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路立體停車場BOT案公聽會

一般商業用地容積率才300,400%(已經很擁擠了)
BOT 超限使用到960%,到底是什麼鬼啊?
BOT 原是節省公部門開發預算的好構想,但承攬開發商也非常會計算,建築用料能多低級就多低級,營運期過後留個破爛危樓再移轉給政府編預算擦屁股。

建設,不是蓋滿蚊子建築才叫建設!
多保留開放的公共空間,多植些綠樹草地,才是政府與商人最大不同的可貴之處。

50%的建蔽率而己,哪有蓋好蓋滿?

因為是50%,所以容樍是960

竹北遠百建蔽是80%,容積400

慈雲路BOT留下的空地比較多吧
而且蓋高一點點把變電所遮起來
不是比較好


陽台上的收成 wrote:
一般商業用地容積率...(恕刪)
mobile3803 wrote:
50%的建蔽率而己,哪有蓋好蓋滿?
因為是50%,所以容樍是960,...(恕刪)

麻煩您頭腦清醒時再回文好嗎?

1000坪的基地,蓋 4000 vs. 9600 坪建築樓板面積,區域的負擔差多少?

容積率= 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 / 基地面積.
建蔽率= 房屋投影面積 / 基地面積
這個除了立體停車場?
有其他用途嗎?

如果沒其他用途
960%是沒問題的
法規也都是這樣寫的
一個主體是停車場,跟一個主體是商場
哪一個對區域負擔比較大?


陽台上的收成 wrote:
麻煩您頭腦清醒時再...(恕刪)

陽台上的收成 wrote:
麻煩您頭腦清醒時再回文好嗎?
1000坪的基地,蓋 4000 vs. 9600 坪建築樓板面積,區域的負擔差多少? ...(恕刪)

所謂負擔是指相關基礎建設的負擔吧?
容積如果是工商業或住宅使用,就會和基礎建設負擔(道路,停車,水電等等)成正比沒錯。
但若蓋的是停車場,那是基礎建設,目的是在疏解基礎建設的壓力,不能用容積率去看負擔。
重點在把停車場用地變成停商複合使用,就有停商比例的問題。
做為商業使用的部份, 也會有停車位的需求,假設需求是500個停車位,那停車場部份只有600個停車位。
那麼規劃為停車場的用地變成只剩100個車位功能。這應才是問題所在。
蓋停車場沒什麼賺頭,要BOT停車場,商人就要附加商場才會玩。最後都會名為停車場,其實是商場,附屬的停車場變成只是滿足商場的需求。
本計畫屬促參法所定之重大公共建設。本計畫至少應設置小汽車停車位數400位(不含多目標使用應附設之法定停車空間),符合投資設置200個以上停車位之立體式停車場之重大公共建設標準。

也就是除停車場400個車位外,附設的商場依其所需的車位,也須再加上去
假設商場需200個車位,那最後就是400+200=600

也就是說在BOT400個沒停滿的情況下,商場人多時,超過商場200個車位時,BOT就能減輕該區域的負擔
我想退休 wrote:
本計畫屬促參法所定之重大公共建設。本計畫至少應設置小汽車停車位數400位(不含多目標使用應附設之法定停車空間),符合投資設置200個以上停車位之立體式停車場之重大公共建設標準。
也就是除停車場400個車位外,附設的商場依其所需的車位,也須再加上去
假設商場需200個車位,那最後就是400+200=600
也就是說在BOT400個沒停滿的情況下,商場人多時,超過商場200個車位時,BOT就能減輕該區域的負擔

那個停車場空地本來就可以停將近400輛汽車,BOT完還是提供400個。那市府提供了土地給商人蓋商場,獲得了什麼?
所謂商場法定停車空間,都不是尖峰時間計算的,在尖峰時段,商場停車都會外部化,都需要額外的公共停車空間因應。
這也是為什麼都市計劃都要規劃公共停車空間的原因。換句話說,BOT商場所需的停車位除本身法定空間支應外,還會溢到所謂的400個主業停車場的。也就是說BOT的結果,可以疏解光埔停車壓力的停車空間反而變少。這和我在26樓說的狀況基本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還是那一句話,公共停車場根本不應該BOT。
這開放式平面停車場原本就有約 400個汽車停車位, 換算BOT建築容積率100%. 這部份僅歸還原本的功能。 增設200個汽車位和機車位就算也佔100%,還剩下 760% 容積率就是商場→所以這建築的主體是商場。
商場生意差,爛攤子丟給政府。
商場生意好,衝擊週邊交通。

*** 我住附近,不在乎有沒有BOT 建築擋變電所. 也不需要多一間健身中心或電影院。 我比較在乎的是交通衝擊,現況慈雲路接光復路這段(變電所/BOT基地旁)已是經常性塞車. 所以別再來填亂了
每每有新竹市的開發、商場建設文章,

就一定有人來擋、來酸。

好像網路討論文就是這樣,

或許這就是言論自由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