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所謂的HollowTech II就是把crank的中軸從老款的實心挖成空心,並不知道也意味著crank arm本身在使用金屬合鑄技術下弄成也是空心了。剛剛突然看到這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IK5tIuw4Q

然後又看到這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l68dEcOAg


首先....shimano的技術方說bearing越大越容易生熱.......加上容易出現金屬扭曲狀況,所以決定留在24mm的尺寸。 .....我怎麼覺得應該是越小的bearing磨耗更快,也更容易生熱(固定速度下,尺寸越小的要多跑圈數),雖然也可能更快散熱......

而SRAM卻反其道,在統合所有設計的BB的情況下,保留了30mm的堅固性。......那個堅固性在shimano的嘴裡卻是會形變...........................


請問到底哪家的技術研究比較....可以相信啊???

SRAM DUB系統的好處是統合,就像ANDROID問世後,全世界的各品牌手機都要設計成統一的Android插頭。而Shimano在翻新技術下堅持保留傳統的差異性。


我不是搞個討論戰,只是想看看大家覺得兩家的設計........比較想要去相信哪一方的研究成果?

我個人不算是有特別喜歡的牌子,只是單純shimano用得比較多,但是也被氣到!!!!shimano的品質雖然掛保證,價格偏高,但是真正讓我不爽的是太多款式之下,也造成太多的設計和工具。變成一個修車的技術員只是為了要拆換一個簡單的BB就得要準備很多種的工具。

我手上有拆舊款BB的工具,也有拆Hollowtech II的工具。但是當我要拆Octalink crank set(也算是Hollowtech的一種的樣子......)........得要特地上網多買一個有特別套頭的BB拆除工具,就只是為了拆Octalink的crank。反觀SRAM的話,即便是GXP,變動的只是crank arm設計,中軸和BB並沒有變動太多。基本上可以把SRAM crankset裝上shimano Hollowtech II 的BB都不會有問題。

但是SRAM也是有自己的個性。用Shimano習慣後會覺得SRAM少了一味。
everest_chen wrote:
我一直以為所謂的Ho...(恕刪)

請參考這兩家相關的專利,裡面有資訊說明。
我自己是喜歡sram,
最主要是我的第一台登山車是sram的變速系統,
我買這台車時完全不懂車,卻也萬萬沒想到全車都是好料。
我的登山車是x7,順手、好用,大盤還是truvativ的橢圓盤。

後來換公路車我也是找sram的,純粹是情有獨鍾。
也是買了車之後,才去研究變速系統的等級、價位、重量等。
sram raivl,跟同價位的105相比,就是比較輕,
rival的重量甚至接近ultegra,而且還便宜許多。

我周遭的車友,我只看過四位是使用sram,
兩位force,一位是全套,一位混搭,force變把,ultegra大盤,
兩位是apex 10速,我自己是rival。

我只看過一位是用campy,
其他的清一色都是shimamo,105最多,也有dura ace的。
everest_chen wrote:
我一直以為所謂的HollowTech...(恕刪)


我原本組車是要選 SRAM,但是,最終比較之後。

得到的心得是

以規格來說,SRAM 大勝,但是在台灣,Shimano 勝。

Shimano 勝在市佔率-零配件好找、不必擔心將來要買個鍊條,要找好久,此外,Shimano 價格實在、產品品質穩定。
新店小高
我記得軸承耐用條件是鋼珠越大越好 鋼珠越少越好

因為大鋼珠真圓優 抗衝擊能力高 鋼珠少接觸點也少 則耗損少

中軸24mm就是發展成熟的耐用產品 但是bb軸承大顆 大盤軸心是鋼的

重量壓不下來 外掛bb又更重

sram作法就作法極端一點 吸引特定族群 像是輕量化這點就贏shimano

我手邊有組dub大盤 30mm軸心材質不是鋼的 重量會很有優勢

dub薄軸承在減重上有效果 還有sram powerglide齒片 也是業界最輕

sram一組公路蜘蛛盤不到550克 shimano頂級大盤也要610g

像是red飛輪耐用與上鏈效率不如shimano 但就是他x的輕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SHIMANO 需要不同工具,而 SRAM 所需工具統一,我猜主要是文化影響。

SRAM 是美國牌子,在國外,很多事情都是自己DIY,地方也大,家裡的車庫多半加裝一下,就有工具間的功能。所以,當SRAM設計師在設計自己的產品時,會很自然的將規格盡量統一,方便購買者能自行維修。

