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10]: Grumman F6F-5 Hellcat

第十彈:Grumman F6F-5 Hellcat,美國海軍第24戰鬥機中隊(VF-24),部署於USS Santee (CVE-29)護衛航空母艦,於1945年7月1日至15日期間在東海掩護美軍的掃雷行動。本機塗裝遵循1945年6月2日由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航空司令部(Commander Air Forces, Pacific Fleet,簡稱ComAirPac)所頒布的護衛航空母艦艦載機塗裝規範,為第22航空母艦支隊(Carrier Division 22,簡稱CarDiv 22)所屬第四艘航艦(即USS Santee)艦載機的標準塗裝。
二次大戰傑作機[10]: Grumman F6F-5 Hellcat

VF-24於1942年12月31日編成。1943年九月至1944年六月裝備24架F6F-3,部署於USS Belleau Wood (CVL-24)參與太平洋戰場的系列戰事。之後於1944年8月15日再次以18架F6F-5編成,並從1945年三月下旬沖繩戰役(代號冰山作戰,Operation Iceberg)前開始部署於USS Santee護衛航艦直到同年7月19日止,戰後1945年9月25日解編。自沖繩戰役起部署於USS Santee的第24護衛航艦艦載機群(CVEG-24)下轄編制18架F6F-5的VF-24以及編制12架TBM的第24魚雷攻擊機中隊(VT-24)。二次大戰期間的VF-24與1959年由VF-211改稱的VF-24 “Red Checkertails”並無親緣關係。後者在1996年因Grumman F-14 Tomcat退役而解編。

二次大戰美國的航空母艦共有三種類別:艦隊航空母艦(fleet carrier,代碼CV)、輕型航空母艦(light carrier,代碼CVL)以及護衛航空母艦(escort carrier,代碼CVE)。其中艦隊航艦為跟隨艦隊行動的航空打擊主力,通常有90架艦載機的規模,搭載機種包括戰鬥機、俯衝轟炸機、水平轟炸/魚雷攻擊機。輕型航艦則以輕巡洋艦改造,作為艦隊航艦的輔助,通常有30架艦載機。護衛航艦初期以貨輪或油輪改造,後期則為新設計。以單艘(大西洋戰場)或群集(太平洋戰場)方式執行運輸船團護衛、裝備兵員物資運輸、訓練、獵潛、戰鬥空中巡邏、對地攻擊、偵察、彈著觀測等各項雜役。護衛航艦的飛行甲板狹小,以致艦載機因飛行事故的損失還比戰鬥損失高;雖也能操作Grumman F6F Hellcat或Vought F4U Corsair等主力戰鬥機,但因其二線打雜的角色,艦載機通常指派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以Grumman F4F Wildcat為藍圖生產的FM-1 Wildcat及後繼專為小型航艦打造的FM-2 Wildcat戰鬥機,再加上TBF/TBM魚雷攻擊機的組合。通常的搭載量為30架,其中戰鬥機佔三分之二。部署於護衛航艦的戰鬥機與魚雷攻擊機通常會編入同中隊,稱為混成中隊(composite squadron,代碼VC)。若依任務需求將兩機種分開編制,則戰鬥機中隊(VF)及魚雷攻擊機中隊(VT)兩者統稱護衛航艦艦載機群(CVEG)。

自1942年五月起,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取消中隊及機種代碼,只以數字作為識別。但1943年八月首先配發F6F-3 Hellcat的美國海軍第5戰鬥機中隊(VF-5)部署於USS Yorktown (CV-10)艦隊航艦時,自行設計的斜線中隊識別標誌開始塗繪於垂直尾翼。


