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vs 北京 -淺談 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發展

高曉松對音樂的看法還是挺有意思挺透徹的

從客觀來說確實漢族人對音樂整體是偏弱的

少數民族明顯要強的多

漢人對音樂,自古屬於靡靡之音,都是排斥為主

也不倡導對音樂家的宣傳

所以漢人自古就不出音樂家,只出書法家

即使有也很難流傳下來,地位相當低下

而到了歐美,基本 音樂家 為尊,地位高,受人尊敬,並且記錄歷史代代相傳,正好倒過來


放到現實中也是如此

即使現在有了音樂課

也很少可以作為主要學科出現的

還是數理化為主體,英語歷史為輔,藝術音樂類不屬於重點的課程

這個情況兩岸應該也是大同小異
we543543
莫札特生前窮困潦倒,普羅高菲夫被不懂音樂的共黨政戰官員惡鬥病倒...,史實和空想有落差。音樂家之所以受尊敬,來自即便穿越時空數百年,留下的曲譜再現時一樣感動人心。
we543543
想知道哪個國家藝術音樂類的課程會放在主要地位?特殊才藝不是通通去讀專門學校了?普世皆然。
caraxist wrote:
楊德昌這世代(1960前),甚至更早 大概現在年紀65歲左右的長輩
在他們 2、30歲的年紀時
那年代的歌手其實不止
一 主流派 陳蘭麗、吳麗珠、秀蘭、張琪、青山⋯⋯高凌風
二 民歌派
三 閩南語(台灣歌謠/日本演歌)

以上三派 曲風中 也都有屬於搖滾曲式的演譯
如 高凌風 丘丘合唱團(恕刪)

我不太了解大陸的流行音樂的發展,我蠻喜歡民歌的風格,不過,民歌的
類型也蠻多元,有的很校園風,例如:木棉道、第一支舞,也有帶政治色
彩的民歌,只能說什麼樣的場合,就會吸引什麼樣的聽眾,不知道和歌手
或歌曲是不是有相關,民歌要呈現大眾都喜歡的樣貌真不容易啊!
細妹仔 wrote:
我不太了解大陸的流行...(恕刪)


台灣的民歌
主要是校園民歌
尤其 是 金韻獎 或大學城 結集的民歌
之後的民歌 已是 流行樂的曲式了
,,這一整套 在大陸 就是和鄧麗君同時代的台灣流行樂
(開放前)
大陸的民歌 是指地方民謠
而大陸的民謠風 倒是 有點像台灣早期的民歌

最後 為歐洲加油!
【 重拾美好年代 歐洲加油!! 】
最近看了 法國片 美好拾光公司
片尾曲 sandie shaw的always something there to remind me
讓我一整個也回到那個年代
似乎 人類史上最美妙最幸福的音符 就在那裡!!

當然除了經典與傳奇般存在的 知名樂團之外

當時的流行樂壇 歐洲似乎和美國有著同庭抗禮的味道
當然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相當大的關聯
美國是越戰後 反戰運動 帶著政治與社會觀察的歌曲
成為當時主流的強勢流行樂 (搖滾樂)
但 好萊塢與彩色電視機的普及
帶來的大眾娛樂的世俗化
有另一分支屬於 真正"流行音樂"的大眾歌曲
讓不是 "政治社會"的人們有一點喘息的機會

大家熟悉的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的挿曲
The Mamas & the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g

又如
和sandie shaw 同一年代的 peggy march 的i will follow him


而歐洲
除了冷戰氛圍外
歐洲有著共同體和戰後第一批嬰兒潮成年的人口紅利
一片欣欣向榮
滿滿的幸福感
當時的 歐洲歌唱大賽 eurovision
就是 經典的誕生地
sandy shaw
brotherhood of man
瑞典abba
西班牙Mocedades

⋯⋯
最近看了 閃光的樂隊
看到張震獄和張楚同台演唱
心中無比的感動

上世紀九十年代
我買了兩個卡帶
一個是張楚的姐姐
一個是張震獄的這個下午很無聊

那是台灣流行音樂顚峰的年代
那是大陸流行音樂從地下出頭的年代

慶幸大陸在流行文化上 選擇的包容或統戰
也慶幸大陸在民生經濟上取得人類文明史上重大的進展
能讓 華人的流行音樂 繼續在 大陸流行音樂的土壤上承續傳統

⋯⋯上世紀大陸青少年 瘋的是台灣的流行文化
這世紀台灣的青少年著迷的是 韓國的防彈和大陸的時代少年⋯⋯

⋯⋯現況是
華人的搖滾現在承續的正統在大陸!
理想今年你幾歲? 你總是誘惑着年輕的朋友 你總是謝了又開 给我驚喜 又讓我沈入失望的生活裡
caraxist wrote:
不可諱言的中國大陸的(恕刪)


