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1008 wrote:
音響果真學問多多, ...(恕刪)


我"個人" 理想的系統是 Scan Speak Air Circ 6600 + Accuton C173-T6 + Scan Speak 26W. 三音路全使用LR 二階slopes. 配上Ayre 兩聲道綜擴. 到了這個等級的喇叭, 我個人的選擇指標, 除了聲音要達95分以上, 單體也要長得正, 通常這個等級的箱體為了陪合個頻率波長不同, 不會是長方, 所以在diy上會產生比較高的難度.

除了單體個別性能優異, 這個組合使用LR二階很搭, 我很想聽聽這個組合的聲音.

1993 Meyer的研究指出, 小提琴的發聲對很多不同區段的頻率, 方向是不一樣的. 人聽到的聲音是根據所在位置跟空間反射音波得到的平衡. 他指出一隻麥克風是不可能捕捉頻率平衡. 在演奏聽裡面, 室內聲音的反射佔了很大的因素. Composers 必須為不同的演奏聽修改曲譜, 演奏貝多芬交響曲指揮必須根據演奏聽的特性, 調整樂團的組成跟位置. 在Carnegie Hall, 前八排可能真的聽到從樂器發出的聲波, 之後聽到的全是反射音. 這裡產生兩個學派, 一個認為現場才算原音重線, 另一派認為只有在完美的錄音室才可能原音重線. 兩派都有很強的支持著跟音樂家. Floyd Book有很深入的討論.

如果有興趣讀這本書, 可看看在Amazon上的評價, 給評價的有幾個是音響界的大師, 當今分音器設計標準 - LR四階, 有一位評價者是LR裡的 "L".

我也想請個俄羅斯鋼琴家教, 這裡供不應求, 得預約好久, mark要不要推薦幾個 "import" 過來呀?
小弟末學後進,請前輩高人鞭溫柔一點,太兇我會怕。

到底是照著譜規規矩矩在錄音室錄下演奏才是原音,還是只有聽現場才是原音,這可是個無解的大題目。作曲家在作曲當下,應該心中有一個既定的演出場所,作為腦海中模擬測試之用,甚至還有預設的演奏家指揮家等等 (比如宮廷作曲家時的海頓, 或是執掌NYP時期的馬勒),如此說來,在創作之初作曲家腦海中應該即有演奏空間特性所產生的反射、殘響等等,因此,小弟認為一般來說錄音室中的作品或許比現場演奏會更偏離作曲家的本意吧。

不過,音樂之所以迷人,除了創作者的本意,詮釋者(樂團、指揮、獨奏家,翻唱口水歌的流行歌手)的演出也是關鍵之處,以唱片來說,錄音完成後的混音調音師也可以視為詮釋者之一,不同的詮釋者有不同的長處和理念,同一樂曲也就可以給聽者明顯不同的感受,以此觀之,討論到底是現場比較「原」,還是錄音室比較「原」,反而是枝微末節了。

回到音響的領域,小弟認為,所謂的原音重現,就是你唱片(或其他訊源載體)錄製混音完成後記錄的內容是甚麼資訊,就把那個資訊原封不動的給重現出來,不要渲染,不要修飾,就就是音響的所謂「傳真」,不過這個傳真的聲音是否善是否美,那就是另一個課題,如果把小提琴的泛音都修得「有金屬光澤兼松香味、無毛燥感還要來一點Q度」,那麼神奇歸神奇(美不美則見仁見智),恐怕是一點都不真。

如此說來,求真的意義在哪? 小弟以為,「真」是可以科學化可量化可規範化的標準,而美與否則是人言人殊,黑心空間甚多。音響器材作為商品,聲音美不美當然是很重要,聲音「不美」聽起來「不好聽」當然會被市場給淘汰,但是如果連「真」都做得很不好的話,拿出來賣錢就不太應該,或許應立法予以禁止販售(開玩笑的)。
小弟因為機緣巧遇與一群前蘇聯音樂教授建立深厚感情, 在美國的新技術研發中心聘請的也是前蘇聯人員, 這些人的國家曾經是世界兩強之一, 人民的素質之高(也許我只接觸到精英), 個人非常驚訝, 他們對於蘇聯的解體以及解體之後的種種問題, 譬如少數人竊據國家資源, 不勞而成為世界鉅富, 一般人民生活普遍困苦, 很多人還得離開家國到異邦謀生, 有非常多還是到曾經援助的小老弟中國去賺取並不豐厚的薪資, 有非常深沉的無奈, 但即使如此, 她們一但演奏起來, 充沛的生命力和感情真讓人動容, 而那流落到美國的科學家, 可以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將我交付研發的世界首創技術(大多是我自己天馬行空的構想), 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來, 小弟也倚靠這些優秀科學家實現了很多的夢想, 創造了幾項世界首創技術和產品.
parodielin兄, import前蘇聯音樂教授需要怎樣的手續呢? U.S.有怎樣的限制呢? 我是說真的, 如果有可能, 小弟來當義務經紀人.

