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過後仍話題不斷的新竹市是臺灣歷史悠久的城市。新竹舊名「竹塹」是北臺灣最早開墾的城市之一。雍正元年(1723年)由泉州移民來此開發,古蹟密度全臺居冠,相較於臺南府城,二地都是話題性很高的古城。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因文風鼎盛,融入多元族群的發展,使得新竹市擁有獨特文化,騎走舊城區看見從清朝、日治及現代建築交錯,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痕跡,彷彿漫走時光隧道般。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趁「霞喀羅賞楓之旅」前夕,計畫完成「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新竹廟口美食之旅」,騎過竹塹舊城的巷弄探訪各歷史景點與周邊美食,深入這座現代與傳統交會的城市。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廟口美食之旅」從前站出發。今天「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從後站(新竹轉運站)出發…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轉運站5號出入口有YouBike租賃站。在公車系統不太發達的新竹市騎YouBike2.0,體驗交通新文化。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騎往南大路,抵達修復完畢的日式警察宿舍,現在有了新的身分與新用途。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警察宿舍日治舊名「下竹町」,是昭和時期的警察宿舍,保存至今已超過80年的歲月。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竹下町有戶外庭院,搭配產自日本的黑燻瓦,原為新竹的警察宿舍,2022年以新面貌對外開放。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下竹町委外成為時尚餐酒館,讓時尚的美食與百年日式老屋的結合,更增美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下竹町廣場旁是後站公園,有遼闊大草坪、溜滑梯、蹺蹺板與仿造小火車,是小朋友的玩樂天堂。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後站公園旁是原名「中山公園」的新竹公園,是市區目前最大的公園,範圍含市立動物園、玻璃工藝博物館、麗池公園等區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麗池」像她名字那般美麗,「一池麗水」是新竹人最美的記憶,資深的市民昔日談戀愛、划船的勝地。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玻璃工藝博物館建於1936年,原日治「新竹州自治會館」。國民政府接管後,曾入住美軍顧問團,也曾是憲兵隊駐地。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1995年改為玻璃工藝博物館,以彰顯新竹玻璃產業史並推廣玻璃觀光產業。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博物館舊址是「第一代火車站房」位置。四週由日治時建築第一代站房的日籍建築師家屬贈植日本河津櫻。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日本櫻花較知名是「吉野櫻」。河津櫻是日本氣象局公認早開櫻花。冬末就有河津櫻爭先恐後著搶先預告春天的來臨。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騎過東大陸橋地下道,來到中華路二段。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簡稱新竹女中、舊稱「省竹女」。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女中是新竹地區素質最高的女子高級中學,很多桃竹苗地區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女中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創校於日治時期,近百年的校史,可惜沒看見古老的禮堂。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門街有幢充滿懷舊感的日式建築,靜靜座落在熱鬧的東大陸橋旁,古蹟之旅不能錯過列為市定古蹟的辛志平校長故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辛校長故居原是新竹中學校長宿舍,1922年由竹中首任校長大木俊九郎所建。日治時期官員宿舍前有象微職位的裝飾。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女中校地原是日治新竹中學舊址,中學搬遷後改由竹女中使用。昔日辛校長要開公務車到3公里外十八尖山下上班。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日治時木造房屋很重視消防安全,備有消防用水。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前方第一棟建築物是辛志平校長故居,環境幽靜典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免費參觀,不需門票,有專業志工解說,需要脫鞋穿襪才能踏上傳統榻榻米地板。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先到客廳,分享辛校長的嗜好打橋牌。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橋牌是撲克牌的一種玩法,不僅需要團隊合作與默契,還是一種科學,能磨練玩家的智力!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辛志平校長是二戰後新竹中學首任校長,當時人力物力極度缺乏,校區百廢待興,辛校長四處勸募,親領學生整修房舍,逐步建立校園今日規模。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故居內呈現辛校長當時居住的樣貌,傢俱與陳列品都保存得很好!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整修後的宿舍,呈現日治與光復後,在準備「反攻大陸」物力維艱的年代,教職公務員的家庭景況。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使用傳統的日式浴室(風呂)。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緊接是廚房。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辛校長家裡沒有請傭人,(女中部屋)是日治時代的女傭房。