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第五十彈: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日本帝國海軍第六三一海軍航空隊,1944年底至終戰。垂直尾翼戰術編號K6-01指六三一空一號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帝國海軍連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認為日軍無法進行持久戰,必須針對美國東岸紐約、華府等政治經濟大城進行攻擊以削弱其民心士氣,迫其媾和停戰;而此戰略企圖須藉隱匿性高的潛艦搭配艦載機方能達成。此潛水航空母艦構想經連合艦隊先任參謀(僅次於參謀長宇垣纏少將)黑島龜人中佐初步評估後,在1942年元月初傳達予海軍軍令部部長永野修身大將,由軍令部第二部(軍備)鈴木義尾少將及第一部(作戰)作戰課潛水艦主務參謀有泉龍之助中佐進行評估,在1942年1月13日向艦政本部第七部(潛水艦)高須三二郎中將提出具有長航程且搭載攻擊機的特型潛水艦(潛特型)發展需求。同年4月27日軍令部次長伊藤整一中將再向艦政本部提出潛特型潛艦需求規格,決定每艦搭載兩架攻擊機;同時向海軍航空本部提出十七試特殊攻擊機需求規格。而此攻擊機迅即依新制改稱試製晴嵐。中途島海戰大敗後的1942年6月30日,連合艦隊司令部軍備計畫會議將進行中的丸五計畫修正,預計建造十八艘潛特型潛艦。

此特型潛水艦即五千噸級伊四百型潛水艦,而搭載的攻擊機即晴嵐。伊四百型潛水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球排水量最大的潛艦。

因戰局轉趨不利,1943年五月軍令部將原訂建造十八艘的伊四百型潛艦減為十艘;同年10月15日再減為五艘(最終建成三艘:伊號四百、伊號四百一、伊號四百二),並將每艦搭載機數增為三架晴嵐。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在此同時亦將搭載一架九州E14Y零式小型水上機的四艘伊一三型潛艦(巡潛甲型)更動設計以俾搭載兩架晴嵐(巡潛甲型改二,最終建成兩艘:伊號一三、伊號一四),彌補特型潛水艦數量的不足。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在伊四百型潛水艦開發的同時,愛知航空機也受命開發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由尾崎紀男擔綱設計。因潛艦收納空間的限制,搭載液冷式發動機的機體截面積小較為合適,故開發初期曾考慮以1942年春季起於愛知開始生產的海軍航空技術廠D4Y1彗星艦上爆擊機一一型為本體進行調整。之後雖因機翼摺疊收納機構的考量而重新進行機體設計,但仍如同彗星艦爆一般,搭載愛知由德國Daimler-Benz授權DB 601 A自行改良的1400匹馬力等級アツタ三二型液冷式發動機。愛知在1943年十一月完成試製晴嵐試作一號機、自1944年十一月底開始逐步配屬六三一空。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本機型總計生產廿八架,含使用輪式起落架的兩架試製晴嵐改(又稱M6A1-K南山,練習機暨攻擊機兩用)。試製晴嵐改的垂直尾翼將可摺疊部位拆卸減少控制面面積,以平衡浮筒移除後的氣動特性變化。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晴嵐直至終戰尚未獲日本帝國海軍制式採用,仍處於試作機階段。故M6A試製晴嵐應為制式名稱,而理當在制式採用後才有的M6A1晴嵐一一型名稱則僅紀錄於終戰後繳付八架予美軍的清冊。此外,機型編號M6A中,A為愛知航空機代碼;使用特殊攻擊機代碼M者雖僅有此機,但卻由6開始編碼,推測可能是藉以混淆敵方視聽。另一說法是愛知先前已著手開發D4Y彗星艦爆的後繼機D5A,但在圖面設計階段即中止。因此在受命開發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時就冠以D6A艦上攻擊機的系列流水號;之後則將艦上攻擊機的代碼D更換為特殊攻擊機的代碼M,成為M6A。

