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好
小弟目前在編一組框(90高),但是發現他的前後輪居然都只有16孔...前輪我還可以接受
但是後輪只有16孔的話...會不會很容易偏擺?
目前在市面上常看到的輪組...後輪應該也有21孔...
順便想請教請教一下...什麼編法可以在幅條最少的情況下得到最大剛性...?
文章關鍵字
摳你馬 MCC

前後都是12條

而且還是六芒星的排列

一樣嚇嚇叫



要強度 ---> 雙側三交叉
chenweikiang wrote:
摳你馬 MCC前後都(恕刪)

CORIMA MCC 看起來真的很帥
不過也只在朋友那裡看過,碰都不敢碰
感覺一碰就斷了
不過幅條好像特別粗...而且還是碳幅條的樣子?
正向剛性:無X > 1X > 2X > 3X > 4X
側向剛性:2X > 3X > 4X > 1X = 無X
傳動效率:4X > 3X > 2X > 1X > 無X


正向剛性是看幅條拉力,幅條越直拉力就越直接

側向剛性不是看誰X得多,是看誰的幅條交疊互扣的位置比較高
幅條若無交疊互扣,不管你X的位置再高側向剛性都不會增加

傳動效率是看你的傳動側幅條跟花鼓的垂直角度
90度角會得到最佳傳動效率,不足或超過,傳動效率都會遞減

---
補充一下
為何現今輪組大多採取2X編法
因為這能得到最佳的側向剛性、以及良好的正向剛性與傳動效率

但4X跟3X不是傳動效率更好嗎?
就X的部分是這樣,但影響傳動效率的因素不只編法還有幅條長度
4X跟3X需要的幅條長度會增加許多,尤其4X需要的長度已經達到300mm
不只傳動效率受影響,還會增加無謂的重量,並且嚴重喪失正向剛性
後輪 16孔, 實際上只有 1X 和 2X 可選,
後輪不會用 1X 的, 所以只可選 2X

TWONI wrote:
各位前輩好小弟目前在(恕刪)
怨念聚合體 wrote:
正向剛性:無X > 1X...(恕刪)


還不知道有點這部分的知識。最近剛剛自己編完一個和後輪給我的XC MTB。因為網路教學與原本的車輪都是三交叉發的,所以我也是照著三交叉發做。有看到四交叉的教學,說是更堅固更耐受,不過那幅條長度光是計算就真的是要至少29公分,用在29吋輪框上的三交叉編織法。

金屬特性就是越長越容易彎 (堅硬的鋼筋超過兩尺後是會彎的),就越需要更多的加強去維持強度感覺可能對於29吋輪的話,你要摧殘車輪(盡情玩山道),就編四交叉法比較穩當,
everest_chen wrote:
還不知道有點這部分的(恕刪)

2X跟3X就編法來說算是伯仲之間
2X在正向剛性、側向剛性小贏 (2X的幅條交疊處只比3X高一丟丟)
3X在傳動角度方面小贏
不過3X幅條比較長,若把這點考慮進去那3X很可能三者皆輸

所以沒人在用4X編法,因為幅條太長傳動勢必受影響,角度帶來的優勢反而被抵銷
何況幅條比較長也會比較重,在驅動上面又吃虧了

這也是我之前回應某篇小徑車競速優勢時說過的
小輪組因為幅條短+輪框小,所以剛性、傳動效率特強
加上輪組重量更輕,而且還是輕在輪組外側,加速性是完全幹掉700C的
如果現今的公路車賽不限制輪組尺寸的話,那700C將成為歷史
當然應該是不會有這天啦,畢竟UCI相當維護傳統
怨念聚合體 wrote:
2X跟3X就編法來說(恕刪)

不過在齒比相同踏頻一樣的情況下
700c跑的應該比小徑快很多
不知道在哪種情況小徑會比較有優勢?
TWONI wrote:
不過在齒比相同踏頻一樣的情況下
700c跑的應該比小徑快很多
不知道在哪種情況小徑會比較有優勢?

傳動行程要相同才能叫"一樣"

比如700C輪組的傳動行程
700CX23車胎周長2113mm X 50/11=4.545齒比 X 90踏頻(分鐘) = 時速52KM/H
小徑車要達到相同的傳動行程,大盤就要用到68t
451CX23車胎周長1560mm X 68/11=6.181齒比 X 90踏頻(分鐘) = 時速52KM/H

當這兩者條件相同時,小徑車的加速一定比較快,而且更省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