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傳統硬碟廠商不肯在加大快取大小?


Kenny_Din wrote:
一種是只要沒通電 資料就會消失就像RAM 及硬碟的快閃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的data retention可長達10年,應該被歸類於NVM

我用的硬碟從早期的20MB到目前的500GB ( 1TB還沒買),

中期的硬碟是配置128KB/256KB/慢慢增加到目前最多是64MB,(聽說企業級硬碟有配置128MB快取),
中途也有容量相同但是快取容量提升4倍的( 一般是2MB,提升4倍的是8MB)

快取的用意原本就是要降低DATA LOSE的機率,進而提高系統計作效能 (減少CPU閒置時間),

但是畢竟配置快取會提高硬碟的成本,所以現在才有再加上快閃記憶體的設計.

所以硬碟廠商當然也都有聽到建議,不然何必理會我們的要求?


不知您的要求是加到多大? 1GB 嗎? 或是 2GB ?
Renrenrenrenrenren wrote:
我用的硬碟從早期的2...(恕刪)


我不太清楚硬碟上的快取記憶體跟RMA是不是一樣,如果是一樣的東西話
參照 BUFFALO HD-GDU3 3.5吋 的外接盒 使用DDR3 400MB的快取
我想512MB~1GB就夠了吧!

也許事情不是我這個憨人想的這麼簡單
如果加大快取成本太高,
那多做一個可以插筆電RAM插槽,看使用者自己的需要....
能做出來不是一種技術性的炫耀嗎?
算了,我這是天真的想法。

tekarin wrote:
現在電腦的瓶頸卡在硬...(恕刪)


我覺得傳統硬碟效能已經不差了

硬碟密度也開始慢慢遇到瓶頸了...目前是單碟1t...但之前好像有看到還能再增加...

多少在未來還能提昇一點點性能吧

我覺得傳統硬碟現在應該把重點放在品質還有單位成本上面...這樣才比較正確

至於嫌傳統硬碟慢的話...現在ssd價錢已經降了不少...至少買顆當系統碟負擔也沒有很大

總之要快的話直接去坐高鐵....搭客運還要求司機開快點根本強人所難 也不合理
現在還好128G 給你抓個3000左右 價位比較能接受 當然如果3000可以買到240G左右 那就更完美
然後傳統硬碟S3 快取64M跑的其實也還不錯跟以前相比

話說現在電腦都很強 又省電

硬碟上的cache是RAM沒錯,而且主要廠商還是台灣的廠商。

但這種cache 不能加太大,一方面是加大無用,因為資料最後還是會堆在RAM到硬碟之間。

另一方面是cache愈大,代表斷電所產生的風險愈高。

對了,三大硬碟廠商的RD當然不是笨蛋囉!

我也覺得沒必要,加了就是更貴
但現在32M,也沒比以前4M甚至2M快那去(當時2M和4M可還有明顯價差,但個人使用其實無感)

你要的東西其實就是SSD了,把磁軌換成記憶體,當然價格也就反應出來了
同樣的東西既然你會用ramdisc,那就完全沒必要去等這樣更大catch的HD出來
電腦處理一項作業
hd ram cpu
處於一個巧妙的平衡上

看作業需求的複雜度,衡量本身系統的弱點在哪一項,再針對弱項去補強
錢才花的有意義

如果瓶頸卡在cpu上,不管ram加多大,處理時間還是一樣的久
最基本的省成本
1g的ram和32m的ram肯定是32便宜
再來就是斷電問題
雖然現今作業系統都是有log在記錄
但是斷電還是一樣會遺失資料
只是會記錄說哪些檔案讀寫完成哪些沒有完成要undo
我推測如果硬碟ram太大
斷電會讓讀寫頭無法完全把資料寫進去
導致作業系統以為commit的東西實際上卡在硬碟的ram上
結果因為斷電就gg了
所以seagate才設計有快閃記憶體的元件
來保證資料在斷電時不會因為來不及寫近磁碟而消失
而buffalo那一款則是因為用它自帶的軟體去傳
所以他可以知道到底有哪些東西實際寫進硬碟中
以便斷電後重新傳

效能跟大容量未必有正比關係
你回去看INTEL 775時代的CPU就知道了
一開始效能確實跟快取大小有關係
可是到後面加大效能就沒增加多少了
(同頻率測試)

且快取只在隨機存取時有效果
讓一些常用的東西丟在RAM裡需要時高速吐回來給系統
問題就來了,快取變大系統要求那個檔案的時候是不是真的找的到?
感覺就好像你在1個櫃子裡面找一枝筆跟在512個櫃子裡面找一隻筆....
找不到的話不是一樣又要從碟盤裡挖出來給系統.....
大檔案超過快取可容納的還是丟回到用碟盤的低速區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