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月港」聽來很陌生的地名,在台灣開拓史上有過:「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璀璨歲月。昔稱「月港」的「月津」如今有個與元宵蜂炮齊名的地名叫鹽水。來到褪去繁華歷史外衣的鹽水,騎遊臺灣早期發展的月港遺跡、南瀛第一街的橋南老街、美味的鹽水小吃,原來鹽水除了蜂砲外,還有寫不完的單車遊記。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剛到鹽水區,路旁變電箱印畫的「蜂炮」盛況讓人熱血激動,名列世界三大民俗慶典的「鹽水蜂炮」為全臺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活動之一,也是唯一可以在變壓器上彩畫煙火的地方。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元宵節當晚鹽水街區萬炮齊發,「炮城」如蜂群傾巢而出的熱鬧盛況,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觀光客,與「平溪天燈」同列,更有「北天燈,南蜂炮」之美稱。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元宵節剛過,馬路上還隨處可見炸過的蜂炮,可見前晚威力四射快百萬發的蜂炮多引人入勝。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元宵是鹽水人團聚的重要節日,家家戶戶招待親友看熱鬧辦桌吃飯,在地濃濃人情味展露無遺。元宵前夕鹽水熱鬧非凡,除了綁蜂炮的店家,人人備妥抗炸裝備準備迎戰「蜂炮」。鹽水蜂炮代表著台灣重要傳統習俗的延續,也代表一份人情味的傳達。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訪鹽水區有些不方便,因為鹽水沒有火車站,只能從國道一號下新營或鹽水交流道往鹽水。或搭乘高鐵於嘉義高鐵站至新營火車站轉乘新營客運到鹽水。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鄰近縣市的遊客(車友)可搭乘台鐵於新營火車站轉乘大台南公車(新營客運)到鹽水,很超值便民的出遊選擇。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區人口約二萬五千人(25個里),市區能停車的空地還不少,鹽水景點蠻集中的,開車自駕帶小折出遊就能騎繞鹽水。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區公所的旅遊地圖非常清楚是尋景帶路的好幫手,騎寫遊記必須仔細計畫路線,還是照安排的路線騎行才不會錯過任何美食與景點。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第一個景點從鹽水區最高學府-南榮科技大學開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位於朝琴路的南榮科技大學簡稱南榮科大,原是「南榮工專」在大學普及化政策下升格私立南榮科技大學。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創建於民國五十六年的南榮工專是南台灣老字號工專,在五專還要考試的年代需高分才能唸的學校。南榮工專屬傳統性學校董事會,歷任董事長都姓沈。因為辦學認真在「少子化」年代還保有三個學院,學生人數超過三千人,在競爭激烈的南台灣已不多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離開南榮科大,旁邊正是昔日南台灣三大牛墟之一的鹽水牛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牛墟與北港、善化並稱台灣三大牛墟,這一大片空地代表鹽水歷史縮影。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牛墟是販售牛隻的市集。牛隻在農業時代是相當昂貴的家畜,鹽水能成為牛隻交易的集散地,代表老鹽水有不可取代商業地位。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牛墟交易時新主人把手放到牛的牙齒,確認牛隻的健康及交易金額或綁好車輪考驗牛隻體力。牛隻是農村重要資產,農民會把牛隻賣掉都是很無奈的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走進工業時代只剩老照片追憶,鹽水牛墟最高交易量曾經高達千頭,可見鹽水當時的繁華與興盛。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如今鹽水牛墟不再販售牛隻,每逢趕集日各地攤販聚集於牛墟舊址,形成「臨時市場」,販售自家的農產品及雜貨,保留農業時代「趕集」的生活風味。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牛墟旁有座傳奇的「五十三將軍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五十三將軍廟建於清道光年間,原是陰廟性質的有應公廟,供奉衛戍月港犧牲的清軍兵士,因指示要雕金身受香火,該廟轉變成鹽水庄頭廟(水秀里)的公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道光十二年十月臺灣南部發生攻打鹽水港佳里興巡檢事件,主帥張榮森及許多兵士被殺。後來臺灣鎮總兵劉廷斌將陣亡者收埋在鹽水城東門外,清軍每年悼祭陣亡的官兵,即是廟名「五十三將軍」的由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當時僅立碑後才建小祠供居民祭祀,日治時期新營郡守及鹽水街街長也前來致祭,感念守土有責。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廟中還供奉有清德醫神(軍營軍醫)與福德正神。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神桌下另有六位「狗將軍」(象徵營鎮之義犬)也就義,亦受香火敬拜。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離開水秀里土庫路(五十三將軍廟)來到鹽水區主要道路朝琴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朝琴路」為紀念曾任省議會議長與第一銀行董事長黃朝琴先生。黃朝琴先生出生在日治時期的鹽水港,曾經擔任戰後首任台北市長,逝世後鹽水人為感念生前經常回饋鄉里,將原有「東門路」改名為「朝琴路」以示紀念。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水秀里朝琴路旁是創設於日治明治三十一年的鹽水國民小學,為鹽水區歷史最悠久的小學。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因發展很早,鹽水是日本人在大台南最早設立的學校之一。據查民前14年創校具百年的歷史。鹽水地方人文薈萃,曾有鹽水的碗帽(秀才的戴帽)比朴子的秤鉈(商人)多的俗諺。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為臺灣南部最古老區鎮之一,最早由鄭成功部將開始墾殖,漸成聚落,因倒風內海形成天然內港扮演對外貿易的角色,鹽水港即為著名的港口之一,與安平、鹿港並列南台灣水路交通要地。