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USA wrote:
+1

換個角度想,...(恕刪)

想當年意美剛從速速路日本鬼手上當總代理的時期,第五代OBK發表時曾經引入3.6i、但買的人太少,除了他意美總經理當成公司配車外沒幾個人買,我在路上也只看過一台(看雙出尾管就可辨識),台灣這種腦殘稅制根本沒有空間,即便2.5i繳3000cc稅制,一年只多五千元大家也嫌到臭頭;所以到了第六代OBK再也沒出現過這種規格........(一方面也是只剩北美還有這種需求)
U-Car做的線上調查,大改款Subaru Forester一舉獲得45.2%的指名度!

其實 在美國那顆2.5的引擎似乎比2.0的引擎還要省油。
只有台灣市場適用2.4去區分,人家不會為了台灣這麼一年幾千台的銷量
去另外開一個新的規格。

2.5的油耗未必不好,再怎麼說也比2.4turbo好的。
而且動力出來也很順。有去開過outback的2.5再來說說。

休旅車,做成高底盤是有它的目的的,XT多了很多匹馬力沒錯,
但是高底盤其實也讓他吃足苦頭,那麼高馬力的意義在哪裡?

休旅車重點還是在空間以及通過性能,休旅車有多注重高速運動?
如果喜灣高速沙灣,那去買WRX不是更好?
該不會說他的高底盤是為了高速行駛吧?

目前整個休旅車,甚至所量產車駕駛視野最好的就是FORESTER
駕駛室也不是單純用來欣賞用的,而是提高駕駛人的對周遭的感知能力
也算是安全的一部分,所以外形有很多地方會有不可更改性。
七人座為何會設計成這樣,相信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現在的forester行車
視野上的成功所致。

為何外型一定要有什麼改變?車身能有更多的空間,能更安全應該才是
多數車主會關心的吧!

車主絕大多數時間是坐在車內,不是在車外看著自己的車阿。
車好看,但是A柱卻會擋到視野,這樣有意義嗎?
amos9371 wrote:
想當年意美剛從速速...(恕刪)


非常同意樓上車友的意見,
Subaru發展旅行車+AWD已經近40年,
所累積的經驗很多是反映在看不見得細節上,
如底盤高20公分可以兼顧高速行車穩定、度輕度越野、上下車的便利性(家庭成員),
早期無窗框時期的駕駛視角比現在更好。

2017式Outback(有窗框)視角


2006年式Outback(無窗框)視角


另外2.5這顆引擎從EJ進化到FB系列,
在相同的排氣量條件下,
FB衝程長在中低轉速的扭力反應佳,
EJ短衝程在拉高轉速後扭力反應才會比較好(平均油耗差),
所以產品在規劃上自然進氣FB25 + CVT + 電動輔助動力(後軸瞬間扭力輸出),
是省油、性能、舒適、經濟的好的平衡組合,
反而早期的EJ25系搭配渦輪增壓(彌補中低轉速的扭力輸出)是比較好的組合,
但這樣的組合最大的問題是兩個油耗差的設計相加只會更無法容於未來的汽車環保指令要求。

外觀跟四代森看起來 差別不是很大
算是微整形

感覺五代RAV4比較有大幅度的改變
2.5升的車型在台灣就是注定銷售差, 看來新一代的森林人要等更後面的改款了, 將來歐美的嚴格油耗表現, 只能往電車發展, 渦輪可以讓油耗漂亮一些,不然為何現在新車幾乎都先往渦輪靠攏, 自然進氣大排氣的車子十年後應該會消失。
怎麼跟預計上市的RAV4 很像,該不會是母公司介入共用平台吧!

就Toyota 與 Sunaru來看,買Toyota後勤好太多了且中古價嚇死人,Subaru後勤中古價慘
若確定不用渦輪及使用CVT,那個人也不會想要看

會買森林人的顧客應該不是以外型為主要考量, 它的外型真的不是頂優的, 但顧客看到的是它的性能及安全性!!
渲染圖乍看真以為是四代森 , 雖沒甚驚豔感 ,不過這倒才像是SUBARU的車, 陽剛的外型也符合這台車的定位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