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和穩重的人相處

生活中,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高度評價一個人,你會用哪個詞?
是聰明?是勤奮?還是大方?
但慢慢的,越來越多人用“穩重”來表示對一個人的高度誇獎。每個人都喜歡穩重的人相處、共事。
非常同意。
特別認同股神巴菲特說過的一句話:“穩重,是比聰明更重要的品質。”
與穩重的人相處,踏實又安心;與不穩重的人交往,是對時間、生命的極大浪費。
那怎樣的人算“穩重”呢?
總結起來,無非就是說話真誠,做事有度,心懷他人。

說話真誠
語言學家王力曾說:“潑婦罵街往往口若懸河,走江湖賣藥的人,更能口若懸河,然而我們並不承認他們會說話。”
說話是最容易的事,隨便張嘴就可以。
說話也是最難的事。
因為一句能讓人信服的話,並不在於語勢滔滔不絕,辭藻華麗,而更在於是否言之有物,是否真誠。
詩人晏殊,便是以說話真誠著稱於世。
據說參加科舉時,晏殊看過試題後說:“陛下,十天以前我已經做過這個題目了,草稿還在,請陛下另外出個題目吧。”
真宗見晏殊如此真誠,感到他很可信,便賜予他“同進士出身”。
任職期間,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員常外遊結伴取樂。
晏殊因為囊中羞澀,便只好在家裡讀書習文。
後來,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官職,許多大臣不解。
真宗說:“群臣經常出門遊玩飲宴,唯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的合適人選。”
然而晏殊謝恩後,卻說:“其實我也是個喜歡玩樂的人,奈何囊中羞澀。如果我有錢,想必也整天玩樂吧。”
也因為這些事,使晏殊在君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大夥也更加信服他了。
有句古詩說的好:“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與人交流時,常懷顆真誠的心,怎能不讓人心生信賴呢?
相反,胡言亂語、謊話連篇的人,只能讓人心生惡感,讓人背棄。
就像耳熟能詳的寓言“狼來了”,那個謊話連篇的放羊小孩一樣,最後自食惡果。
孔子說過: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意思就是:穩重的人,說話謹慎,行動敏捷。
諾不輕許,言必有物,態度真誠,這才是個穩重的人,言談間應有的修養。

做事有分寸
《孟子》中提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穩重的人,往往心中有度,講究分寸。
知道何事該做不該做,知道何物該拿不該拿,不會為了一時貪欲,失了本心。
曾國藩建立的湘軍,以善戰聞名。
作為湘軍的靈魂人物,他領軍剿滅太平軍時,立下赫赫戰功,湘軍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日盛,清廷當權者心中不禁心生忌憚。
為解除朝廷疑心,曾國藩主動減兵削權,消除了朝廷上下那些說他擁兵自重的流言。
此舉,讓他迅速獲得了朝廷信任,在風起雲湧的政壇上拯救了自己。
古人常說:過猶不及。
一個穩重的人,做事勢必有準。進退有度,為人有所分寸。
《三國演義》中,謀士許攸就是個反例。
年輕時與曹操為友,後來成為袁紹的謀士,多次為袁紹出謀劃策,力主攻打曹操。
後來卻又因家人犯法而叛投曹操。更建議曹操偷襲烏巢,結果大獲全勝。
大戰後,跟隨曹操回城,卻仗著有功而口出狂言,辱罵曹操,輕視曹軍將士,最後亦難免殺身之禍。
許攸誠然有功,卻是逾越了自己身份該有的底線,失了分寸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穩重的人,行事講究分寸,明理得體。處什麽位做什麽事,端什麽碗吃什麽飯。
自然而然地,就會讓人心生好感,初見生歡,久處不厭。