1944年後隨著戰局轉趨穩定、航艦與艦載機數量大增,各中隊也陸續開始自行以幾何圖形符號繪於垂直尾翼作為中隊識別之用。此中隊識別標誌可避免飛行員在大編隊侵攻行動中脫隊或飛錯編隊。在菲律賓戰事底定的1945年1月26日,美國海軍航空署(Bureau of Aeronautics,簡稱BuAer)針對艦隊航艦與輕型航艦艦載機頒布新的塗裝規範,摒除已有的中隊自行設計標誌,改以航空母艦作為垂直尾翼識別標誌的主體,同時尾翼識別標誌也一併重複繪於右主翼上方。於是同一艘航艦所部署的艦載航空大隊(Air Group)下轄的所有艦載機中隊皆有一致的識別標誌;而各別中隊僅能用戰術編號區間作為區分。

護衛航空母艦艦載機則如前述於1945年6月2日從中隊自行塗繪的識別標誌統一改為由航空母艦為識別主體,以一塊或兩塊白色色塊的位置與排列組合作為區別。在太平洋戰場,護衛航艦共編成第22至第29航空母艦支隊,而各支隊分派四至六艘不等的護衛航艦。以第22航空母艦支隊為例,所屬的護衛航艦依序分別是USS Sangamon (CVE-26)、USS Suwannee (CVE-27)、USS Chenango (CVE-28)、USS Santee (CVE-29)等四艘,皆為同級油輪改造的Sangamon級護衛航艦。此支隊艦載機的識別標誌為垂直尾翼覆以白色色塊,因此在右主翼上方及左主翼下方兩處的前緣亦重複塗繪與垂直尾翼上位置大小相仿的白色色塊。各護衛航艦支隊所屬航艦艦載機依該航艦在支隊內所處序列,以單白條(第一艦)、雙白條(第二艦)、單橘黃條(第三艦)、雙橘黃條(第四艦)、單斜白條(第五艦)、雙斜白條(第六艦)作為識別標誌。因此本支隊的第四艘航艦USS Santee艦載機在機身即繪有雙橘黃條,同時在右主翼上方及左主翼下方兩處亦皆重複塗繪雙橘黃條。

舉例而言,這架隸屬VT-36的TBM-3E,白色色塊位於尾部中段且機身有雙斜白條(右主翼上方可見重複塗繪),亦即部署於第27航空母艦支隊第六艦USS Siboney (CVE-112)。


這架隸屬第四陸戰隊艦載航空大隊(MCVG-4)的F4U-1D,白色色塊位於尾部中段且機身有雙橘黃條,亦即部署於第27航空母艦支隊第四艦USS Cape Gloucester (CVE-109)。


這架隸屬第二陸戰隊艦載航空大隊(MCVG-2)的F4U-1D,白色色塊位於尾部中段且機身有雙白條,亦即部署於第27航空母艦支隊第二艦USS Gilbert Islands (CVE-107)。


這架隸屬VC-70的FM-2,白色色塊位於尾部上下兩端且機身有單斜白條(左主翼下方亦可見重複塗繪),亦即部署於第26航空母艦支隊第五艦USS Salamaua (CVE-96)。


這架隸屬VC-90的TBM-3E,白色色塊位於尾部前後兩端且機身有單橘黃條(左右主翼上方皆可見重複塗繪),亦即部署於第25航空母艦支隊第三艦USS Petrof Bay (CVE-80)。


這架隸屬VC-63的TBM-3E,白色色塊位於尾部下端且機身有單白條(右主翼上方可見重複塗繪),亦即部署於第23航空母艦支隊第一艦USS Kitkun Bay (CVE-71)。


這架隸屬VC-99的FM-2,白色色塊位於尾部下端且機身有雙白條,亦即部署於第23航空母艦支隊第二艦USS Hoggatt Bay (CVE-75)。


這架隸屬VF-40的F6F-5,白色色塊位於尾部上端且機身有雙白條(右主翼上方可見重複塗繪),亦即部署於第22航空母艦支隊第二艦USS Suwannee (CVE-27)。VF-40的戰術編號以D開頭連接數字。
文章關鍵字

redshoulder wrote:
第十彈:Grumman...(恕刪)


相當考究,又史料資訊豐富。樓主太強大了!

這架零戰剋星,看起來很頓,但是飛起來卻很靈活~ 好機一架!

