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環澳】事前準備系列(3) – 連續玩樂2個月,行李怎麼準備?

旅行跟生活不一樣,平常的生活用品,不一定適合旅行時使用,長時間都在旅途上,也不好餐餐都外食(人在紅土大陸也不是隨時就有餐廳)。
 
而我們來澳洲沒有攜帶任何適合旅行用的裝備(除了衣服…),所以當初要環澳之前,也是看著背包客棧的各路好手分享的心得,想著要如何治裝跟拿捏裝備的預算
 
最終參考與捨棄不適合的方案,一路到環澳結束,我們對行李和裝備的安排都還算滿意! 於是記錄各種細節如下,回饋給各路網友參考!
 

紅土大陸的行程,是我們飲食最不正常的一段
 
 

露營裝備 

很多人都是睡車上、甚至是車頂帳,我們沒那種車子,只好用最簡單的搭帳露營的方式,最後整理了一套屬於我們露營的裝備

1. 10cm自充氣泡棉睡墊+充氣枕

連續玩樂2個月,睡眠真的很重要,所以我們對睡墊做了很多功課
曾經我們想過買睡袋,的確,這是最輕便以及不占空間的方式,但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棉被,所以最後我們選擇「睡墊+棉被」的方案
床的部分,我們買高密度泡棉,並能自動充氣的床墊。泡棉材質比起純空氣床,保溫而且翻身不會有空氣在滾動的感覺,比空氣床舒服超多,真要說缺點的話,第一是體積太大,基本上後座的上方一整個空間都得留給它,二是價格大約是空氣床墊的兩三倍,但為了睡眠品質,完全值得 !
枕頭則是買充氣枕,主要原因還是收納體積 (棉被已經很大一坨了 ! ) 我們挑了長度更寬的充氣枕,睡起來的確更像家裡的枕頭,舒服到我們把它們帶回了台灣 !
 

 

就算是夏天,在搖籃山腳露營也只有1℃,沒有專業睡袋的我們,只好把所有保暖衣物都穿上
 

2. 帳篷

我們超幸運的遇到了一個沒有行情概念的澳洲人,用10澳幣跟他買下幾乎全新的帳篷XD 而且竟然是我們倆的愛牌Kathmandu ! 當然在撿到寶之前,我們也對帳篷做了不少功課,原先要買的是Tasman 3V這頂或是迪卡農簡單用用。總之,帳篷我不覺得要買便宜貨,因為布料材質、防水程度、穩固度都會對你這趟旅程影響深遠,可沒人希望玩到一半還要因為破掉的帳棚而煩惱吧 !
 
帳篷至少要選有內外帳的,比較不會一覺醒來發現四壁都是水珠,就算我們的已經是內外帳結構,有幾次濕氣比較重的清晨,依然感受的到因為外帳貼到內帳之後微微的反潮。
 

紅灰色的帳篷搭在小藍旁邊,我們覺得賞心悅目
 

3. 地布與營釘

我們挑的是Ultramesh材質的地布,微小的孔洞可以有基本的透水性,真的下大雨不會像帆布一樣積水,但是事實是,我們上路後的策略就是若預報會下雨,我們就不露營XD 所以看樣子買帆布應該會便宜又方便
 
地布另一個好功能是,鋪在帳篷底下可以保護帳篷底部,也可以保持帳篷乾淨,有時你想要坐在帳篷旁邊收拾行李也有個乾淨的區域。總之,我覺得是值得花小錢投資的好物
 
營釘的話,以結果論來說我們另外買的大釘(應該有30cm)最後也沒用到,大部分的軟質地用帳篷附的細釘子也是可以解決,歪了就反向敲一敲又會變直XD,而且真的遇到硬地,拿多猛的釘子也是釘不進去啦 ! 遇到這樣,直接把行李全丟進去鎮住,營釘就見仁見智了
 
記得買釘營釘膠槌,省事 !
 

