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人類沒有發現外星文明?費米悖論可能的解

mesonny wrote:
你是想說共產主義比資本主義好?
文章中偷渡這些思想幹嘛?


我沒說誰一定好啊

我只是說資本主義不可能長期穩定存在

他有崩潰的趨勢和必然性

而崩潰後的資本主義會走向何方?

不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階段嗎?


正統馬克思主義者★托洛斯基是如何被史達林暗殺的?
以上影片介紹正統馬克思主義者★蘇聯紅軍締造者托洛斯基是如何被史達林暗殺的?
國際共運歷史有三條路線,第二國際、第三國際、和第四國際(托派),第二國際起初是恩格斯創立是歐洲社會民主黨的共同起源,但是在一戰後已經腐朽成為改良主義和機會主義,最終成為帝國社會主義這條路線已經失敗,因為後來被伯恩斯坦這類改良機會主義者,和帝國社會主義者歪曲,被列寧論證請看「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國家與革命」這些列寧的書和著作有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已經證明歐洲這些社會民主主義者實際上是小資產階級帝國社會主義假左派,在歐洲和日本都有大量自稱馬克思主義者、或社會民主黨的假左派政治家,例如歐洲的社會民主黨,最近英國工黨的柯爾賓現象就是一例,甚至是美國的伯尼桑德斯也在走社會民主黨老路;最近川普當選、脫歐事件、黃馬甲黃背心,這些事件本質上是由經濟基礎引起的上層建築變化,瑞典的人民家園從墳墓到搖籃的社會福利,歐洲他們一直是很活躍的一派社會民主主義者,但是這種社會福利本質上沒有取消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生產關係,是建立在已開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對開發中國家的跨國剝削基礎上,民族資本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給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工人高工資和比較好的社會福利以維持他們不革命成為貴族工人,有些歐洲社會民主黨人雖然自稱馬克思主義者實際上是帝國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
第三國際是列寧創立,但是後來整個被史達林主義給歪曲串改,史達林放棄世界革命,妄想在一國之內建立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後來案納粹合作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最後史達林在二戰為了和西方帝國主義英美合作,背叛了西方共產黨解散了第三共產國際,因此只剩下第四國際和托派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路線 ,但是托洛斯基後來在1940年代遭到史達林的格魯烏特工暗殺。

列寧和托洛斯基之所以堅持必須輸出革命到西歐才可能回頭拯救俄國落後的生產力和社會主義,被「史達林的一國社會主義幻想」和官僚主義的反動性質給背叛了,於是史達林發動了大清洗殺光了老布爾什維克,然後解散第三共產國際背叛西方共產黨,和納粹合作互不侵犯條約等等

----------------------以下是馬克斯在共產黨宣言的序言裡對俄國的看法,你以為中國能例外嗎?

《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狂熱發展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剛開始形成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   
那麼試問:俄國農民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或者,它還必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卡‧馬克思 
弗‧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於倫敦」


----------------------

這點我過去有發過類似的文章說明過,因為經濟基礎和科技的發展程度 影響生產關係 和上層建築也就是社會主義成敗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1萬年前人類在一個狩獵採集文明的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和大工業制度例如生產汽車也必定將會失敗 你不徹底學習瞭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理解為什麼
人工智慧發展會導致共產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念
為什麼沒辦法在生產力落後的經濟體建成發達社會主義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馬克思寫於1847年10月底,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卷。本文深刻地論證了資本主義財產權力(即所謂的「資產階級法權」)與政治統治權的關係。】 馬克思指出,權力有兩種。一是財產權力即所有者的權力,二是統治權力即國家的權力。資產階級的統治來自於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 馬克思認為,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消滅的物質條件尚未形成以前,即使革命階級暫時地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 如果資產階級實行統治的經濟條件還沒有充分成熟,即使從政治上推翻了君主封建制也只能是暫時的。封建主義會在舊的經濟基礎上恢復和重建。 總之,政治權力從屬於財產權力,財產權力決定了政治權力。 因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又指出: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據此原理觀察現代歷史: ——1917年在推翻農奴制的革命後,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在資本主義經濟不成熟的社會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不可能,事實也沒有。實際建立的新制度,是斯大林主義模式的紅色貴族等級特權制度,毛澤東甚至認為蘇聯出現了新沙皇。 這一紅色特權封建制度在1990年代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的白色革命所顛覆。此後的俄羅斯在資本主義生產力基礎上建立了現在的半國家資本主義、半市場資本主義的混合經濟制度。 ——那麼,1949年的內戰革命後,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有沒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 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馬克思說: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形態為依據。" 換句話說,儘管前蘇聯和中國的意識形態認為自己已經是"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制度,但是歷史學家判斷它的時代和性質,卻不能以這種意識形態的自我意識為依據。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也曾指出: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店主都能精明地判明某人的假貌和真相。然而我們的歷史學卻還沒有達到這種平凡的認識。 不論每一時代關於自己說了些什麼和想了些什麼,它都一概相信。(《馬恩全集》3-46) 【馬克思的原文】 「財產關係上的不公平』以現代分工、現代交換形式、競爭、資本積累(「積聚」)等等為前提,決不是來自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相反,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倒是來自這些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宣佈為必然規律和永恆規律的現代生產關係。 因此,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必然消滅、從而也使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必然顛覆的物質條件尚未在歷史進程中、尚未在歷史的「運動』中形成以前,即使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只能是資產階級革命本身的輔助因素(如1794年時就是這樣〉。 所以,法國的恐怖統治所能起的作用,只是通過自己的猛烈鎚擊,象施法術一樣把全部封建遺蹟從法國地面上一掃而光。這樣的事情是懦怯的資產階級在幾十年中也辦不到的。 因此,人民的流血犧牲只是給資產階級掃清了道路。 同樣,如果資產階級實行階級統治的經濟條件沒有充分成熟,要推翻君主專制也只能是暫時的。人們為自己建造新世界,不是如粗俗之徒的成見所臆斷的靠"地上的財富」,而是靠他們垂死的世界上所有的歷來自己創置的產業。 他們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首先必須創造新社會的物質條件,任何強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們擺脫這個命運。「 ( 以上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四卷,馬克思《道德化的批評和批評化的道德》)

我之前也和網友討論過:「共產主義並不是烏托邦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必然規律」


★不是走向社會主義,就是倒回奴隸制   

第四國際的提綱《戰爭與第四國際》(1934年)指出:「現代資本主義反動腐朽透頂和掠奪本性的暴露,民主主義、改良主義與和平主義的破滅,無產階級對尋求一條避開當前災難的出路的迫切需要,等等,把國際革命以振新的力量提到日程上來了。」   

十九世紀的問題,僅在於保證經濟生活能夠更快、更健康地發展;現在問題已經變了:如今的問題是阻止人類的自殺。這個尖銳的歷史性問題,使機會主義政黨徹底失去了立足之地。相反,革命黨認識到,它是按照歷史無情的必然性來行動的,它由此獲得了無窮的力量。   

另外,在上次大戰爆發時,只有少數孤立的國際主義者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與現在的革命先鋒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在當時,只有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革命的力量。但是,除了列寧身邊的一小批流亡者之外,絕大多數布爾什維克黨員都未能擺脫民族的狹隘性,看不到世界革命的前途。   
與上次大戰爆發時的前輩們相比,第四國際的人數更多,它的準備工作也做得更為出色。第四國際直接繼承了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精華。第四國際吸收了十月革命的傳統,並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最富有教益的歷史時期的經驗給總結成了理論。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戰爭會極大地加快政治進程。那些昨天看起來還很遙遠的重大任務,在兩三年內就會變成我們眼前的迫切任務,甚至可能要不了這麼久。依據和平時期的慣常形勢制定的綱領,必將落後於形勢的發展。與之相反,第四國際的過渡要求綱領,在目光短淺的政客看來非常「脫離實際」,但在發動群眾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它就會展現出自己的全部重要意義。


