勞結論,何必太認真
shoanz wrote:
向大大報告,這個部...(恕刪)


之前沒注意到這篇,是的,macOS的bash shell跟Linux的大致雷同,不過有部分不同(這裡並非說command名稱不同,而是option的不同,甚至極少部分行為模式可能不同,不至於相反,但跟預期有差)。其實macOS的shell是跟freeBSD較為一致。
我並不覺得在bash shell環境下,linux跟macOS會有好壞之分。不過自己私心覺得linux在某部分的package manager的管理及方便性,跟其他自由/客製化的程度,讓人有不只享受其便利性也能夠掌握跟利用自己的硬體設備。
real.black wrote:
他前面都可以不聊postscript...(恕刪)
前面早講過 這些標準本來就不是蘋果制定的
蘋果規範的是圖形介面使用與系統穩定性 不是發明與設定這些印刷標準 是整合進系統中使用
蘋果把這些標準納入系統之中 系統與軟體整合的很好 也為這些整合處理掉很多錯誤
當時的蘋果在設計領域使用上沒有問題 上(電腦設計排版)中(電腦輸出製版)下游(印刷事務)的配合的很好

在1990~2000年之間 在設計這方面 硬體穩定性夠 不容易當機使進度喪失 讓設計師都使用蘋果電腦
2000年之後 由於adobe與蘋果交惡 重心轉移到win才使win以硬體優勢開始搶奪蘋果在印刷市佔
win雖然逐漸侵蝕印刷領域 但是一如既往 除了抄優點也不改缺點一起帶回 並沒有像蘋果一樣把缺點改掉
就像蘋果剛接觸印刷事業時 系統整合未熟狀態 微軟也是從頭開始
然後這些在蘋果上早就改掉的缺點 在win系統重新出現 再慢慢改掉
問題是 有個蘋果範例早示範給你看 還能致敬成這麽爛
所以在XP時期 微軟的印刷處理 在輸出中心眼裡看來 是一塌糊塗

而這些問題設計師這邊看不出來的 他們要的只是設計排版 後面不管的
所以很多只接觸設計認為 阿不都一樣 win上有adobe平面軟體 MacOS也有 沒麼差別
事實上就是差很多

當年網路還在撥接28K 一張圖檔30 40MB是很嚇人的
蘋果處理是修圖1小時 存擋5分鐘 1小時5分鐘

win處理修圖一小 每15分鐘存擋一次5x4 每張圖1小時20分鐘
一天上班時間下來 就少蘋果一張兩張
更不要說排版 每次排個10幾分鐘就要回存一下進度
蘋果一週當機沒超過三次吧
微軟大概天天當機 每次當機就看多久沒儲存進度 浪費掉那個時間
當時office也還沒進度回存機制 一堆人應該還有office當掉半天打字進度喪失的這種記憶
蘋果設計師一天進度達成 下班回家
微軟設計師還要繼續加班趕進度(壓力點不同就在這)
效率怎樣就能看出為什麼用蘋果

然後送輸出 win一堆問題 設計師還可能要帶原始文件出勤到輸出中心改東西
蘋果很少發生這種事情

這些問題在w7 64位元之後才解決 微軟也才開始在印刷領域有優勢
(XP一堆設計師繳了微軟稅改進win印刷問題的前浪)
但這些系統軟體整合優勢 就算至今的蘋果還是一樣有
w7 64位元軟體普及後才開始有用微軟設計沒差的狀況

大致歷程(本文問題解釋)
蘋果:
1990(其實還要更早) -> 進入印刷領域數位處理處裡 -> 問題一堆 -> 整合除錯 -> 印刷領域有一席之地(2000)
微軟:
1995 -> win95 98 me -> 進入印刷領域數位處理處裡 -> 問題一堆
XP -> 問題一堆 -> 整合除錯 ->
W7(2007) 32位元(沿用XP軟體) -> 問題一堆 -> 整合除錯 ->
W7 64位元普及(2009) -> 問題一堆 -> 整合除錯 ->印刷領域有一席之地

由於w7 64位元系統穩定後的問題除錯才有意義 才使win系統的設計師在軟體使用上與蘋果不相上下
還有硬體便宜以及adobe重心轉移對win優化較好等優勢
至此才能說蘋果與微軟在設計領域相等
w7 64位元之前(1990~2009)這快20年期間 在設計領域微軟是被蘋果巴假的


----------

這些問題最常見的就是
蘋果設計師多半都知道 印刷看CMYK四色 要對色票
win設計師 RGB套用 不會看色票
所以一堆win菜鳥設計師常常被Mac資深設計師電
RGB套用沒問題大概在XP中期 正片雷射掃描被數位攝影取代 才開始RGB大爆發
而以往RGB解決辦法有二 請美編在自己電腦轉 換圖 二是照輸出中心設定的轉換
數位攝影取代後 才一律由輸出中心指定 不然每天都要改
然後這RGB問題就層出不窮...............