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開發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具人文資產、古厝老街等豐富文化樣貌,商業鼎盛時期,月津港商船交錯,鹽水國小校徽以此為發想設計。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國小有座公告為歷史建築的鹽水神社在校園一角。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神社建於臺灣日治時期末期,祭神為天照大神,走過臺灣檜木製成的鳥居後就進入神社。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神社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改成「大成殿」,實際並未供奉孔子神像或進行祭孔儀式,直到1973年因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才規定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要到此致敬。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對照舊照當年鹽水神社有手水舍、社務所、祭器庫等設施,如今只剩短短表參道。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神社由鳥居、石燈籠與本殿所組成,走過表參道,只剩仿製的石燈籠與祭殿。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日本人統治下神格建築仍依原樣貌修復完成,盡可能保留孔廟建築的意象外型。日治時期日本人遺留在鹽水的建設不多,位於鹽水國小的神社就保留那段歷史。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離開鹽水國小往朝琴路直騎來到完成改建的鹽水觀光美食城。市政府為推展鹽水觀光,將原有的「鹽水點心城」改頭換面,寬敞明亮的用餐環境,成為在地居民及觀光客品嚐在地美食的最佳去處。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觀光美食城有知名鹽水意麵及肉燕酥湯等道地小吃,還有傳承近80年歷史的豬頭飯,都是相當有人氣的攤位。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早上來的有些早,最有名氣的鹽水意麵還沒準備好,先品嚐與意麵同有響亮名號的鹽水豬頭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豬頭飯是用一大鍋在來米、加水、加一顆豬頭,慢慢煮製做成,在民生物資不足的年代能吃上一碗可不是小確幸,而是大大的幸福。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在來米飯煮好之後,再將豬頭或三層肉切片作為佐飯的小菜,加上薑絲與醬油就很好吃。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豬頭飯是鹽水獨有的特殊料理,經過慢火細燉,看似白皙透明的米粒飯有些硬,但越嚼越香。配上一碗味噌湯,是老鹽水人的傳統早餐,老街還有許多販售豬頭飯的老店家。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吃過豬頭飯先往鹽水地標的八角樓騎遊。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轉進中山路馬上看到鹽水最重要的景點八角樓,來鹽水沒吃意麵或豬頭飯沒關系,沒來過八角樓就別說來過鹽水。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八角樓是當地葉姓望族建於清道光27年,原本是座西朝東的三進大厝和後花園,第一進因道路拓寬被拆掉,第二進在日治時期為紀念貞愛親王住過留存紀念碑,現在開放遊客參觀是僅存第三進老宅。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八角樓建築特色是屋頂呈八角形且為歇山式,後花園在政府來台後被徵收改建成郵局。八角樓的正面,舉目所見皆為木造,素面造型,簡樸渾厚,處處表現出當年施作者的匠心獨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八角樓不收門票當然也沒有解說員,遊客可以仔細看看解說…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文建會(文化部前身)主委也是台南人的陳奇祿先生親題「八角樓」。此樓名由來系屋頂分執八角而得名。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走進八角樓首見佛堂,班駁件堂不可能補漆彩繪,充滿幽然古意與耀眼燦然的精雕裝飾。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閩式建築中常見人字磚代表著十分歡迎的意思。換個角度是希望家族能夠人丁興旺,世代綿長之意。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門口主柱支撐處不著釘鉚,全部以榫接完成。不需釘鉚能蓋建二層樓房,可見當時葉家財力雄厚。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八角樓正面以大量的「格扇門」當壁體,加上紅色燈籠非常古色古香。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歷經幾次南台灣大地震的傷害,許多地方略有修補也不減百年古蹟原始樣貌。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庭院立碑見証當時被日本徵用的歷史,光復初期葉家子孫以水泥塗抹覆蓋字樣,直到近年將外層剝掉重刻,才能有幸看到曾存在過八角樓的歷史。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舍營所」是昭和18年紀念伏見宮貞愛親王在明治28年此處設立指揮所而立,只剩下石碑供學者研究,提醒台灣人莫忘那段被殖民統治的事實。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內部保留許多八角樓的資料,是研究鹽水歷史重要佐証。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日治時期的鹽水老街,二旁行道樹還通行軌道車,日治時期的鹽水港是很先進的城市。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歷經多次改建,屋瓦原有八角形紅磚瓦被保留下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發現八角樓整體以福州杉木建造,一、二樓以十二支大木杉貫穿支撐,每支厚重杉木都是乘船過海來到台灣。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古董級木窗雕工精細,光線透進古宅時有種回到古代的錯覺。