★無產階級革命   
人們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基本條件,並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資產階級已深陷絕境,並導致了統治階級的混亂;
(2)小資產階級中間出現了對現狀嚴重不滿、並絕望地尋求決定性變革的情緒,而沒有小資產階級的支持,大資產階級就撐不下去;
(3)無產階級中間產生了對現狀忍無可忍、並願意進行革命行動的意識;
(4)無產階級先鋒隊能夠拿出明確的綱領,並能提供一個堅強的領導層——這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同時成熟的情況是很少見的,這是許多革命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戰爭往往會催生革命,正是因為戰爭會動搖陳舊的體制的根基,削弱統治階級的力量,推動被壓迫階級的革命義憤的增長。





為什麼資本主義必定要滅亡,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為什麼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是錯的?
馬克斯主義政治經濟學家認為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的新古典經濟模型根本就是錯的

「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才是對的

馬克斯主義今天仍然是科學社會主義,他的分析是有效的

西方主流資產階級經濟學看不見的盲點太多了

例如馬克思批判「亞當斯密教條」指出少掉的固定不變資本C

例如 馬克思批判生產力要素理論

例如 馬克思在資本主義剛萌芽時的19世紀中最早預測7~10經濟商業週期危機的發生,比西方經濟學家朱格拉週期更早看見經濟週期

例如 馬克思的「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LTFPR」 預測了資本主義的今天發展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

例如 馬克思再那個金融資本還沒發展到今天的年代已經預言股份資本和金融資本有一種特殊的運動規律

例如 新古典的主流經濟模型 索洛增長模型(Solow growth model)的前身建立再哈囉德-多馬模型(Harrod-Domar model)

馬克思的經濟增長理論模型 -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http://econ.shufe.edu.cn/kindeditor-4.1.10/attached/file/20151228/20151228004725_65728.pdf


他的前身,其實就是哈囉德多馬歪曲串改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二券發展出來的

例如 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二券 提出的比例失調理論,和兩部類增長宏觀經濟模型(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部門)

是最早的宏觀經濟學發展始祖

例如馬克思的模型比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的假設更貼近實際



這些文章是表示皮凱提認為如果資本收益率獲利潤率維持不變,
那麼資本收入比會不斷升高可能是錯的
詳細的論述再安德魯克萊曼那本經濟學書裡有說明

利潤率下降很可能才會造成資本主義的危機
造成投資 就業 消費不足

為什麼平均利潤率水平的下降是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和表現形式?

馬克思認為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以長期來看,剩餘價值率的提高比不上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速度,因此資本主義的長期利潤率會有下降的趨勢和規律,但是短期來看有反作用力抵銷掉這個趨勢,經濟危機可以抵銷掉自己利潤率短期下降,資本主義就用這種方式來克服自己的矛盾

因此經濟會有7~10年週期性波動的朱格拉週期,70~80年一次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因為馬克思認為一切價值都是勞動力創造出來的,資本只是一種死勞動,只有活的人類勞動利才能創造新價值的存量(資本),而資本和生產資料本身只能透過勞動生產過程轉移這種死勞動存量到新產品中所以資本投入才可能創造價值,但是價值的泉源是活的人類勞動力。
勞動總產品的價值W=C不變資本+V工資+M利潤
古典經濟學家就認為勞動力得到工資、資本創造利潤、土地創造地租 但是卻不去考察資本怎麼可能創造收入 所以亞當斯密認為總收入=工資+利潤這被稱「斯密教條」
馬克思批判過固定資本消耗C誰來補償的問題,因為所有機器設備都有磨損或折舊最終還是要靠人類

利潤率=M/(C+V) = (M/V) / [ (C/V) +1 ]

M/V=剩餘價值率

C/V=資本有機構成

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代表用越少的勞動產出越多的「使用價值」

但是「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力

結果就是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樣一單位商品包含的人類無差別勞動「價值」更少了

因為單位時間勞動力所能推動和生產的「使用價值」越多了

結果就是每一單位商品的價值,隨著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而降低

有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節約勞動力降低了成本會導致利潤率下降?

因為如果以個體的眼光來看只有一家廠商這樣做他的利潤率提高,但是這點是「合成繆誤」陷阱,在資本家市場競爭的情況下,其中一家採用新技術長期也會導致其他資本家跟進採用新技術而與之前相比提高成本,結果就是利潤率下降,整體來看產品以他的生產成本賣出,因為產品每單位「使用價值」不變但是包含無差別人類勞動「價值」 越來越低,就越來越便宜。

所以資本主義長期提高勞動生產力,使用節約勞動力的技術,會導致商品用越來越低的售價生產出來

舉個例子電腦和手機因為摩爾定律,電晶體每格一段時間降價一次

每單位計算能力的價格是隨著摩爾定律下降就知道了

其他工業品也是一樣的只是比較緩慢的降價而已,和100年前的人比起來現在的商品是更便宜不是更貴的。

那你在看看馬克思的利潤率公式P=M/(C+V),把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V

就得到 分子是剩餘價值率M/V 分母等於資本有機構成C/V+1

P=(M/V)/[ C/V +1]

但是「剩餘價值率M/V」在一個社會很難長期無限提高,否則會造成社會動盪,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勞工組織

而且即使壓低了工資V提高利潤M,也會造成產品賣不出去滯銷,消費不足的危機

在生產過程即使能提高剩餘價值率,在流通過程卻無法實現剩餘價值,

因此長期來看M/V可能會保持穩定或是緩慢增加,(可以看各國「總工資/GDP」的比例觀察這一點)

與之相比「資本有機構成C/V」就會隨著資本主義的積累越來越大,(可以看各國人均資本存量/人均工資成長是不成比例的)

勞動力總「價值」和剝削到的「剩餘價值M」的成長速度比不上「不變資本價值C」的提高,

那樣利潤率就長期下降了

而主流西方經濟學可能會拿「邊際生產力遞減法則」來解釋利潤率下降

但是那是很膚淺的觀察,因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沒有看到剝削這回事

我過去的影片也反駁過這個觀點,例如玉米每年產出增長25%,但是玉米每年價格下降20%,那麼貨幣的利潤率=0%,資本家根本沒有利潤。
這種實物主義經濟學家,是以「現期成本利潤率」來衡量利潤率
然而實際上資本家是拿「歷史成本利潤率」來衡量真實的利潤率,

因為生產的出來並不代表賣得掉,要在流通環節實現剩餘價值,就必須賣掉產品,滯銷和相對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徵,只要勞動力商品化和僱傭勞動制還存在,資本主義體系是為了生產剩餘價值就必然不斷發生週期性經濟危機。


中美貿易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
中美貿易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
在自由放任經濟狀況下工資降低才是經濟規律因為勞動力可以買賣
各位想想看工資是什麼?

工資不過是資本家購買「勞動力這種商品」的價格而已

工資跟決定其他任何一切商品的價格一樣服從資本主義的規律

那麼工資本身只不過是一種勞動者被當成商品出售的交換價值而已

其他一切商品的售價受到再生產它的成本和費用影響,生產成本越低這種商品的售價就越低

你想想看生產某一種工業產品,它的生產成本和費用越低,產品本身價值就越低

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產品的售價就越低

人類本身被當成商品買賣,是因為勞動者本身沒有資本沒有「生產資料」

所以只能靠出賣自己換取維持生存的工資

這種生產關係是不對等的,有人會認為
「生產力越來越高GDP一直在成長,所以薪水應該越來越高才正常的人,自己應該被加薪」

但持這種看法根本不懂什麼是資本主義

人均GDP從90年代不到1萬元現在2018年成長到2.4萬美元,為什麼社會底層的工資在無干預情況成長卻不多?
(而且還是在政府干預的條件下基本工資才能成長)

想像一下有一個農夫,今天他努力耕種,因為農夫自己有生產資料

包括一頭牛、一塊田地、一些肥料和種子等等,隨著科技進步農業生產力越來越高

產出越來越多,農夫可以用越來越便宜的價格購買更好的肥料,更好的機器去替代那頭牛

奇怪的事情是?農田生產力越來越高 ,為什麼工資沒有增加?