心懷他人
有句老話說的好:“人怕交錯友,心怕給錯人。”
穩重的人,做人厚道。心中除了自己,更心懷他人。
聽說一個寓言故事:
狗和狐狸是好朋友。狗很厚道,吃點虧也不在意;狐狸精明,有便宜就佔。
有天他們遇到了獵人。
獵人對他們說,“你們兩個猜拳,贏的可以走,輸的就得當我的獵物。”
結果狐狸輸了,狗活了下來。
善良的狗哭著說,“說好一起出石頭的,我出了剪刀,誰知你出了布。”
穩重的人,心中厚道。寧願自己吃虧,寧願自己不好過,也不讓身邊人受累。
相反,則是一副終日算計,愛佔便宜的人,小到蠅頭小利,大到身家性命,這樣的人,絕對與穩重掛不上鉤。
生活中,有時候很多小細節,能讓人感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是否穩重。
走在馬路上時,那些會主動走在左邊,把更安全的位置讓出來的人;
一起乘坐電梯,不管是先出還是後出,都會用手擋在門邊,以防門在其他人往外走的時候突然關上夾手的人......
這樣的人,十分穩重。
因為心中常懷他人,與之相交,永遠如沐春風,永遠不用擔心因為利益出賣妳、傷害妳。
有媒體做過非正式調查,發現95.7%的人身邊有不穩重的朋友。
其中45.2%的受訪者表示,遇到這種人,能躲就躲,盡量不再與之相處。
作家王瀟也曾經說過:“面子是別人給的,別人會把面子給那些穩重的人。”
由此可見,一個穩重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因為穩重,所以說話真誠;因為穩重,所以做事有度;因為穩重,所以心懷他人。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喜歡和穩重的人相處,你呢?


- E N D -
noxmemory wrote:
詩人晏殊,便是以說話真誠著稱於世。
據說參加科舉時,晏殊看過試題後說:「陛下,十天以前我已經做過這個題目了,草稿還在,請陛下另外出個題目吧。」
真宗見晏殊如此真誠,感到他很可信,便賜予他「同進士出身」。
任職期間,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員常外遊結伴取樂。
晏殊因為囊中羞澀,便只好在家裡讀書習文。
後來,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官職,許多大臣不解。
真宗說:「群臣經常出門遊玩飲宴,唯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的合適人選。」
然而晏殊謝恩後,卻說:「其實我也是個喜歡玩樂的人,奈何囊中羞澀。如果我有錢,想必也整天玩樂吧。
也因為這些事,使晏殊在君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大夥也更加信服他了。

已經做過那個題目了.可有拿出草稿呢?
假若沒有檢驗草稿.其實也是有可能是覺得那個題目很難發揮.故意這樣說...
其實我也是個喜歡玩樂的人,奈何囊中羞澀。如果我有錢,想必也整天玩樂吧。
這句話...
是否有投真宗之所好?
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官職.他卻這樣說.
其實有很大的風險.
有點打臉真宗的的感覺.
有些君王會覺得他看中晏殊.是因為其勤學.而晏殊卻說他也喜歡玩樂.只是因為囊中羞澀.
這不是在說真宗的眼光有問題?

這樣的故事讓我覺得晏殊摸索揣摩真宗的心意.而投真宗所好的行為...
noxmemory wrote:
曾國藩建立的湘軍,以善戰聞名。
作為湘軍的靈魂人物,他領軍剿滅太平軍時,立下赫赫戰功,湘軍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日盛,清廷當權者心中不禁心生忌憚。
為解除朝廷疑心,曾國藩主動減兵削權,消除了朝廷上下那些說他擁兵自重的流言。
此舉,讓他迅速獲得了朝廷信任,在風起雲湧的政壇上拯救了自己。
古人常說:過猶不及。
一個穩重的人,做事勢必有準。進退有度,為人有所分寸。

