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雨天操控Qx50--台11甲光豐公路(接--QX50心得--從她的美麗細節始)

和大家分享"手排模式"的駕車心得:
此車配有"換檔撥片",實屬難得,但X-CVT 下撥片是否純屬聊備一格的附件,或是真有其事的操駕利器?

就如有人將韓劇、日劇籠統分別描述是:韓劇將簡單事情複雜化,而日劇是複雜情事簡單化的概念分野。

現代人開著先進模式手自排車,搭配撥片是否會有韓劇或日劇的感覺?

目前只開了約一個星期,純因有撥片都沒用到,真是"珍無采"所以才興起這個念頭,開始使用她。初期心得,還蠻好玩的,聽著聲音,自己控制檔位,雖說新鮮人不大會用手排的概念,但儘量啦。此車大約每六千檔時就會強迫升檔無法鎖檔,這對熟手來說難免無趣,但對新鮮人來說可就簡單多了,就是油門一直踩就對了,一直到停止她就自動降到1檔。如此敘述好像有點韓劇的感覺。

就先分享到此而已因心得也不多,再開一陣子,看是否手排模式能夠在山路中能較有樂趣,但鐵定不會比自排運動模式快但從操控樂趣而言不知是否會較多一些?過些時日再分享。

其他車主、車友若有心得也請不吝分享乙下。

 
這次分享的是山路駕駛心得:
與之前不同的是因路程已達二萬km所以大致上來說,對此車已很了解,但在山路上熱血的操駕則不多,而且是要較詳細的心得歷程特別去開這條山路的,所以會比日常用車心得較細膩。另一個個人的新鮮嚐試是此次用的是手排模式,但手排模式屬嚐鮮階段所以也無法完全解放此車的極限。
 
此山路雖有雙線道但屬縣道所以道路算是狹窄且彎多又急與五指山或北宜比較算是窄又急,少數路段有直線但最長的也僅約三百多公尺。
 
馬力與檔位我覺得搭配的很好,一檔啟動後踩油門就直接撥到三檔,準備入彎時若能熟悉路線還蠻能晚煞入彎的,尤其原廠煞車夠用一煞就能立刻降速,順著彎道出彎後不能立刻大腳油門,我個人覺得會有稍稍TURBO LAG後突然會有猛爆撇一下的感覺,所以一出彎稍踩油門慢個零點幾秒後再重踩會較安全且順暢。
 
彎中注意的是檔位的置放,看轉速選擇要放在二或三檔因此時在彎中的速度檔位不會在一或二檔所以要主動控制檔位並注意轉速,出彎時就能得到較暢快的動力銜接感覺。輪胎抓地力大致能夠符合個人的心臟程度,彎中的指向精準,虛位很少,缺點是U TURN很多此時方向盤可能要多轉一些,但絕多數跑旅的設定也是如此,可以不算是缺點。但轉速、檔位沒有在HUD中能夠呈現,稍嫌遺憾。
 
整個過程其實沒有到此車極限的一半吧,因輪胎叫的聲音次數很少主要是安全考量下,只是偶爾熱血並把一些經驗做初步分享。
 
附上最近隨拍

操控部分寫得好詳細,
讓人感覺真的在駕駛這台車一樣,
這樣看起來qx50的底盤設計到操控性真的都有一定水準,不愧是百萬名車
Hank Lin728 wrote:
操控部分寫得好詳細,(恕刪)


感謝你的留言。短短的幾個字就點明了我寫分享文的重點了。
底下會將這一陣子的心得分享貼在下面了
sunboy1102 wrote:
這次分享的是山路駕駛心得:
與之前不同的是因路程已達二萬km所以大致上來說,對此車已很了解,但在山路上熱血的操駕則不多,而且是要較詳細的心得歷程特別去開這條山路的,所以會比日常用車心得較細膩。另一個個人的新鮮嚐試是此次用的是手排模式,但手排模式屬嚐鮮階段所以也無法完全解放此車的極限。
 
此山路雖有雙線道但屬縣道所以道路算是狹窄且彎多又急與五指山或北宜比較算是窄又急,少數路段有直線但最長的也僅約三百多公尺。
 
馬力與檔位我覺得搭配的很好,一檔啟動後踩油門就直接撥到三檔,準備入彎時若能熟悉路線還蠻能晚煞入彎的,尤其原廠煞車夠用一煞就能立刻降速,順著彎道出彎後不能立刻大腳油門,我個人覺得會有稍稍TURBO LAG後突然會有猛爆撇一下的感覺,所以一出彎稍踩油門慢個零點幾秒後再重踩會較安全且順暢。
 
彎中注意的是檔位的置放,看轉速選擇要放在二或三檔因此時在彎中的速度不會在一或二檔所以要主動控制檔位並注意轉速,出彎時就能得到較暢快的動力銜接感覺。輪胎抓地力大致能夠符合個人的心臟程度,彎中的指向精準,虛位很少,缺點是U TURN很多此時方向盤可能要多轉一些,但絕多數跑旅的設定也是如此,可以不算是缺點。但轉速、檔位沒有在HUD中能夠呈現,稍嫌遺憾。
 