晴嵐意為晴天時山中氤氲繚繞的霧氣,或指晴天時吹拂的山風,以近江八景之粟津晴嵐而名聞遐邇。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依1942年夏季後日本帝國海軍制訂的航空機命名規則,攻擊機以山命名、練習機以草木命名、特殊攻擊機則以花命名。雖晴嵐在廣用字義上並不符合此命名規則,但晴嵐或日語同音的青嵐亦為青森縣及山形縣初夏開花的一種觀賞暨料理菊之名,似能符合特殊攻擊機的命名規則。以此亦可推測M6A在開發初期或許依攻擊機定位而命名為南山,而其練習機型則命名為青嵐或晴嵐。但南山在日語音同難產以致觀感不佳,故與練習機型互易名稱。之後練習機型亦沿用晴嵐之名,稱為晴嵐改。

試製晴嵐本預計使用輪式起落架由潛水航艦彈射起飛,但考量任務完成後返航回收再使用的可能性,更改為雙浮筒水上飛機構型,且浮筒在緊急狀況時可拋棄以提升空速。收納於伊四百型潛艦直徑3.5公尺的筒狀機庫時,主翼於根部旋轉九十度靠於機側、水平尾翼下摺、垂直尾翼頂部右摺;兩浮筒拆卸置於機體附近以便組裝。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來源:タミヤ 61054 1/48 愛知M6A1晴嵐

為提升彈射起飛時效,組裝完成彈射前發動機並不預先啟動熱機,而以外部加熱器加熱滑油及冷卻水輸入發動機管路,確保彈射時發動機處於正常操作溫度。試製晴嵐固定武裝僅後座一挺13 mm二式十三粍旋回機銃(即授權生產的德製Rheinmetall-Borsig MG 131),可掛載四枚250公斤炸彈、一枚800公斤炸彈或一枚航空魚雷,執行水平轟炸、俯衝轟炸或魚雷攻擊任務。在試製晴嵐進行飛行測試或訓練的唯一存世的相片中,搭載潛艦為伊號一三型,可由後甲板不具甲板砲、彈射滑坡終端呈銳角辨識。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具輪式起落架的練習機型試製晴嵐改在機腹保留射出機台車支架連接機構,故若其機翼摺疊機構亦予保留則可於潛水航艦上操作。由此練習機的構型設計,似可推測晴嵐的浮筒只為演練後得以回收機體再使用的目的,在實戰時將以無浮筒方式掛彈彈射起飛,以大幅減少起飛前組裝耗時並大幅提升航速。

1942年八月於拉包爾(Rabaul)視察的軍令部第一課(作戰)課長山本親雄大佐及潛水艦主務參謀藤森康男少佐提出奇襲巴拿馬運河計畫,預計以潛特型潛艦搭載晴嵐破壞運河船閘,遲滯盟軍在兩大洋間的補給調度聯繫以保留日軍海上決戰戰力。此計畫經軍令部第一部(作戰)部長中澤佑少將及第二部(軍備)部長黑島龜人少將批准,內定由時任伊號第八潛水艦艦長的有泉龍之助大佐指揮。最終確立以伊四百型潛艦兩艘及伊一三型潛艦改造兩艘,搭載十架晴嵐遂行作戰。

直屬第六艦隊的第六三一海軍航空隊於1944年12月15日於茨城縣鹿島水上機基地編成,預計以該艦隊12月20日新編的第一潛水隊潛水航艦搭載晴嵐執行奇襲巴拿馬運河計畫。第一潛水隊潛水航艦伊一三(艦長大橋勝夫中佐)、伊四百(艦長日下敏夫中佐)、伊四百一(艦長南部伸清少佐)、伊一四(艦長清水鶴造中佐)則分別於1944年12月16日、12月30日、1945年1月8日、3月14日竣工。伊四百二則遲至1945年7月24日方始竣工。有泉大佐擔任六三一空兼第一潛水隊司令,並以伊四百一作為旗艦。