另外台灣印刷最初會用到蘋果則是美國印刷經驗直接轉移
台灣教育系統的電腦使用 多半是win
才會造成資深美編用蘋果 菜鳥只會win
菜鳥美編到公司才知道還有更快更穩的蘋果這種東西
                              彈幕濃!

ricky_lin wrote:
還真沒聽過設計業界Windows...(恕刪)


你的設計領域還真狹小......

先不說 3D 設計蘋果完全沾不上邊,從 2017 年開始 Adobe 的市占率就已經 Win/Mac 各半了,今年沒意外 Win 的市占率就會超越 Mac。

放心好了,只要蘋果繼續用 AMD 的卡、散熱再繼續做成那個死樣子,Adobe 就會繼續優化 CUDA 加速來婊 Mac,看看 FCP 現在的慘樣...

平面算是所有設計領域裡面對電腦效能需求最低的,甚至很多設計做的稿件九成都向量、尺寸也都在菊全以下,完全不需要圖形加速這種玩意兒;等你哪天做到大型點陣廣告的時候、或是需要用 Lr 批次處理大量的商業照片時,借一台效能好的 Win 桌電或電競比電,把 Adobe 的 CUDA 加速都打開,你會看到另一個世界。
skiiks wrote:
前面早講過 這些標...(恕刪)


顏色什麼的不否認在 10 年前甚至更早以前蘋果都是把微軟巴假的...

在這個即將邁入 2019 年的時代裡,Mac 的色彩制定跟管理已經沒有絕對優勢了,硬體更是完全被 Win 打趴;說真的 Mac 有優勢的部分是在於這些已經做了近 10 來年甚至更久的老設計前輩們的寶貴經驗傳承。

但隨著老前輩們陸續退休、Mac 的售價越來越不親民(雖然早期的更高,黃金歲月大概是在 7-9 年前),許多新秀設計師因負擔不起而紛紛轉陣營,再加上 Adobe 不遺餘力的幹 Mac 拐子,下一個 10 年跟下下個 10 年的設計/印刷業會是什麼光景就很難說了。
Dean Design wrote:
顏色什麼的不否認在...(恕刪)


10年後印刷業可能都已經不存在了,誰能在10年前想說柯達會倒,大家不洗相片了
這篇討論真的挖出滿滿的回憶啊

賈伯斯說蘋果早就被微軟打敗了
以前畢昇、新漢藝、莎士比亞也通通敗在PageMaker、QuarkXpres
誰說得準呢,想到Mac OS 9以前的印刷輸出,
只要文件中出現Taipei字型就令人抓狂
PDF算是解救的印前作業
還出現過一個軟體專門在抓RGB圖檔的

這邊中不乏出現許多軟體或是系統派的朋友
不否定如果以純碎軟硬體的角度來說
mac似乎沒有什麼價值,尤其在現在許多規格幾乎都一樣的狀態下
但是使用著角度我還是很支持蘋果的環境
當然都是小地方、小小的貼心功能
這些都是讓我離不開這個牢籠的地方

去年把IMac淘汰換MBP
全新的電腦到我可以完整使用大約四個小時(很慢)
TimeMachine讓我真的很放心,連所有的軟體的認證都不用擔心
今年在DELL工作站安裝系統
光內建的win10 16??升級到1709就快要八小時還沒有搞定
最後還是下載ISO全新安裝,驅動程式還要沒下載
重點是沒有乙太網路的驅動怎麼下載?