整個過程其實沒有到此車極限的一半吧,因輪胎叫的聲音次數很少主要是安全考量下,只是偶爾熱血並把一些經驗做初步分享。


從上次的文章至今也過了一個多月,使用的手排撥片模式也較熟練。再經過同樣的山路,同樣用手排模式與上次的經驗做一個比較。

馬力與檔位我覺得搭配:
此次依然有同樣的感覺,但我比上次用更多的二檔進彎,在S或U TURN彎提早降檔,因為若是三或四進彎,則在彎中要補油門時會沒有力,當然有人會想到撥片再多撥一下不就好了,但實際情況是撥片在連續彎中因撥片隨方向盤轉動,很難在此時兼顧撥片,所以需提早降檔。

TURBO LAG:
我覺得用撥片較少有這樣的感覺,因為在二、三檔間轉換,所以轉速都較高,且撥片運用得較熟練了,所以TURBO LAG的感覺變少了。

輪胎叫的聲音次數:此次入彎較快了些,所以聲音較多了,但是為了安全,還是就會控制在輪胎初啼時即停止補油加速或微煞。

原廠失壓續跑胎:
抓地力在此次感覺有點稍稍抓不住,下次換胎可能不會再用這款原廠胎(注意的是,我較少上高速公路,所以才會不再選失壓續跑胎)
煞車強度:
若是在這樣的速度下一定要多練習比平時操駕的踩踏要更快速和加大力道,但在這樣的速度下還是夠用。

側傾部份:我真覺得休旅車這樣應該高標了(非和跑、房比,是和休旅車比),她就是平行的橫移,避震足夠轉彎時不會感覺輪胎軟了一邊,指向性明確,但和多數跑旅一樣,方向盤圈數稍多了些,但這是非戰之罪了。

難道沒有缺點?就請自行查吧!不缺,大家參考。
感謝分享,樓主把QX50的外觀拍的真美,除了樓主分享的QX50動力外
個人覺得空間也在這個級距的SUV裡算是很好的,可以說是動力和空間兼具的一部車
xeoto wrote:
感謝分享,樓主把QX50...(恕刪)


動力、操控上在這個價位真的能滿足絕多數的車主吧。內部空間上和其他大致同車長、車寬的同級車來比,真得大得多,且停車還算方便的。
許久沒PO文了,近期因輪胎已被原廠告知該換了,所以也選擇了多種的輪胎紙上談兵的比較,最終的選擇就在 PS4 和 GOOD YEAR EGP這兩種之上,過一陣子換好後再向大家報告輪胎的駕駛心得。
期待哥的輪胎分享~
終於換上了新鞋Michelin Pilot Sport 4 SUV(PS4 SUV, 之後簡稱PS4) 為何最終捨GOOD YEAR EGP 這說來複雜卻又簡單,就是這家輪胎店沒有這品牌,嗯---那就算了,就它了。
 
向大家報告的輪胎重點有幾項:車噪、舒適性、抓地力,其他。做為參考胎就只有一種就是原車款 風尚型Bridgestone Alenza 001 RFT 失壓續跑胎 尺吋是235/55 R19
 
測試山路的入回處前拍的特寫

 
 
一、車噪:這個很多車主在意的車噪,尤其很多失壓續跑胎的車主都認為續跑胎的車噪一定有點大,但我在前面的文章應有提過,我自己以為Alenza 001 RFT它的聲音我能接受,不覺得是"噪"音級,相反的有時我覺得他有點像是電車的聲音,因它是一種听起來"不會間斷"的電動機車引擎的感覺(反正聲音的敘述原本就難,大家意會一下,不行就算了)。
但是PS4 在我測試的花蓮193 縣道的山路上,蘇花公路、國二、國三、國五和其他平面道路上,噪音不大,如果是最安靜的時候是在蘇花改的遂道內,我特意關掉音響,且在多個遂道和時速約在50~80間,幾乎我特意听還听不到輪胎的摩擦音,只有車子外界傳來的稍稍風切聲而已。但因是測試所以我也特意在多個高速公路、平面道路听看看,胎的摩擦聲會因道路的新、舊、材質不同而發出大、小殊異的聲音,這提醒大家注意的不要因某一段路就斷定輪胎表現,但總體來說都不會擾人,放音樂後應該不會有感覺。
 
二、舒適性:胎輪店出廠後給我的胎壓是36PSI 我覺得剛好(我之前都打34PSI),不覺得跳,也不覺得過軟,在山路測試中,即使輪胎叫了幾聲,從沒有覺得胎壁軟了(當然是我開得不夠快),在其他道路中也很舒適,此次來回共四百公里的路程中好像比換輪胎之來來得更輕鬆些,不過這僅是單次的感覺而已,算是小小的參考算不得數。
 
三、抓地力(安全及操控):Bridgestone Alenza 001 RFT VS PS4 這個絕對有數據可查了,但是可靠嗎?? 依個人主觀性感受的非客觀分析的確比之前都來得進步。駕駛時會感覺四顆輪子牢牢的抓在地上比之前的輪胎感覺是有抓到,但不會有"牢牢"的感受。在山路中的過彎,高速公路高速換車道,高速過大彎,煞車距離等都比之前感覺更穩定,所以花了一樣的錢,但覺得很有感的。
之後過一陣子山路測試的旅程再多些,再補上山路測試的報告。
 
四、其他:我說的這個特點,一定沒人注意,就是PS4 輪胎胎壁做得很漂亮,洗完車時擦上輪胎保養液後,我會慢慢欣賞一下,心想我從沒想過輪胎除了AT胎外竟然純黑色的也能做的這麼精緻,至於這個圖片就留給大家去搜尋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