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你的耳機音質到底如何?NFHIFI初級聽音測試

偶而從網路上看到的視頻,分享給各版友閒暇消遣。

你的耳机音质到底如何?NFHIFI初级听音测试专题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603986/index_1.html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603986/index_1.html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從2:00分開始,測試低頻的部分還滿有趣的,
我從不知道各種耳機的低頻下潛能力可以天差地遠。

硬體條件:一般桌上電腦,WIN7,無DAC。
Akg IP2:35Hz
Akg K701:20Hz
Pioneer HDJ-1500-S:45Hz
TFZ SERIES 1:35Hz
不知名雜魚牌:50Hz

硬體條件2:同上,加裝Creative Sound Blaster SB-ZX
Pioneer HDJ-1500-S:20Hz
不知名雜魚牌:30Hz
其他耳機都可以清楚辨識到5Hz低頻,又一次驚嚇;

原本以為一張不到5K的音效卡,大概就提升10%左右的音質,
這些難辨的小細節,透過一張音效卡也可以大幅度增加還原能力。

另外提供同一支影片的水管版,不過那個音質讓人無語,
沒想到簡體字的視頻網頁,音質已經徹底叭過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mUEj3d2y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mUEj3d2yU
andy0617 wrote:
其他耳機都可以清楚辨識到5Hz低頻...(恕刪)

我是眼睛有業障嗎? 5Hz低頻 ? 清楚辨識到?
大廠的喇叭都可以去堆成柴火燒掉算了.......

我今天也在水管那邊看到這影片,還挺有意思的

裡頭也蠻多科普的內容,覺得以後還蠻適合拿來做店家測試的..除非他們的耳機真的很糟糕...
dvvds wrote:
我是眼睛有業障嗎?...(恕刪)


這位大哥,您自個找條耳機試試吧,聲音是用聽的。
不同於hi-end兩聲道強調高還原度,消費級耳機會把原本人類聽不見的30Hz以下低頻聲音,轉化成可以聽見的聲音表現出來。


同一個地方找到好幾個測試耳機跟極限聽力的視頻,有興趣的不妨玩玩。
下面這個為測試高頻的。
来测测你的耳朵最大能听到多少频率HZ吧~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92261/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我個人測到17000Hz,18000以上聽不到,這是在正常音量範圍,
當我把音量推到十倍大,也就是調音提示音大到會炸腦無法忍受的音量,這些18000以上確實是有聲音的,只是差別在正常情況下我個人聽不見;而年紀較輕的朋友卻可以聽見更高的頻率。

通過這些極限測試,不得不承認有些頻率是否能清楚辨識,跟年紀還有配備是有明顯關係的。


玩器材的都知道,所有耳機及喇叭的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都標示在20Hz~20KHz,因為人耳可以明顯聽見辨識的頻率範圍就在20到20000Hz,而年紀越長,這個範圍會更縮陷,更小;

不才同意、也明白,20Hz以下的低頻人耳是無法聽見的;
這個視頻也於2分45秒已經清楚的強調並且說明:一個普通成年人,一般聽不見30Hz以下的聲音,
我猜某幾位版友一定完全沒看影片,就直接來戰低頻無法聽見。

若各位版兄執意不看一下影片的解說,要從學理上來批,小弟也只能說感謝指教。

andy0617 wrote:
這位大哥,您自個找...


人耳普遍性可聽到的音頻為28~16.5KHZ, 5Hz你能用耳朵聽到,還能辨識? 難怪樓上有人質疑

在喇叭系統上, 28Hz以下是身體能感受空氣的壓力流動, 而17KHz剛好是驅蚊器的音頻設定點(趕蚊子用的), 人耳仍然可聽到微弱的尖銳聲, 但實際上很大聲, 而在耳機系統, 感受就是所謂延伸的空氣感, 並不是轉換的聲音, 請樓主不要誤導

andy0617 wrote:
不同於hi-end兩聲道強調高還原度,消費級耳機會把原本人類聽不見的30Hz以下低頻聲音,轉化成可以聽見的聲音表現出來。...(恕刪)


