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是藉由單車補缺記錄,並整合重點。

乙未年,日方接收台澎,隨即著手調查及改良清代台灣鐵路,再於1899-05基隆高雄縱貫鐵路十年計畫。

鐵道技師小山保政於1895-09-30提出清代舊鐵調查報告,橋隧表如左表;縱貫鐵路於1908-04竣工,橋隧表如右表。將兩表並列(僅表列基隆到台北)可以方便對照。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1. 黃線以上,鐵道部新設竹子藔改良線,自基隆川橋(現稱大華橋)前分歧,經八堵,新建基隆川橋,開鑿竹子藔隧道,取代獅球嶺線急彎路徑和1/37坡度問題。
2. 新設六堵隧道(現稱七堵隧道),避開舊線彎曲路徑及1/32坡度問題。
3. 新設五堵改良線,包含五堵隧道,避開舊線1/21坡度問題。
4. 新設南港隧道(原稱樟樹灣隧道),避開舊線急彎路徑。

藉由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切換新舊地圖、衛星模式,以圖佐史。
Ps. 意外發現存在二座無名橋。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1895-10-03鐵道隊長山根武亮提出水返腳(現稱汐止)至台北間四位置為最不良,包含:(以基隆為起點)自10哩〜10哩30鎖、11哩45鎖〜11哩60鎖、11哩65鎖〜12哩5鎖、17哩40鎖〜17哩50鎖,申請鐵道改良;總督府陸軍局同日許可。
Ps. 以截彎取直為第一優先處理。

基隆台北線路改築,水返腳台北間為第一工區,水返腳八堵(現稱七堵)間為第二工區,基隆八堵間為第三工區,順次起工。

第一工區樟樹灣隧道於1895-12-10起工,1896-06-15竣工,位置自11哩52鎖,長度317.72呎,複線,門額伊藤博文題字「開物成務」。

第二工區五堵隧道於1896-02-12起工,長度594呎,複線,前後三次崩壞,於1897-11-25宣告終止。
Ps. 原書前文位置自6哩27鎖,與後文計算不符,暫不取;原書前文1897-09-25工事中止,與後文不符,暫依後文。
Ps. 這是第一次的五堵隧道建設,以截彎取直為目的,未避開舊線最陡1/21坡度問題。

第二工區六堵隧道位置自5哩10鎖,長度452.23呎,複線,1896-03-17起工,1897-07-31竣工。
Ps. 原書前文長度462呎,與後文不符,暫依後文。

第三工區竹子藔隧道位置1哩68鎖,長度1815呎,複線,1896-05-03起工,1898-02-02竣工。
Ps. 原書前文長度1835呎,與後文不符,暫依後文。

日治期1899十年縱貫線計畫,基隆台北間,技師新元鹿之助監督,新設五堵改良線,自五堵川橋往嶺腳方向,開鑿隧道,新造保長坑溪橋,避開舊線最陡1/21坡度問題,續往水返腳。

五堵改良線於1899-05-23起工,至1890-01完工,於1890-07通車。五堵隧道位置自6哩33鎖63節3分,長度595.91呎,單線,1899-05-23起工,1899-11-23竣工,門額新元鹿之助題字「見可而進」。