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展示辛校長生平事蹟,他的一生就是大時代的縮影。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曾任二級上將前陸軍總司令的馬安瀾將軍也是校長好朋友。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辛校長是廣東人,擔任校長期間很注重五育(德智體群美),還有學生體能訓練,曾任台北市長的柯文哲、作家苦苓等都是新竹中學畢業…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後院庭園日式造景,充滿濃濃日本風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宿舍在辛校長去世後閒置,直到2002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整修後市政府將建築委外經營維護,遊客能近距離參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後棟是教師宿舍,曾被燒毀過。晚上轉型成台式餐酒館,提供下酒菜與酒品。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離開校長故居,重回東門街,路口古蹟是「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光復後改名為臺灣煙酒公賣局新竹分局,不再經營食鹽,只賣菸與酒,成為名符其實的菸酒公賣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外牆為當時防空保護色淺綠色磁磚。牆面有拆下來的標語痕跡,是老建築參與大時代的記憶。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門路直騎來到代表新竹市的地標-迎曦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從東門城外往看向東門街,知名新竹都城隍廟就在盡頭。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街角是史悠久的東門派出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迎曦門是代表新竹市的圖騰,新竹人卻慣稱東門城。東門城過去有護城河兼灌溉用渠,必須過橋才能夠入城。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現今護城河變身為親水公園,為新竹人悠閒散步及親子同遊的景點。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護城河是新竹市的特色之一。全臺灣只有竹塹城的護城河還存在於市區,成為城市最美的風景。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騎往東門城門要從親水公園旁的人行地下步道進去。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參觀新竹市的地標,只能從護城河地下道進入,騎車或步行都要留心高度,千萬別撞到頭。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穿越地下道時,二側是建於1950年的紅磚牆,架構原有護城河道壁體,以支撐上方的路面。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每塊紅磚都陪伴「竹塹城」從築城到現代,更是新竹市無價的觀光景點。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市政府將「竹塹城」古蹟再利用,響亮命名「新竹之心」,成為超人氣的古蹟公園。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之心」施工過程中,意外發現護城河地下構造物-船首石。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清代橋墩呈四十五度斜切的方式砌疊,會合如同雙尖形船首狀,是台灣僅見依傳統工法建構的石材橋墩。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清道光6年在地進士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為磚石城牆,並建四座城門,東門「迎曦門」、西門「挹爽門」、南門「歌薰門」、北門「拱辰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明治35年總督府實施市區改正,拆除竹塹城牆及城門,僅保留東門迎曦門。只能從黑白舊照見到「迎曦門」的舊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迎曦門」位在新竹市的東方,每天迎接著太陽的到來,故稱迎曦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迎曦門以花崗石條砌造而成,落款上題「道光戊子季冬」,下題「署同知李慎彝監造」。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城後立有道光九年「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石碑,為竹塹築城史的見證之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刻於碑記背面題曰「囿苑宏規」,上款「新竹動物園成立紀念」,下款作「中華民國六十年七月一日、新竹市長陳玉焜題」。由於成立動物園,竟將清代「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並磨平刻「囿苑宏規」四大字。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離東門城不遠是全台第二座獨棟的圖書館-新竹州圖書館。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州圖書館有造型拱門,建於1925年的老建築陪伴過無數入內求知的新竹人。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門柱彰顯入口意象,特別有象徵日本皇室的十六瓣菊花紋章。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掃描QR Code,即同步獲得景點資訊,還能配合國籍選擇語音導覽的語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是為了日本大正天皇東宮太子裕仁(昭和天皇)1923年來臺訪問而建設的圖書館,新竹市於1998年12月29日公告為市定古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圖書館後方是有120多年歷史的東門國小。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門國民小學校徽。