感謝分享~
o_0~~~

Scott-pan wrote:
相當考究,又史料資...(恕刪)

跟日本中後期的戰機比起來
F6F只要飛行員頭縮低一點,根本不怕零式的槍
因為裝甲太厚了,不痛不癢
所以對付F6F只能低空低速來引誘追擊
redshoulder wrote:
第十彈:Grumma...(恕刪)

照片看起來短短小小的,實際上蠻大台的耶
二次大戰F6F的特殊塗裝

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對艦載機的使用方式與塗裝跟陸軍航空隊相比全然不同。陸軍允許個人座機、獵殺標誌與各式花俏的個人塗裝,但海軍艦載機則完全禁止。原因是海軍認為所有飛機都是國家資產而非個人所有。同時各中隊飛行員人數亦多於機數,各次任務前皆由機工長將可用飛機備便,再由任務指派的飛行員搭乘。因此中隊所有飛機都是共用,沒有所謂個人座機可言,也自然沒有個人獵殺標誌和個人塗鴉的必要。獵殺數目通常會以艦載機群為主體匯總繪於航艦艦橋。

當然在配合媒體宣傳以激勵士氣的考量下,也有例外。最著名的是美國海軍擊墜王,榮譽勳章得主David McCampbell中校。他於1944年二月接掌第15艦載航空大隊(Carrier Air Group 15,簡稱CVG-15),部署於USS Essex (CV-9)參與第一次與第二次菲律賓海戰。同年6月11日到11月14日就累計擊落34架日機,其中20.5架為戰鬥機。他在10月24日於菲律賓萊特灣(Leyte Gulf)一日擊落九架,也是美國海軍的單日最高獵殺紀錄。以如此殊勳配得個人座機應不為過。



同樣著名的還有美國海軍第27戰鬥機中隊(VF-27)所屬F6F-3機群的機首貓嘴塗裝。此種自行設計的機首塗裝於1944年三四月間該中隊進行F6F-3換裝訓練時即已開始使用,之後部署於USS Princeton (CVL-23)仍繼續使用。1944年10月24日,USS Princeton在萊特灣海戰中,遭第七〇一海軍航空隊(二代)海軍航空技術廠D4Y2彗星艦上爆擊機一二型單機投擲的一枚炸彈,經起降機位置穿越飛行甲板與機庫,誘爆油料彈藥而重損沉沒。當時該中隊已升空與日機交戰的八架F6F-3因母艦沉沒而轉降其它航艦。然而時任美軍太平洋艦隊副參謀長的Forrest Percival Sherman海軍少將正在USS Essex (CV-9)航艦上,看到轉降的戰鬥機機首自行塗繪的貓嘴大為光火(他前一個職務就是太平洋艦隊航空司令),下令當場就將貓嘴塗銷。因此機首塗裝也成了絕響。

F-6F 原機十足是個粗壯的大傢伙

機身足足比嬌小的BF 109大了二倍

寛大的機翼也巨大無比

但是確蘊藏著無限的運動效能



附贈的書上說的「平庸」

實在不太能夠接受

光憑「板井 三郎」所言

「唯一在廻旋時能夠轉進ZERO 內側的盟軍機....」

就足以證明

F6F 是一代的dogfights大師了
「海盜旗」Jolly Rogers

以兩支美國海軍戰鬥機中隊VF-17及VF-84在1945年的塗裝為例,看美國航空署(BuAer)於1945年1月26日頒布的艦隊航空母艦及輕型航空母艦艦載機塗裝規範。另外也談談VF-17 "Jolly Rogers"「海盜旗」中隊的歷史傳承。

哈巴庫克 wrote: 

...(恕刪)

這塗裝是VF-17 "Jolly Rogers"艦載戰鬥機中隊James Lano "Jim" Pearce中尉慣用的白35號Grumman F6F-5 Hellcat,1945年二月起部署於USS Hornet (CV-12)航艦,隨第五艦隊快速航艦特遣艦隊(Task Force 58,簡稱TF 58)前往太平洋戰場。Pearce中尉為VF-17的空戰王牌之一,生涯擊墜5.25架。


