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第五十二彈: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1944年四月至八月間配屬於戰艦長門。垂直尾翼戰術編號211指第二艦隊第一戰隊首艦,即長門在此時期的戰鬥序列。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三萬五千噸級長門型戰艦為實踐明治四十年(1907年)日本帝國海軍八八艦隊(八艘戰艦、八艘裝甲巡洋艦)建軍計畫的首型戰艦。長門型戰艦首艦長門曾參考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皇后(Queen Elizabeth)級戰艦設計圖,但設計過程經大幅修改,搭載當時全球口徑最大的十六吋主砲。本艦自1917年8月28日起造、1920年11月25日竣工,領先列強而成為當時全球噸位最大、火力最強、航速最高的戰艦。戰艦長門也因此成為日本國人的榮耀,長期作為連合艦隊旗艦。該艦也是首艘設置艦橋電梯供高階軍官使用者。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戰艦長門成為美國十字路口作戰(Operation Crossroads)核子彈爆破試驗靶艦。1946年七月間於美屬比基尼環礁(Bikini Atoll)連續承受空中及水下兩次廿一萬噸級核爆,依然浮於海面四日後才沉沒。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日本帝國海軍於1935年(昭和十年)三月提出十試水上觀測機開發計畫,作為艦隊短距離偵察及艦隊決戰時高空彈著觀測修正之用;此時其前身八試水上偵察機(1935年九月制式採用後稱為中島E8N九五式水上偵察機)尚在試作階段。因預想艦隊決戰之際,敵軍亦應有水上偵察機執行相同任務,且或有敵戰鬥機支援行動的可能,故十試水觀特意著重空戰纏鬥性能以與其抗衡;而八試水偵攜掛炸彈俯衝轟炸的能力亦須保留。如此涵蓋多重功能且以艦隊極前線彈著觀測為主要任務的機種即另起一級稱為觀測機,機種代碼F。

依此戰術考量,加以浮筒水上飛機空氣阻力的先天限制,十試水觀的性能需求以爬升率為重、空戰纏鬥能力次之、航速則為最後考量。日本帝國海軍提交十試水觀開發案予富有水上飛機開發經驗的愛知、中島、川西,而未曾有相關經驗的三菱則毛遂自薦。中島因刻正執行艦上攻擊機、艦上偵察機、艦上爆擊機、一般爆擊機等開發計畫以致設計資源不足而婉拒;川西的F1K單翼構型則僅處於圖面設計階段即退出。雙翼構型的愛知F1A1與三菱F1M1十試水觀試作機在1936年七月間相繼推出,並在1937年底搭載全裝備進行測試。與三菱F1M1相較,愛知F1A1速度快約20 km/h、航程長約三百公里、操控性亦佳,但1938年底卻因水面滑行穩定度較差的理由敗給三菱F1M1,這或許是海軍高層的政治性決定。

競標勝出的三菱F1M1十試水觀試作機因飛行特性與操控性不佳,仍持續進行大幅度氣動構型調整。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期間將發動機由700匹馬力等級中島光一型更換為800匹馬力等級三菱瑞星一三型以改善飛行特性,稱為F1M2。F1M2直到1940年(皇紀二六〇〇年)十二月才獲制式採用,稱為零式一號觀測機一型,1942年夏季後依新制稱為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本機在發動機整流罩上方具兩挺7.7 mm九七式七粍七固定機銃,後座具一挺旋迴式7.7 mm九二式七粍七機銃,兩翼各可掛載一枚60公斤炸彈。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零觀的滑油冷卻器進氣口與二式水戰同樣位於主浮筒根部。生產過程中僅有發動機整流罩上方增加化油器進氣口與前座風擋加高增大等小改款,區分為三菱重工名古屋航空機製作所生產的前期型(528架,另四架F1M1試作機)與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於佐世保海軍工廠生產的後期型(180、477或590架三種說法)。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 三菱重工名古屋航空機製作所前期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 佐世保海軍工廠後期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 後期型(前二)與前期型(後一)混合編組: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本模型發動機整流罩上方突起的化油器進氣口屬後期型特徵,而前座三片式風擋為前期型特徵。後座半開放式風擋則呈收闔狀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1943年起部份零觀改裝為F1M2-K零式練習用觀測機,除裝備兩套操縱系統,移除後座機槍外,後座風擋亦改為固定式。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1941年十二月上旬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既有的三座及雙座兩類型水上偵察機:川西E7K1九四式一號水上偵察機及中島E8N2九五式二號水上偵察機仍大量在役,為數不多的零觀僅配發數支海軍航空隊,作戰艦艇亦僅特設水上機母艦聖川丸配有八架。在艦隊運用上,零觀直到1942年7月14日才首次編入金剛型戰艦霧島及比叡,並自1943年起陸續擴及其它戰艦及所有重巡洋艦,但並未部署於輕巡洋艦。1942年九、十月間日本帝國海軍以水上機母艦彌補正規航空母艦戰力缺口的戰鬥編組中,零觀、中島A6M2-N二式水上戰鬥機及愛知E13A零式水上偵察機即為水上機母艦航空部隊的鐵三角,以二式水戰擔任制空、攻擊;零觀擔任對地對艦轟炸、船團護衛、輔助二式水戰任務;零式水偵作為長程偵察、反潛。