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民國71年7月1日新竹市升格為省轄市,校名改稱「新竹市東門國民小學」沿用至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大路一段騎走是利用高架道路下設置的東大停車場,二層鋼構建築,可以停數百量的汽車,避免吹風淋雨。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停車場旁是中央公園,四週綠樹與自然草地,給人清新舒服的感覺。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中央公園沿中央路是新竹人生活中很重要的「巨城」。據說新竹人假日不是在巨城購物中心,就是在前往巨城的路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公園內有兒童攀爬架,與下方恩隆圳融為一體,感覺像裝置藝術!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隆恩圳」是台灣三大古水圳之一,延著水圳建造將近一公里長的親水公園,變身最親民的城市綠洲。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大路與民權路間的「世界街」。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短短的「世界街」,盡頭是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大路旁是「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陳列館參考當年美軍顧問團宿舍外觀建造,免費且不須預約就能入內參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館外有國旗、市旗與黑蝙輻中隊旗,隨著有名的「新竹風」飄揚…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陳列館向曾經捍衛領空的空軍先烈致敬,提醒後人莫忘有一群犧牲奉獻的無名英雄,在黑夜飛向敵方執行危險的任務,很多人一去不返…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早年黑蝙蝙中隊是空軍最神祕隊伍,直到解禁後才認識永遠在黑夜中出擊隊伍,是國共對峙時犧牲最慘烈的特種部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館內規劃五個主題展區,有大時代的故事、暗夜黑蝙蝠、超級任務、北斗七星下的勇者、隊員生活剪影,展示當年軍服、徽章、生活用品、軍用品等相關物品…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進門先介紹黑蝙輻中隊徽與隊名由來?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民國47年中隊教官設計「蝙蝠」為主體的中隊隊徽。以北斗七星天文方向代表航行,三顆大星星和四顆小星星代表第34中隊,紅色圈圈寓意衝破鐵幕,象徵任務艱難卻士氣如虹。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選擇「蝙蝠」為隊徽,代表蝙蝠夜間以聲波來辨位飛行,與中隊深入敵境偵測電子情報相同,第34中隊被稱為「黑蝙蝠中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空軍基地跑道編號23-05,數字代表跑道頭朝向的方位角度,協助飛行員找到降落地點。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1952年美國在台工作站「西方公司」於桃園基地起飛進入大陸執行空投心戰任務。1953年該部隊遷至新竹基地,1956年5月開始執行對大陸之電子偵察任務。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從此黑蝙蝠中隊冒險在夜間起飛,前往對岸執行「不能說的戰場任務」…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執行任務是洛克希德公司改裝P2V電子偵察機。該機有螺旋槳和噴氣兩種發動機,是最先進的多種電子偵察裝置,因為任務需求,乘員達15人之多。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黑蝙蝠營區門口曾擺放一對陶瓷大象,是時任情報署署長衣復恩將軍駕駛C-46空運機前往泰國,回程時置放在營區門口作為花台裝飾。是當年營區唯一留下的歷史見證。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館內保存當年營區空拍照。辦公大樓是出任務前簡報任務的地點。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飛機修護棚外停放正是P2V電子偵察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P2V電子偵察機執行對大陸的夜間偵察曾深入瀋陽及南昌、武漢甚至深入北京一帶活動,由於共軍防空武器落後,曾經如入無人之境,來去自如。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P2V航程達5000多公里,續航時間長達15個小時,非常適宜於夜間低空飛行。中隊任務最遠飛到甘肅雙城子,一探共軍最神秘核爆試驗場。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截至1961年10月P2V進入大陸達84架次,平均每月2次,共軍先後出動近五百架次飛機截擊,都未有戰果。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共軍在獲得蘇援米格17戰鬥機後黑蝙蝠中隊遭受重大戰損,民國51年1月8日於朝鮮灣、大連至安東沿海失蹤,全機13人全部殉職。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為讓國家獲得美援,執行偵察對岸軍情,為保守機密,機組都有默契,若在內陸被攔截或擊中也不跳傘逃生,選擇如蝙蝠般消失在歷史的黑暗中…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民國50年11月6日P2V-7U型飛往大陸執行任務,不幸在東北遭共軍高砲部隊擊落,全機十三人,無一生還。館內保存殘骸打造的臉盆,與埋葬空軍英靈之地的泥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該機飛行官尹金鼎遺孀楊女士,於民國87年9月前往失事地點遼寧省新金縣城子附近祭悼。經目擊人口述,飛機墜落之後,在共軍及農民的協助下,將全機遺體安葬於山坡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居民將飛機殘骸打造的臉盆,與埋葬空軍英靈之地的泥土,給楊女士留做懷念。文物陳列館成立,楊女士特別將「臉盆」與「泥土」,捐獻館方,供後代世人瞻仰、緬懷。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還有李澤林烈士家屬捐贈遺物:雄鷲獎章、飛虎獎章、空軍宣威一等獎章、河圖勳章、洛書勳章、乾元勳章、彤弓獎章、三等復興榮譽獎章、飛行胸章兩枚及戎裝遺照等。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館內介紹黑蝙蝠中隊任務使用之物品,包含飛行服裝及用品、領航工具與紀念獎牌等。