【遊記】

伴隨著職場工作,隊友間的集結不易。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悠遊的車道(基隆河濱自行車道),前方阿伯低身起腳,頗有架勢。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左岸終點在南港展覽館,切入環島一號線。隊長澎澎居然在拉筋,顯然剛剛一段騎乘還不夠熱身。樟樹灣隧道前方即為暗橋。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樟樹灣暗橋側壁石砌,拱頂磚砌,長度12呎,現況隱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十大建設期間,樟樹灣隧道因鐵路電氣化施工而擴孔,現存避車洞,可以感受其歷史。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復刻匾額「開物成務」,位於汐止市區秀峰路的汐止區綜合運動場旁。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茄苳腳鐵路遺蹟是經由專家認定的清代鐵路遺蹟,條石丁順砌,值得注意。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切入茄苳路,轉茄安路,舊時曾稱刣人嶺。當五堵改良線完成時,舊鐵理當改造成縱貫路,但不知明原因,在某段時間內,此路徑曾是縱貫路的一段。有圖有真相。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經由當地人熱情解說,順利尋得開鑿未成的五堵隧道,就在店家和隔壁的後方。
Ps. 網友路過可以聊聊,交關一下,店家假日不營業。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廢五堵隧道坍塌已毀,坑口土石封閉,了無殘跡可尋。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六堵川暗橋長12呎,現狀可見外觀主體磚造,翼壁是條石叠築、丁順砌。據傳內部側壁很長,一半是磚造、一半是石造,拱頂全為磚造。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明顯地,條石叠築符合新元鹿之助記錄基隆台北舊鐵(清代鐵路)橋台,側壁石造、拱頂磚造符合臨時台灣鐵道隊設計概略,再加上茄苳腳鐵路遺蹟的旁證,心脈加速,熱血噴張,神經頓挫,要呆了~。當地民家建議等連續好天氣再下溪,我是上班族,這要專家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七堵隧道(原稱六堵隧道)現況單線,左側新七堵隧道複線。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經由當地民家解說,右側隧道原為複線,配合七堵調車場墊高路基,隧道側壁補強(縮孔),拱頂加高重作。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七堵火車站創建於清代,原稱八堵站(火車碼頭),日治期改建站房於1897--08-11營運並改稱七堵,現為七堵鐵道公園主體建物。關於日治期與清領期同地不同名,為什麼差一堵?現今的八堵在清代是否會稱為九堵呢?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一旁是大華橋,清代鐵路即過此橋,沿現今八德路進獅球嶺隧道(劉銘傳隧道)抵達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當縱貫鐵路台北基隆段完成時,以清代鐵路路基轉為縱貫路,而獅球嶺隧道(劉銘傳隧道)轉為縱貫路用隧道。
Ps. 縱貫線是縱貫鐵路,縱貫線在1908-04竣工;縱貫路是縱貫公路,縱貫路直到1952西螺大橋通車(1953-01-28正式通車)才算竣工。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八堵火車站初始於1897-07-20營運,稱為招呼站(乘降場),而竹子藔改良線在當時尚未完工通車,此應有工料運輸兼試營運之意。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台5省道八堵隧道南口「瑞氣滿洞」、北口「北門鎖鑰」。
1. 八堵隧道歷史不明,有人能提供資訊嗎?
2. 在「瑞氣滿洞」下方似乎還有字,最左邊好像是個「會」字,是苔痕或光影的巧合?
3. 八堵隧道「北門鎖鑰」和滬尾砲台「北門鎖鑰」的關係?是複刻還是巧合?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台5省道基隆隧道南口「大道如砥」、北口「蓬萊第一洞」。基隆隧道於1928-09-11舉行開通式,門額為第11任總督上山滿之進題字。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折返點。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托現場鳥友的福,黑鳶入鏡一枚。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午餐時間,龍安街甜不辣,料好實在,我們俩人共50大洋兩枚搞定。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雙龍暗橋可由龍安街尾看見,現今主體側壁石砌,拱頂磚砌,牆面石砌,合理認定竣工日在竹子藔改良線通車之前。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竹子藔隧道第一代已煙滅,第二、三代並存,其中第二代已除役。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切入國安路,港口橋在清代鐵路稱頭坑橋,過橋直走約300~400m會進入軍方管制區,如果能入內,可接獅球嶺隧道南端口。由港口橋走八德路接大華橋,是清代鐵路的路線,也是竹子藔改良線開通後的縱貫路。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過大華橋,切入河濱自行車道,依序七堵、六堵、五堵。這雖然是有點斷續的自行車道,且各接點的某幾個路口阻礙是明顯過度,也短缺路線指標,但是,這裡沒有人潮或車潮,喧囂邊的寧靜,只要再適當地整合,值得推薦。
Ps. 目前自五福橋橋頭沿基隆河左岸順向的自行車道,至污水處理廠必須原路折返,只差短短幾公尺就可接台5地下道,續接下圳區域(可參觀六堵川暗橋),衷心期待。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五堵隧道由兩隧道形成複線(一隧一線),1899初始時為單線,再於日治大正年間複線,現狀北側線除役,南側線在役。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五堵隧道是公告古蹟(歷史建築),藉由自行車道指標即可到達。
Ps. 已詢問五堵貨場警衛,沒有管制自行車,請車友大方進入。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沾點幸福是需要的。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一旁是自行車道指標,印象中,好像以前比較多。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抵達五堵火車站,進入熟悉的自行車道返航。關於基隆河濱自行車道,請參閱舊作mobile01 基隆河濱古蹟巡禮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附上路徑圖和GPX軌跡,記錄的起點和終點在圓山中山二橋。
舊鐵尋跡:南港到基隆
附加壓縮檔: 201612/mobile01-6629fc15f14948e0056e9c93a64e3962.zip

