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idian wrote:
我覺得你的分析少了真正的因
印錢是果, 所以你是倒因為果, 真正的因是為什麼可以印錢
FED, ECB, BOJ開啟的印鈔模式卻沒導致大幅通膨, 所以他們更能肆無忌憚的印下去
沒有通膨是因為這20年來產業科技開啟了通縮模式, 自動化, 信息化, 全球化, 使得生產成本不斷壓低
目前存在逆全球化趨勢, 但自動化與信息化正在加速發展
除非"通縮科技"遇到瓶頸而停止發展, 否則我認為錢只能繼續印下去, 有價資產繼續漲
印錢(負債)要還是一定的, 但我認為時間點還遠遠沒到


M大說的也是重要的一部份 "因"

但我沒有能力可以觸碰到這一部份,我也沒資格研判此部份的"因"何時停止

但我能看到目前的"果" 也就是國民承受著極高的生活成本

如果這個高生活成本 用 "債" 繼續苦撐,

等不到產業轉型成功之前,就國民先被還債壓死了~

國家可以印鈔,幣值可以不值錢,但國民生產力的實質購買力大幅減少

最後的下場,有無數的歷史前車可鑑

感嘆的是,如果台灣像美國一樣可以主導市場那也就算了,割人韮菜我不反對

但如果未來台灣是被人割韮菜,會影響到我的生存社會,我就盡心的告誡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即使時間還沒到,但現在就快要玩不下去了,還要被人強暴上漲,真的還是讓人很不爽

但那又如何,全世界都要這樣玩我也沒法子,那就漲吧~這是我們這一世能參與最大的災難

也是21世紀的全球創舉,要不要一起炒,是個人選擇,你不炒也要漲,

漲了賣不賣得掉,就看各自的造化,所以流動性越快的漲越兇啊~

2021年沒有對錯問題,只要能對自己負責即可,想買房就買吧~能賺就賺~

只要記得在房地產"有錢人才有停損的權利",請不要自不量力~
板橋有小建商推出飯店式華廈(巷內的基地,才110坪),公設比高達40%,12~13坪權狀的套房,含車位不用1千。這就是讓資金不足的人或投資客上鉤吧!
今天發表近月趨勢發展觀察後感想如下:

我個人預測新台幣上半年高點將會是本波最高價格
雖然疫情尚未結束,但今年有通膨創造進口原物料上漲
導至外匯進口支出大增,減緩了疫情所創造的外匯支出減少的壓力
同一時間,出口外匯確實有穩定成長,但也對沖掉了原物料上漲的成本
面對此局勢,對央行來說是可以上下其手的好局~
我個人認為3/3 美元對台幣匯率27.78 可以說是決對高點

台灣股市也突破16600點以上,成交量也創了4800億的新高量
只能說到4月行情還沒結束,即使台股5月大修正也影響不到房地產
因為2者相關的連結點時機尚未成形

房地產市場不要被"成交量"所誤導
即使成交量大增,但高單價的房屋產品不能代表全台灣房市的趨勢
在人為創造出的原物料大漲,增加全球"成本"提高,所創造的通膨是非常脆弱的
當大家可以預期到原物料必漲,通膨必會發生,"先漲再說"的前提下,
進行人類心理學上交易模式,創造需求,強迫交易
這就是全世界各國正在玩的遊戲
在這樣的環境下,房地產是不會輕易修正的,
但你想藉機會快速的成交買賣發大財,你也死了這條心吧~
各位明白為何央行要強烈限制交易買賣時程嗎?
阻止這些懂的人發投機財,侵蝕自己國人的生產力發不義之財是不應該的
我沒有說房地產漲價就是不對的喔~也沒有說投資房地產賺價差是錯誤的行為喔~
因為每個人的智慧及學識及專業領域不同,在不同時期每個人都會有他的發財週期
主管機關在有危害到國家安全的時候才會出手干預~
現在就是這樣的環境~不是對與錯的問題~我們只能參與趨勢~無法創造趨勢
雙北市捷運站週邊有每坪40萬上下的房屋產品已成為常態,
另外四都房價在環境尚未改變下,依然還是往平均25萬/坪聚集
資金排擠及自住需求下,低基期房產只會往上且有成交量
高基期房產區域價格很難下修,成交量只會減少
在房地合一稅7/1上路之後,成交量極可能快速委縮,但價格影響力不大

我個人還是看好外匯儲蓄險保單啦~反正現在有150萬自備款也買不起房子
不如考慮看看吧~
有些話我早就想說了。
一堆鼓吹買房的投機客帳號 , 我想知道他們今年買了幾間千萬房屋? 還是一間也沒有買 ?
應該說 , 他們囤積的高價房脫手多少間 ,還是一間也沒賣掉?所以氣急敗壞的爆粗口?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真夭壽喔~