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執行任務時,機組員身穿飛行衣還要身穿救生衣,目的在失事墜海後,仍有辦法求生待援。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領航官有皮製領航包,內裝航圖、計算尺等領航器材。還有一雙軍用飛行迷彩靴。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任務中備而不用的信號槍彈,與野外求生皮手套。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黑蝙蝠中隊曾協助美軍執行越戰獵狐計畫、南星計畫、奇龍計畫與金鞭計畫…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奇龍計畫」為了解對岸核武發展狀況,出發前至美國受訓,並寫下遺書。任務橫越新疆戈壁沙漠區域,空投電子偵測器,並成功返回基地。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越戰期間黑蝙蝠中隊配合美軍曾多次飛入北越執行「南星計畫」。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南星計畫主要訓練南越空軍與心戰空投文宣品,或電子偵測…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展出隊員累積獲頒勳章、獎狀及獲選國軍克難英雄文件,藉以緬懷與致敬黑蝙蝠中隊犧牲奉獻的精神。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中隊軍服外標記戰積積分,繡於軍服袖口處,每一條代表100分,細的為50分。繡的越多象徵曾經出生入死的勇氣與決心。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越南任務期間,黑蝙蝠中隊掉了四架飛機、陣亡41人,在當年都是「絕對機密」。多年後待檔案解密才能讓國人了解為國奉獻的歷史。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多次被共軍鎖定攻擊後黑蝙蝠中隊「完全停飛」,爾後偵察行動轉交「黑貓中隊」執行。黑蝙蝠中隊從事特種任務期間,總計損失飛機15架、犠牲作戰人員147人,為我國空軍犠牲最慘烈的特種部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時至今日共機經常繞台,空軍健兒奔命於台海領空驅離,深刻體會當年在艱困的環境中,黑蝙蝠中隊執行任務時的重要性。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文物館外空地是「東大飛行公園」。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飛行公園以黑蝙蝠中隊執行任務為主題,弧形鋼板鏤空的「星空航道」值得一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公園棚架與天空結合性的設計,寓意黑夜星空中的偵察機面對槍林彈雨中的艱辛。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飛行公園以前是籃球場改建,與紀念館有延續的連結,呈現跑道與飛機相關的特色。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戰略轟炸機是從高空對地面進行遠程投彈的大型軍機,有運載長射程、高威力的空對地飛彈或核武器的打擊能力。「293km/hr」是B-17轟炸機的「巡航速度」,指飛行過程中,單位距離上消耗燃料最少的速度。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南星計畫下改裝成C-123K型的優點可在短而簡陋的跑道起降,更是三十四中隊使用首次進入大陸執行空投任務。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離開飛行公園,略騎小段來到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館外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傳統紅門小巷,彩繪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眷村博物館門口看見「副油箱水塔」。早期眷村常因管線修補造成停水,於是爭取報廢的F-100戰鬥機副油箱來當水塔,是眷村克難生活的代表文物 !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博物館有幾個熱門打卡點,小朋友必坐的小小戰鬥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空軍基地曾是F-104戰機的大本營,熱門的打卡牆是曾經打過台海最後一場空戰,並擊落中共2架殲-6(仿蘇聯米格-19),勝利凱旋的F-104戰機 !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還有偵察機造型的盪鞦韆。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眷村博物館內有台灣眷村文化介紹,也能了解新竹的歷史。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眷村博物館成立於2002年,為全臺灣第一間以眷村為主題的博物館。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台灣各地的眷村都是日治時期房舍改建,眷村是台灣特有的文化形態,民國38年隨國府撤退來台的軍民們安身立命的場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眷村與台灣有特別的歷史連結,追懷隨時「反攻大陸」的時光…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呈現昔日新竹眷村分佈圖,揭開半世紀前新竹眷村密佈的原貌。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市眷村以空軍及陸軍(聯勤)系統眷村為主,空軍眷村佔近乎總量之一半。因為日軍留下的空軍機場,空軍撤退來台後,將眷屬就地住居的緣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市眷村分布以東大路為主,往海邊靠近基地周遭都是空軍眷村。眷村離市區舊城較遠,有減少與當地居民的文化衝突之意。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舊照片還原各眷村樣貌,揭開半世紀前眷村日常原貌。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展示眷村的相關文物,都是市內眷村居民捐贈而來。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眷村特有國旗、竹籬笆、反共標語、飲食文化等特有文化,隨著時代變異,老舊眷村在改建政策下,慢慢消失不見,當年活絡互助的景象已不復見!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離開眷村博物館,沿水田街騎行,昔日這一帶應該都是種稻的水田吧?