4. 燈光

只要住在powered site,基本上離設施都很近,廁所、廚房即使到晚上也不會斷電,所以真正會用到燈的時機大概就剩帳篷內,以及要去車上找東西的時候了。
 
我看很多人都會買頭燈,但就像我說的,如果不是住免費營地那種沒水沒電的地方,加上又沒有要晚上摸黑煮飯,那~頭燈真的可以不用買
 
以這種需求的話,可以買個太陽能USB充電燈,就算都沒有買,手機的手電筒也是可以拿來用,別花太多預算在燈這方面
 

每個露營的夜晚,陪伴我們度過修圖時光的,就是這個太陽能燈,好用到離澳時一起帶回台灣
 

5. 桌椅

認真說,這也可以不用買…只是乍聽之下會很嚇人,露營怎麼可能不需要桌椅? 但我們的路線不是野營,一個評價好、舒服的營地,通常也會有桌椅,而且就位在廚房邊,比起把晚餐端到帳篷旁邊吃,不如直接就在公共的桌椅區解決
 
但桌椅還是有好處,摺疊桌提供了想用電腦的你一個不錯的空間,但到了後期,我大多躲進車子裡用電腦…一來防蚊,二來車內溫暖。椅子的好處是下午搭完帳沒事做,爛在椅子上放空的確是蠻爽的一件事 ! 
 
若要買椅子的話我們推薦折疊式,折疊式的坐墊區連接大腿處是一根很平很堅固的桿子,比一般的四角快收的椅子舒服很多,缺點就是體積大了一些,會占掉一整個平面的空間
 

搖籃山Discovery Park就有提供室內廚房,這算是我們遇過最舒適的廚房了
 

提早搭完帳篷後,就可以把桌椅拿出來chill,另外有地布的好處,就是多一塊乾淨空間可以整理行李
 

6. 延長線

比起桌椅,延長線用到的次數多很多,我說的不是上面有很多插座的,是公對母專門延長電線的那種,把電接到車內用電腦很方便,建議買10公尺左右的
當然,有一對多的延長線更好,我們是用小米延長線,附的三組USB孔可以充空拍機電池、Gopro、相機電池、手機,讚 !
 
 

食物準備

在旅途中的糧食準備,我簡單分成水和食物兩大類,份量以兩人一起為主。
 

一罐500c.c.的小水壺,適合步道健行
 
一罐2000c.c.的大水壺,通常放在車上,補充小水壺用的。如果要走4hr以上的景點,我們兩人會一起帶一罐大水壺
 
一桶5000c.c.水桶,車上備用
 
1. 水桶 :
我們買的是Kmart 5公升的水桶,底下有水龍頭可以方便取水。水桶很重要,尤其是在內陸地區,或是萬一不幸受困,水桶可以幫助你多活幾天。5公升對我們來說很剛好,使用次數最多的是集中在炎熱的昆士蘭和內陸,到城市之間就幾乎沒用到,大約一周換一次水備用而已
 
2. 飲料 : 
上路後我們大多是買375ml鋁罐的氣泡飲料,10罐一箱就放在後車廂,每到了有冰箱的住宿地就冰個兩瓶,隔日白天熱了就可以從冰桶拿出來喝 !
如果是住在同一個地方好幾天的,會考慮買個紅酒之類的,慰勞一下自己XD
 

食物

生鮮食物我們都規劃得非常保守,畢竟每天開車在外,想去超市隨便停一個地方都不怕找不到,可以買這一兩天會吃的食物即可
 
少數遇到的幾個意外是 : 我們住在烏魯魯旁邊的艾爾斯岩渡假村,那是一個除了露營地,最低三星飯店起跳的地方,我們就住在三星級飯店裡,渡假村裡有一間IGA,裡面有賣微波食品,但沒有任何微波爐可以用…飯店、IGA都沒有提供,那時的午餐就吃飯店內的 (花了50元吃看起來也像是廚房微波之後端出來的食物XD),晚餐則是很克難的以辛拉麵和沙拉打發掉
 
1. 瓦斯爐
大概以下幾種狀況會使用到 :
 
- 在沒有提供廚房的 “ 高級飯店”可以派得上用場…
- 在內陸地區吃膩了像沙拉或是土司夾火腿這種冷食,想吃湯麵之類的
- 露營地廚房只有BBQ烤台 (還真的有遇過,連冰箱都沒有)
 
除此之外還真的沒什麼機會使用,如果住的營地一晚在30元以上,通常都會有個稍微能看的廚房提供你使用,瓦斯爐算是買一個保險囉 !
 