參考資料:
1. 台灣鐵道史(1911)日本國會圖書館
2.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Remark:
1. 2016/12/10旅記。
文章關鍵字
這篇也太專業了!鐵道迷不容錯過
kotaine wrote:
這一篇是藉由單車補...(恕刪)
感謝不棄嫌~
(差點以為又一篇沒有人要回文了)
樓主這篇真棒,可惜現在才看到。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也曾去探勘過舊宜蘭線,也就是從四腳亭站開始,在民國60年初動工的改建,
當時截彎取直,留下了幾座日治時代的隧道,也很值得一探究竟呢。
用心考究, 值得閱讀收藏的好文, 五分奉上!

edgexu wrote: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也曾去探勘過舊宜蘭線,也就是...(恕刪)

沉文多時,顯然是遇到同好,請指教(請勿浮它文)~
01宜蘭線舊隧巡禮前篇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20&t=5063997&p=3#63363670
01宜蘭線舊隧巡禮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20&t=5063997#63310815
======================================================

更新記錄:更新為紅色粗體字
第一四腳亭隧道(廢棄)
第二四腳亭隧道(廢棄)
深澳隧道(原地改建)
第一瑞芳隧道(車道)
第二瑞芳隧道(廢棄)
第三瑞芳隧道(原地改建)
第一員山隧道(自行車步道)
第二員山隧道(自行車步道)
第三員山隧道(自行車步道)
猴硐隧道(車道)
三瓜子隧道(廢棄)
三貂嶺隧道(廢棄)
五份隧道(原地改建)
第一雙溪隧道(廢棄)
第二雙溪隧道(廢棄)
第三雙溪隧道(廢棄)
貢寮隧道(原地改建,刨除隧道)
控子隧道(原地改建,刨除隧道)
草嶺隧道(自行車步道)
======================================================
第一雙溪隧道北口


第三雙溪隧道北口


第三雙溪隧道南口


tomsha2005 wrote:
...五分奉上!(恕刪)

您不棄嫌, 感謝打賞~.
政府單位...很難兼顧現代和古蹟的維護..
這是好可惜的一點..這些清代就留下來的建築...應該好好的維持,
讓更多後人能知道這些古蹟,其實也很讚歎樓主的興趣,邊騎車還能做一下古蹟的田野調查....
你這幾各行程都很不錯....我是基隆人...
也喜歡瑞芳、雙溪、貢寮、猴同‧.....
一植以為侯硐到平溪是不通的...後來看你轉貼的文章才知道(搭火車都會看到條路,但不知道通去哪,地圖斯乎無路可走)....三爪子坑隧道是能連接這兩各地方.只要開通也能接到雙溪和貢寮....
但願大有為的政府能盡速通過一些規定,造福老百姓們...真是不錯的單車分享文..
基隆歷史多多喔~! 特別是中法戰爭, 日軍要塞, 砲砲連騎, 包保酸腿又軟腳.
話說回來, 過多的期待, 只會換來更多的無奈, 看看我的戒指, 又大又亮, 酷吧~? 分享一下, 咱可是開心好幾天的.
ps. 網絲蛺蝶(石墻蝶).

真正用心考究, 值得閱讀收藏的好文''''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