雖然不知道這句話要如何理解

不過5Hz低頻如果可以測試到讓你聽的到表示他不是單一5Hz低頻音了

建議不要誤導, 萬一真有人因為看了這篇文

拿去測試店家耳機然後說貴店耳機都很爛都聽不到5Hz音, 那就尷尬了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andy0617 wrote:
這位大哥,您自個找條耳機試試吧,聲音是用聽的。
不同於hi-end兩聲道強調高還原度,消費級耳機會把原本人類聽不見的30Hz以下低頻聲音,轉化成可以聽見的聲音表現出來。...(恕刪)

你不要東扯西扯!正面回應"5Hz低頻清楚辨識到"這幾個字!
你都說人類聽不見30Hz以下低頻聲音,轉化成可以聽見的聲音表現出來。
所以轉化出來的就不是30Hz以下的聲音頻率,你還再"5Hz低頻清楚辨識到"
andy0617 wrote:
*玩器材的都知道,所有耳機及喇叭的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都標示在20Hz~20KHz,因為人耳可以明顯聽見辨識的頻率範圍就在20到20000Hz...(恕刪)

不是所有耳機及喇叭的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都標示在20Hz~20KHz?請端正視聽!
我舉二例就好:
audio-technica ATH-W5000 旗艦黑檀木耳罩式耳機 頻率響應:5-45,000Hz
GRADO PS-1000e 頻率響應:8-35,000 Hz
andy0617 wrote:
我個人測到17000Hz,18000以上聽不到,這是在正常音量範圍,
當我把音量推到十倍大,也就是調音提示音大到會炸腦無法忍受的音量,這些18000以上確實是有聲音的,只是差別在正常情況下我個人聽不見;而年紀較輕的朋友卻可以聽見更高的頻率。...(恕刪)

調音提示音大到會炸腦無法忍受的音量,這些18000以上確實是有聲音的

你聽到的那是過度放大的訊號噪音!不是你指稱的18000以上的聲音,
所謂18000以上,你懂所謂的空氣感吧!?很虛無......
dvvds wrote:
你不要東扯西扯!正...(恕刪)

原本只是分享兩段有趣的音頻極限測試,沒想到意外引來數據論文口水戰,
我想閣下一定沒有看這兩段視頻,或根本不削看,
好,那麼先讓我們心平氣和的,容拙者把視頻作者的論述完整的轉錄成文字:

02:40秒:一個普通的成年人,一般聽不到30Hz以下的聲音,
02:46秒:但是如果是一個好的耳機設備,
02:50秒:就會將人耳聽不到的頻率通過聲頻轉換的方式,
02:52秒:轉化為人耳能夠聽得到的聲音,
02:56秒:並且通過模擬低頻,不斷下沉,這就是低頻下潛。
03:00秒:如果您聽到50Hz左右沒聲音了,那麼您的耳機很糟糕;
03:05秒:如果您聽到30Hz左右沒聲音了,那麼您的耳機低頻下潛很糟糕;
03:13秒:如果您聽到30Hz左右依然有聲音,
03:15秒:但是頻率不斷的減低,聽到的聲音卻沒什麼變化,
03:19秒:那麼您的耳機低頻下潛依然很糟糕;
03:24秒:如果您聽到20Hz後依然能感覺到聲音在不斷的下沉下沉再下沉,
03:30秒:那麼您的耳機不錯,並且數值越低越好。


看到這一段,再加上其他觀眾的跑馬留言,不才發現每一條耳機能聽到的聲音高低不一,這開始引起我的興趣,於是把手邊所有的耳機與音效卡、DAC都搬出來AB測試,方發現器材真的會明顯影響到可以聽見的聲音範圍。

當然,拙者不確定這個視頻作者的說法正不正確,
只是原本所知的"正常成年人的聽音範圍約30~16000Hz左右"這個鐵律受到了衝擊,
好奇的把這相關的聽覺極限視頻看完,並找幾位朋友來一起測試,確定每個人與各種器材的可收聽範圍都不太一樣。

前言提及的耳機,都是拙者手上現有的,我當然知道個耳機的規格高低不一,
如701的規格就開得很寬,官方規格的頻率響應:10~39.8KHz,
不才只是想強調,學理上人耳聽力極限是20~20KHz,那些聽不見的次音波與超音波規格,一般人並無頻譜可以測試,所以不具有實質意義;
您可以反駁拙者遣詞不謹慎,或數據錯誤,鄙人虛心受教,
但不明白格下PO了好幾個不同器材的規格,是想強調閣下裝備財力繁多?還是閣下聽力超凡人?亦或是google功力高人一等?

