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ugeot真的不考慮降價嗎

WEISON96 wrote:
我的建議買別廠牌,車...(恕刪)

你想太多了XD....
台灣無法進大陸車賣,況且你的車身號碼打上去就查得到哪國製的了...
而且大陸的寶獅零件和規格也沒有跟法國原廠的完全通用(光3008B柱以後的就不通用了...)
沒後座想耶知道去包皮椅了...因為原廠就算頂規的座椅也不是全皮的。
這個進來後,請業務幫你找台灣廠商包皮椅的服務福斯也有的(但現在台福母公司接管不知道還能不能這樣做...)
如果大陸有設廠,在台灣就能賣陸規毛胚車的話...那我想沒幾個品牌能買了...雙B、福斯奧迪都有大陸國產車唷XD...保時捷沒有國產,但是有外型內裝87%像的大陸山寨。
一樣是食物、飲料加上湯品,巷口滷肉飯、啤酒、小菜再加碗下水湯,下肚酒足飯飽。但就是有人願意跑去侯布雄(Joël Robuchon)吃一頓貴森森的法國料理。他們家馬卡龍小小一個賣80元,路人經過嫌他們太貴:「幹嘛不降價?」但,為什麼?

買賣本來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會因價格卻步,自然就不是目標客群。

25年間買了5部Peugeot未曾間斷,原因很簡單 - 我就愛法系獨特設計感,以及操控特性。再者,也不會停個紅綠燈就像在車聚。而且每次看到其他獅子或是同款車,心裡就會想要打招呼的衝動…。有些感受,不只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價格與價值在每個人心中的比重截然不同,沒有對錯。若自覺兩者比例相符,自然就會下手。反之,市場上還有其他多樣選擇,選自己願意接受的就好…


--- Veritas, Bonitas, Pulchritudo, Sanctitas

omniyeh wrote:
算商品的關稅與貨物...完稅價格(DPV)=離岸價格(FOB) + 運費(F) + 保險費(I)...(恕刪)


grandaurore wrote:
把歐洲市售價或牌價,扣除當地消費稅的算法,是就算水貨商或在歐洲生活的台灣人,自己拉一台車回台灣的所有成本。 也就是嫌代理商貴那就自己進的話,且進跟代理商驗證過的車同車型,免除驗證費,所有成本有多少。...(恕刪)


突然想到一些問題,跟工具機產業來比較,比如說台灣出口到美國,離岸價格跟美國的零售價確實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而同一機型在台灣本地的售價一定會高於離岸價,那麼,會不會等於美國的零售價?這就要看老闆怎麼想了,當然某種程度也是會由市場來影響價格。
至於美國政府是否能查到台灣這邊給貿易商的價格,我就不清楚,再來,跟汽車不同的是,通常工具機的貿易商比較大間、台灣製造商比較小;汽車就剛好相反,汽車製造商比較大、台灣貿易商比較小。

另外,寶嘉是直接跟法國原廠做生意嗎?
WEISON96 wrote:
我的建議買別廠牌,...(恕刪)

對耶~我也都建議別人去買別牌

albertku wrote:
會因價格卻步,自然就不是目標客群。
...(恕刪)


怪自己不爭氣,口袋空空!
grandaurore wrote:
我那種中華民國萬萬稅*1.55的偷懶算法,是把1.175*1.25*1.05乘在一起得出的1.54....概算為1.55
...................................................................................

以前價錢可以亂報,也是因為關務署跟國外沒聯線,大家都紙本作業,開一個出貨單,價錢隨貿易商亂報;
現在有網路查價,帶一個精品手提包回台灣,你看海關知不知道法國售價。
...(恕刪)


兄弟,乘上 1.55 沒問題,我說的是 "FOB 價您就是不知道",當然我也不知道。
您那個市售牌價扣除法國消費稅當 FOB 價,我真的是前所未聞。不知道您根據甚麼 ? 照這樣算,當地零售商的毛利與淨利潤要抓多少 ? 總不會是 0 % 吧 ?

您說 "以前價錢可以亂報,.......",您的意思是說 "以前協和國際與永業進口 PSA 車時,在海關都亂報的嗎 ?",這說法根據是甚麼呢 ? 能透露一下嗎 ?
況且 2000 年的時候網路就很發達了,那時就可以查到 Peugeot 406/Citroen C5 的國外售價了。

但以上都不必爭論,反正沒證據,說什麼都沒用。

您說:
23670*0.8*35*1.55=102.7萬
之前寶嘉 3008,1.2手排接單價 109萬

這價格一看就有問題啊 ?

如果進價成本 "102.7萬",實售 "109萬",還得送客戶隔熱紙,保養卷有的沒的。不要說車不是寶嘉直接賣消費者了,就算寶嘉一毛不賺(有可能嗎 ?),直接出給林口筌程的營業所 "102.7萬",筌程賣車若賣 109 萬要怎麼賺啊 ? 租金,管銷費用,員工薪資要怎麼攤 ? 銷售員豈不吃土就好了。

別說 "筌程" 有保修廠可賺,修車廠是修車廠,賣車的營業所是營業所。兩者不同營利單位,不能混為一談
大概利益較大的產品很難去討論它的成本吧,看總代理要賺幾趴比較單純吧。
腳踏車的版不是有討論過嗎?店面賣一台腳踏車至少賺15趴。
如果用15趴來算,我花80萬買一台車,他賺12萬,這肯定不夠,要分給經銷、股東,發薪水...

當然我們做生意也希望賺越多越好,前提是產品品質好、有競爭力。

喔,對了,總代理要不要降價跟我沒關係,反正車已經買了,只是又看到有人在討論成本、利潤之類的,有點興趣。
takashi156 wrote:
大概利益較大的產品很難去討論它的成本吧,看總代理要賺幾趴比較單純吧。
腳踏車的版不是有討論過嗎?店面賣一台腳踏車至少賺15趴。
如果用15趴來算,我花80萬買一台車,他賺12萬,這肯定不夠,要分給經銷、股東,發薪水......(恕刪)


這位車友所言極是,做生意要先抓毛利的(還沒談淨利),除非是大量出貨的電子類產品,毛利可以低到 3% ~ 5%。這種一個月賣不到幾台的車,毛利只有幾趴,那從總代理到銷售員一大家子的人就吃土去了。

舉例說,我工作的公司生產的某產品,據一些業務的說法,BOM 表進料成本假設 100 鎂,我公司大約 30% 毛利,我們出給國外代理商 FOB 價約 135 ~ 140 鎂,加上運費,保險,關稅,其他國家的各項稅賦,認證(電子產品也有要認證),國外代理商+經銷店的費用與利潤,最後國外的消費者付約 400 鎂買到產品。

當然汽車買賣消售是不是可同樣抓成本與利潤,我不知道。但絕不是市售一百萬出頭萬的車,總代理進貨成本就達百萬元。這種成本結構的生意,不可能做得下去。
汽車的離岸價格大約是定價的一半~
再加上運費+保險+關稅
最後在加上管銷+利潤等等就等於定價

以前在進出口公司跑銀行信用狀時有看過中華賓士的單子,那個價格當年就是定價的一半.
現在如何不知道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