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整座八角樓並不大,後面牆壁上半部為整齊漂亮的幾何圖案紅磚壁,這是臺灣閣樓宅第的經典之作。白綠交間的竹節書卷窗真像是一幅能展開的卷軸。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仔細看木門上石雕菊花門簪,為紀念伏見宮貞愛親王在乙末戰爭曾住過八角樓而製,「菊花」是日本皇族的象徵,可見八角樓在日治時期受重視的程度,還好細部沒有像鹽水神社般破壞。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木門出口台階石是花崗石,昔日先民渡海來臺,怕船身太輕容易翻覆,在下頭船艙放石頭壓著,叫做「壓艙石」,起艙後變成古宅台階石或建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在八角樓後方是月津故事館,可詢問鹽水旅遊資訊及藝旦介紹與鹽水歷史文化。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內部古色古香的故事館,是以舊照片來述說鹽水歷史故事的場域。鹽水是臺灣發展最早、最古老的城鎮之一,過去與安平、鹿港、大稻埕齊名,並立為三大商港,有一府(臺南)、二鹿(鹿港)、三艋舺(萬華)、四月津(鹽水)的俗諺,可見昔日鹽水繁華程度。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解說人員特別介紹這是日治時期的藝旦,當時鹽水是商業區,因生意人有應酬活動需有表演節目,造就相關產業。黑白照片裡綁小腳的藝旦只賣藝不賣身,個個才藝出眾。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位於水路糧道,在清雍正時期是大市鎮,至嘉慶、道光期間是鹽水最興盛時期,在嘉南地區佔有歷史、政治、經濟、交通、軍事重要地位。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查証地名「鹽水」來自閩南語的「鹹水」,因臨倒風內海,港內有鹹水而得此名,又因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又稱為「月津」或「月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昔日有條「竹仔街」,就是現在朝琴路,據傳是竹器買賣集散地故名竹仔街。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月津故事館內鹽水區地圖及景點介紹DM可索取,來到鹽水時不妨到月津故事館逛逛、看看牆上的老照片來認識鹽水過去的故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故事館對面是「修德拜亭廣場」為原修德禪寺舊址,修德禪寺建於日治大正八年,遷建於新址在舊址只殘存拜亭,臺南市政府重新將規劃整理為修德拜亭廣場供舉辦活動。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廣場對面是鹽水區公所,鹽水區治所在。鹽水區面積52平方公里,全區無山脈、丘陵,為單純之平原城區。家戶總數約一萬戶,人口總數約二萬五千多人。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道光末期因八掌溪泥砂填積,造成內海淤塞,港口功能漸失。日治時期擬鋪設縱貫鐵道,因地方仕紳恐修築鐵路破壞風水地理,錯失成為交通樞紐的機會,因此鹽水從昔日的港口都市轉變成鄉村城鎮。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中正路尾的鹽水農會樓高超過六層,應該是鹽水最高建物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看完月津故事館來到伽藍廟附近,黃色欄柱圍成的三角地帶附近有老街、商家、市場,剛好位於鹽水重要的四條路中央,附近車水馬龍,正是鹽水最繁榮的地段。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有連接新營的朝琴路、通往媽祖廟的中正路、伽藍廟前中正路、零售市場的三福路、民生路在此交會。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座落在民宅中間的伽藍廟若不仔細看真會找不到。原伽藍廟在二戰末期遭到盟軍轟炸,主要建物全毀。現有的廟宇,於民國46年重建。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伽藍廟是舊名,在地宮廟稱南興宮,主要奉祀伽藍尊王與太歲爺,屬於地方性的廟宇。相傳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香火延續有200多年的歷史。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廟前有座蜂炮城,鹽水蜂炮的傳統是繞境前各宮廟會準備炮城,當神轎來到廟前拉開紅布,撕下炮台上寫明敬獻關聖帝君字樣紅紙,焚燒在神明面前後才正式引燃炮城,請神轎上的神明收蜂炮。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神轎上的神明也不是無敵鐵金剛,都須加設「防護罩」以維萬全。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每一座炮城都是很多鹽水人用一年的時間花費心血及資金建造而成,鹽水人說蜂炮是短暫的,美麗通常是一瞬間,唯有敬奉關聖帝君的心是永恒的!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參加繞境的神轎收蜂炮時(犁炮)是鹽水蜂炮的最高潮,據說當晚蜂炮發射越多越能去除厄運,更能在來年迎來好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犁蜂炮時不啻神轎需防護,參加的觀光客更需身著全幅防護裝備參加。面對面迎戰蜂炮具有危險性,一定要做好萬全防護才能安全體驗。備足全罩式安全帽、棉質口罩、圍巾、棉質外套或風衣、棉質手套、長褲或牛仔褲與運動鞋,簡單說是將全身緊緊包起,不要有任何部位曝露在外。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當蜂炮沖出時千萬不要「擋蜂炮」,太靠近炮城不僅會擋在神轎前妨礙神明收炮,又會讓衝天炮都飛不出去,十分不敬及危險。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相傳清光緒初年鹽水因瘟疫肆虐,以致成人煙稀少之地,居民便在正月十三集聚武廟恭請關帝爺繞境驅邪除疫,神轎所到之處,爆竹齊放,燄火連綿,香火繚繞,一直延續三天,直到元宵夜才結束,結果隔天瘟疫漸消,從此便成為鹽水重要的節慶。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當晚來不及發射出去的蜂炮留在炮城內,徒留遺憾…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激情過後的蜂炮殘枝應該是鹽水街最大問題,清潔隊要打掃一星期才能將街容回復,也是蜂炮活動後的省思吧?