即便曾國藩不主動削權.清廷當權者就拿曾國藩沒有辦法嗎?
答案顯然不是.僅僅是有點忌憚罷了.
所謂伴君如伴虎.在曾國藩的處境.我想多數人都會做一樣的選擇.
畢竟並沒有抗衡清朝的實力.即便其剿滅太平天國.
但他畢竟並沒有太平天國的底蘊.可以抗衡清廷.
為了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狀況.我想多數人都會如此做吧...
noxmemory wrote:
《三國演義》中,謀士許攸就是個反例。
年輕時與曹操為友,後來成為袁紹的謀士,多次為袁紹出謀劃策,力主攻打曹操。
後來卻又因家人犯法而叛投曹操。更建議曹操偷襲烏巢,結果大獲全勝。
大戰後,跟隨曹操回城,卻仗著有功而口出狂言,辱罵曹操,輕視曹軍將士,最後亦難免殺身之禍。
許攸誠然有功,卻是踰越了自己身份該有的底線,失了分寸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重點是紅色的四個字.假如他沒有做那個行為.即便他輕視曹軍將士.只要他能夠討曹操的歡心.
其實並無所謂...
在軍中.還辱罵長官.基本上是白目的無以復加.這樣的人不管在哪裡.都活不長久的...
noxmemory wrote:
聽說一個寓言故事:
狗和狐狸是好朋友。狗很厚道,吃點虧也不在意;狐狸精明,有便宜就佔。
有天他們遇到了獵人。
獵人對他們說,「你們兩個猜拳,贏的可以走,輸的就得當我的獵物。」
結果狐狸輸了,狗活了下來。
善良的狗哭著說,「說好一起出石頭的,我出了剪刀,誰知你出了布。」
穩重的人,心中厚道。寧願自己吃虧,寧願自己不好過,也不讓身邊人受累。
相反,則是一副終日算計,愛佔便宜的人,小到蠅頭小利,大到身家性命,這樣的人,絕對與穩重掛不上鉤。

這狗善良嗎?
誰知道是不是扮豬吃老虎.
平時的吃虧.關鍵的時候...
搞不好說好一起出石頭這件事情.根本就是這隻狗的套路.
知道這狐狸會相信狗.相信狗會遵守承諾出石頭.才會出布.
而狗也知道狐狸知道狗說要出石頭.狐狸肯定要出布.才會故意出剪刀.
狠狠坑死了狐狸.
最後還說風涼話:說好一起出石頭的,我出了剪刀,誰知你出了布。
這何嘗不是一種占了便宜還賣乖的表現?
搞不好事後.那狗還說了.真當他是狗?
是狐狸眼睛不好.把一條大尾巴狼當成狗了...
noxmemory wrote:
穩重的人,心中厚道。寧願自己吃虧,寧願自己不好過,也不讓身邊人受累。
相反,則是一副終日算計,愛佔便宜的人,小到蠅頭小利,大到身家性命,這樣的人,絕對與穩重掛不上鉤。
生活中,有時候很多小細節,能讓人感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是否穩重。
走在馬路上時,那些會主動走在左邊,把更安全的位置讓出來的人;
一起乘坐電梯,不管是先出還是後出,都會用手擋在門邊,以防門在其他人往外走的時候突然關上夾手的人......
這樣的人,十分穩重。
因為心中常懷他人,與之相交,永遠如沐春風,永遠不用擔心因為利益出賣妳、傷害妳。

妳確定?
這樣的行為表象.真的可靠嗎?
很多了渣男.其實也會讓女生感覺呵護備至.但是達到目的後.膩了.卻將女生棄之如敝屣...
noxmemory wrote:
因為穩重,所以說話真誠;因為穩重,所以做事有度;因為穩重,所以心懷他人。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喜歡和穩重的人相處,你呢?

說話真誠.其實很有趣的...
僅僅只是說話真誠?
也就是說話而已?
既然故意只有標明說話真誠.
所以.也就是說.做事未必真誠.
這樣到底是真的真誠?
還是被誤認為是真誠?

真誠.不管是說話.做事.待人.我認為都是一致的.
並不會只有說話真誠而已...