原因在於你不是農夫,你沒有生產資料 「你是那頭耕田用的牛」

你對農夫而言只是一種生產工具而已,想想看?如果你跟牛一樣是可以買賣的商品和勞動力

這種關係對等嗎? 就像「一頭耕田用的牛抱怨自己的工資為什麼不增加一樣」

「勞動力商品化 」本質上是人類的異化,是生產關係不對等造成的

而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資的本質,他認為,工資只是勞動力價格的特種名稱,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關於工資水平的決定,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作為勞動力商品價格的工資的形成與決定,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只有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才得以決定的。

那你會問為什麼許多國家的工資有再增加呢?

原因在已開發國家政府主動干預,調高了基本工資,始終把最低工資控制在人均 GDP40%的水平



這樣做只是為了避免社會階級矛盾,最終威脅到資本家的統治權力

政府調高基本工資本身不是為了推推翻或改變不對等的生產關係

只是為了維持這種資本的不對等生產關係和權力而已 ....

有一個農夫租一塊耕地,一頭牛、一些生產工具包括肥料和種子等等......

「養牛的價格」就好比「工資」

「牛的再生產成本」就是「牛飼料價格」

肥料和種子和機器設備就是「生產資料」

「農夫」就好比「產業資本家」

地主或土地承租費用就是地租 對應著土地資本家的利潤

不管農夫種多少,都要分給無償佔有土地的人利潤

現在因為科技進步,牛飼料的價格不斷降低

養牛成本比以前更便宜了,而且還發明了替代牛的耕田用的機器設備

牛的工資要受到這種機器設備的競爭,

機器設備降價又可以種植更多牛飼料例如黃豆、燕麥等等飼料

同時牛的飼料成本更低,牛的再生產價格降低

牛的工資變得更低,產業資本家利潤提高

地主要求產業資本家分給他更多,也就是你繳房租和房屋貸款越來越多的原因

因此農夫養牛的成本提高 壓縮了他的利潤率,因為連牛舍(牛住的房子)也要佔用土地

農夫越來越不愛投資改良自己的生產工具,購買更好的機器設備來提高產出

農夫乾脆自己也跟銀行貸款買農地,租給其他農夫,或等地價上漲以更高價格賣出

這就是房地產減慢了影響經濟成長和「各國房價高漲」的原因

受到土地地租提高的影響而降低利潤,彼此又互為因果惡性循環

因為房地產炒作並非生產性勞動,壟斷土地而得來的財富和任何收益,會轉移產業資本的利潤,等於對總利潤作「二次再分配」在總利潤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率會降低,而利潤率一下降,投資、就業、經濟成長率都會下降。


列寧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出了本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你只要想一想「美國麥當勞的工資為什麼比印度麥當勞的工資高20倍?」就明白了,因為有跨國剩餘價值的轉移,因為最底層的工人也分配到了剩餘價值,而已開發國家中的資本家就拿從國外賺來的剩餘價值去收買他們的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勞工貴族」,因而表現為已開發國家的勞工收入水平比較高,資本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完全有理由收買他們,因為歐美國家國內存在工會,比如說「美國麥當勞工人的工資是印度麥當勞工人的20倍」,即使考慮購買力平價PPP也相差5~10倍,並不是因為美國麥當勞工人比較努力和聰明,因為是同一家企業的大致相同的工作內容在不同國家卻有不同工資,理論上印度和美國麥當勞員工他們勞動價值相等,做相同同樣的工作卻不同薪資,同工不同酬,理論的核心是不平等交換,即外圍和半外圍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用較多的本國勞動換取較少的外國勞動。即向核心國家無償輸出剩餘勞動,用通俗的話講,就是「進貢」。不平等交換的途徑主要有如下三個: 較早開始資本積累的國家(核心國家)具有較大的資本存量和資本有機構成,在利潤率平均化的條件下其產品以高於價值的生產價格交換,而外圍和半外圍國家產品的價值卻高於生產價格。因此,核心國家的產品包含價值(無差別人類勞動)較少,半外圍和外圍國家產品包含價值更多。故而國際貿易中核心國家事實上在剝削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剩餘勞動。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高的部門,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地位類似於資本有機構成較低的部門。 核心國家佔有較先進的科學技術,並通過知識產權等方式強化技術和准入制度等的壟斷。這種壟斷主要被現有國際分工、市場份額、軍事和地緣政治霸權等因素所鞏固。核心國家由於佔有了這些先進的生產資料和壟斷了市場份額而佔有了外圍半外圍國家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即免費勞動,如專利費和品牌溢價等。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核心國家的地位類似於地主階級,外圍半外圍國家的資本家階級則類似於租地農場主,核心國家獲得的壟斷收入則相當於地租。 第三種情況則是由於外圍半外圍國家勞工組織較弱,環境保護較差,金融市場不完善,跨國公司可以規避諸如工傷賠償、保險、教育、污染治理、金融監管和部分稅收等成本,以低於當地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須的價格支付工資。這種勞務外包、產業轉移和金融投機的本質是剝奪性的原始積累,即以不可持續地壓榨外圍半外圍國家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和破壞社會安全網絡的方式來攫取超額剩餘價值。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這相當於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 對於外圍半外圍國家來講,該國統治階級對待上述三種途徑的態度和政策決定了該國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基本國策。任何強化上述三種途徑的政策,都會強化核心國家對本國剩餘勞動的搾取,鎖定本國外圍或半外圍地位,這是充當國際資本在華利益代理人的買辦資產階級國策;任何對抗上述途徑的政策,都會弱化核心國家對本國經濟和政治的控制,嘗試突破外圍半外圍地位,乃至改變世界體系格局。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革命難以輸出到已開發國家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美國的工人是工人階級的貴族,也就是列寧所說的「貴族工人」並不是真正的「國際無產階級工人」,這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工人被資本家收買的結果,國際無產階級的誕生是在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環境下和產業自由遷移人口自由移民條件下,達到各國工資均衡條件(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開發中國家提高工資),但為什麼達不到,列寧認為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出了本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enin/15.htm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1~6月)

‧ 一 生產集中和壟斷
‧ 二 銀行和銀行的新作用
‧ 三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
‧ 四 資本輸出
‧ 五 資本家瓜分世界
‧ 六 大國瓜分世界
‧ 七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
‧ 八 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 九 對帝國主義的批評
‧ 十 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
一個國家內的民族資本主義是以另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隊伍擴大和更大程度的壓迫來實現的 如果沒有全球50~60億的中低所得開發中國家人口的勞動 那麼已開發國家就沒辦法在過去積累自己的資本

早期資本的積累模式是
1.西班牙的模式 直接搶劫和殺光北美洲印第安人的黃金、白銀剝奪他們的土地

2.後來進化到大英帝國模式,從非洲輸入黑奴隸到北美去種植棉花,然後廉價原料出口到英國去強化英國本土的工業資本 然後再傾銷產品回殖民地,完成這種壟斷優勢強化的迴圈

3.最終這套英國模式面臨德國的競爭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英國霸權隨之落幕 但現在卻是資本主義3.0的美國模式,這是一種美元和軍事結合掩蓋起來的霸權和帝國主義 透過金融+科技手段不斷剪全世界羊毛來達成