之前有朋友說你在控制電腦還是被電腦控制
這個說法可以很哲學的
我覺得我被電腦控制了,因為不了解他一切按照他的設定做我的事
也許全部自己去架設硬體買零件來組裝,全部自己來(很多年沒做了)
然後軟體一個一個的安裝包括系統,搞定一切(這樣真的就控制電腦了嗎?)
在95/486的年代安裝好所有的硬體開不了機,還要將主機板做短路一下
出個小火花電腦才會啟動的,不知道有沒有前輩有經驗

沒有一個平台是完全穩定的
熟悉硬體的人當然會有硬體的堅持
我也老是被Mac OS的小彩球氣到想摔電腦
但是比較之下我選擇後者比較適合我
深入去使用蘋果真的會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他給的貼心
比如果我用Iphone來電時都不用拿手機,打電話也不用,所以常常在找手機
一天到晚在喊:嘿Siri,然後看手機放哪
信中提到時間與地點按一下就會存到行事曆上面等等小地方
也幾乎不用Google的地圖改用Mac內建的,導航也是

對於設計,其實我也不太去管色彩管理了(以前很重視,還買了i1來校準)
至少我配合的印刷廠這幾年也進步到可以忽略這個問題了
自己的印表機是支援PostScript的,列印色彩也在可以容忍的範圍內(i1設定後幾乎完美)
當然還是倚賴Adobe,但是拿系統內建『預覽』直接去輸出也沒有讓我失望說

網路銀行讓以前最煩的ATM晶片卡也不復存在了,Chrome都不用安裝了
現在電腦除了Adobe的軟體外幾乎沒有安裝其他軟體了,內建的軟體就搞定至少九成的使用
除了FTP還必須用FileZilla必較好用外
這樣的環境還有什麼好苛求的?只要硬體沒問題不用找客服人員
蘋果的客服是做大的汙點罩門。

還有一個重點
macOS x以後螢幕的顯示是直接PostScript描述顯示的
這幾乎代表了螢幕上看到的效果就是印刷出來的樣子
很重要。

Dean Design wrote:
你的設計領域還真狹...(恕刪)
大型點陣噴墨早在二十年前公司業務中就有了
一張外牆海報在ill完成 輸出超高解析點陣檔案 一張圖檔4G多
然後當時CPU 記憶體 SCSI HD都好上蘋果好幾級的win XP無法開出這張圖
即使開出來稍微動一下 就卡住 不然就當機 連編輯都沒辦法
蘋果還可以五分鐘動一下 不會完全卡住 不會當機 下個小參數特效 執行兩三小時完成

縮圖為175dpi噴出來的海報跟300dpi差不多 反覆測試過根本不需要高解析
拆分批次輸出多張 個別列印長條

----------------------------------

AMD顯示卡的前身叫做ATI
蘋果是因為長年與ATI的配合很好 才會一直使用ATI的顯示產品
不然蘋果要是可以使用nVidia的顯示卡 一樣可以開CUDA

目前確實在大型陣列使用上adobe開圖硬體加速上CUDA確實比較好

早期使用nVidia顯示晶片的機型 可以安裝CUDA支援(紅字表示此版本不支援該硬體)
                              彈幕濃!

skiiks wrote:
大型點陣噴墨早在二...(恕刪)


我在輸出中心也接過一個FreeHand的檔案做了好幾十層的圖檔
打開要五、六分鐘,PC完全開不了
輸出RIP跑了整整半天
38胖胖 wrote:
PostScript描述顯示的
這幾乎代表了螢幕上看到的效果就是印刷出來的樣子(恕刪)

這段話省略的太誇張了,說輸出噴圖還能接受,說印刷就不能信了。
光是特別色就別說了,四色的話除非每家印刷每款紙都有辦法提供你敘述檔,也只能做到相近,更別提檔案交給客人印,客人發包給不同印刷廠,同一種紙不同師傅不同機器印出來都不一樣。

這還不含每家印刷廠要上的霧膜跟亮膜不同牌子影響的色彩還不一樣。

所以說啥只要蘋果做個顏色就會很準這種話根本是用來誤導外行人
38胖胖 wrote:
我在輸出中心也接過...(恕刪)
接過的案子中 有個可口可樂的夏日案件
用ill把水珠用向量做得栩栩如生
當時還以為是貼圖 點下去才發現是超多圈的向量圖案與不同顏色產生的色階 做成水珠明亮與透明的樣子
用檢查軟體一看 幾萬個封閉向量圖案.............

整個ill檔案16MB而已 文字已經全轉向量 打開來是全開海報
在蘋果 打開來要2小時 打開來還能以極慢的速度做編輯與檢查

同期號稱最強的XP win主機 高Hz CPU, 頂天3GRAM, 高速320MB SCSI HD 完全打不開
接件當下點兩下打開 展示全開版面後 物件完全沒顯示 就這樣版面展開三天 還沒開完
強制關機斷法........
                              彈幕濃!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