Shimano 的設階某程度上很符合日本國情。日本地方小,住的地方都狹窄了,更不會有太多地方拿來整理車,所以大部分人是交給車店處理。相對來說,製造商也不會介意更換不同的安裝方式,只要他能達到他追求的目地,它就會做更換。對製造商的思維來說,他預期新設計的工具是腳踏車店購買一組,服務1+N台車。

拿後變來舉例,當後變導輪拆下來整理或清潔,你會發現SRAM的導輪上就很直接的寫著 up and low,而SHIMANO 則是 pulley 跟 tension的標識就沒那麼清楚。這時候,就覺得SRAM很親民XDD

至於中軸直徑

原本中軸直徑差異,我猜是優化結果還有patent的考量。

先假設不考慮輕量化,越粗的中軸,抗扭會越強。但是傳統中軸17mm 直徑不夠選手踩踏嗎?傳統中軸除了重量外,其實整根實心的抗扭轉不會差到哪裡去,而且高階的四方軸甚至有鈧軸,鈦軸。我猜主要發展一體大盤應該是為了輕量化外,最主要的是避免驅動側曲柄擴孔。曲柄在維護過程的拆裝,就算每次安裝有對凖四方軸面向,拆裝次數多了,擴孔的程度就會越來越明顯。一體大盤就沒這樣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Sram 採用30mm 跟 shimano 採用 24mm,這可能就要問設計師理念了。從網路上的資訊,貌似SRAM也有24軸,而新的DUB是28.99mm。

如果純猜測,美國設計就喜歡粗曠點,而且SRAM從山地套件起家,山地BB照道理會比較重視側向受力,會採用大的鋼珠,再加上他的設計目標就是共用,所以公路車也採用大中軸貌似對SRAM來說是很合理的選擇。

Shimano 則是從公路車起家,所以設計時,認為24mm 強度就夠選手踩踏,就沒繼續做更大了。畢竟直徑越大,輕量化變得更加困難。

兩者佩林都夠用,也應該沒機會讓他來不及散熱,畢竟單車是腿力,不是馬達,迴轉再高也比不上引擎。

變速差異(電變之前)

SRAM跟 SHIMANO 對使用者最大的差異應該在於半檔。個人認為半檔是個雙面刃。半檔可以讓小對更多的小,但是大對大時,風險就變大了。雖然大家平常都在說避免大對大,但是有時候操控時,難免忘掉,所以我自己是不太用大盤半檔。(當然後來SHIMANO的大盤半檔規則又有改變)

至於SRAM大盤掉鏈問題,我是覺得,或許是安裝問題。試問,如果SRAM大盤真的掉鏈機率高,那世界級的競賽選手們可能都不會拿高掉鏈的產品去比賽了吧。我的rival 是二手車,前車主沒什麼騎(某台北單車店家賣出),擺了兩年就賣給我。第一次出去,大盤轉小盤就掉鏈了。後來就自己去翻SRAM的安裝說明書,發現鏈條太長,裁了鏈條(鏈條因為使用快扣,無法調到最好長度,需使用插銷,所以現在差一目)。前變跟鏈條空間留太多,SHIMANO容錯高,但是SRAM彈簧強,鏈條跟前變的空間不能太開,說明書上面有註明寬度。調好之後,雖然差一目,但還沒掉鏈過。或許有些技師拿SHIMANO的經驗來安裝SRAM?

(微轉跟SRAM很類似,我第一次組裝單車就是用微轉,微轉彈簧強,操太兇,久了上下限有機會跑掉,強彈簧帶來變檔快速,但是也是會有代價,所以保養要定時且確實...)

一點個人想法
rucifer444 wrote: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SHIMANO...(恕刪)


選Campy啊
獨特對鎖大盤技術最小Qfactor
適當的腿長維持變速快狠準
變速上下五檔也是猛
小耳朵設計讓變速變直覺
土城加藤鷹
看了你的簽名檔,秒懂連跳五檔才能配合你的指速 XDD

isohera wrote:
選Campy啊 獨特(恕刪)
rucifer444 wrote:
看了你的簽名檔,秒懂(恕刪)

這你也能注意到~

真的好眼力~
抱歉我錯了

最近去研究sram dub大盤 發現外掛bb軸承也是大顆的掛在外面

最近被壓入bb搞的很累 自然會想成在41mm的洞塞一根30mm軸心的軸承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