VF-17於1943年1月1日成軍,裝備Vought F4U-1 Corsair,預計部署於USS Bunker Hill (CV-17)航艦。但由於初期F4U在航艦起降的安全性備受質疑,VF-17因而在1943年9月28日由艦載戰鬥群移轉為陸基戰鬥機中隊,派赴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隊名Jolly Rogers以及髑髏頭海盜旗隊徽就是因F4U Corsair而生;海盜旗隊徽也漆在此中隊的F4U機群發動機整流罩兩側。VF-17轉調陸上基地所形成的航艦戰力缺口則由1943年7月20日成軍,操作F6F-3的VF-18艦載戰鬥機中隊所補足。



持續操作F4U的VF-17陸基戰鬥機中隊在1944年4月10日解編,部份資深成員轉調至同年5月1日成軍,同樣操作F4U的VF-84 "Wolf Gang"艦載戰鬥機中隊。而VF-17則以新近解編的VF-18成員為主體,重新裝備F6F-5成為艦載戰鬥機中隊,仍然維持Jolly Rogers隊名。所以這架白35號機除了垂直尾翼與兩翼端白色棋盤狀USS Hornet航艦識別標誌外,在座艙罩前緣的機身上也偶爾漆著一個小小的髑髏頭海盜旗隊徽以維繫傳統。然而陸基戰鬥機中隊時期的個人獵殺標誌以及個人塗鴉則全部取消。



在此同時,與初代VF-17有所關聯,操作F4U的VF-84也部署在TF 58旗艦USS Bunker Hill (CV-17)航艦上。1945年5月11日此艦在沖繩外海連遭兩架神風特攻機命中重損。第二架特攻機為神風特攻隊第七昭和隊,前第七二一海軍航空隊小川清少尉駕駛的爆裝零戰,其250公斤炸彈貫穿飛行甲板在飛行員準備室引爆,導致22名VF-84飛行員喪生,也終結了VF-84在二次大戰的戰鬥部署。


此時期VF-84操作的F4U以及F6F-5P照相偵察機在右翼及垂直尾翼中間的白色箭頭是USS Bunker Hill艦載機的識別標誌;機身戰術編號是1開頭的三位數(起始編號1為戰鬥機、2為俯衝轟炸機、3為魚雷攻擊機),而整流罩前緣間歇性會漆上橘黃色圈作為中隊識別。



TF 58在1945年2月19日硫磺島登陸戰展開前數日,以艦載機大舉侵攻東京。接著在3月18日起連續數日侵攻九州鹿屋、本州吳港以及神戶地區的日軍設施並進行戰鬥機掃蕩,以掩護即將展開的沖繩登陸戰。在三月下旬的這波空中攻勢中,TF 58所屬的F6F及F4U艦載戰鬥機群皆在整流罩漆上白圈以資識別,而此識別標誌在攻勢結束後也隨之取消。



TF 58在1945年三月下旬的空中攻勢裡,VF-17另名空戰王牌Tilman Ellison Pool少尉(生涯擊墜6架)在3月19日於廣島上空擊落日本陸軍飛行第五〇戰隊第二中隊下川幸雄軍曹駕駛的中島キ84四式戰鬥機「疾風」,為個人累計第三架戰績。下川軍曹為飛行第五〇戰隊「三羽烏」之一,生涯擊墜16架。三羽烏的另兩人為第一中隊佐佐木勇准尉,生涯擊墜38架,包括6架B-29;以及第三中隊穴吹智軍曹,生涯擊墜51架。下川軍曹遭擊落後雖順利跳傘逃生,但受嚴重燒傷而未能再執行戰鬥任務。

