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ka_Khan wrote:
唱片行被取代疫點都不(恕刪)

小弟就是那個還會不時買實體CD的人。

不可否認,有付費聽線上串流很方便,
但精挑細選的發燒片從器材播放出來,並為自己砌上一壺茶水慢慢聆聽,那種感覺還是無法被取代。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韓非子。亡征第十五》
其實放CD來聽還是比用手機找串流平台搜尋半天來得快。

有機會請音樂家或歌手在CD簽名也很不錯。
Chaka_Khan wrote:
唱片行被取代疫點都不(恕刪)


我想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會理解他們究竟失去了什麼樣的音樂體驗,畢竟完全沒有經歷過,也不會覺得可惜。

就像租錄影帶租DVD的產業消失,變成用手指在螢幕按一按搜尋就可以開始線上看片一樣,是完全無法理解實體體驗的意義。

我開始接觸音樂是從卡帶時期那種要倒帶換AB面的,想看片要走幾個路口去錄影帶店找個半小時以上,錄影帶看完想再看一遍要放進長得像台小汽車的倒帶機去倒帶,錄影機故障會攪帶要小心拿出來把帶子捲回去,磁頭髒了要放清潔帶洗磁頭。

沒錯我有點年紀了,我很慶幸我生長在類比的年代,實體體驗的美好我經歷過。
edgevince wrote:
搜集實體音樂的嗜好是(恕刪)


線上資源是需要大型網路主機去運作的,主機掛了就沒得玩了。上次疫情才開始,國外netflix網路流量爆掉,netflix還需再添購網路設備才得以緩衝爆掉的網路流量

一個疫情就可以知道網路會不會卡了

實體租片也是會的,假如現在實體租片還很流行,一個疫情就可以讓實體租片沒片可租,租光光。
小弟目前還是個大學生,肉體應該還算年輕,但非常熱愛7、80年代的搖滾樂團或早期的爵士樂,佳佳是我最常去的唱片行,老闆還曾問我怎麼會買這麼老的唱片w,讓我分享一下自己對於唱片的熱愛。

我得承認現代影音的發展迅速,想聽什麼上網一找便有,但我喜歡一張專輯的完整性,大部分人只是喜歡那其中的一首歌而忽略了其他在專輯當中的樂曲,但如同文章般,一張好的專輯必須有頭有尾,揣摩作曲者對於樂曲安排的想法也能使我感覺更加靠近他們,CD的封面也是如此。

而CD還有一項重要的寶藏就是簡介,簡介當中除了會有歌詞外,也會有錄音師等資訊,翻閱簡介絕對是剛拿到唱片的一大樂趣,瞭解這些訊息常常會有意象不到的驚喜,就如我在瞭解Alan Parsons後進而找到一生最愛的Pink Floyd,有些簡介還會有樂手的照片也是非常值得收藏。

總結來說,實體就是有了那份拿在手中的溫度,這是無可取代的,各位大大感嘆現代年輕人不了解實體的好時,別忘了還是有那麼幾人如我仍舊痴迷於實體的美好,像Queen 的Radio ga ga 中所寫的“Someone still loves you.”
平交道前停看聽 wrote:
小弟目前還是個大學生(恕刪)


像你這樣的是喜愛實體音樂,而不是玩票沾文青風的年輕人真的不多了。

有機會聽聽90年代的Brit-pop、Post-rock、Dream-pop、Trip-hop也會挖到很多寶的!










剛開始...
在廣播裡聽到沙啞中充滿磁性的女聲介紹了幾首代表性音樂
激起了欲收之的欲望
然後
跑遍唱片行
只為找到一張心目中渴望的
那時候心情是興奮的激昂的


現在逛唱片行
也許是為了當初的情景或氛圍
呼吸唱片行中空氣,感受其中的回憶...
edgevince wrote:
像你這樣的是喜愛實體(恕刪)


Portishead的代表作應該是這個...

Loompster wrote:
Portishead(恕刪)


Portishead頭三張我都很喜歡,尤其是NYC LIVE,還去買了DVD珍藏,他們真正被普羅大眾注意到應該算是Levi's 501牛仔褲用了他們第一張專輯的Glory Box當背景音樂,也間接帶起Trip-hop在當時的熱潮,原本小眾的音樂品種居然是藉著商業廣告被大家認識。

edgevince wrote:
像你這樣的是喜愛實體音樂,而不是玩票沾文青風的年輕人真的不多了。


就幾首西洋流行老歌跟文青什麼關係?
那在同樣年紀就聽完全套尼貝龍指環 全套馬勒交響曲的人 怎麼說
最多就是音樂喜好上有點偏復古罷了 跟文藝方面鑑賞力可不相干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