帝國主義國家的特色就是
1.高度集中化的趨勢形成壟斷壟斷優勢變成的一種阻礙競爭的手段,幾家大型跨國企業壟斷了產業市佔率的大型卡特爾、托拉斯、辛迪家
2.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結合形成金融資本
3.對外資本輸出成了主要利潤來源,本身只做非生產性勞動例如金融服務業 和高附加價值產業少量的勞動 就可以對其他國家向收取貢付一樣,印美鈔源源不斷的輸入商品 這典型的國家就是美國

但是這種情況最近正在瓦解 ,從中美貿易戰中可以觀察出來,高技術產業正在擴散到開發中國家打破帝國主義國家的壟斷,例如中國的2025計畫,也就是減少了美國能夠分配到的剩餘價值,因此底層的工人貴族才會去支持川普搞民粹主義和新納粹主義,最終貿易戰博弈的結果假如是美國失敗很可能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內部從外國搾取的剩餘價值量變少,這種情況下美國社會內部矛盾會加大,然後出現資產階級難以分配他們國家內部的底層足夠的剩餘價值這狀況帝國主義會解體,甚至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也會減少,就有可能發生內部革命



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這樣

1.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資本、勞動力和商品的自由流動,形成世界單一市場和自由貿易打破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

各國的基本工資差距會越縮越小,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開發中國家提高工資

同時自動化技術和AI人工智慧+IT產業等應用增加了高中低階所有工作崗位的可替代性,

導致在不增加絕對剩餘價值和勞動強度下資本家增加了「相對剩餘價值率」,但是資本有機構成上升的更快

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會導致利潤率下降和大蕭條更頻發的發生(發生頻率和密度會越來越高)

而目前已開發國家這種「壟斷型態資本主義」會維持不下去

帝國主義會在全球化發展下解體,這種崩潰主要會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內部

因為開發中國家的所得成長將會降低他們內部的社會矛盾,而已開發國家降低工資會增加他們內部的矛盾

最終達到全球均衡工資,而各國無產階級可能在這種條件下實現大聯合

2.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是「帝國主義維持壟斷權力」,比如貿易戰如果是美國獲勝

產業沒辦法升級,開發中國家所得無法繼續提升,那麼就是壟斷權力的時間會延長延遲

同時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家可以透過不平等交換和貿易,靠剝削其他國家,依靠從他國輸入的剩餘價值流量

然後分配剩餘價值給他們內部的「貴族工人」或稱勞工貴族

因為商品中的價值取決於「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力」

因此他們可以靠出售「高附加價值產品」用「較少的勞動」交換開發國家更多的勞動產品

但是兩者生產的產品的交換價值是相等的,只不過勞動價值不相等

例如用2億件襯衫換1架飛機

或是出口半導體 生物科技 軟體 專利權等等壟斷資本主義型態,去換回開發中國家更多的廉價商品和勞動價值,更甚一點直接印刷綠紙片(美元)來換


1.
工資降低的確是資本主義的規律,在自由放任無政府干預的情況下

工資的價格要受到機器的價格競爭,還要受到再生產生活消費品的成本價格降低而降低

而機器體系本質本身是一種死勞動,是工人創造出來的「異化勞動」

工資會不斷降低才正常,但是我開頭也說了「自由放任的完全競爭市場和資本主義」並不存在

各國已開發國家都是實行所謂「帝國主義」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模式

這是「以民族國家為主體」,利用意識形態把人民分割在所得不同的國家

然後限制人口自由移民,再利用政府干預和保護主義等手段, 給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貴族工人」高工資

維持內部龐大的中產階級

以阻止資本和勞動力跨國自由流動,阻止在世界市場範圍內達到均衡,

阻止工人遷移到高所得經濟體內工作的一種制度

例如歐洲就會反對敘利亞移民,美國會反對墨西哥移民

而且對相關產業競爭的國家利用國家安全等理由 或是技術封鎖,反企業併購等手段實行「壟斷」

而阻止資本、勞動力自由流動

但是這種模式還是要同外部輸入剩餘價值才有辦法運作

因此一樣是對全球市場有所依賴

2.馬克思的資本論指的就是這樣一種矛盾

資本主義的「相對生產過剩」和工資成長的不匹配,因此產品要賣出去才可能實現剩餘價值轉化成利潤

相對生產過剩是對購買力而言,並不是真正的過剩,生產的產品可能還不能滿足這個社會的需求,

但是大部分人已經買不起了,這時候會導致資本家虧損。而絕對生產過剩是指生產的產品多餘社會需要,

就算人們在有錢也不會買了,是真正的生產過剩

產品賣不出去滯銷就可能就會產生「經濟週期」和蕭條

之所以是「相對生產過剩」不是「絕對的生產過剩」就是實現剩餘價值本身和工資的內在邏輯矛盾

因為工人勞動創造的新價值 等於 「利潤+工資 」 而工人的收入也就是「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價值」只有「工資」

「工資+利潤」永遠都大於「工資」
「工資+利潤」永遠都大於「工資」

工人永遠都不可能用一個更小的交換價值去購買工資+利潤的交換價值

因此資本主義是不穩定的體系,時常發生週期性的崩潰和蕭條 ,

這種蕭條不可能透過擴大消費解決,更不可能透過「凱因斯主義」所謂的消費和擴張財政赤字解決

因為這和資本用剩餘價值積累成長擴大生產力的邏輯相矛盾

3.我之前已經說過工資是一種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價值(工資成本取決於工資品的再生產成本本身),但是一定小於工人新創造的價值(工資+利潤)

這是資本主義體系永遠的矛盾和經濟危機的基礎
資本主義是一種「相對生產過剩」的生產體系

「相對生產過剩」是總勞動強度、勞動時間不變下「相對剩餘價值率提高」

相對生產過剩來源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內生邏輯矛盾」 因為他用剩餘價值進行生產 ,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為了生產剩餘價值為最終目的而生產的體系,計畫經濟則是為了生產使用價值為最終目標而生產的體系

這正是資本主義發生「週期性經濟危機的根源」資本主義也就是透過這種週期性經濟危機的辦法來克服自己的邏輯矛盾,讓經濟成長的一種週期性運動

而提高相對剩餘價值,是不增加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之下提高的產出,透過改良機器提高勞動生產率





CompleteJerk wrote:
可是瑞凡,雖然扯了那麼多廢話,事實就是共產主義國家都崩潰了耶,只剩一個比支那還悲慘的北韓

White bear wrote:
不不不,現在的中國其實也是走資本主義,像樓主這種道道地地的共產主義可能要去北韓看看有沒有機會。

lichujen wrote:
現在世界僅存的馬克斯國家叫北朝鮮,歡迎直接過去,然後對金小胖暢言你的心得感想,最後看是要炮決還是車裂自己選。

israelii wrote:
馬克斯那套能信的話
今天國家政治的主流應該是共產制度
看看北韓 北越 俄羅斯 混的如何就知道




這點顯示你的無知

朝鮮嚴禁馬克思主義 在1960年代末就已經完全禁止民間閱讀馬克思主義相關的書籍

北韓是全世界唯一個閱讀馬克思主義會被抓去坐牢的國家

而且還搞金日成個人崇拜,

另外歐洲的社會民主黨作為長期執政過的政黨,其前身就是馬克思創立過的「第一國際」

德國社會民主黨

馬克思曾經和這些黨的創始人如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是好朋友

以下是馬克斯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創始人的通信

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1879年9月17—18日)

1863年5月23日,社會主義活動家斐迪南‧拉薩爾創立了「全德意志工人聯合會」(即拉薩爾派)。1869年,奧古斯特‧倍倍爾和威廉‧李卜克內西(愛森納赫派)創立「德意志社會民主工黨」。1875年5月22日—27日,兩黨在卡爾‧馬克思的調和下,合併整合成為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