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環顧昔日最熱鬧的鹽水街幾乎改建的差不多了,原有巴洛克街屋拱圈改建成現代化鋼筋水泥建築(銀行),僅能從少數班駁的磚壁或舊商號英文找到往日榮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來到鹽水絕對不能錯過「鹽水意麵」代表性美食,因為講到意麵幾乎就會連結到鹽水,又有台灣意麵發源地就在鹽水之說。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因盛名之實在鹽水大小麵攤都有意麵可以吃,有名氣的意麵小吃店各有擁立的粉絲,喜歡吃那一家就看個人囉!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關廟麵與鹽水意麵是二地特色小吃與特產,每家小吃店或麵攤,都有各種麵品的販賣,來到鹽水更可以買到大台南的麵品,是遊客來到鹽水街頭會發現特色。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意麵是以高筋麵粉、水、蛋、鹽手工製出的麵條,據說由於在製麵時必須出力,隨口發出「噫」的聲音,因此稱為「意麵」。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意麵跟陽春麵不同的地方就是久煮不爛和口感夠Q,無論是搭配湯品或乾抄,麵條散發的清香與勁道,是鹽水人無法忘懷的好味道。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簡單意麵加少許豆芽菜、肉燥、蒜泥和兩片肉片,看來簡單的一碗乾麵味道卻很不凡。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只有來鹽水吃意麵才能吃出古早味,不論您從那裡來,賞完蜂炮逛完八角樓一定要吃。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不管用紅蔥頭炒過的肉燥香氣特別好,小朋友還是緊盯手機邊品嚐。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最有名的煎包攤、豆簽羹都位於麵攤旁,可惜今天沒有賣,下次再來試試…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據說鹽水煎包口味多樣化,除豬肉餡料外,更有竹筍、紅豆、花生等甜食,獨特的創意使得攤位前總是大排長龍。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吃完鹽水意麵對面是鹽水公有零售市場。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的發跡與地理位置相關,順理成章成鄰近地區物產的集散中心,過去一度相當繁榮,後因港口淤塞如今絢爛歸於平淡。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零售市場是早市,從清晨到午後都是熱鬧滾滾的市集,陪伴鹽水人走過悠悠歲月,市場內有各種生鮮魚肉、果菜、南北雜貨、日用品商店等。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市場對面不起眼巷口是鹽水著名三巷之一的連成巷。因位於葉連成商號後面,故得此名,照映此地曾經有擁有過的葉家傳奇。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區保存了數條歷史巷弄,遊客到此走過歷史街區,進入月港深化鹽水的民居生活。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連成巷從地上彩磚很清楚知道直通八角樓。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連成巷位在葉連成商號(即八角樓)後方,因此被稱作連成巷。沿著連成巷就能到八角樓,拐個彎通往一銀巷。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巷內可見閩南式屋瓦建築工法「哭笑瓦」為屋瓦朝上與下堆疊,像是人生經歷的悲傷與喜樂。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彎曲狹小的紅磚步道兩側都是屋齡將近百年的古樸平房,騎遊最能感受到早年居民的生活韻味。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四通八達的小巷弄也是鹽水的特色。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一銀巷、王爺巷、連成巷,三個最有鹽水特色歷史街區,穿梭在八角樓、第一銀行與王爺廟三個鹽水不同時期重要建築間,更是昔日儒商巨賈聚居的社區。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兩側的磚房雖然已經不復當年面貌,但手製磚瓦搭建的陳舊建築,仍散發著濃濃的懷古風情。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一銀巷位於第一銀行後方,故有此稱呼。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早年這裡為許多從事金紙製作店舖商家的後巷,以前巷弄常可見到金箔四處飄揚,故也有「金銀巷」之稱。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到一銀巷是武廟路與三福路的交叉口,見到建於大正六年的第一銀行鹽水分行。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日治時代的銀行外觀宏偉,連四週壁柱都大氣採用南部少見羅馬柱裝飾,可見當時鹽水有多繁榮。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日治銀行不止大氣宏偉,連建於日治時期的鹽水分駐所都是它鄰居,鐵定壞人不敢來搶吧?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為什麼鹽水會有銀行?因為出身鹽水的黃朝琴先生擔任一銀董事長時開辦新營分行還兼辦鹽水分行,當然是不忘照顧故鄉,可見黃朝琴先生當時的勢力還真不小。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第一銀行外壁靠一銀巷的下方看到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古看西街」,這可是有歷史典故的。因為在鹽水港尚未完全淤積前,站在此向西可看到鹽水港風光,黃朝琴先生下班見到太陽西下時,望見金色陽光灑滿鹽水市街的美景,深受感動,在此親題「古看西街」。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離鹽水分行不遠有一幢西洋高塔建築,是鹽水基督長老教會。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長老教會在一九O一年由牛挑灣教會申請在鹽水港開設教會,台南教士會派長老到鹽水港街開始傳道。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教會設在傳統嘉南小區裡,平凡寧靜的外觀,讓人一進入心情就平靜下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教會內教友正在祈福,不多打擾,沿一銀巷返回王爺巷。