音響前輩對這些專業的敘述, 小弟看的霧煞煞, 看來我還是多買幾張CD去享受我的音樂比較簡單.
高保真在音響領域有分歧看法, 在我另一個愛好, 攝影裡面也是相同的, 尤其是數位攝影普及之後, 在一般攝影網站, 求真實影像紀錄倒成了異類, 真實往往是不美的, 也往往是有瑕疵的, 照片沒有PS過好像就是差的, 就是技術不好或是相機不好, 多數的人都在追求一種創造出來的美, 就如那部電影Surrogates, 人類的代理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喜愛塑造外型和年齡, 所有的活動包括夫妻做愛都可以由代理人代理, 美是美, 卻是假的;作為個人的人生紀錄和回憶, 小弟特別重視照片的現場還原能力, 希望拍出來的照片就是拍照當時眼睛所看到的, 腦海裡所記憶的, 只是這樣的照片只適合給自己和家人分享, po上網就要準備鋼盔, 但如果不是真實的生活紀錄, 透過相機調整或是後期製作創造出來的漂亮或奇特照片, 是可以用藝術的眼光來純欣賞, 一如正夯的Avatar裡面的Pandora.
parodielin wrote:
我"個人" 理想的系...(恕刪)


parodielin兄解答了小弟的一個心中疑問, 小弟一直在想買來的Ayon Eagle做成扁橢圓柱型以及Lumen White Light做成水滴狀到底是有何作用, 因為我印象中的Speaker都是方方正正的, 看來除了美觀, 應該更大一部分是為了聲音的表現.


音響忠實傳達音樂再現
如同外國語言翻譯中國文字一樣--參考嚴復所倡言 信、達、雅
「信實、達到、高雅」

不用太艱深難親民語言
簡單來說:聽起來向真的,而後講求悅耳

個人很喜歡買街頭藝人的CD
無論228公園那個老外喇叭手、愛丁堡藝術節high street各國藝人
一方面聊表贊助之意
一方面日後聽CD,就會回想曾經旅遊的地方

音樂感人的地方
我想除樂章的鋪陳、演奏技巧....等音樂、音響外在因素外
絕大多數是引起心裡共鳴..才會感人

何必在乎歷史銘盤或街頭藝人
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


parodielin wrote:
通常這個等級的箱體為了陪合個頻率波長不同, 不會是長方, 所以在diy上會產生比較高的難度....(恕刪)


P兄一言道破
品牌喇叭除了品牌價值外還有研發成本
Allenr wrote:
小弟末學後進,請前輩...(恕刪)


你想太多了, 作曲者作曲時應該沒有想那麼多, high end 音響是近10,20年的新玩意.

這樣說好了, 我覺得進來反而原音重現的少了, 加很多料的反而大行其道. 我也不想檔人財路, 一般來說, 錄音用的都是比較忠於原味的, 如果要接近原音, 可參考看錄音師都用那些器材.
小杯子 wrote:
...(恕刪)


只能說
你的回文
一整個好笑、無聊、無知
mark1008 wrote:
parodielin...(恕刪)


如果兄台對啦叭設計有興趣, 可以讀B&W的 development white paper, 他們是可能是唯一一家啦叭廠把他們的設計分析的那麼深入的. 從單體, 音箱, 到分音器.

我認為很多啦叭廠是用b&w 的理論基礎去研發的.
mark1008 wrote:
parodielin...(恕刪)


我想做成Avalon Acoustics的 Indira. 箱體設計的目標除了符合單體的需求(T/S參數)外, 要減低箱音跟控制Baffle Diffraction. 高頻跟低頻波長不同, 根據擺位需求必須設計適當的Baffle Step Compensation.

簡單說, Armani西裝不錯, 如果個人的身材適合穿起來一定很棒, 但不是每個人身材都適合穿Armani, 但如果能量身訂做, 對某些人更好. 水珠狀 (Curved)可以降低箱音, Avalon Indira箱體上仰, 邊邊切角, 這是為他使用的單體進行量身訂做來控制不同波長的Baffle Diffraction.

話說回來, Baffle Diffraction 可以透過分音器控制一部分, 加上箱體形狀效果更好. 不過這裡可能要有些perspectives: 如果使用80分的單體, 分音器控制應該夠了, 在這個等級用箱體去控制有點小題大作, 單體的效能"不夠檔次", 箱體產生的效能有限. 同理, 使用Scan Speak + Accuton 的組合不做箱體形狀控制就有點暴殄天物. 要跟$4000-$6000等級的產品競爭, 長方形箱體還可以, 要跟$10K-15K 以上的產品競爭, 箱體必須下量身訂做的功夫. 在這個等級使用的單體大部分都值得這麼做.

我這套個人理想系統, 箱體鐵定要請師傅做的... 我手邊的工具無法勝任.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