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上摩托車與存在論連載第二集,以後固定每週一更新。
這一系列文章都是文長圖少,希望還是能引起些許車友的共鳴。
有興趣的車友們可以到我的FB頁面追蹤,那裡更新快兩集。
以下正文
----------------------------------------------------------------------------------------------
我所屬的神戶大學經營學系校舍位在陡峭的六甲山腰,大部分學生通學只有三個選擇,走路,坐公車,騎摩托車。坐公車的好處是在山腳的公車站隔壁就是松蔭女子大學的公車站,所以等公車可以順便看看隔壁校的美女。摩托車在日本並不像台灣這麼普及,但是神戶大學因為周遭地形使然摩托車通學率異常的高。每天騎車上學都是一次九彎十八拐的山路小跑,可以說是上學最大的動力之一。
神戶大學正門
![[連載] 摩托車與存在論2](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9/mobile01-0974bc3963659a19900685eb3ffa600e.jpg)
哼哼,哼ーー熄火前催個油門,立側柱,拔鑰匙,停車已經變成一連的反射動作了。校內停車場大多是50cc的速克達,還有一台每次都會讓我多看幾眼的SUZUKI GN125。今天的課是松嶋先生的經營管理特論,主題在講組織內的人際關係和集團概念。松嶋先生講課時就像歌手在辦演唱會一樣,講課內容就像從本人體內自然地流出一般,似乎完全不用經過思考也可以完成表演。日積月累的研究讓知識昇華成身體的一部份了。
「我們如何證明萬物的真實存在呢?我跟你所看到的物體真的是一樣的嗎?舉例來說,如果身為觀察者的「人」離開了這間教室,那我們怎麼證明桌子真的還在教室裡面呢?」松嶋先生今天也一如往常,用飛快的日文說道。
『嗯,放個攝影機錄影不是就可以證明了嗎?等等,不對啊,事後觀看錄影的也是人,如果沒有人的認知要怎麼證明真的有錄到桌子呢?』我心裡想著。
「但是換個角度想,不管桌子的型態如何,他勢必真實存在呀!不然人沒有可以感知的客體,豈不是一切都只是海市蜃樓一般的幻想了嗎?」松嶋先生繼續丟出問題。
我萬萬沒料到組織內人際關係的課程會從「存在」的本質如此哲學的題目切入。被感知的客體,感知客體的主體,好像缺一不可,但要怎麼否定說不定萬物都是身為主體的「人」所想像出來的呢?更正確的說,或許根本沒有什麼主體客體,只有絕對的「我」構築出一切。我越想越喜歡這套理論,世界只是構築在腦中的想像!誰也永遠無法證明事實不是如此。如果你說「可是別人也跟我看到同樣的表像啊」,我可以反駁「你怎麼證明你口中的別人不是你的想像?」不管我怎麼試著推翻自己的這個假設,就是無法回答「你怎麼證明XXX不是你的想像?」這個問題。我好像陷入了唯心主義的圈套,怎麼樣就是無法跳脫。
課堂裡的我完全沒有發現,這只是開始。從這堂課起我意識的矛頭從身邊的事物轉向了自己腦中的思維,成了形而上學的階下囚。
經營管理特論上課的教室
![[連載] 摩托車與存在論2](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9/mobile01-c3e9d380f0bbc2485e2ac0e28e44b9fc.jpg)
平常六甲山跑多了,偶爾總是要來點海岸線小跑。總是獨自小跑的我其實也不需要什麼目的地,沿著海岸騎車本身就是目的了。不對,用目的這個詞好像就隱藏了追求某種生產性活動結果的意味,但是騎車小跑跟生產性不應該掛鉤。騎車是自由的,一種「選擇非生產」的自由。沿著大阪灣一路向西行,在國道2號上會經過全世界最長吊橋的「明石海峽大橋」。全長3.9公里,高度將近300公尺,通往淡路島。只要是摩托車愛好者看了肯定會想在橋上奔馳。但是明石海峽大橋被分類為高速公路,125cc的摩托車在日本是不允許上高速公路的。也就是說我跟CD125T這對搭擋只有路過流口水的份了。換個角度看125cc的摩托車在日本是不需要做車檢的,除了省錢省事,最大的好處就是愛怎麼改就怎麼改。事情總是一體兩面,有速度的摩托車煞車才有作用。激情跟抑制如果只有一者就無從感受了。嗯‧‧‧事情如果是這樣那唯心主義者的說法好像又不通了。沒有客體的刺激哪來的認知?如果嬰兒一出生就飄盪在沒有物質的黑暗宇宙裡,他真能產生什麼想像嗎?但是又要怎麼證明黑暗宇宙不是嬰兒的想像?我一邊騎一邊想著。
幾年後騎哈雷到對岸的淡路島拍的「明石海峽大橋」
![[連載] 摩托車與存在論2](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9/mobile01-b5ba23a140adb9343ec02fd6a165015c.jpg)
過了大橋不久後接上縣道718號,地圖上看起來就在海岸邊,但其實還是距離上百公尺,再加上建築物的阻隔,實際跑起來是看不到海的。我喜歡騎海岸線因為直線多。在直線的道路上可以單純地享受油門的開合直接反應到速度的作用。這讓我感覺到強烈的控制感。掌握油門的右手控制的不只是速度,連帶牽動著引擎轉速上升的聲音,後退的景色,還有身體直覺到危險的程度。一點小小的動作就可以徹底的改變全身五感所接收的內容,在日常生活其他的場面中很難體驗到媲美的控制感。
一路繼續向西。相對於今天的氣溫,身上穿的AERO LEATHER皮外套讓全身開始感到悶熱。為了降降火,隨意的轉進一家便利商店,買個百元冰咖啡就在店外席地而坐。日本的便利商店只要不是在市中心,通常都有比店內面積還要大的停車空間,可以不用擔心擋到別人的路。這樣的休息時間是觀察摩托車最好的機會。前後左右繞著摩托車,時而蹲時而站,看看有什麼新發現。有時候心思放在如何改裝,有時候就只是單純的觀察所有細節。看著大小零件彼此連結,構成一台能發揮各種作用的機械,不禁感到不可思議。這麼多零件共同為了創造「速度」而存在。我喝下最後一口冰咖啡,又想起了松嶋先生對於存在的討論。小至墊片,螺絲,活星塞,大至油箱,輪胎,搖臂,看似毫不相關的物質組成了摩托車這個帶有作用的存在。人的身體不也是如此靠著大小器官所組成,重點是其基本的組成元素都是物質,原子,電子,中子,質子,夸克‧‧‧我腦中的思緒不斷的在嘗試趕路,想走到更遠的地方。我幾乎沒有意識到自己不知不覺中已經跨上摩托車繼續向西而行了。
就好比「速度」只是摩托車的作用結果,人的「思考」或許也只是身體的作用結果。那麼唯心主義的存在論也就不會是真的了。因為真實存在的是摩托車,速度只是物質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存在本身。嗯‧‧‧把我從唯心主義裡搶救出來的居然是唯物主義。不論從哪一個角度來想都有點道理,但是這趟旅程還是沒有結束。唯心,唯物‧‧‧一元論似乎不是我的目的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