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王爺巷」是位在護庇宮後方的一條狹窄巷道,直騎到底到廣濟宮。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比起剛去過熱鬧的中正路,這裡真是安靜,古厝也不少,是適合散步的好地方。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王爺巷騎到底可見廣濟宮,剛好在護庇宮後方。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廣濟宮鹽水人稱王爺廟主祀池府千歲,古巷名應該就是由此得來的。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廣濟宮後方有明年才用的到的炮城。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百年歷史的廣濟宮二樓有大聖爺,醫藥不發達的年代,鄉下人生病沒有錢看醫生,相信法力無邊的大聖爺能守護孩子成長,是傳統廟宇中少見的。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站在王爺廟二樓看王爺巷,感覺王爺巷名氣似乎比連成巷、一銀巷還來得大,應該是有王爺公加持吧?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離開王爺巷,下一個景點是鹽水媽的護庇宮。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護庇宮旁是中正路原稱「媽祖宮街」是鹽水信仰中心。中正路保留很多日治時期的商業街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日治歷經市街改正,媽祖宮街、中街、伽藍廟街被合併為中正路,路旁的老房子留下二層洋房街屋型式。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老街只剩幾幢舊宅,當時都是有名的大商號,房屋建築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式樣設計,結合東西方建築特色,是鹽水僅存老街建築。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護庇宮對面有條叫做「魚鱗巷」的小巷子,也是不容錯過的歷史景點。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魚鱗巷」從掛彩燈的路口騎進去就對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魚鱗巷由來是昔日鹽水漁販挑著剛在月津港上岸的新鮮漁獲,走這條巷子到市場上叫賣,在二旁民宅牆上及路上常有許多魚鱗掉落,故有「魚鱗巷」、「銀帶巷」稱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可惜鹽水魚市場已被拆除,魚鱗巷裡不再有賣魚郎出入。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只留下空空魚鱗巷及滿地魚鱗地磚,供鹽水人追憶當時榮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媽祖宮相傳明鄭時期已存在,康熙五十五年前還只是名叫天后宮的小廟,因鹽水越發興盛擴建廟殿並改名為護庇宮。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廟內現存的三方石碑,是護庇宮內重要文物資產。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石碑上用「月港」來稱呼鹽水,可見月港地名由來已久。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廟內門神彩繪是台南已故國寶級大師潘麗水師徒歷的精心傑作。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護庇宮因為頗具歷史,廟內重要文物不少,相當值得細細一探究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早期漢人移民多自福建閩南地區渡海而來,且臺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海神媽祖成為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古董太多了,清乾隆時的府憲示禁碑。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清乾隆的雙石獅青石香爐。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清康熙年間的千里眼、順風耳。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國寶級剪粘大師的作品。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正殿香火終年不斷,慈悲的鹽水媽仔細聆聽每個鹽水人祈求永世平安的祝願。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參觀完護庇宮,再來騎往橋南老街一遊。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橋下是月津港,清朝時此處貿易興盛,現存河道就是昔日鹽水港舊址之一。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港是繁忙的貿易港,橋南一帶有位居上游成為南北往來唯一要道的地利之便,使得鹽水(月港)逐漸發展起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昔日港灣已不復見,留下一塊上刻「月津港」的大石為歷史佐証。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過鹽水橋後略騎一小段來到鹽水區圖書館。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有最資深的鹽水國小,月津路旁是月津國小。有鹽水、有月津,就不知有無月港國小?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不遠處是興隆橋,橋南老街就在旁邊。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八景之一的「興隆水月」美景不再。曾在詩人筆下浪漫滿懷的「月津八景」多數已消逝在歷史洪流中。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昔日熱鬧非凡的興隆橋僅剩橋下一丁點兒大的糯米橋墩遺跡。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橋南老街,因位於興隆橋之南,才得橋南街之名。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老街上現存著名景點是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泉利打鐵鋪。