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水田路創校124年歷史悠久的北門國小。傑出校友有臺灣飛行先驅陳金水,日治時在新竹公園麗池旁的飛行表演,造成新竹州的轟動,後加入空軍累官至上校軍階退役。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校門後方的百齡樓與同心堂均為古蹟,已公告為市定古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續騎北門街,來到鄭氏家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鄭氏在新竹是名門望族之一,先祖由金門遷徙台灣,道光年間在北門街創建鄭氏家廟,議定每年上元節與冬至各舉行祭祀一次。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家廟平時未開放,門前有自進士第移置的旗竿兩對,為中試科舉之家才有之物,僅存基座及夾桿石。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家廟旁是「開臺進士」鄭用錫所建進士第。目前整修中,不開放參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進士第建於道光十八年,是鄭用錫建造的第一座宅第,顯現當時鄭家的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回頭望向豪宅與老街併存的北門大街。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北門大街是清代的官道,通往竹塹港,貿易發達,郊商林立,連棟紅磚洋樓特別顯目。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在北門街上老字號藥行,自清代、日治時即開業至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老藥房電話號碼還是六碼,可見年代久遠。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杏春藥房內外都充滿著歷史痕跡。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北門街上豪宅下騎樓仍然保留著優美的復古拱廊,述說著曾經的繁華。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北門街、北大路口,「竹塹城」的北門曾經屹立在這裡。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街上飄來炸香,傳統老店「北門炸粿」開業的味道。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北門炸粿總販售蚵仔嗲、地瓜片、芋頭糕、芋頭片、米糕、蒜頭、肉粿,在地傳承的銅板美食老店。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平價又好吃的傳統炸物,炸蚵爹、炸肉粿人氣美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民富街直騎來到西大路口,最近佔新聞版面的新竹市立棒球場。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市立棒球場於1976年落成啟用,2019年拆除重建,2022年重新落成啟用,為中華職棒味全龍隊主場。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棒球場開幕戰「龍往竹前」登場,味全龍將球場定位為「新竹孩子們的主場」!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球場旁有國小,有UBIKE租賃站,車停遠也能趕來看球。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市立棒球場原命名新竹縣立王貞治棒球場,王貞治回國參加落成大典暨王貞治紀念像的揭幕典禮,後改名為「新竹縣立中正棒球場」。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改建後爭議不斷,還爆出球員受傷、放棄世界經典賽、場內挖出電線等新聞。身為新竹市唯一的職棒棒球場,還是讓球迷期待開賽的那天…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昔日舊新竹球場,老球迷都知道內外野有座位視覺死角,二側緊鄰民宅,開窗免費看球賽。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味全龍Dragons葉君璋總教練球衣高掛販賣部。希望球場早日能比賽,為新竹棒球發展的傳承與希望!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續騎北區少年街,新竹監獄、看守所都在這裡。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民國37年改名為「臺灣新竹少年監獄」。民國100年矯正署成立改制為「新竹監獄」。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少年監獄」的歷史只留在公車站牌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監獄前方是學校,有教化警示的作用。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為安全起見監所對於「會客菜」有嚴格檢查標準,賣「會客菜」讓送菜的親友省得麻煩,收容人吃的滿意。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監獄四個角落都有崗亭,圍牆附有電網、刮刀鐵絲網。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騎車經過監獄及看守所,多少愛恨情仇都籍歲月及牢房得到解脫與救贖。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這道鐵門分隔二個世界,印証「歹路不通行」…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沿著監獄圍牆騎行,來到原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現存官舍原為日治時期少年刑務所管理人員職務官舍,其中八棟為1922年創建時第一批興建官舍。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刑務所官舍建築群是國內少數保存完整大面積官舍建築群,未來監獄遷移後,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園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騎走中山路,來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竹教會。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設立144年的新竹長老教會。