然而功能多樣的零觀,最活躍的舞臺還是在廣袤太平洋海域的各處水上飛機基地。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52]: 三菱F1M2零式觀測機一一型

但1943年後隨戰局轉趨惡化、盟軍陸基及艦載航空戰力提升,在1935年所制訂的零觀多功能規格標準各單項皆已遠不如專職機種。零觀的7.7 mm機槍、60公斤炸彈、貧瘠的防護力已無法在空戰、俯衝轟炸及反潛任務中發揮作用。因此在太平洋戰爭後期,零觀多已轉而作為船團護衛、反游擊隊與特別攻擊之用。
看了R大發文這麼久, 總算佔到第一排了!! 感謝R大的優質文!!
我排第二耶!

五分奉上!

感謝R大!
中島E8N九五式水上偵察機

日本帝國海軍自上世紀二〇年代後葉即已針對艦隊運作規劃兩類型水上偵察機:三座長航程水偵及雙座短航程水偵。前者用於艦隊長程戰略索敵偵察;後者則用於輔助搭載艦艇的戰鬥任務,包括主副砲彈著觀測、反潛、防空等。也因此雙座水偵皆具有一定程度的俯衝轟炸與空戰能力。至三〇年代中葉,兩類型水偵都秉持此原則平行發展,每一年半至兩年即由海軍本部提案開發新機型以持續改進飛行表現。

然而因中國戰事逐漸擴大,尤其在1937年底蘇聯軍援中國新式機種並派遣航空志願隊介入參戰之後,日軍飛機與飛行員的損失補充漸趨捉襟見肘。在此情況下,原作為偵察用途的水偵亦用以掛彈攻擊地面目標,甚至作為戰鬥機使用,成果還不差。其中的佼佼者即1935年九月制式採用的中島E8N九五式水上偵察機,總計生產750架。




九五式水偵的空戰纏鬥能力據稱與當時新銳的三菱A5M九六式艦上戰鬥機不相上下,也因其耀眼的戰鬥表現而使1940年間預備進行南太平洋作戰的日本帝國海軍開始發展水上戰鬥機,以因應正規航空母艦數量不敷侵攻防禦南洋星羅棋佈島嶼與廣袤海域的現實。後續發展的水上戰鬥機即川西N1K強風及其過渡方案中島A6M2-N二式水上戰鬥機

九五式水偵源自1933年開始競標的八試水上偵察機,由中島飛行機擊敗對手川西與愛知的設計得標。其單浮筒設計傳承自前代中島E4N2九〇式二號水上偵察機二型。


1:72中島E8N1九五式一號水上偵察機除了RS Models 92224,還有Choroszy Modelbud B61、Wings Models VW72038、Aviation USK AV-1011與其授權發行的Xotic-72 AU1011。

1937年末後繼衍生型E8N2九五式二號將中島壽二型改一發動機換裝為動力輸出較高的壽二型改二發動機。與E8N1相較,明顯的外觀差異為上下翼後端的副翼連動桿前移、發動機整流罩後方的機身底部增設滑油冷卻器進氣口、上翼中央的風扇發電器亦一併取消。這些變更並非同時發生,而存在過渡款式。例如後期的E8N1副翼連動桿位置已變更、風扇發電器取消,但不具滑油冷卻器進氣口。






標榜涵蓋E8N1及E8N2的Choroszy Modelbud與Wings Models產品以及標榜E8N2的RS Models 92225,皆以上翼中央風扇發電器的有無作為兩型主要外觀差異,而副翼連動桿位置與滑油冷卻器進氣口的有無則不盡正確。只有1:48的長谷川產品才忠實呈現E8N2的細節特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