拙者想強調的是,原本深信學理上所述,常人的可聽音範圍極限是20~20KHz,且在成年之後,對高頻的辨識能力逐漸喪失;
但看了這兩則視頻,以及相關版友的討論,再加上跟友人的親身測試,
發現這些學理上的鐵律似乎不是那麼絕對,且不可挑戰;
例如有人提到骨導與音導的差別,所以耳機較容易辨識到一些原本不容易聽出來的細節;
(鄙人並非聲學專業,這個論述我也不知道是否正確;)

其次,人耳的極限也並非一定是20KHz;
醫學測試十歲以下兒童幾乎九成五以上都能清楚辨識20KHz聲音,少數人且能聽辨出22KHz的聲音,

再則,人耳對高頻的辨識能力,並非學術所說的喪失,更正確的說法是鈍化;
如我前言提供的第二段視頻,来测测你的耳朵最大能听到多少频率HZ吧~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92261/
從10分20秒開始,測試16000以上的高頻音,有興趣的可以試試,
他在每個頻段都會提供1~4拍不等的tone音,來協助觀眾確認是否能清楚聽到高頻音,

而非閣下所抨擊的"過度放大的訊號噪音"與"虛無的空氣感"
(所以不才方敢斷定閣下一定沒看完全視頻;或根本不削點開來看就直接來筆戰。)

另外提供一張圖表,佐證不容易辨識的臨界值高頻音,可通過提高分貝來辨識。

來源:人耳聽覺現象之基礎探討--元智大學
http://designer.mech.yzu.edu.tw/articlesystem/article/compressedfile/(2005-04-04)%20%E4%BA%BA%E8%80%B3%E8%81%BD%E8%A6%BA%E7%8F%BE%E8%B1%A1%E4%B9%8B%E5%9F%BA%E7%A4%8E%E6%8E%A2%E8%A8%8E.aspx?ArchID=748

另外提供國外的一個高頻音測試網頁,點進去之後可以直接測試。
http://www.noiseaddicts.com/2009/03/can-you-hear-this-hearing-test/

有興趣的版友可以試試,原本正常音量,我個人可以聽到17kHz,之後的高頻完全聽不到;
但將音量提高十倍後,這些原本聽不見高頻,連20kHz也能清楚聽出來,開到最大音量後,不才連21kHz的超音波段都能勉強辨識。(跟小弟同年次的童黨,只能聽到15kHz,所以年紀也不是絕對的標準。)
(注意:請先摘下耳機,再逐漸轉大音量,否則恐怕對耳力有所損害!)

若您實際測試後,可發現拙者所言不虛,
這些原本以為不可能聽不見的17kHz以上高頻,並非完全聽不見,而是可以透過器材與調音來辨識。

***
必須再次強調,鄙人並非聲學專業,只是個小燒,
偶而看到這兩段視頻,覺得頗有趣,分享給版友閒暇玩玩,
至於信不信是個人的事情,不才沒賺各位半毛錢。

只是不明白,不過就兩段視頻,有必要憤怒成這般嗎?
最近AV影音界還流行著水电偏冷,火电偏暖,核电偏硬這般的戲言,
要是有人貼了上來開玩笑,豈不是要被按鈴告上法院了?

鄙人生活還算順遂,沒興趣在影音版群嘲眾生,
建議想找人筆戰抬槓到新聞區去,那邊噴子多,戰起來才過癮,

若眾先進對這兩段視頻有不同的見解,歡迎指證,鄙人虛心求教,以求更新增長見聞,
倘是題外筆戰,那就恕無暇撥冗回應。

andy0617 wrote:
原本只是分享兩段有...(恕刪)


只能說認真你就輸了
聲學就像光學一樣貌似容易了解
但其實很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
而學習卻又未必真的能學會

感謝這樣的分享
對於想要了解耳機的人有很好的幫助:)
感謝分享
andy0617 wrote:
偶而從網路上看到的視...(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