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長老教會前找到了西門舊址碑。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昔日城區除東門城外,尚有「西門挹爽門」、「北門拱辰門」與「南門歌薰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轉走西大路,來到北區石坊里。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石坊街旁來到「路如其名」的「楊氏節孝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楊氏節孝坊採三層四柱三間造型,石材來自泉州,是北臺灣第一座石造牌坊,也是新竹市現存牌坊最古老的一座。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門牌採用積木造型的排列,讓石坊街看起來更獨樹一格。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石坊用途在表彰節孝事蹟,極為榮譽的事情,通常設來最多人流過往的要道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每塊石板都歷經歲月洗禮,都踩亮了。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石坊有陽面與陰面之分,通常中央刻雙龍搶珠者為陽面、雙鳳呈祥者為陰面。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從西大路進入石坊街,看到節孝坊的陰面,從石坊街向外看才是陽面。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牌坊的主角「楊居娘」並非達官顯要之妻母,是一介平民,更顯此牌坊之特殊。因為平民身分,沒有太多人題詞,使得這個牌坊兩面長的是一模一樣,頗為罕見。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緊鄰百年石坊街竟是熱鬧的大遠百,新竹處處有傳統更有現代。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騎入西門路來到東區中央市場,是市中心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中央市場附近是大遠百商圈,市場範圍含西大路、中山路、中央路及西門街一帶,與市中心城隍廟緊密結合著。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中央市場不只有生鮮蔬果,也有服飾、各類生活用品。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市場是城市裡最接地氣的地方,以「開天眼」幫人指點迷津的命相館,能占卜未知,給人安心的地方。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中央市場轉武昌街騎到新竹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日治時期的「新竹公會堂」,光復後稱「中山堂」,由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具歷史意義。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二戰末期美軍對新竹大空襲,原「公會堂」切角頂形式屋頂成為轟炸目標,光復後縣政府將被炸毀的屋頂修建為結構較簡潔的硬山牆式斜屋頂。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外觀有典雅紅磚、拱狀柱廊及壁飾,見證舊城區的發展與興衰。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續騎西門街,東門路交會,充滿歷史感的東前街。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前街聚集不少的珠寶、銀樓。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有20餘家銀樓與珠寶店進駐東門街、東前街一帶。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前街盡頭是東門市場。外觀雖然陳舊,夜間成為特色居酒屋及異國料理匯集地。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重返東前街36巷,舊城區最有歷史的小巷。看不到曾寫著:「新竹第一街 暗街仔 1711年」的招牌。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前街36巷又稱「暗街仔街」,是漢人在新竹最早開墾的地區,因此有「新竹第一街」稱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暗街仔」是因為當年樹林茂盛,光線昏暗而得名。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老當鋪昏黃「當」字,有詭異與神秘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已經不存在創立於1952年「漪麗美髮屋」變成住家了。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36巷出口是中央路紅磚老屋,狹窄巷子有木屋、瓦屋、各種建築併存,很有歷史感的巷子。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轉回東門街與大同路口,東寧宮前有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碉堡」。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老新竹人知道碉堡原是日治時防空洞,有多個射擊口,位於交通要道外觀多處破損,已加彩繪保護並予保存。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大同路騎往日治時期闢建,從城隍廟廣場直通市政府的中山路。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中正路幾乎是日治時期的建築。除了新竹州廳還有市警察局、消防博物館、新竹一信總社等。在擁擠中正路,有不同功能的建築融合在一起。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1934年新竹信用組合在中山、大同路口建營業大樓,光復後改名為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新竹信用組合大樓是三層樓的建築,保留古典建築的外觀,突顯時代感。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上方是大拱圈線條,搭配三個圓拱窗,創新建築的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圓拱窗裝飾拼貼成菱形幾何圖形。