瓦斯罐的話,算上去塔斯被安檢時丟掉的半罐,我們整趟下來只用了1罐左右的量,所以買Kmart三罐一組的基本上沒問題 !
 

準備好瓦斯爐,到哪都不怕餓肚子
 
2. 電鍋
不常用,主要是為了消耗掉當初出發前沒吃完的白米。如果受限於空間的話,超市買的微波米飯還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3. 冰桶
因為我們車上沒有電冰箱,只有冰桶,所以在儲藏生鮮方面受限很多,我們也花了一些時間在了解我家冰桶的極限。
 
我們保冰設備總共有四塊4*6吋的冰磚 + 以前工作要熱敷買的冰枕 +冷藏的兩罐冰飲。冰桶,放在後車箱裡的可以度過一整個酷熱的白天,但如果是24小時,冰磚大概就融得差不多了冰桶內的東西會變成常溫,簡單來說,如果當天的露營地沒有冰箱時,冰桶就有沒有辦法撐到隔天下午
 
所以以我們使用的30~35L容量來說,推薦可以去Anaconda買全新的約99左右,這個預算的冰桶保冰效果可能會比我們的更好 (我們買二手大約30元左右,效果也的確沒有想像中理想)
 

連口紅都被融化的烈日,沒有在跟你開玩笑
  
4. 生鮮
在了解自己家冰桶的程度之後,最後決定了這個冰桶裡是不存放生肉的,我們的策略就是 : 寧可每天多花半小時去逛超市,也不要吃到壞掉的肉而拉肚子。所以所有的肉類都是當天晚餐要吃掉,大多數時間冰桶內只有調味醬料、起司、雞蛋(六顆盒裝)、飲料、沙拉。
 
5. 乾貨
以前工作租屋時期,每天都還是會下廚,所以累績了一定程度的乾貨 (香菇、木耳、滷包香料…)
 
我必須說,最推薦的是海帶 ! 因為拿來煮辛拉麵、泡麵都太好用了,加在湯裡有營養價值翻倍的感覺
 
除此之外,其他的乾貨,包括一些少用的調料 (米酒、超大罐蠔油、味琳),我覺得就可以再精簡一些,甚至不要帶了,畢竟在旅行期間,出門玩都來不及了,回家又要倒頭就睡,實在沒太多時間給你煮牛肉麵之類的。
 
精簡是個很好的方式,在旅行後期因為超大蠔油漏出來,一氣之下衝去大創買了一些小瓶子,拿回家把少用到的調料分裝進去,裝不下的就算了,看著乾乾淨淨、空間多了一倍的儲藏箱,至此才了解到斷捨離的重要…
 
其他推薦的還有湯罐頭、保久乳 (超好用)、番茄罐頭 (番茄義大利麵,簡單粗暴)、微波飯 (回飯店餓了也能吃)、鮪魚罐頭玉米罐頭 (夾土司當早餐)
 
6. 早餐盒
聽起來很怪,但這在我們旅行之中幫了很大的忙,我也以這個早餐盒為榮XD 
 
概念簡單說就是把跟早餐相關的東西 (蜂蜜、咖啡、茶包、麥片、餅乾、番茄醬、芥末醬) 都放在一個小儲藏盒,住進去Airbnb的時候,就可以很簡單的提著這個盒子進去準備早餐
 

神奇早餐盒與料理醬料盒
 
 

車子內的行李配置

我必須說,這個主題真的很重要。
因為我一直很疑惑到底怎麼好好的分配這些有限的空間,但網路上的資訊實在有限 (大多都是如何改造廂型車,怎麼睡車上這種) ,所以希望這篇文章有機會幫助到像我們一樣以房車出門旅行的朋友們
首先是體積最大的幾樣東西必須先決定好位置

