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買房子就要具備的金融思維

文/胡偉良
大家都在抱怨房價太高,但時至今日,房子實際上已經成了一種金融產品。很多人之所以認為當今的房價是天價,那是因為房子在他們眼裡就只是房子。但如果你把房子看成一種金融產品,你就明白為什麼房價會一路飆升。 未來的每一件物品、每一項服務、每一個企業,都可以變成一個金融商品,然後對其進行金融操作。
什麼是金融運作
就是推動資金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專案、最有效率的個人,從而實現資本的增值和擴張。 世界正在全面金融化。今後一定要讓自己的資產通過併購、投資、入股、買殼上市、直接上市,讓資產迅速滾動起來。
工具箱意識
亦即:你的房子、車子、股票、工資等等都是你的金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徹底擁有他們,而是利用他們。你要通過更新、轉換、與贖回去實現增值,然後推高自己的財富高度,從而可以配置更多資源。 金融的本質就是錢如何生錢。錢不是萬惡之源,錢只是可以將一切量化。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不為我所有。一切有形資產都是身外之物,你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思想、格局才是自己的。 為了配置更大、更多、更遠的資源,你還需要明白槓桿原理。
槓桿原理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傳世名言,意思是「無論是一個重量多麼大的物體,只要我的槓桿夠長,我就可以撬動它」。槓桿原理是一項非常聰明的發明,我們可以完全撬動超出自己“力量”範圍之外的東西。 沒有槓桿就沒有金融。一切金融創新的本質都是平穩的把槓桿放大,甚至隱形槓桿。不付全款只付頭期款,不付頭期款而只是「湊」頭期款,這些都是在加大槓桿。放大槓桿不難,難的是「槓桿級數要和你的掌控性匹配,否則就會失控」。非法集資、擔保等因資金鍊斷裂而倒閉的事件、以及網際網路金融屢屢爆出的跑路事件都是因槓桿而起,因此「一切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槓桿的失控!」 好金融運作就是的「以信用為支點、設計一個風險可控的槓桿,去撬動和配置遠方資源的制度」。
四種角色
金融的本質就是錢生錢,這種邏輯將世界變成四種角色: 第一種角色:我有錢,我需要把錢變成更多的錢。(資本家) 第二種角色:我沒有錢,我可以幫有錢人把錢變成更多錢。(銀行等機構) 第三種角色:我沒有錢,但我的想法可以變成錢(創業者) 第四種角色:誰給我錢,我就幫他賺錢(打工者) 因此,金融是天使,因為它可以幫助需要錢的人弄到錢;金融也是魔鬼,因為讓有錢的人更加有錢。 所以金融說穿了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然後以增值為目標、以槓桿為手段、以信用為基石,以邊界為風險。金融的本質就是增值、信用、槓桿、風險、這四件事的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大的運作系統。這裡信用格外重要,因為信用是槓桿的基礎,你有信用,我才槓桿。沒有信用也沒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 在這個新世代,建立金融意識和思維已經愈來愈重要,把自己的資產看成金融產品,並學習善加運用為當務之急,學會槓桿操作是邁向財富人生的第一步。
胡偉良的告誡
1透過金融操作,你可以加速累積財富,但同樣的,若是操作不當,它也可以讓你在短期內失去一切,這正是所謂的「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在使用這項利器前,你真的需要先準備好自己。 2, 景氣好、項目好時,會是投入的好時機;反之,景氣不好、項目不熟時,則要戒慎恐懼。

原文網址: 要買房子就要具備的金融思維 | 好房網News https://news.housefun.com.tw/williamhu/article/318200416177

貼文者為作者本人(胡偉良,為品嘉建設創辦人,亦為台北市當前當都更案量最多的建商)。
OldWilliam wrote:
要買房子就要具備的金...(恕刪)

我認為這篇含金量很高,5分奉上!
如果你是房產投資者,用金融思維衡量投資的房產是正當的,但,多數買房者就純粹只是個自住者,哪需要用金融思維?我本人買房自住,我只要衡量是否負擔的起,不會因為每月還貸款金額超過所得的一半(我自己的案例是未超過三分一,而該房產格局/採光/坪數/環境/交通合自己的標準,就買了,跟有無金融思維沒關係.
連虛擬貨幣都值錢時,有完全實體的土地跟房屋理應更值錢
Ye-Kin-233
啊~難怪國外已經開始標售月球的土地!
基本上把房子當投資商品就不對了.

我還真的想不出有哪種投資商品的持有成本, 賦稅成本, 轉讓成本, 維護成本, .......比房子高的.

更何況房子的周轉率和流動性更是爛.

Trillionaire2020
博土讀這麼多書,應該不會錯吧? [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我是雪莉
博士說話豈容你嘴
我同意將房子當成金融商品,但認為金融商品就會一直漲,就是欠缺投資術養的投機客。

股市、債市、商品、貨幣、黃金、衍生性金融商品等具有投資屬性的工具,那一樣不會隨環境因素而週期起落?

更何況房屋還具有居住及生產要素等屬性,單就金融商品一種思維模型來看,不但不全面還會衍生許多社會問題,試問安居和尋租何者重要?

我們需要的是隨經濟榮枯起落的房市,而非建商賺飽飽但百姓窮得只剩房的社會!
以前是一縣市一高鐵站,現在是一縣市一台積電,立法院也提出蓋環島高鐵,建商在高鐵站附近蓋房子,房價就持續上漲。都會地區就是在捷運場站做大眾運輸導向發展。
首購的年輕人在沒有長輩幫忙下,假設每年加薪和儲蓄的報酬率和房價上漲比率相當,工作十多年存到自備款購屋且一半以上的工資拿來付房貸後,他會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能力投資理財。
現在比較有金融知識的觀念是政府,一方面推升土地價格,一方面增加優惠的房貸金額、利率和年限,讓首購族用未來的收入購買現在的房子。以後要求銀行推出免自備款的全額貸給首購族,房市還是會熱絡。
guest2000 wrote:
多數買房者就純粹只是個自住者,哪需要用金融思維?我本人買房自住,我只要衡量是否負擔的起,不會因為每月還貸款金額超過所得的一半(我自己的案例是未超過三分一,而該房產格局/採光/坪數/環境/交通合自己的標準,就買了,跟有無金融思維沒關係.


金融思維中槓桿要憑藉 "信用" (Credit),所以房地產不管自住,還是所謂買低賣高投資,只要跟銀行往來,就是用到信用,就是金融思維。

你講的那些房子本身的格局/採光....等,那是標的物的特性符不符合你所生活的需求而已,取得的方式不是唯一,租也可以。你會動用到 "信用" 去取得或提早取得,不管多少,就是一種金融思維。
7745d wrote:
讓首購族用未來的收入購買現在的房子。以後要求銀行推出免自備款的全額貸給首購族


用未來的“價格”給首購族買房,

用免頭期款給房蟲炒房,

才是你真正的想法吧。

買個房子想這麼多幹嘛?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