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隨著歲月流逝老一輩打鐵師李先生只應表演打造簡單刀具,百年老鐵鋪打鐵聲由大變小,最後也會消失在歷史的洪爐之中。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打鐵李師父在打鐵鋪旁開設解說館,展示許多打造的農工或家用刀具。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很熱心地介紹以前的刀和現在的刀不同之處,以前打的刀上面都有「K」字商標,打上「K」証實此刀出自鹽水,為宣傳鹽水及店名改為「鹽水、泉利」字樣。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橋南老街,這個見證鹽水百年興衰的重要遺產,真是處處古意盎然。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北帝殿,橋南老街的信仰中心。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老街上著名景點是這三間木造李家古厝,右邊二間還保持原貌(顏色不同已轉售),斑駁的牆面內部是土塊厝。李家原是月港以糖、鹽交易致富大戶,創有「濤泉號」商號,橋南老街是糖行交易地。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門口刻意加高的平台,是為車輛上、下貨方便的設計。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許多古宅已被拆掉,幾戶窗下還留有支架,據說只要把窗戶上排列的長條木板拿下來擺上去就能開店做生意,發現古人也有小聰明的設計。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轉個彎來到橋南老街尾,品望原有街景還完整,只是房舍改建的零零落落,只有興隆橋一帶能欣賞到較完整的「亭仔腳」(騎樓)。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街尾就是老街盡頭,幾處彩繪讓老街呈現不一樣的風情。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老街尾建有「月津騎道」,為車友保留一段可以騎遊單車的河岸風光。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月津風華再現」計畫整治月津港有成,這座橋原是行昌路上的無名橋,改建為具有觀光效益的三孔拱型橋,取名為「水月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昔日繁華月津港,如今只剩一片綠意水塘。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2011年開始舉辦的「月津港燈節」,藉水月、燈光、倒影互相輝映,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獨特燈節意象。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竹編的裝置藝術,結合舊地名「竹仔街」饒富趣味。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月津港燈節以創意為主軸!融合現代裝置藝術,邀請多個國內外藝術團隊合力創作燈景藝術。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晚上河岸邊的「巷弄燈區」,善用環湖及樹林打營造出河港、環境、在地文化結合的燈景藝術。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晚間岸邊有漂亮的燈光裝置藝術,尤其倒映在水面上時,特別美麗。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離月津港親水公園後來到「永成戲院」。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來到永成戲院發現旁邊是剛來吃過早餐(豬頭飯)的鹽水觀光點心城,沒仔細看景點就在旁邊,早知道就不必騎繞一大圈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永成戲院前方廣場處有隻白色兔子,整個來說是整套拍片現場的裝置藝術,很活潑的設計風格。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永成戲院旁的石磚道路上,還有著「防空洞舊址」等字,防空洞是二戰末期殘留下來的歷史遺跡。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永成戲院在1945年11月成立的,前身其實並不是戲院,而是黃直(廣內義久)先生所經營的「永成碾米廠」。日治時期黃家碾米廠生意相當興隆,經歷二次大戰,讓碾米廠遭受波及,重創後黃直先生改建為戲院,並命名為「永成戲院」。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是南部大城市,永成戲院是鹽水地區最具規模的戲院。當時放映的片子有西洋片、日本片、華語片,甚至有菲律賓片,非常豐富多元,隨著時代變遷,永成戲院在2000年正式歇業。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保留昔日售票口。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永成戲院平時並不開放,只有假日時讓遊客參觀,很多遊客都好奇戲院內部的情況。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因為不能看到永成戲院內部,找到網頁介紹照片,原來內部還有座位區,古董電影播放機等,內部十分古色古香。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離開永成戲院來到武廟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武廟路南段看到大眾廟(雷府千歲)的山門,紅色山門是鹽水港古河道文化遺跡之一,值得一探究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清乾隆六年往來於鹽水港與泉、漳等地的船隻受「雷府萬春大將軍」庇佑,航程順利,因感神威顯赫起建大眾廟,主祀「雷府萬春大將軍」,後殿供奉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註生娘娘。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大眾廟的炮城依原廟貌打造,氣勢十足。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大眾廟又名「聚波亭」,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前身是面對商港漁火的美麗涼亭。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遠在明末鄭成功統治台灣時期,開墾月港的將軍在此搭建涼亭,面對繁華的鹽水港口,「望海聚波」因此有了充滿想像的美名。