二戰以後社民黨重建。在聯邦德國,社民黨起初處於在野位置,但是從1966年-1982年領導了聯邦政府,維利‧勃蘭特和赫爾穆特‧施密特先後出任西德總理。在1959年的《哥德斯堡綱領》中社民黨摒棄了階級政黨和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概念


又在2007年社民黨綱領中的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理念稱:「1959年的哥德斯堡綱領是植根於猶太教和基督教,人文主義和啟蒙、社會的馬克思主義分析和工人運動的經驗」

例如英國工黨黨魁柯爾賓 就被說是馬克思主義者
傑瑞米‧柯賓

工黨影子財相的麥克奈爾在英國廣播公司接受採訪時大力推薦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僅在工黨內部引起很大不滿,黨外更是噓聲一片。科爾賓為了支持左膀右臂麥克奈爾,也再挺馬克思,讚揚馬克思是"偉大的經濟思想家",令輿論再次嘩然。
英國大選在即馬克思為何受推崇? - BBC News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這些都不是你妖魔化社會主義和馬克斯能解釋的。


另外馬克思只有有許多流派 例如社會民主黨(如改良主義、修正主義) 德國的 羅莎‧盧森堡(西方民主革命馬克思) 馬克思列寧主義(正統派) 托洛斯基(托派等) 史達林主義(一國社會民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等等


朝鮮嚴禁馬克思
朝鮮有個讓很難理解的禁忌,在社會主義的朝鮮馬克思等的著作是遭禁的。提示中國的馬克思愛好者,到了朝鮮不要妄言馬克思、恩格斯,更不要向當地人贈送《資本論》......
朝鮮嚴禁馬克思主義
1946年2月,北韓臨時人民委員會宣佈成立。同年7月,金日成被史達林指認為朝鮮領導人。1948年9月9日,金日成宣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那時金日成的肖像同馬、恩、列、斯並排懸掛。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為止,書店的書架上還擺著《馬克思選集》、《恩格斯選集》及《資本論》、《反杜林論》、《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到了1967年後朝鮮當局稱已建立了領袖的「主體思想」,馬克思、恩格斯的書籍從朝鮮消失了。書店裡銷售的有關思想觀念的圖書,只有《金日成語錄》和《金日成著作選集》。在大學裡一切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講座均被取消。屬於馬克思主義範疇的哲學、辯證唯物論等都被變作了金日成語錄,把馬克思、恩格斯的註解都弄成「據偉大領袖金日成教導…」。1980年10月的第6次黨代會上刪掉了「朝鮮勞動黨以在全社會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而鬥爭為方針」的語句,轉換成了「金日成主義」。在朝鮮《憲法》序言部分金日成三個字竟出現了17次之多,而馬克思、列寧卻一字不提。
朝鮮為何禁止馬克思主義

對此金正日強調主體思想是「不能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框架內解釋的獨創的思想」。他說:「主體思想」是以唯物辯證法「為前提」的,二者「具有共同性」,但同時又克服了唯物辯證法的「片面性」和「侷限性」。「主體哲學」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根本區別」的。「先前的社會主義理論,只把物質經濟的因素看作革命鬥爭的根本條件」,主體思想「把社會主義提到了新的科學基礎之上」,從此「開闢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新時代──主體時代」。1976年10月,金正日在同黨的理論宣傳工作者的談話中說,「無論從內容上看還是從組成來看,金日成主義是不能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框架內解釋的獨創的思想。」「金日成主義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有區別的獨創的革命思想。」
維基百科網站上這樣寫道,在朝鮮,什麼時候開始禁止進行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朝鮮官方1967年開始起用「主體思想」取代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詞彙,後者不再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朝鮮領導人也不承認他們與馬克思恩格斯是一個體系的。
1967年以後,朝鮮回收了所有馬克思和列寧等有名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家們的著作,禁止一般百姓閱覽。圖書館把這些書列在閱覽書目中,但只有得到相關機關特許的人才能借閱。
1970年後在朝鮮勞動黨的所有會議上只懸掛金日成的肖像,馬克思等均被打入冷宮.

1972年12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創造性地運用於我國現實的朝鮮勞動黨的主體思想作為自己活動的指針」。主體思想在1977年之後取代了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成為朝鮮勞動黨和朝鮮式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1980年10月,朝鮮勞動黨第六次代表大會通過的新黨章把「金日成同志的革命思想、主體思想作為唯一的指導方針」。




北韓完全就不是一個遵守馬克思主義教導的國家 而是一個背叛者

他當初能這樣搞就是因為中蘇兩國在1960年代都在拉攏北韓

主體思想實際上是一種官僚階級壓迫,是馬克斯反對的












唉踢員工 wrote:
"勞動力即商品"
我同意, 然而少子化的現在, 勞力供給比20年前還要少
因應供需法則, 商品價格勢必上漲, 那請問工資為什麼沒漲? 反而還下降?!
工資問題根本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回答
其中還牽扯當地生活物價指數, 資方殺價、出價策略, 政策影響, 勞檢成效, 勞資談判...等等的錯綜複雜的關係
把勞動力當商品、工資當標價, 交給市場決定, 根本就是天真不負責的說法
任何涉及國安的事情(諸如GDP,房價,工資...等等)都不只是市場機制決定這麼簡單


目前全球人口是正成長的,沒有到負成長的階段

這點馬克斯也說過 ,工資中包含各種關係

雇傭勞動制度 、勞資雙方議價能力例如工會 、 帝國主義的生產關係等等都會影響工資

什麼是黑奴????黑奴就是黑色的人類 只有在奴隸制度這個「生產關係」之下黑色人種才成為奴隸

珍妮紡紗機,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紡紗機才變成資本,才產生異化勞動

什麼是炒作房地產價格高漲????只有在土地私有制之下,房地產才變成私有財產才剝削底層老百姓

工資本身就包含了生產關係



全球人均GDP雖然是1萬零844美元 但是中位數收入只有4000美元 ,而美國人均高達5萬9

就別說達到全球平均值1萬美元所得了,
一半的人口也就是35~37億沒辦法達到中位數收入



我前面指出過二戰後70年人口紅利減少 近似人口總數是一個常數 或者以極其緩慢的1.1%人口成長率

就算成成長也會因為人口勞化 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結束 而拖慢了資本的經濟成長率

而人口不成長,能夠被人剝削的總人口就太少

無法持續推動資本主義的經濟成長


「僱傭勞動與資本」裡就說過貧窮是相對的,用小房子和宮殿來比喻

資本本身就是一種權力 一種人玩人的遊戲和社會生產關係


僱傭勞動與資本 (1849年著,1891年發表的版本)

  資本越增長,僱傭勞動量就越增長,僱傭工人人數就越增加,一句話,受資本支配的人數就越增多。②我們且假定有這樣一種最有利的情形:隨著生產資本的增加,對勞動的需求也增加了。因而勞動價格即工資也提高了。

  一座房子不管怎樣小,在周圍的房屋都是這樣小的時候,它是能滿足社會對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這座小房子近旁聳立起一座宮殿,這座小房子就縮成茅舍模樣了。這時,狹小的房子證明它的居住者不能講究或者只能有很低的要求;並且,不管小房子的規模怎樣隨著文明的進步而擴大起來,只要近旁的宮殿以同樣的或更大的程度擴大起來,那座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會在那四壁之內越發覺得不舒適,越發不滿意,越發感到受壓抑。


  工資的任何顯著的增加是以生產資本的迅速增加為前提的。


  生產資本的迅速增加,會引起財富、奢侈、社會需要和社會享受等同樣迅速的增長。所以,工人可以得到的享受縱然增長了,但是,與資本家的那些為工人所得不到的大為增加的享受相比,與一般社會發展水平相比,工人所得到的社會滿足的程度反而降低了。我們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會產生的;因此,我們在衡量需要和享受時是以社會為尺度,而不是以滿足它們的物品為尺度的。因為我們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會性質,所以它們是相對的。


  工資一般不僅是由我能夠用它交換到的商品數量來決定的。

  工資包含著各種關係。


  首先,工人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①取得一定數量的貨幣。工資是不是單由這個貨幣價格來決定的呢?

