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 Anyroad從2019後在世界市場上好像漸漸淡出了


WilLiao wrote:
Anyroad 應...(恕刪)



你引的文章中的摘要提到了幾點:

2012年捷安特推出全球第一款混合公路車和登山車的創新產品ANYROAD,當時捷安特企業總部是抱持著很高的信心推出ANYROAD,但是台灣的通路商卻並不看好這款創新產品,因此也不願意提高進貨量,沒想到上市之後市場的反應卻出乎意料的好。


ANYROAD的主旨是為了提升使用者的騎乘能力,建立對騎乘彎把公路車的自信,以讓使用者擁有騎乘專業彎把公路車的能力。捷安特總部設定的ANYROAD目標族群是:擁有騎乘平把車經驗的使用者,或想嘗試彎把公路車卻有所顧慮的使用者、以自行車運動健身為目的的使用者,以及35-50歲的男性族群。根據通路商的觀察得知ANYROAD的消費者都是以同時想要有公路車與登山車功能的需求作為選擇考量,而且都為男性的消費者,這與捷安特的目標族群設定吻合。


研究裡深度訪談了十位ANYROAD男性使用者,其年齡分佈為32-56歲。其中有八名以自行車作為運動健身為器材,都有平把車的騎乘經歷,是被ANYROAD的全方位功能所吸引,這與捷安特的目標族群設定很相近;但ANYROAD也意外吸引了兩名擁有專業公路車騎乘經驗的使用者,他們對於ANYROAD的舒適度非常滿意。
巨大在全世界的銷售, 仍然是以歐洲最佳.
2017年總生產量440萬台.
歐洲 31%
美洲 21%
中國 15%
台灣 6%
日本 5%
其他 18%

至於Anyroad,歐洲目前還有保留Anyroad碳車與鋁車的銷售, 美洲的話剩下加拿大還有, 澳洲也還有,但把碳車砍了,只剩鋁車.
銷售量固然重要 但是賣得好不好 除了看銷售量
還可以看總人口的接受度

舉例來說
大陸人口13.79億, 占總銷售量440萬 15% = 660000, 人口接受度 0.047%
台灣人口2358萬 , 占總銷售量440萬 6% = 264000, 人口接受度 1.1%

也就是台灣人接受Giant品牌是大陸人的23.4倍
歐洲美洲的人口我無法估計, 所以用大陸舉例

Anyroad的問題其實前輩們也講了很多了.
1. 車架壓縮太嚴重導致很多人覺得普遍醜.
2. 車架真的太重

上了年紀的人想要一台類似Anyroad功能性的車, 但卻不想要以上缺點,
市場上需要一台這種車


Monte920 wrote:
巨大在全世界的銷售...(恕刪)
t.y. wrote:
suan大, 不好意思我想請問一下, 為什麼你一直認為anyroad "注定賣不會太多"? 你的看法和我正好 "完全相反", 所以來小討論一下好了.


因為台灣小
Anyroad 這種配置, 剛 看了一下各位樓的討論, 原來就是被稱為 gravel bike
其實我對於這類比較沒有研究, 只知道 泛叫越野公路車..

--
當初我看到anyoard 的推廣影片時, 就覺的台灣很難推銷
而這種越野公路車 個人是十分地看好 國外市場

主要是知道美國的環境和台灣的差異, 可能一條道路好幾十公里都沒有人煙,又不是柏油路面的小石路面
外國人又很喜歡探索的感覺

這時就會發現 騎登山車太龟, 騎公路車不能跑.. 這車就很棒
達到探索的樂趣

請參見
歐美單車新趨勢-GRAVEL BIKE砂石車來襲


但是 台灣就不同了, 到處都是柏油和人造道路
其實escape 這種城市旅行車就搞定了

所以見到一堆人改胎, 換掉這種越野胎, 後來的fastroad,簡直就是幫你改好
這換胎的行為就破壞了anyorad 越野探索的樂趣 就知道anyroad 在台灣自然不會買的太好


車在台灣面臨的問題, 就是環境
如果你在台灣看到碎石步道, 那一定是登山人行步道, 不要亂騎好嗎?
累了, 找一下便利店就可以吹冷氣, 探索個貓呀

很快的, 公路類的車上市, anyroad 就更退熱了

只是我一直以為anyroad 會在歐美很受歡迎.. 聽到樓主說anyroad 淡出有一點嚇到
直覺是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吧!