因潛水航艦與晴嵐交期遲延,加上六三一空接機訓練及針對巴拿馬運河奇襲的戰術籌劃與演練為期過久,1945年六月上旬軍令部次長大西瀧治郎中將在例行戰況報告會議中下令中止此作戰。巴拿馬運河奇襲作戰中止後,有泉大佐與第六艦隊先任參謀井浦祥二郎大佐共同商議提出攻擊舊金山或洛杉磯的方案,但6月12日軍令部根據整體戰局考量,決定奇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集結補給的戰略據點烏利希環礁(Ulithi Atoll),即嵐作戰。嵐作戰發動前預先於6月20日發動光作戰,以伊一三及伊一四運送四架中島C6N彩雲艦上偵察機至日軍據點土魯克(Truk)環礁,用以偵察烏利希環礁的美軍艦隊動態。

1945年7月23日嵐作戰發動,六三一空六架試製晴嵐全機施以銀白色塗裝附加美軍星徽偽裝為美國軍機,由第一潛水隊伊四百及伊四百一兩艘潛水航艦搭載,自青森縣大湊海軍基地啟航。出擊的六架試製晴嵐以司令有泉龍之助大佐之名命名為神龍特別攻擊隊,由六三一空飛行長淺村敦大尉擔任隊長。

8月16日午後九時,即昭和天皇大東亞戰爭停戰詔書佈達翌日、預計發起奇襲前六小時,嵐作戰部隊獲第六艦隊司令長官醍醐忠重中將命令放棄任務折返;返航途中將搭載的六架試製晴嵐以射出機彈射(伊四百一)或起重機吊掛(伊四百)投海拋棄。

四艘戰鬥部署的潛水航艦除伊一三於1945年7月16日遭美國海軍USS Lawrence C. Taylor (DE-415)護衛驅逐艦擊沉以外,伊四百、伊四百一、伊一四皆於橫須賀由美軍接收。六三一空暨第一潛水隊司令有泉大佐在8月31日返航途中於伊四百一潛艦司令室內自戕,遺體由艦長南部少佐海葬。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50]: 愛知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
航空潛艦

以潛艦搭載飛機進行偵察或攻擊的航空潛艦構想始於1915年及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但先後進行過實驗的德英兩國皆僅以潛艦甲板繫置水上飛機以增加飛機攻擊航程,潛艦在飛機繫置期間亦無法下潛。



潛艦以水密式機庫容納水上飛機則始於上世紀二〇年代。1923年底美國海軍將S級潛艦首艦USS S-1潛望塔後方增建圓柱狀水密艙,搭載一架部件拆卸後的Martin MS-1或全金屬製Cox-Klemin XS-1/XS-2小型水上偵察機。潛艦浮出海面後,將水上偵察機部件由水密艙取出組裝;組裝完成後,待潛艦下潛水上機接觸海面後起飛。由於效率不彰,系列實驗執行至1926年即中止。







英國皇家海軍在1927年將已拆卸305 mm主砲的M級潛艦二號艦HMS M2增建機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搭載一架摺疊翼Parnall Peto小型水上偵察機,預計作為艦隊極前方無武裝斥堠。水上偵察機以起重機吊掛至海面起飛,再以起重機回收;1928年再加裝壓縮氣體彈射軌道。該艦在1932年1月26日水上偵察機起飛演訓中因意外沉沒,英國海軍亦隨之中止航空潛艦的開發。






法國海軍自1927年底起造、1934年五月竣工服役的三千噸級Surcouf巡洋潛艦亦以水密艙搭載一架部件拆解的Besson MB.411雙座水上偵察機,用作偵察及其八吋主砲彈著觀測。





日本帝國海軍則自1929年底起造、1932年八月竣工服役的伊一型潛水艦(巡潛一型)伊號第五潛水艦起,多數巡洋潛水艦均能搭載一架渡邊E9W九六式小型水上機或九州E14Y零式小型水上機,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大量運用航空潛艦的國家,充份反應其以潛艦持續追蹤監視敵艦隊動向的戰術教範。


搭載攻擊機的航空潛艦則屬全然不同的範疇,亦僅日本帝國海軍伊四百型及伊一三型潛水艦達成實用化。
感謝R大!受益良多!