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聚波亭」是昔日鹽水文人雅仕聚集之地,在亭內吟詩頌景,留下經典佳句。文人與漁火交織,自此「聚波漁火」便成為月津八景之一。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大眾廟前是昔日熱鬧非凡的月港碼頭。入夜後在此遠眺漁船上點點燈光「聚波漁火」,因海灣淤塞已不復存在,只能從勒石及文字想像當年盛況。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大樹旁有休憩平台,前方河道就是古月港的遺跡(碼頭),看著涓涓河水,見証月港的消失與沒落。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今日大眾廟的主祀神是雷府千歲,「忠義浩氣」護佑廟宇周邊的鄰里四方。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聚波亭內的匾額,確認鹽水港的歷史定位。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廟內不啻匾額還有古碑文,上述記官方對聚波亭的悠久歷史。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大眾廟後方是地藏王菩蕯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地藏王菩蕯廟後方有一個很奇特神威亮點,廟內的土地公鬍鬚居然持續變長中。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仔細看發現土地公鬍鬚還在不斷的變長中,顏色也不一樣。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對照昔日舊照,白色鬍鬚真的越長越長…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在聚波亭不遠地方是全台唯一中式天主教堂,鹽水天主堂特色在屬中國宮廷式長方形的建築,結合本土廟宇的特色,且內部中式繪製壁畫及天主教聖人像,是全台最特別的教堂之一。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天主堂建於1986年,因原先的教堂因白蟻蛀蝕而改建,由第四任神父李少峰整建教堂及周邊建築。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這是我第一次在教堂看到門口有石獅子鎮護,門口二邊的中文門聯及神父也穿上中式衣服,很難聯想這是一座「天主教堂」。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天主堂禮拜堂稱為「祭天殿」,要不是屋預上有「十字架」,的確很難聯想到這是「教堂」。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祭天殿內部的紅色圓柱有對聯詩詞,內部拱頂以中式繪畫風格呈現「天主十誡」、「信望愛德」等主題,採用雙龍搶珠等紋飾作為主題畫邊緣的裝飾,堂內的任何細節都絲毫不馬虎。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教堂旁建造了聖母亭,古典造型的園林六角亭中安放聖母像。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聖母亭有濃濃中國風,牌匾用字有中國風格內部的聖母像更讓人驚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中華聖母像與耶穌像,衣著傳統聖像的簡樸裝扮,都換上雍容華貴的明朝華服。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聖母亭牆上彩繪相當豐富,壁畫主題以聖經故事為主。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壁畫最引人注目是畫中人物以華人面孔取代西洋人物、身穿漢裝吃包子饅頭,極具本土特色。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純中國風貌的天主堂在鹽水僅二、三十來年的歷史,但天主教已逐步深耕至鹽水各角落,建築風貌也如它的教義一般溶入鹽水人心中。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回到武廟路沿騎到底會看到黑瓦的鹽水車站。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車站已走入歷史,台糖公司新營總廠中間的台糖標誌被挖掉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車站年代久遠,黑色屋瓦木造建築,磚瓦上留有「TL」標記,應該是糖廠磚瓦廠燒製標誌。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車站建於日治時期明治42年,原名為「鹽水港站」,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經營從新營到鹽水,長約8.4公里的火車客運服務,為臺灣第一條糖業鐵道(臺灣糖鐵布袋線)營業通車。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車站是台灣第一個載客的五分車站,日治時期不僅是運糖的重要通路,也是鹽水民眾前往新營再轉往他處通勤求學的重要交通工具。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台糖的五分車鐵道、台鐵的七分車鐵道、特殊的三軌並行遺跡都還尚存。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走到車站後方,簡易的月台、老鐵軌,昔日鹽水人就坐在月台上等著火車進站。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車站與新營庄站(現有新營車站)是台南最早設立的二個車站。臺糖原為運輸鹽糖等產業,後隨著產業沒落,也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車站後方還保留著整排的鐵路倉庫,隨著鹽水沒有鐵道延伸,倉庫也成為廢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車站旁是創校於日治時期的鹽水國中。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國中操場並沒有在校園內,車站前的操場是每年元宵蜂炮活動「招財進寶財源滾滾來」主炮城施放場地。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活動當日早上輦轎繞境活動開始,各陣頭完成繞境後,晚上七點各方炮城聚集在國中操場集中施放。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完成蜂炮施放活動後,現場高空煙火施放,代表每年元宵蜂炮活動結束,也留下滿地來不及清運的垃圾。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街上經常可以看到「鹽水武廟」的指標,武廟路上最知名的莫過於鹽水武廟了。