應該有更棒的車款出來了吧!
我是對 anyroad 有興趣的人,

幾個月前,我還不認識 anyroad 車款,
那時,因自己年紀大,肚子大,體力精神皆衰退,
想買台腳踏車騎。
看到樓主 Monte 大在討論 escape 1,兼論前叉是否需要避震器 ?
暨其他車友之討論后,買了台平把入門休閒車。

再因腳踏車的入門問題,多看一些討論串,
就常看到樓主 Monte 大介紹 anyroad 的騎乘經驗,
對於像香蕉弧度的車架,個人的感覺上是蠻喜歡這種設計。
再加上三盤的大盤,較輕鬆的齒比,舒適的寬胎,
不太趴的姿勢,
想說,可能適合歐吉桑的我,作為未來試圖跨入彎把車領域的可能性車款。

再查詢到,與入門 anyroad 2 相似的彎把跨界混和車款,
美利達有 Silex,入門 200也是從二萬多起跳。

後來,版上出現一個討論串,軟腳,半百騎 anyroad,如何改善爬坡 ?
引起我的興趣,
想說若找了台 anyroad 2 就輕鬆騎,如爬不上,尚可參酌前輩車友的建議方案。

去了捷安特車店,
店員與我討論騎車的狀況,現有車種,想騎的區域等,
他問我,有沒有看 01版上,軟腳,半百騎 anyroad,如何改善爬坡 的討論串,
建議我買同價位的 contend 1,經濟實惠,也
較適合居住在鄉下地區的我,往丘陵地區山坡公路騎乘。

再去美利達看 silex,
老闆說,西利的車架為適應輕度非鋪裝路面,堅固些也較重,輪組也是。
老闆說我應該找輕快些的車,爬爬坡也較適應。
再說,美利達在辦特惠活動, 斯特拉 400 用 5800套件,降價後的
價格與用 sora 的西利 200 相近,一般人的需求,適合買哪一台,應是很清楚。




suan2289 wrote:
因為台灣小...(恕刪)應該有更棒的車款出來了吧!


如果因為台灣小, 那 tcr defy propel 的銷售量應該也都小, 不是嗎?

應該是看台灣這個(小)市場裡面客群分類的"比例".

.
.
.

我猜會因為G社資源配置的關係, 以後anyroad不會有接替車款了. Monte大在一樓有列出G社其他的替代車款了.

t.y. wrote:
如果因為台灣小, 那 tcr defy propel 的銷售量應該也都小, 不是嗎?
應該是看台灣這個(小)市場裡面客群分類的"比例".


台灣小 是說 台灣的面積 不大

因此, 沒有如美國的地理環境, 台灣大多都是柏油公路為主


之前看文章說 台灣道路密度居然已是世界第一

這時要 越野.. 空間不大


Anyroad 這種強調 克服各種路面的越野公路, 自然 不受喜愛
畢竟 登山車 都 勢微
suan2289 wrote:
台灣小 是說 台灣...(恕刪)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讀一下上面網友提供的碩士論文摘要? 很多車子你不能把它當成單一目的的車來看市場的銷售指標. 舉個例子,空力車照說只適合平地高速破風使用,但是很多人買其實他們的腳力並不怎麼樣,他們要的就是一個"帥",也有不少人拿來爬坡,雖然沒有善盡空力車用途,但又如何? 並不能阻止人們買啊!

同樣,越野公路車(廣義的)不是單單僅限於"越野"或"爛路",把它們拿來騎柏油路也很適合. 越野公路車的好處是比純公路車更舒適,也更穩定,也比較不趴. 所以很多四十歲以上的人騎車目的不是競賽,而是健身,而且越野公路車就算比純公路車慢了一點,好歹還是比有避震器的登山車快,因此其實這塊市場仍然是蠻大的. Anyroad在國外還是有TCX, Revolt, Toughroad可代替, 在台灣我感覺是用Defy或Contend或Fastroad來代替. 這是G社的銷售策略,我們管不到. Merida也有Silex可選. 但你一直說越野公路車在台灣不會受喜愛,我並不覺得. 單單穩定度,舒適度高,以及比較不趴這幾點,就可以賣給一堆多金的歐吉桑族群. 畢竟買車,所謂"快",並不是唯一的考量.

另外,你說登山車式微,我也不覺得. 那種很貴的雙避震器登山車也許路上比較沒那麼多,這點我承認(也許都在深山叢林中),但是有前避震器的硬尾式(Hard tail)登山車路上的可見度極高,一點也不會少於純公路車.
台灣當然不比美國,但也不是沒地方探索啦。我在台北騎單車騎了三年,昨天第一次上小觀音發射站:



當然在台灣騎碎石路車95%還是在柏油路上跑,但剩下那5%是公路車到不了的地方。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