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塔:戰鬥天使],到後面竟然只有打完球賽、等下一集??!!

其實..... 電影一直都還在保留使用 24幀幅的設定來拍攝電影,是有其重要的原因。 就是人類的眼睛對於 影像的美感,百年來已經是固定在人們的視覺感受上面了。

樓上 所提及的 2部電影,是近年來大膽的去挑戰這一個改變拍攝高幀幅的議題,坦白說..... 大致上都被批評得很慘。

《哈比人:意外旅程》我當年也是在 iMax 觀看的,當時 在電影院裡面的感受,真的覺得感受很不一樣,畫面非常的清晰,甚至.... 常常會去很仔細的去觀察 人物的臉、頭髮、服裝、道具...... 等等的細節。 也就是 因為太過於清晰了,在道具上與背景的風景,常常都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 哪一些岩石,山壁 是道具做出來的紋路,那一些樹枝、岩石 都是跟 迪士尼樂園的假山假水,都是一樣的材質與紋路,一眼就可以分辨的出來,其真實的效果過於真時的時候,其實 還讓我蠻出戲的。


另外《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觀賞的時候,真的非常不像是在看電影, 好像是在觀賞 高解析度的電視機。 真的就好像是大賣場 在展示 高解析度螢幕的展示影片的感覺,非常的不像是在看電影的感覺。


甚至.....最近阿湯哥與 導演 Chris McQuarrie 拍攝了一段影片,在呼籲大家 在使用電視機觀賞 電影的時候,務必要把電視的「video interpolation」或稱為「motion smoothing」、中文翻譯成「動態平滑」、「動態視覺補償」的功能關閉。
因為這個功能就是會將 原本電影拍攝的 24幀幅的設定,徹底的破壞掉原先的電影的美感。





形於無名 wrote:
呵,《哈比人:意外旅程》就是我第一次看的HFR電影,而且是看IMAX 3D版。

我是覺得,如果沒有之前的魔戒系列電影,哈比人有可能有人願意丟大錢做HRF版本嗎?

你說的IMAX HD 每秒48格,應該是HFR高幀率,至於畫面糊不糊,以幀率來說影響的是動態的畫面,HD是泛指整部電影的基本解析度,不是每秒幾格!
就實際去看IMAX 3D,基本解析度OK!

不過說到HFR,看過HRF的人應該都會覺得,高幀率影像其實不太適合動作影片,雖然動態畫面上影像比較不那麼糊,但打鬥畫面很明顯的就是演員套招的比手畫腳,沒有力道,而且實際上也沒多少大規格的電影(漫威?DC?),有做HRF,應該也就是影像太真實,也會把假的東西毫無缺漏的給呈現出來(比48幅畫面少掉一半,可以知道有多少影像我們沒看到,這也是李安之前想去做每秒120格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發想之一,不過缺少的畫格,也製造了一些效果...)

其實艾莉塔看到一半,我就有想到HRF,這麼大的場面有點可惜,但想想片中動作場面多,雖然都是假的不一定會像真實演員那樣曝露比手畫腳的真相,但這部電影的故事算是初次搬上大螢幕,也沒人會為還未知的票房結果,劈頭就給大預算做高規格...

!...(恕刪)
pickyricky wrote:
其實..... ...(恕刪)

哈,有時候在影城裡等待入場時,應該就是播放預告片的電視機有「動態視覺補償」的功能,讓我以為預告片裡的電影是不是有HFR版本...

的確高幀率電影看起來就像在看電視劇那樣,完全沒有「電影感」了,但的確也如李安拍120幀電影說的,24格畫面遺漏了很多,高幀率捕捉了更多細膩,但其實《比利》一片我先看過一般數位版,再去看120格版,其實兩者各有所長,而且反而男主角最後哪場重點戲,在數位版我看得有情緒起來,120格的卻發現好像沒什麼感覺?

高幀率電影我覺得應該用在文戲上演員演技的捕捉比較有意思,在動作戲電影沒有必要,除非大家可以在戲院裡電影播放時要求放映師倒退重播剛剛的動作畫面,要看看有多細緻...