1. 行李箱

會帶行李箱上路也是一種奇葩的作法,但因為我們還澳的起點(Townsville)與終點(Brisbane)不同,沒辦法先寄放在朋友家,而且環一圈結束就是直接回台灣,所以才硬著頭皮把行李箱帶著一起走
 
既然要帶著走,就需要優化行李箱內物品的配置,我們兩人各從台灣帶了一個約28吋的行李箱,一箱決定放冬天衣物(非當季的)、紀念品(旅途上不會使用到的東西),和一些生活備品,另一箱則是當季衣物及生活用品
 
當季衣物放在後車廂,方便隨時拿下車,另一箱則是放在後座底層,不輕易拿下車使用。

2. 大整理箱

當後座已經放了一個行李箱之後,我們選擇買大整理箱的好處就是,它和行李箱當作是後座收納的底層,行李箱+整理箱的表面形成另一個平台,可以更工整的堆疊其他物品。整理箱內放的是露營會用到的寢具組(棉被枕頭),剛好我們行程並沒有規劃太多露營,所以相對來說寢具組也是比較少用到的行李,放在底層剛剛好

3. 冰桶

這算是我們最頭痛的一項收納,33L的冰桶真的很大,除了後車箱外,找不到更適合的位置容納它,最後只能如此妥協讓他在後車廂裡被太陽狂曬。
 
或有另一種解法是買小一點的冰桶,因為實際使用了33L的冰桶後,其實多數的時間都沒有把它放滿,因為我們偏好當天去買新鮮食材。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選擇大概20-25L的冰桶就夠用,並放在後座腳踏墊的位置以遠離烈日

4. 泡棉睡墊

真的好險Camry體積夠大,我們剛好可以把泡棉睡墊橫放在後座,也不會擋到駕駛座視野
 

冰桶很常需要打開拿食物,但又太大,無奈之下之能放在這裡被太陽烤,至少最方便...
 

 

後座的基底由不常用的行李箱+大整理箱組成,上面就能整齊的疊上巨大睡墊,或其他旅行袋
 
再來是零散的物品怎麼管理:

1. 洗衣籃

這東西好用的地方在於,我們拿它來當作衣物的儲存所,澳洲大概除了昆士蘭以外,各地溫差都蠻大的,洗衣籃裡可以放你的風衣、羽絨衣、帽子等等,而如果真的遇到要洗衣服時,它的確也可以拿來用,蠻方便的

2. 小整理箱

整理箱能讓後座的踏腳墊位置空間最大化,可以用小整理箱先把高度墊起來,上面再放水桶 (方便取水)、日常要用的包包
 
至於整理箱裡面要放甚麼,就看各位怎麼運用了,一定不會想不到要放甚麼啦XD
 
我們是量好了大概需要的空間之後跑去Reject Shop買,也是跑了不少間商店去挑有沒有適合的尺寸

3. 碗盤瀝水架

沿用以前租屋時期買的瀝水架,只能說兩個字 : 好用 ! 
 
可以把最常用到的碗盤放在裡面,甚至像鹽、黑胡椒這種料理必備調味料也可以,總之到營地要去做菜時就端一籃過去廚房就行了

4. 車上充電設備

我們在Amazon買了一顆車用快充頭(兩組USB,各2.4A),足以應付我們瘋狂的充電設備(相機、Gopro、空拍機)

5. 副駕的腳邊冷氣孔

當一整天下來,冰桶有點不夠力時,冷氣孔的冰冷程度可能還比放在冰桶裡效果更好…
 

行李的配置很難第一次就到位,有時候行程比較鬆,我們會隨時優化車內的行李配置,讓未來每次要找東西時能更快狠準
 
 
 
行李跟裝備的配置百百種,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夠讓上路前一樣徬徨的你妳,有些不同的想法! 祝福大家現在進行中,跟未來準備進行的公路之旅都順利!
 
 
 
原文↓
https://playwithaus365.blogspot.com
 
更多日記和照片↓  
FB: https://www.facebook.com/playwithaus.365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laywithaus.365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