妳所舉的例子.真的符合真誠嗎?
晏殊.曾國藩.那條『厚道』的狗.他們真實的內心.
是否如他們所表現的那樣.可以被稱為真誠?
還是一種腹黑.甚至是厚黑的表現?

真誠的人.其實未必會到哪都受到歡迎的.
要看是在甚麼環境下.
一個真誠的人在爾驢我詐的團體中.只要爆出幾句真話.
就可以對這個團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在猜忌的人群中.也難免會被認為他的真誠.是否出於算計?
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即便是真誠的人.也是會被排擠的.

我認為重要的是真正實質意義上的真誠.是比較重要的.
哪種『說話的真誠』.僅僅是言語上的真誠...
個人真的是敬謝不敏...
戆男 wrote:
即便曾國藩不主動削權.清廷當權者就拿曾國藩沒有辦法嗎?

是真的沒辦法喔...
湘軍、淮軍基本上都是曾國藩帶出來的,
當時八旗戰力低+北洋軍隊尚未真正建立,
袁世凱的北洋軍隊(打敗南洋軍隊和逼退滿清的主要武力)和張之洞的南洋軍隊(武昌革命的主要武力。)則是接近同期....很後面的同期,
所以當時全國主要能打的軍隊,
都是湘軍、淮軍的人,
只是....曾國藩打平民起義出身+南京屠殺(中國人殺中國人才誇張),
導致曾國藩並無上位可能,
(看看南京當時死了多少人,死人的親友基本上是敵視曾國藩的。)
(所以曾國藩怕的不是滿清...而是太平天國以及被屠殺者的親友和後人,所以需要滿清保護。)
手握全國能打得的軍隊就已經是人生最高巔峰,
所以當時他只會想安全下庄,
滿清也想要重新掌握軍隊,
所以可以視為雙方交換利益的妥協關係,
證據就是...
左宗棠、李鴻章是清末的首要大臣。

戆男 wrote:
這句話...
是否有投真宗之所好?
真宗點名要晏殊擔任輔佐太子的官職.他卻這樣說.
其實有很大的風險.
有點打臉真宗的的感覺.

廟號"真",
代表這皇帝是個中上的明君,
廟號的內涵我就不多說了...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

晏殊說那話,
無論對人對事都很合理,
搞文的,
誰跟那些胸無點墨的那邊543?
但凡搞文的+政治清明下,
人與人之間的往來都有明顯的規範,
只是...
只有讀書人才懂,
(如果連台灣的政治都爭這種小兒科都不懂,要理解更高規則的官場遊戲潛規則就更難了..)
說點不客氣點的,
宋代書生治國,
在符合框架下的言論,
如果你覺得單純是投其所好、冒風險?
那真的就有趣了...
宋代以前基本上是"世家"治國,
宋代是半個世家+半個仕紳共同治國,
(世家、仕紳的緣由、形成、影響、結果...麻煩請自己去查資料,包含太多。)
所以一旦反對這樣的言論,
等同反對自己的統治基礎,
這樣有意義??
難不成當皇帝的要鼓吹下面的出來造反???

noxmemory wrote:
心懷他人
有句老話說的好:“人怕交錯友,心怕給錯人。”
穩重的人,做人厚道。心中除了自己,更心懷他人。

這種信用如果能一直持續下去的話,
那個人說出來的話,
沒人敢當作是開玩笑,
而且人緣也會很好,
因為我現在就是這個狀態。

但是同樣的...
喜歡開玩笑的朋友也不敢隨便亂開玩笑,
因為會被當真,
畢竟這類型的人,
諾不輕許、言出必踐。
(外表上通常會有個特點,笑起來的時候非常和善,但不笑的時候不怒自威...會給人一種兇惡嚴肅霸道的感覺。)

不過這種人,
自己找感情的對象都很糟糕,
因為不太會談情說愛...更不會判斷異性的好壞,
反倒是周圍的人努力幫忙牽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