VF-17 "Jolly Rogers"在二次大戰太平洋戰場的第一次F4U陸基戰鬥部署擊墜152架日機,地面摧毀23架,創造了11名空戰王牌;第二次F6F航艦戰鬥部署擊墜161架日機,地面摧毀25架,創造了12名空戰王牌。兩次戰鬥部署總計共擊墜313架,地面摧毀48架,為美國海軍戰鬥機中隊戰績最佳者。也因此Jolly Rogers隊名和海盜旗隊徽在由VF-17改稱的VF-5B/VF-61於1959年4月15日解編後,仍為其它並無親緣關係的戰鬥機中隊繼續接棒傳承。




首先承繼此傳統的是1955年7月1日成軍的第三代VF-84 "Vagabonds"。此中隊在VF-61解編後的1960年4月1日改稱VF-84 "Jolly Rogers",直到1995年10月1日因冷戰時期結束部隊裁撤解編為止。此中隊Grumman F-14 Tomcat垂直尾翼醒目的海盜旗隊徽出現在1980年的時空穿越電影「碧血長天」(The Final Countdown)中,形塑了F-14與海盜旗隊徽的全球知名度,也影響了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的創作。





1995年VF-84解編後,Jolly Rogers隊名與海盜旗隊徽傳統則由1952年5月1日成軍的VF-103 "Sluggers"所承襲直到今日。此中隊換裝Boeing F/A-18F Super Hornet後改稱VFA-103 "Jolly Rogers"。


b28599 wrote: 
附贈的書上說的「平庸」
實在不太能夠接受
光憑「板井 三郎」所言
「唯一在廻旋時能夠轉進ZERO 內側的盟軍機....」
就足以證明F6F 是一代的dogfights大師了...(恕刪)

坂井三郎這句評語是哪裡提到的?

美軍在實際飛行測試比較F6F-5與虜獲的零戰五二型以後,發現兩者性能的差異在於:
• 極速:五千呎至三萬呎各高度F6F-5都快過零戰五二型30-100 km/h不等
• 爬升:九百呎以下零戰五二型較佳;一萬四千呎以上F6F-5較佳
• 桶滾:370 km/h以下不分軒輊;以上則F6F-5勝出
• 俯衝:F6F-5遠勝於零戰五二型
• 迴旋:中低空零戰五二型遠勝於F6F-5;三萬呎高度則不分軒輊
• 操控性:320 km/h以上F6F-5較佳

依此飛行測試結果,美軍為F6F-5制訂的接戰規範開宗明義就是絕不要與零戰五二型纏鬥,而是以速度優勢取得有利射擊位置,進行高速俯衝攻擊後高速爬升脫離(boom and zoom),並以桶滾俯衝接續高速迴旋甩脫尾隨的敵機。

坂井三郎倒是有提到零戰原型機問世時曾與當時現役主力機種九六式艦上戰鬥機進行數次模擬空戰,但每戰皆墨。原因就是九六艦戰的迴旋性比零戰還好。但零戰的極速比九六艦戰快近100 km/h,因此若與九六艦戰接戰其實可自行選擇有利射擊位置,也可高速甩脫追擊,而不需與其纏鬥。速度快迴旋性差的F6F對上零戰、速度快迴旋性差的噴射戰鬥機對上活塞動力螺旋槳戰鬥機也都是同樣道理。

redshoulder wrote:
第十彈:Grumman...(恕刪)


I LOVE THIS
五分奉上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我是從多年前所讀的一本

論述德國空軍的戰鬥力所見的

該書作者談論到

F-6F 是太平洋主宰者

可惜僅有跟德軍少數踫上一戰

對象則是英國海軍的「地嶽貓」

關於「坂井」所述即出自於

此介紹F6F所言



早期的年代 並無網路

早些年的戰爭叢書

從星光出版社、九歌、麥田到近些年的知兵堂

只要攸關二戰的書

我幾乎都會拜讀一番

只可惜畢竟是興趣而已

作學問不夠認真徹底

居然答不上來

空有櫃上一堆零戰之命運、荒鷲武士...

而找不到任何資料


R大的資料與見解

敝人全然信服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