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文// 非拆機殼 讀舊碟的方法


g1072003 wrote:
小弟業餘工作是幫人...(恕刪)


google 伽利略 它們家很多硬碟轉接工具...還滿好用的
猶記得家中第一台電腦是486dx2-66,
8mb ram ,昆騰420mb hdd,
et 3000 vga 1mb,14"螢幕,
2x cd-rom,33.6k modem,
當時的滑鼠是9pin接頭,下面還有一顆滾球,
鍵盤是大頭。
當然5.25吋、3.5吋兩種軟碟機都有。

Mosaic wrote:
我也不承認 用過 5 1/4" 軟碟~~...(恕刪)


我也不承認 用過 5 1/4" 軟碟,又在另一頭打洞,然後可以正反兩面使用!

g1072003 wrote:
小弟業餘工作是幫人...(恕刪)


為什麼500M不用個隨身就好?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裝進去後才想到忘記抄C/H/S 參數,又乖乖拔出來
抄完再裝回去,又忘了調jumper..
調好最後發現排線根本轉不過去.........


IDE年代的蠢事三連發幹過的請自己舉手.(SCSI的也可以亂入)
g1072003 wrote:
小弟業餘工作是幫人剪...(恕刪)


這顆是非常老舊的介面了。
那就是所謂的 IDE介面(40 PIN),
原則上IDE的極限就是IDE100,但是根本無法達到,
最後的主流是IDE66,
但無論為何,都是IDE排線就是了,
現在都已經sata時代,都邁進M.2/PCIE了,
所以IDE介面已經很少了,您需要買個:
IDE to USB的轉接線才能用…

另外一個是目前還能用的SATA介面,這個好解決,
目前仍是主流介面,不用擔心無法使用,
隨便一個SATA外接盒都能用。


寫到這…讓我回想到沒有硬碟的時代…
當時還是5.25吋軟碟片,而且容量才320KB...
螢幕還是單色的那種…
現在手上還有一盒1.44MB的軟碟片,還是新的…
軟碟片還會發霉…(資料全死…)
HDD的話,上國中才用到250MB的硬碟…
不過還好是3.5吋的…當時還是最新款…
現在有誰還在用軟碟機,不到GB級的硬碟呢?

目前手上還活著且容量最小的硬碟應該只有 32G SLC SSD…
再上去就是 40GB IDE HDD…

不小心曝露年紀了…XD
我一定不會承認我用過,要抓的到要跳jump
IDE介面還好吧。

現在位置視野內就有一台電腦還是IDE介面....使用者死不花錢更新系統~~~
早期很多錄影機都是 AV 輸出,非檔案輸出, 故早期都使用 RS232 或 PCI 影像補捉卡轉成檔案.
(早期流行 VCD 格式,早期轉這些是很花時間的.)

如果使用者又是習慣於這些模式,或這些是以前所拍攝的,就有可能遇上這種情況.

以前沒有 USB 支援,所以無法使用 USB , 但應該可以燒成光碟.

只能想像是遇到不是很熟悉電腦的使用者.


前陣子有朋友拿一台 SCSI 50 PIN 的硬碟來,請我讀出裏面的一張照片.

我看了很頭大,手邊有 10 幾張 SCSI 卡,但都是 PCI 介面,無法用於現在主機板上.

最後送上一張 SCSI 卡及 SCSI 排線,讓朋友回去自己想辦法!

這種古董硬碟.我以為只會在(資料救援公司)出現呢

第1顆容量只有540MB...

有必要拆硬碟嗎.雖說那台電腦可能太舊沒有USB.

但總可以燒光碟吧(CD-R都有650MB...)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