原來圓柱形水密搭載艙是從美國開始的。

最有趣的是,法國海軍的三千噸級Surcouf巡洋潛艦!多年來,我一直對於她所搭載的雙連裝八吋砲塔印象甚深!剛剛上網查資料才發現根本沒開過炮...,就跟晴嵐從未實戰過一樣。

而Surcouf巡洋潛艦,也是日本"魔女潛艦"電影主角伊507潛艦的原型 -- 這部2005年的電影個人覺得很好看!機械設定、場景、角色都很認真,演員有役所廣司、妻夫木聰、柳葉敏郎以及當時的美少女香椎由宇,情節則當然是日本戰敗前的悲壯,也反射出日本對於原爆的遺憾,即便已經是14年前的片子了,還是值得一看!
偏置的機腹掛架

日本帝國海軍魚雷攻擊與水平轟炸兩用的艦上攻擊機機腹掛架偏置於中心線側方。這是因水平轟炸使用的九〇式爆擊照準器及後繼改型皆屬於垂直望遠鏡式,當爆擊照準器垂直架設於機體一側時,機腹掛架就須偏往另側設置以避免妨礙轟炸瞄準。


三座型艦攻的爆擊照準器垂直架設於中央座席偵察/轟炸員座位的左側,所以機腹掛架偏右舷設置。B5N九七式艦攻(上二)及B6N天山艦攻(下五)都有偏置右舷的機腹掛架。








雙座的B7A流星艦攻因具備彈艙故無外露機腹掛架。其爆擊照準器垂直配置於後座偵察/轟炸員座位右側,因此外掛魚雷偏置於左舷。


俯衝轟炸用的艦上爆擊機則以前座飛行員的望遠鏡式或反射式射爆照準器進行瞄準,故機腹炸彈掛架置於中心線。


除俯衝轟炸外亦能進行水平轟炸的D4Y彗星艦爆,爆擊照準器垂直配置於後座偵察/轟炸員座位左側,但因具備彈艙故無外露機腹掛架。M6A試製晴嵐特殊攻擊機與彗星艦爆有機體設計上的共通性但不具備彈艙,機腹掛架即偏置於右舷。


山本五十六的戰略思惟與美國工業實力

日本帝國海軍連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在上世紀二〇年代兩度駐美、於哈佛大學研讀、三〇年代兩度參與倫敦海軍軍備會議。他曾以「底特律汽車工業與德州油田」作為美國工業實力的象徵,認為日本帝國海軍若處於無限制軍備競賽中,將無法取勝。而所謂「請到美國去數煙囪」(アメリカへ行って煙突の数を数えてみることだ!)一語則是三船敏郎在1968年電影「連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中的台詞。

三〇年代山本已有在工業力、造艦實力不對等的狀況下,以航空武力擊潰美軍艦隊,進而瓦解美國人民士氣以媾和的思惟;但表象上仍然在艦隊派與條約派兩方搖擺。一方面認同海軍省想法,認為以美英的工業實力,若無條約限制,在軍備競賽中就無保障(條約派主張);一方面又恪遵軍令部指示,在對美軍力維持七成的條款上絲毫不退讓,不惜使談判破局(艦隊派主張)。在派閥傾軋下保持模糊立場以求明哲保身,順利渡過三〇年代中葉條約派遭集體整肅轉預備役的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的戰爭花費以稅收與戰爭公債兩者支撐。拜稅制改革以及加稅之賜,美國自1941年至1945年的稅收成長五倍,佔國內生產毛額逾20%。但稅收僅能支撐全期戰爭花費的45%,而透過戰爭公債則募集全期戰爭花費的70%。

此外美國國內生產毛額自1940年至1945年大幅成長70%,顯示其絕佳的戰爭經濟策略。這需要強健的工業基礎與實力,才能順利將民生工業轉型為軍事工業。經歷一場大戰,美國不僅全面解決戰前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促進產業升級及科技發展蓄積次波經濟成長,也成了世界金融霸主;美元在1944年七月取代英鎊成為世界貨幣。

眾多案例顯示開戰後若無法迅速斷敵生機,敵國人民士氣並不易折減,遑論引發停戰媾和輿論。這是山本五十六料錯之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