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蜂砲主角武廟就在武廟路的尾端,每年元宵節前後武廟前可是萬人空巷、熱鬧非凡的盛況。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如果找不到武廟,遠遠看見一尊超大的關公像,也會曉得一旁的廟絕對是武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武廟建於清康熙7年,雖然外貌新穎,在鹽水廟宇中,年代僅次於護庇宮。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臺灣宗教百景是內政部對外公開全台宗教文化觀光品牌活動,人口不到三萬人的鹽水因蜂炮入選,實屬不易。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除了蜂砲,武廟內有不少珍貴文物值得看,有全台僅有的正殿聖旨匾、重修武廟碑記、古木聯、御路石、金龍門神等都是國家一級古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廟門有中西特色並呈的「憨番扛廟角」雕塑的線條細膩、栩栩如生,呈現出藝術的優美。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廟內有清嘉慶年間的古木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正殿建築被視為寺廟中彫刻最豐富的殿堂,建廟師父最細膩的工夫皆施展於此。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廟內木刻、石雕、屋頂剪粘、交趾陶均出自清代名師傑作為藝術精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重修武廟碑記。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金龍門神。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武廟的主祀文衡帝君、關平帝君、周倉將軍,雖然屬地區性的廟宇,但武聖關公威名永遠保佑每位鹽水人。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連中國關公到鹽水駐駕時,鹽水天空都呈現異彩,引人稱奇。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武廟旁還有鹽水文物陳列館可參觀。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館內收藏了許多關聖帝君的造型雕像。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人,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關羽的忠義和勇武形象,倍受歷代民眾的推崇,因此尊稱為關公、關老爺,歷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也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帝爺、恩主公等。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牆上還掛展描繪關聖帝君生平故事的繪畫,頗值得一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刮骨療傷時面不改色還能下棋的事蹟令人敬佩。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三請孔明」又稱「三顧茅蘆」,記述劉備三次到臥龍崗請孔明來為他輔佐天下的故事。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騎遊鹽水一上午,飽遊相關景點也略嚐代表性美食,返回八角樓準備向鹽水說再見時,無意間聽見參觀燈節遊客詢問我:八角樓旁有家冰店在那?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來到八角樓旁銀鋒冰果室,據說也是葉家後代所經營。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在地鹽水人都知道銀鋒冰果室,光看「美食人氣店家」與壓克力製價目表就知道這家店的歷史悠久。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店內充滿復古風,很像國中時下課後偷偷到冰果室約會感覺。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不啻談事會面方便,店內也有鹽水學生年輕的回憶。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店家保留冰店創業半世紀的老照片,老阿嬤穿大旗衫纏足賣冰棒是老鹽水人鮮明記憶。傳承三代的銀鋒冰果室還繼續與八角樓相伴左右。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銀鋒冰果室的招牌是紅豆牛奶月見冰,已經吃不下雞蛋了,改點紅豆牛奶冰。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剛過元宵,吃碗冰涼的牛奶冰,超讚。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像銀鋒冰果室這種保有復古風的店,花少少錢就可以享受到美味,坐坐享受風情也不錯。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就要離開鹽水了,別忘買幾箱意麵回家,單一口味的鹽水意麵沒有關廟麵那樣多種口味,每箱份量足夠小家庭吃上一個月,相當划算。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鹽水古名是月港(津),過去是個很繁榮的南部小城鎮,因拒絕鐵路經過逐漸沒落。騎遊鹽水之後發現除了蜂炮與意麵外,還有很多傳統景點與故事,建議大家找個時間來鹽水悠閒騎走也不錯喔!

騎 遊 鹽 水 老 街 , 探 尋 月 港 風 華


向鹽水(月港)說再見時,心中百般不捨,我確定會很快再來一遊!


全文完.............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介紹的十分精彩詳盡 謝謝樓主
謝謝回文,茁文已經有三千多位看過,一定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鹽水不止蜂炮還有人文與悠久歷史。

祝好


再次感謝
好文已收藏,
感謝樓主這麼用力的騎。
有機會也跟著文章重遊一番。
感謝樓主分享好文...我老婆的娘家就在鹽水,逢年過節都會回鄉,一定會吃意麵、喝紅茶...
其實鹽水往學甲方向,也有一些景點(甚至有地名就稱「飯店」),更是適合單車旅遊...
謝謝樓主!超級詳細的介紹~
你好:
謝謝回文,原來您過節都會回鹽水,可以多走幾個地方,小鎮也有好風情的。
如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剛騎向新的地方,比鹽水遠一點…

騎 向 不 在 「 水 上 」的 水 上 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