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牌GP5000 32C(12月24新增更新)

bob19620102 wrote:
一樣會,,,我的GP5000...(恕刪)

我有次長下坡時, GP4000的脫線捲入前輪快拆, 可真是精采刺激....
瘋狂的捲線, 胎唇大瘦身... 還好最後沒事.
但從此跟米其林PRO系列一起列入永久拒絕往來戶.
再題外話

評價? 是否要買內胎(目前是25-28c的內胎
影響速度(輪胎滾阻)的主因是胎壓,而非胎寬。
詳情請見:GP5000各種寬度的數據比較
結論:在相同胎壓下,32有最佳滾阻的表現。
不過除了滾阻外,
還有風阻、重量、震動也是影響速度的因素,
一併考量的話哪種寬度好就自行斟酌了。
昨天把前後胎同步換新
不過先前有提過,我還有一條全新的
GP4000SII28C還沒有消化掉
再放下去沒完沒了
(今年一月買的,那時單車快遞特價一條1000)
所以。。。。。
就把前輪換成GP5000 32C
後輪就。。。先消化掉GP4000 28C
(不是前後都32C所以數據就加減看)
放兩張對照圖供參考


(我沒有游標卡尺,所以寬度就沒量了)
今天試車(胎)首騎
前輪(5000/32C)胎壓80
後輪(4000/28C)胎壓95
本來想刷一下風櫃嘴,結果騎到故宮小七
開始飄奈米雨
不想冒險淋雨,就改騎劍南路

結果騎出了PR


48歲,75公斤
車子giant fastroad comax1
輪組giant SLR1 42/65
po出今天跟上一次pr的數據供參考



初次騎的感覺,速度沒感覺掉
(回家路上,上橋下橋是一個區段
平了自己pr,這段路騎過100多次)

但舒適性提升

等下次前後輪都是5000/32C時再來更新

不過不管速度上升還是下降
我以後絕對不會再買28C以下的胎
(包含28c)
32C用過就回不去
一直覺得緯兄的輪子,用來爬坡,挺帥的。
怨念聚合體 wrote:
GP 5000規格700C...(恕刪)

會看寬胎的人都不是要拚最快速度,我感覺35C搭配胎壓65psi也很好,要去逛路況好的林道還可以把胎壓降到50psi,提升舒適感和抓地力才是重點,要參加比賽就另外準備一台車或是輪組就好了。
witszu wrote:
一直覺得緯兄的輪子,用來爬坡,挺帥的

謝謝
之前有裝過爬坡輪
dtswiss RR21db

(28c輪胎在這框上看起來就很大)
後來想想我本來騎車的初衷就是舒適取向
(軟車架,平把,寬胎)
騎身體健康的
沒有要拼速度
還是碳輪比較舒服(也比爬坡輪帥)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騎碟煞一定要裝板輪
(沒有燒框疑慮,能帥當然要帥)
Pooky wrote:
會看寬胎的人都不是要拚最快速度

我的看法是
沒有要比賽,沒有要上凸台
我是寧願犧牲速度(其實也沒有比較慢)
增加穩定性,抓地力,舒適性,長途性

騎車不是只有拼速度
也不是上山之後不用下山
所有條件都要一併考慮

況且退一萬步來說
騎單車最終還是回歸到人身體素質上

平常騎重的車,騎軟的車,騎拖的胎(其實也沒拖)
練起來的也是自己的,不會消失
上禮拜騎的劍南路,有點短
今天看天氣還可以
就選了一個比劍南稍長一點的路段來試試
巴拉卡公路

一樣前輪胎壓80後輪95
結果又刷新了自己的PR


沿路直接解了46個成就
我想說的是,破PR,不是因為換輪胎的關係
其實排除職業選手
對一般業餘市民組的來說
我覺得影響成績最大變數不是器材
而是身體狀況跟天氣
今天天氣非常適合騎車
巴拉卡沒下雨,但地面微濕
我有留意一下警察局的氣溫是18度
到了二子坪停車場是14度

我查了一下自己的歷史記錄

除了第一個今天騎的之外
那幾個45分的成績
看了一下當初的記錄
平均氣溫都在30度左右

今天還在巴拉卡九公里處,掉了水壺
折返去撿
浪費了20秒左右
今天雖然看起來陰天
但感覺不會下雨
趁FU還在
就刷一下風櫃嘴好了
結果,哈哈,又破了自己pr


不過進步幅度不大,只有47秒



最後還是在北海岸淋雨了
沿途洗了兩次車
難不難裝, 視乎你的輪框有沒有 "入胎坑"
一般無內胎輪框, 我徒手都可以裝胎.
但如果是無"入胎坑"的開口輪框,
那就需要胎捧輔助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