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外牆為二丁掛磁磚,淺色表面溝設計有43道條溝,可迅速排雨及避免二戰遭空襲轟炸。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最醒目建築是建於1936年的新竹消防組(日本稱消防隊為組)。另一幢是消防博物館。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博物館彩繪是從1937年矗立至今的6層樓高鐘樓,是當時新竹最高建築,頂樓可掌握火災位置與情況。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早期消防員由日本人擔任,消防車以人力推送、壓送消防水,消防員連防火衣都沒有…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消防博物館除團體須預約,散客入內參觀、拍照,內有濃煙逃生體驗及消防宣導…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博物館仍保留一個消防分隊,有市區緊急救災的功能。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消防車是鄰近東寧宮捐贈的。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消防隊對面是新竹市警察局,前身日治時期的警察署、郡役所,也是古典古香的建築。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市警察局對面是曾為「新竹州廳」的新竹市政府。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歷經選舉期間風風雨雨,新市長上任的市政府,期待有一番新作為…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走過警衛室沒有攔阻,一樓空間對外開放,市府是屬於市民的建築。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大廳佈置細細觀賞饒富趣味,處處呈台灣近代建築史的縮影。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天花板連接弧形拱門,復古燈罩明暗分明,照亮大廳每個角落。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內部採巴洛克式建築,挑高天井與黑色大理石扶梯,讓人有敬畏之心。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動線簡單,走廊貫穿各辦公室,洽公民眾不會迷路。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如果巧遇新市長,就不枉今天來新竹騎車了…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走出市府是新竹開拓二百八十週年紀念碑。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紀念碑記載新竹地區開拓史,上端是第五屆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所題「新竹開拓二百八十週年紀念碑」。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夜幕初上返回東門城(新竹之心)在燈光照明下,古蹟與豪宅輝映非常有特色。有機會騎遊新竹舊城,體會新竹之美。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晚餐來吃文昌雞飯在東門圓環旁,疫情無法內用,晚餐時間需排隊。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東門文昌雞肉飯與南部嘉義火雞肉飯或雞絲飯不太相同,是整塊的雞肉與筍干配餐。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大塊雞肉加筍干搭起來很適合。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黃皮雞肉讓人充滿食慾,微微蔥油香很開胃。雞肉嫩香,油蔥飯香有層次,粒粒分明的口感,非常好吃!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蘿蔔湯好喝又鮮甜解膩。騎飽吃足方能休。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騎返中正路至車站還車。隨著許多縣市的車站翻新重建,身為全國最古老車站的新竹車站,沒有顯眼的招牌及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雖然低調卻有古典美,夜間投射燈更把建築物的凸顯美感,深有異國氛圍。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過卡還車,一日「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完騎收工…
竹塹(新竹)舊城文化騎旅

下集:新竹廟口美食之旅 …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寫得太完整了,也交待建築的歷史故事,真的很用心!曾經以為新竹市區只有巨城跟南寮漁港..看完這篇文章也想騎一趟新竹了!
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一定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沒想到鳥鳥的新竹竟然可以被你拍得這麼唯美!!!

這下我可以更加肯定,網路上的風景圖都是騙人的!!!

抱歉,我土生土長的新竹人,
除了當兵之外,從小到大,包含念書,都在新竹,
這十年來,新竹市市區給我的感覺....
除了又老又舊之外,還有就是又髒又臭。
交通亂,違停、亂停一堆,道路標線沒規劃,
尤其是新竹規畫的新竹好停,真的很好停。
也許很多縣市都是如此,但那是鄉下,
但新竹自詡科技之城,是城,來新竹都要說是進城,
結果科技之城卻是如此的荒誕落後。
用力騎 wrote:
選舉過後仍話題不斷的...(恕刪)

這個行程太有歷史感了
感恩大大
列入清單!
真是太厲害

加分

新竹人路過....................
訊源:Accuphase DP-70V 管機:Melody SP9-R 訊號線:TaraLabs The One 喇叭線:Shark 406、ATL
雖然我現在變桃園人了,但是我骨子裡還是留著新竹人的血液~
- Manu
真心感謝為這塊土地付出血汗的軍人、及其辛苦的軍眷
看看現在台灣的安危...唉!
謝謝大大的分享~優質好文!
PS
"將清代「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並磨平刻「囿苑宏規」四大字。" 這個市長還真有事 =.=
這篇文章太棒了.
可以讓學齡小朋友閱讀,
用眼睛就可以遊覽去了解土生土長的故鄉.
連我在地40餘年的人有些地方和歷史也都是第一次知道.
謝謝你用相機, 文字帶大家深入過去的時空與現代, 讓兩者碰撞出的火花深深烙在心裡.
很有歷史感的地方
很舒服
感謝介紹新竹竹塹內在美,新竹車友謝過大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