每秒24格真的可以說是電影美感藝術的構成基本元素,改變了可能就變成另一種東西了...

sheauyih wrote:
當我盯著主角的眼睛看時..不要鏡頭一移動就整個臉都糊掉就行了...(恕刪)

呵,現在的電影不像以前了,每段戲每個鏡頭都是在更精準的掌控中了,畫面上觀眾看到什麼,都是導演要觀眾看到的(情境呈現的需要...),不用想太多,尤其這種整個畫面8、9成是都 假的 的電影,去要求高幀率沒意義(其實它可以每一格都清晰的,因為是假的嘛,幹嘛又費力去模糊化),特別還是動作戲多的電影,同時就像前面網友說的,膠捲畫格一樣會糊,有去看過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話應該會發現,電影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真實的,在鏡頭移動時物體在畫面中移動也會是糊,只是很連續,不會像24格那樣拖曳的跳格感看起來很花,很像真實的視覺,我想把120格拿來看一定是每一格都是糊的,我自己小時候去看野台電影也撿了很多被放映師撕掉的膠捲片段,動態畫面也都是糊的啊!

形於無名 wrote:
哈,有時候在影城裡...(恕刪)


慢鏡頭的動態模糊很多都是後製的吧
目的是為的減少跳格感
畢竟不管膠捲或數位錄影,還是會受光圈快門的限制.低動作量的動態模糊只有低速快門才有
大白天總不可能也用1/24的快門拍攝吧..不然就要加減光鏡?

看下面補格過的舊片.尤其是開頭樹林那段,就知差異有多大
AMD Fluid Motion補格


很多人不建議開動態增益是因為軟體不成熟,會補出奇怪的畫面而影響觀看效果.
如上面影片紅色貨車有時就越補越糊..

反正能推HFR電影的導演沒幾個
以後當然仍是24fps的電影世界

sheauyih wrote:
慢鏡頭的動態模糊很...(恕刪)

那示範影片,原始的那部分,是轉檔後的吧,基本上原始的膠捲電影在播放時是不可能有那樣的頓挫或掉格(膠捲播放要是停頓,就燒掉了),那種情形我也不可能接受,但那是早期電影轉檔技術不佳,現在基本上不會有那種情形,除非轉檔之後的檔案有不明因素才會出現掉格或停頓的現象…(前年大衛林區的電影「雙峰-與火同行」修復上映,就出現這樣的狀況…)

而且啦,其實很多影集,拍出來的視覺感受,不就跟24格的電影一樣嗎?那還是要在電視上播放的耶!

而且你還是不了解「電影」的獨特性,高幀數畫面根本失去電影原本的樣子,否則其實一般的電視規格的影像,每秒30格,就很接近一般的肉眼視覺,怎麼沒取代24格?

或許你要看的,應該不是電影…

形於無名 wrote:
那示範影片,原始的...(恕刪)


果然網路上的東西都不能太相信..我也被騙了..
比對了一下原始影片..只有尖塔那邊比較能看出差異.
一開始速度較快的地方差異就不大.

不過2D動畫的差異就真的很大了,因2D動畫片大都沒動態模糊.就會有明顯跳格感

其實我的訴求很一直簡單..就是低速運鏡的畫面
當視線聚焦在主角身上時.別主角一動就糊掉..

然後又要再提,想推HFR電影的導演就那幾位
他們為什麼想推HFR電影?反對勢力又是那些?
吃飽太閒的話可以想想看..

badboype wrote:
就算是拍給你看的,功課也要做足。
三部曲!
第一部只到漫畫第四本!...(恕刪)


所以看個電影還要做足功課,所有有關電影的訪談、幕後、專訪都要看過一輪才能去看?????

我身邊所有看過的人都不知道他會有續集、所以他們也都是不入流的觀眾??????

那我請問你,為啥之前蝙蝠俠光是一般電視廣告就有說了他會拍三部曲,但是艾莉塔卻隻字未提是?????



allen20347 wrote:
所以看個電影還要做足...(恕刪)

導演有說原因了,自己去查。

hoko wrote:
不過你沒有沒有發現
凱莉的師傅... 我怎麼覺得是狼家的阿亞演的
是我的錯覺嗎
其實是Michelle Rodriguez

sheauyih wrote:
且動畫已將動態模糊...(恕刪)


膠卷拍攝跟數位拍攝
都是有動態模糊的
一點知識都沒有就來豪小....
不要亂造謠好嗎
01這邊水準已經夠低了
銃夢這漫畫從我國一就開始收藏
看到電影後很感動
一些畫面做的真的不錯

但是..............
漫畫迷們要捨棄先入為主的劇情概念
不要用漫畫的劇情走向
來看這一部片............

我覺得可惜的是[死亡球]那段
應該可以有更多的篇幅來介紹

建議看過電影而沒看過漫畫的朋友
趕快去搬一套來看
當我看完電影後
總覺得沒搔到癢處........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