  在16世紀,由於在美洲發現了更豐富和更易於開採的礦藏②,歐洲流通的黃金和白銀的數量增加了。因此,黃金和白銀的價值和其他各種商品比較起來就降低了。但是,工人們出賣自己的勞動力①所得到的銀幣數仍和從前一樣。他們的勞動的貨幣價格仍然如舊,然而他們的工資畢竟是降低了,因為他們拿同樣數量的銀幣所交換到的別種商品比以前少了。這是促進16世紀資本增長和資產階級興盛的原因之一。

  我們再舉一個別的例子。 1847年冬,由於歉收,最必需的生活資料(面包、肉類、黃油、乾酪等等)大大漲價了。假定工人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①所得的貨幣量仍和以前一樣。難道他們的工資沒有降低嗎?當然是降低了。他們拿同樣多的貨幣所能換到的面包、肉類等等東西比從前少了。他們的工資降低並不是因為白銀的價值減低了,而是因為生活資料的價值增高了。

  我們最後再假定,勞動的貨幣價格仍然未變,可是一切農產品和工業品由於使用新機器、年成好等等原因而降低了價格。這時,工人拿同樣多的貨幣可以買到更多的各種商品。所以,他們的工資正因為工資的貨幣價值仍然未變而提高了。

  總之,勞動的貨幣價格即名義工資,是和實際工資即用工資實際交換所得的商品量並不一致的。因此,我們談到工資的增加或降低時,不應當僅僅注意到勞動的貨幣價格,僅僅注意到名義工資。

  但是,無論名義工資,即工人把自己賣給資本家所得到的貨幣量,還是實際工資,即工人用這些貨幣所能買到的商品量,都不能把工資所包含的各種關係完全表示出來。

  此外,工資首先是由它和資本家的贏利即利潤的關係來決定的。這就是比較工資、相對工資。

  實際工資所表示的是同其他商品的價格相比的勞動價格,反之,相對工資所表示的則是同積累起來的勞動的價格相比的直接勞動價格,是僱傭勞動和資本的相對價值,是資本家和工人的相互價值。①

① 在1891年的版本中,恩格斯把自「反之,相對工資」以下的一段話改為:「而相對工資所表示的,則是與積累起來的勞動,即資本從勞動新創造出來的價值中所取得的份額相比而言的直接勞動在這一價值中所佔的份額。
  上面,在第14頁上,我們說過:「工資不是工人在他所生產的商品中佔有的一份。工資是原有商品中由資本家用以購買一定量的生產性勞動力③的那一部分。」但是,資本家必須從出賣由工人創造的產品的價格中再補償這筆工資。資本家必須這樣做:他在補償這筆工資時,照例要剩下一筆超出他所支出的生產費用的餘額即利潤。工人所生產的商品的銷售價格,對資本家來說可分為三部分:第一,補償他所預付的原料價格和他所預付的工具、機器及其他勞動資料的損耗;第二,補償資本家所預付的工資;第三,這些費用以外的餘額,即資本家的利潤。第一部分只是補償原已存在的價值;很清楚,補償工資的那一部分和構成資本家利潤的餘額完全是從工人勞動所創造出來的並追加到原料上去的新價值中得來的。而在這個意義上說,為了把工資和利潤加以比較,我們可以把兩者都看成是工人的產品中的份額。」①


  實際工資可能仍然未變,甚至可能增加了,可是儘管如此,相對工資卻可能降低了。假定說,一切生活資料跌價三分之二,而日工資只降低了三分之一,比方由3馬克降低到2馬克。這時,雖然工人拿這2馬克可以買到比從前拿3馬克買到的更多的商品,但是他的工資和資本家的利潤相比卻降低了。資本家(比如,一個工廠主)的利潤增加了1馬克,換句話說,資本家拿比以前少的交換價值付給工人,而工人卻必須生產出比以前多的交換價值。資本的份額與勞動的份額相比提高了②。社會財富在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分配更不平均了。資本家用同樣多的資本支配著更大的勞動量。資本家階級支配工人階級的權力增加了,工人的社會地位更低了,比起資本家的地位來又降低了一級。

  究竟什麼是決定工資和利潤在其相互關係上的降低和增加的一般規律呢?

  工資和利潤是互成反比的。資本的份額①即利潤越增加,則勞動的份額②即日工資就越降低;反之亦然。利潤增加多少,工資就降低多少;而利潤降低多少,則工資就增加多少。

  也許有人會駁斥說:資本家贏利可能是由於他拿自己的產品同其他資本家進行了有利的交換,可能是由於開闢了新的市場或者原有市場上的需要驟然增加等等,從而對他的商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加;所以,一個資本家所得利潤的增加可能是由於損害了其他資本家的利益,而與工資即勞動力③的交換價值的漲落無關;或者,資本家所得利潤的增加也可能是由於改進了勞動工具,採用了利用自然力的新方法等等。

  首先必須承認,所得出的結果依然是一樣的,只不過這是經過相反的途徑得出的。固然,利潤的增加不是由於工資的降低,但是工資的降低卻是由於利潤的增加。資本家用同一數量的他人的勞動④,購得了更多的交換價值,而對這個勞動卻沒有多付一文。這就是說,勞動所得的報酬同它使資本家得到的純收入相比卻減少了。

  此外,我們還應提醒,無論商品價格如何波動,每一種商品的平均價格,即它同其他商品相交換的比例,總是由它的生產費用決定的。因此,資本家相互間的盈虧得失必定在整個資本家階級範圍內互相抵銷。改進機器,在生產中採取利用自然力的新方法,使得在一定的勞動時間內,用同樣數量的勞動和資本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產品,但決不是創造出更多的交換價值。如果我用紡紗機能夠在一小時內生產出比未發明這種機器以前的產量多一倍的紗,比方從前為50磅,現在為100磅,那麼我在一定時間內①用這100磅紗所交換到的商品不會比以前用50磅交換到的多些,因為紗的生產費用減少了一半,或者說,因為現在我用同樣多的生產費用能夠生產出比以前多一倍的產品。

  最後,不管資本家階級即資產階級(一個國家的也好,整個世界市場的也好)相互之間分配生產所得的純收入的比例如何,這個純收入的總額歸根到底只是直接勞動使積累起來的勞動②在總體上增加的那個數額。所以,這個總額是按勞動使資本增加的比例,即按利潤與工資相對而言增加的比例增長的。

  可見,即使我們停留在資本和僱傭勞動的關係範圍內,也可以知道資本的利益和僱傭勞動的利益是截然對立的。

  資本的迅速增加就等於利潤的迅速增加。而利潤的迅速增加只有在勞動的價格③,相對工資同樣迅速下降的條件下才是可能的。即使實際工資同名義工資即勞動的貨幣價值同時增加,只要實際工資不是和利潤以同一比例增加,相對工資還是可能下降。比如說,在經濟興旺的時期,工資提高5%,而利潤卻提高30%,那麼比較工資即相對工資不是增加,而是減少了。

  所以,一方面工人的收入隨著資本的迅速增加也有所增加,可是另一方面橫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社會鴻溝也同時擴大,而資本支配勞動的權力,勞動對資本的依賴程度也隨著增大。

  所謂資本迅速增加對工人有好處的論點,實際上不過是說:工人把他人的財富增加得越迅速,工人得到的殘羹剩飯就越多,能夠獲得工作和生活下去的工人就越多,依附資本的奴隸人數就增加得越多。