這個主題是很大的,音樂研究所與流行文化研究相關的研究所都還在探討。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ongmark wrote:
高曉松對音樂的看法還是挺有意思挺透徹的

從客觀來說確實漢族人對音樂整體是偏弱的

少數民族明顯要強的多

漢人對音樂,自古屬於靡靡之音,都是排斥為主

也不倡導對音樂家的宣傳

所以漢人自古就不出音樂家,只出書法家

即使有也很難流傳下來,地位相當低下

而到了歐美,基本 音樂家 為尊,地位高,受人尊敬,並且記錄歷史代代相傳,正好倒過來


放到現實中也是如此

即使現在有了音樂課

也很少可以作為主要學科出現的

還是數理化為主體,英語歷史為輔,藝術音樂類不屬於重點的課程

這個情況兩岸應該也是大同小異


先秦時代,樂是受到重視的。

禮樂射御書術裡面是有樂的,只是那時候屬於官方運用的統治儀式工具,
特殊身分的人才享用得到。

後來可能法家富國強兵思想興盛,有些課題缺乏實用性質,就沒流傳與發揚光大的機會。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caraxist wrote:
中國大陸 除了 崔建外,同時代的搖滾樂手 還有其他 的代表人物嗎?
汪峰 楊坤 成名的年代?又有怎樣的 發展背景??


汪峰以前的樂隊是我非常喜歡的專輯 鮑家街43號有兩張都很好聽
汪峰個人專輯 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 勇敢的心 這兩張我也很愛
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也是我讀書時常聽的專輯,後來的造飛機的工廠就沒那麼喜歡了.
話說回來崔健的歌還是最好聽的...
dongmark wrote:
漢人對音樂,自古屬於靡靡之音,都是排斥為主

也不倡導對音樂家的宣傳

所以漢人自古就不出音樂家,只出書法家

即使有也很難流傳下來,地位相當低下


很有趣的論訴

會不會是因為中國人對感情表達的方式有關

音樂對感情的透漏太直接

書法情感內煉,內煉到外行人不知所云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赤壁賦

  王小玉便啟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老殘遊記之王小玉說書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傳奇...,這些都是音樂,只是你的老師未必會告訴你。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音樂。之所以書法被保留下來,只是因為它比較容易被保存。沒有錄音技術之前,音樂要保留,只能透過文字或符號。

東西的差異,在工尺譜與五線譜,後者較晚出現,但更利於累積。
we543543 wrote: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恕刪)


書法 在東亞 儒教文化/漢文化 圈 也是重要的一股文化力量
只是 ⋯⋯
前面有朋友提到 音樂研究 和 文化研究的範籌
我自己是做文化研究的 尤其在雅俗之間
我更著重的 是 俗文化研究 這個俗 不是民俗或習俗
準確一點的說 是流行文化研究 但又不是那麼流行⋯⋯哈

書法 或 傳統漢人的樂 詩詞曲
有一個重要的元素 就是 士人階層
這和 現在的流行樂很不一樣的
換個現代的關鍵字 就是民主化
在中華民國 推翻滿清 後來的 五四運動 白話文 ⋯⋯
"民間的俗文化" 民主化才登上主流
這和西方 的發展道路 剛好相反

西方在雅俗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階級/種族意識
一直到現在
觀察 諾貝爾獎 葛萊美 奧斯卡 這些頒獎典禮的文本
都會不小心洩露裡面的階級意識甚至是種族歧視
與 盎撒集團 的虛偽
西方搖滾樂 就是奇妙在 這樣的時空中 的 叛逆!!

兩岸的搖滾樂 似乎也在一種類似土壤中孕育而生的 叛逆!!
理想今年你幾歲? 你總是誘惑着年輕的朋友 你總是謝了又開 给我驚喜 又讓我沈入失望的生活裡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