台股成交量6000多億~

不能出國消費~把錢拿來炒股票當娛樂是吧~

17428~ 一起死了吧~

這會是打暗號嗎?
2021年先漲再說的代價=> 2020年 不動產放貸餘額/名目GDP 提升至52%佔比

去年我在其它篇文中提到房貨餘額7兆+建融約2兆 2019年 在GDP佔比就來到50%了

如今GPD也成長,不動產放貸餘額成長更高 

即使房價不漲,央行也不會莫視不管

有些學者們會舉其他國家的比例來分析台灣超過5成以上並非有危機現像

但這些人只講對的部份,其它部份並沒有說明

例如:

英國佔比約80% 新加坡約63% 

南韓早期約33%(現在就不知有沒有超過台灣了)

這些佔比中,你們有發現其它國家的人民平均薪資是大於台灣很多喔~

光是這樣一來一往相比下,我們台灣人民所能承受的房貸餘額早就超過負荷

如今數據一直顯示房貸餘額從2019年開始就不斷增加至今

現在應該緊張的人是央行才對,央行很害怕這一波大量成交會造成末來的災難

即使先漲再說也要全力阻止人民資金投入不動產

也就是看得到吃不到的概念~

在這年頭~多方言論也是正確~空方言論也是正確~因為央行已經裡外不是人了~
pengkuofeng wrote:
2021年先漲再說的(恕刪)


個人認為,影響央行決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前幾天CIA 2021年全球227個國家及地區的出生率預測,台灣倒屬第一名,且在第一季,統計出來,生不如死,人口負成長明顯,引發的國安問題的熱議。

蔡政府執政已近五年,並未改善高房價的問題,年輕人對此不滿的情緒,絕對會升高,再兩、三年台灣又要大選了。

房價續漲,人民住屋問題未解,台灣整體市容,落後中國城市甚多,蔡政府得背負起滅絕台灣未來的罪名。

房價降不降,政府選哪邊?
MICHAELCUB81 wrote:
房價降不降,政府選哪邊?


央行的看法不是房價降不降....

而是房屋放貸餘額如何降?

少子化是"未來"的國安問題

台灣人民高負債是"現在"問題

籍由"成本"提高所創造出來的"通膨" 是非常不智的,帶動出來的極有可能是假像需求

當老闆的都知道 做生意最怕的就是"成本"提高的不穩定度

在沒有實質的需求下,貿然採用提高成本方式讓終端需求者買單,

這是所有經濟政策最爛的做法,沒想到美國這個白痴為了自利竟然幹了~

先漲再說的代價~我們必然在未來可遇見~願主保佑

房價一定會下修~!不用在問我了~問題也不是"何時"下修~

而是"如何"下修~大家要明白~全球目前的資金環境及結構非常複雜

我現在所關心的不再是何時下修~而在研究會如何下修~

目前全球疫情不止,中美貿易持續對立,台灣生產依然處於優勢

出國旅遊的資金依然鎖在國內,這些浮額熱度只能靠股市把它吸乾了~

2021年的環境尚未出現轉折關鍵啊~
pengkuofeng wrote:
央行的看法不是房價降(恕刪)


從央行去年十二月及今年的三月的兩波打房政策,還揚言若未能發揮效果,不排除再推出下一帖藥。

這證明一件事,那就是金融政策和房地産價格是相關的、有效的,就看政府要不要做而已。

說少子化危及國安是以後的事,那說房貸餘額過高,隱藏的危機,那更是以後的事。

少子化引發的危機,是一種議題,可以被炒熱的議題,可以被引發對政府不滿的議題,大到可能丟掉政權的議題。

若不是因為這種嚴重到可能丟掉政權的嚴重性,蔡政府怎可能選擇暫時不得不表現出,似乎與多數年輕選民立場一致的政策?

少子化出生率下降難解,這議題可以從今而後,開始炒起,蔡政府背負台灣滅絕罪責,將會是其歷史定位。
少子化是國安議題

但如果用勞動生產力數字化來分析,就不見得是危機

人口 X 個人生產力=總產值

在科技進步下,在未來一個人可能是多元化的作業

透過AI及應用系統,提高一個人的生產力也可抵銷少子化的壓力

但重點是人口老化卻是壓倒最後一根稻草啊~

我個人認為少子化不會是危機,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危機更加危險

台灣是剛好這二個最差的極端同時存在,而我們就剛好身在其中

我們的下一代不會因為買不起房子而無法成就自己的事業及夢想

但人口老化卻會綁住下一代的發展未來,一個年輕人要養2個老人

這樣會成為惡性循環,年輕人不想結婚或生孩子

我個人是採用人口老化成本的概念,少子化是生產力的概念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