  這樣我們就看出:

   即使最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情勢,即資本的盡快增加改善了工人的物質生活,也不能消滅工人的利益和資產者的利益即資本家的利益之間的對立狀態。利潤和工資仍然是互成反比的。

  假如資本增加得迅速,工資是可能提高的;可是資本的利潤增加得更迅速無比。工人的物質生活改善了,然而這是以他們的社會地位的降低為代價換來的。橫在他們和資本家之間的社會鴻溝擴大了。

  最後:

  所謂生產資本的盡快增加是對僱傭勞動最有利的條件這種論點,實際上不過是說:工人階級越迅速地擴大和增加與它敵對的權力,即越迅速地擴大和增加支配它的他人財富,它就被允許在越加有利的條件下重新為增加資產階級財富、重新為增大資本的權力而工作,滿足於為自己鑄造金鎖鏈,讓資產階級用來牽著它走。

你怎知沒有

不要用有限的智慧想事情

abc003 wrote:
為什麼人類沒有發現外...(恕刪)
刪回文浪費我10分鐘時間...刪回文浪費我10分鐘時間...刪回文浪費我10分鐘時間...
我早就發現了

你當沖沒賺多少

開訂閱卻可以勝過當沖收入

這才是真的

趕緊去吧

百萬訂閱

跟兩個月當沖不到40萬獲利真的是高手嗎?

反正拿訂閱的錢來當沖培也不會心痛

甚至可能用訂閱的錢來

買波段賺的都說是當沖

為什麼老是要遮標的

怕人家知道不是當沖嗎?

奇怪開每日當沖標的卻自己沒當沖

嘻嘻


abc003 wrote:
這本身和投資理財有...(恕刪)
dancingra wrote:
其實 20 年來, 科技進步也減少了許多人力的需求 (就經濟學上的替代財),
或許少子化減少人類勞動力供給, 或許勞動力的需求 20 年來是上升的,
但勞動力的供給並不唯人類這一個來源.
假定我們可以大略區分人類勞動力為簡單機械力、經驗天賦這兩樣,
簡單機械力差不多都被現代自動化機械取代光了, 例如人力拉車被自動車輛
取代。而經驗天賦包括了其背後的經驗與知識, 例如調香師、品酒師、調音
師這類工作, 其替代來源很少, 而且也不是隨便去個什麼補習班就能練出一
大堆這種人... (現在一堆炒作 AI 這詞的, 我想要做出一個 AI 系統能替代
調香師或品酒師這職業, 估計是還不太可能)
勞動力的供應端是這樣, 那需求端 20 年來也不是沒變. 勞動力需求的質與
量都在變, 大概大家可以看出來的就是銀行櫃員這種例子, 傳統櫃員變成 ATM,
而現在的櫃員則走向理專這種工作. 我想, 家中有小孩唸到高中左右的, 家
長應該不會認為叫小孩去唸個商職或商專, 出來去當銀行櫃員就可以活一輩
子吧? 現在不是很會數鈔、簿記、工作細心有條不紊就足夠 (那些都電腦跟
商務機器可以做掉的了)


剛剛看到你的文章

問題就是人口老化會降低資本主義的利潤率阿

因為利潤來源於無差別人類勞動力,而且是活的人類勞動力

庸俗經濟學家曾經提出過機器也可以創造勞動,這已經被馬克思證偽了

因為機器不會是最終的購買者也不會是最終的消費者

因此他的勞動只能是轉移的死勞動存量

而人類的活的勞動力是資本主義唯一利潤來源

資本主義的引擎是剩餘價值驅動的,當不存在剩餘價值資本主義也就像沒有引擎的汽車一樣開不動了

1.「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目標是維持剩餘價值生產」本質上是依靠剝削人類活勞動維持自己的運轉的一套系統

2.「而計畫經濟是為了生產使用價值而生產」

這兩個系統有著驅動力本質上的差別




在深圳★可以有多窮?《三和人才市場》

紐約房租多少錢?連我們紐約人都住不起怎麼辦?




上大學,如何拖垮窮人?紀錄片《出路》



馬克思主義者反對帝國主義世界大戰,自從戰略核武器發明之後,基本的國際地緣政治大格局就是穩定的因此不會有世界大戰,因此依靠國家力量輸出世界革命也是行不通的,美國帝國主義法西斯也必然崩潰,最後美國人民受不了資產階級壓榨,會覺醒美國共產黨將上台,美國人民會從內部革命反美帝國主義,建立「美利堅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就是因為美國資產階級菁英早就知道無階級革命會發生在美國內部,才拚命阻止自己內部貧富差距擴大而失穩,所以為了維持壟斷資本主義和貴族工人的福利,川普才當選、黃背心和脫歐等反建制派才出來鬧他們本身是不滿意生活水準大幅降低的小資產階級+貴族工人組成,西方的小資產階級「社會帝國主義」和高福利維持不下去了,西方資本家察覺到貴族工人有機率變成真正的國際無產階級的危險,他們才拚命打壓中國製造2025,他們想把中國變成大號的巴西,只能出口低端原物料和低附加價值產業,變成永遠的經濟殖民地,這樣那群發動貿易戰的菁英最高興了。

未來世界的歷史假設
隨著2019年大蕭條的發生,
「特朗普新政」強力使用法西斯主義干預美國經濟,已達成國家資本主義。
2023年,美國工人階級發現一國之內的帝國社會主義不可持續,社會經濟持續衰退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美國工人階級開始覺醒。
2025年隨著美國工人發動的華爾街革命,武力推翻資本政府,導致美國內戰開始, 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多國部隊開始進軍美國粉碎布爾什維克革命,美國紅軍在美國內部展開艱苦的內戰,國際無產階級大批志願軍前往美國參與美國革命,並且在威脅歐洲合眾國聯盟。
2030年美國人民在擊敗了來自17個國家的干涉軍後終於勝利,世界上第三個社會主義國家,美利堅社會主義合眾國建立了,這是從蘇聯和中國之後世界的第三個社會主義大國。
2031年隔年,南美國家成立拉丁美洲社會主義聯邦,國父為「切‧格瓦拉醫生」
2032年德國、法國政府開始鼓吹「歐羅巴自由軸心」,希望組建一個資本主義的反共聯盟,隔年歐洲合眾國成立,建立歐盟軍隊、統一中央政府和財政。
2032年,美中同盟建立,確定向日本和歐盟輸出內部革命,建立一個紅色的太平洋和歐陸。
2035年歐羅巴合眾國崩潰,建立了歐羅巴社會主義合眾國
3035年,英勇無畏的「美國紅軍」和「歐盟紅軍」會師印度和非洲、沙特首都利亞德被攻佔,資本主義國家石油生命線被切斷。
2038年,美國紅軍,歐盟紅軍攻剋日本、英國、澳洲、印度,同盟國集團投降。 世界革命成功。
2039年「世界社會主義聯邦」成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無產階級政權成立,全球有了統一的世界政府,統一貨幣、中央財政、科技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產力得到解放,成立共產國際聯盟軍隊,加盟共和國包括美國 歐盟 中國 日本 印度 拉美 非洲 中東 .....。
2040年 國際無產階級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民族,資產階級的舊時代民族已經失去意義。





羅沙盧森堡、李卜克內西 是兩位為了無產階級犧牲奉獻的德國革命馬克思主義者

別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中國的特色,他應該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



個人心得:輸出革命有很多方法,但是依靠國家力量的方法已經在核導彈發明後不管用了只能靠內部革命,德國一戰後曾經爆發過斯巴達克斯起義,和蘇聯只相差1年卻失敗了,但是西方高薪工人貴族的存在和壟斷科技地位無法被打破,另外市場規模經濟決定分工的程度和產品成本的降低,會影響到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托洛斯基的理論是對的,一開始史達林不輸出世界革命核導彈發明後面也沒有機會了,在1950~1970年代蘇聯有用過內部革命辦法推動世界革命,例如支持過古巴 越南 朝鮮 但是最後發現都在在和美國拚資源消耗戰和綜合國力,蘇聯的經濟規模和人口始終是沒有西方世界市場包圍之下更多,無法達成產業規模經濟,一開始史達林一國社會主義就錯了,連150年前馬克思、亞當斯密都知道分工程度決定市場淺力 史大林卻不知道這點,史達林主義者根本沒有從經濟學的觀點徹底檢討過帝國主義和各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和世界革命之間差距的關聯性,一旦美國人民生活水平始終高於蘇聯,那麼西方人民是不可能起來革命打破壟斷的,相反的中產階級和小資都會團結在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那裡,一開始史大林不輸出革命到西歐的策略就是錯的,西班牙內戰他為了維護和德國法西斯的關係而沒有支援反而開始殺托派導致左翼的分裂,中國國共內戰史達林還要求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和談隔長江而治,目的在於把別的國家國當成史達林官僚政權的傀儡控制,二戰中還解散共產國際理由在於討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關係 不惜犧牲掉西方共產黨,史在朝鮮戰爭中沒有徹底支持毛澤東,史達林他根本就是一個只想鞏固自己權力的官僚,而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長期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最終導致蘇聯的崩潰內因,這內因是「史達林官僚反革命」和「一國社會主義」引起的,不知道整個世界市場和全球化本身是一個體系,當你的勞動生產率低於別人,根本就不可能在一國之內建成成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只能在全球化和市場分工體系之下發芽和成長,因此史達林官僚主義是無知的,根本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斯巴達克斯同盟

德國共產黨起義-斯巴達克斯起義

斯巴達克同盟(德語:Spartakusbund)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於1915年建立的反戰革命組織。它原稱國際派,因該派曾創辦《國際》雜誌而得名。1916年1月1日,在國際派會議上,以古羅馬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的名字發表了政治通信,稱《斯巴達克信札》。此後,該組織被稱為斯巴達克派。

該組織在群眾中進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宣傳,揭露德國當局的侵略政策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領導人的叛變行為。1918年11月,斯巴達克派號召工人積極參加十一月革命。同月,斯巴達克派改組為斯巴達克同盟。12月,斯巴達克同盟聯合不萊梅左派建立德國共產黨。

該組織的主要領導人有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弗蘭茨‧梅林、克拉拉‧蔡特金等。

列寧原本打算和德共合作然後德國在支援俄國結成同盟關係

而世界革命也有了希望,但是最終史達林主義在蘇聯的興起一次次的錯過這個機會,理由在於官僚們不想失去自己的特權

根據托洛斯基的理論這樣可比避免蘇聯最終崩潰,因為勞動生產力和分工體系的效率取決於人口和分工程度

蘇聯只有3億人口在全球60~70資產階級國家包圍戰略之下勞動分工程度不夠深,和技術封鎖(如巴黎統籌條約)

加上內部的官僚影響創新,並不是按造托派的民主至下而上組織計畫經濟,而是史達林派的至上而下,

最終勞動生產率是低資本主義的

當「勞動生產率」不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退化成官僚主義專政


「史達林主義」的反革命,導致資本主義壽命又延長了一個世紀以上,全球無產階級又多吃100年的苦





無產階級革命   
人們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基本條件,並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資產階級已深陷絕境,並導致了統治階級的混亂;
(2)小資產階級中間出現了對現狀嚴重不滿、並絕望地尋求決定性變革的情緒,而沒有小資產階級的支持,大資產階級就撐不下去;(3)無產階級中間產生了對現狀忍無可忍、並願意進行革命行動的意識;
(4)無產階級先鋒隊能夠拿出明確的綱領,並能提供一個堅強的領導層——這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勝的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同時成熟的情況是很少見的,這是許多革命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戰爭往往會催生革命,正是因為戰爭會動搖陳舊的體制的根基,削弱統治階級的力量,推動被壓迫階級的革命義憤的增長。

不是走向社會主義,就是倒回奴隸制   

我們的提綱《戰爭與第四國際》(1934年)指出:「現代資本主義反動腐朽透頂和掠奪本性的暴露,民主主義、改良主義與和平主義的破滅,無產階級對尋求一條避開當前災難的出路的迫切需要,等等,把國際革命以振新的力量提到日程上來了。」   

十九世紀的問題,僅在於保證經濟生活能夠更快、更健康地發展;現在問題已經變了:如今的問題是阻止人類的自殺。這個尖銳的歷史性問題,使機會主義政黨徹底失去了立足之地。相反,革命黨認識到,它是按照歷史無情的必然性來行動的,它由此獲得了無窮的力量。   

另外,在上次大戰爆發時,只有少數孤立的國際主義者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與現在的革命先鋒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在當時,只有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革命的力量。但是,除了列寧身邊的一小批流亡者之外,絕大多數布爾什維克黨員都未能擺脫民族的狹隘性,看不到世界革命的前途。   與上次大戰爆發時的前輩們相比,第四國際的人數更多,它的準備工作也做得更為出色。第四國際直接繼承了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精華。第四國際吸收了十月革命的傳統,並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最富有教益的歷史時期的經驗給總結成了理論。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戰爭會極大地加快政治進程。那些昨天看起來還很遙遠的重大任務,在兩三年內就會變成我們眼前的迫切任務,甚至可能要不了這麼久。依據和平時期的慣常形勢制定的綱領,必將落後於形勢的發展。與之相反,第四國際的過渡要求綱領,在目光短淺的政客看來非常「脫離實際」,但在發動群眾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它就會展現出自己的全部重要意義。






列寧和托洛斯基之所以堅持必須輸出革命到西歐才可能回頭拯救俄國落後的生產力和社會主義,被「史達林的一國社會主義幻想」和官僚主義的反動性質給背叛了,於是史達林發動了大清洗殺光了老布爾什維克,然後解散第三共產國際背叛西方共產黨,和納粹合作互不侵犯條約等等

----------------------以下是馬克斯在共產黨宣言的序言裡對俄國的看法,你以為中國能例外嗎?


《共產黨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狂熱發展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剛開始形成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   那麼試問:俄國農民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有制形式,是能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或者,它還必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卡‧馬克思 
弗‧恩格斯 1882年1月21日於倫敦」



----------------------

這點我過去有發過類似的文章說明過,因為經濟基礎和科技的發展程度 影響生產關係 和上層建築也就是社會主義成敗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1萬年前人類在一個狩獵採集文明的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和大工業制度例如生產汽車也必定將會失敗 你不徹底學習瞭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理解為什麼 人工智慧導致共產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念 為什麼沒辦法在生產力落後的經濟體建成發達社會主義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馬克思寫於1847年10月底,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卷。本文深刻地論證了資本主義財產權力(即所謂的「資產階級法權」)與政治統治權的關係。】 馬克思指出,權力有兩種。一是財產權力即所有者的權力,二是統治權力即國家的權力。資產階級的統治來自於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 馬克思認為,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消滅的物質條件尚未形成以前,即使革命階級暫時地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 如果資產階級實行統治的經濟條件還沒有充分成熟,即使從政治上推翻了君主封建制也只能是暫時的。封建主義會在舊的經濟基礎上恢復和重建。 總之,政治權力從屬於財產權力,財產權力決定了政治權力。 因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又指出: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1頁) 據此原理觀察現代歷史: ——1917年在推翻農奴制的革命後,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在資本主義經濟不成熟的社會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不可能,事實也沒有。實際建立的新制度,是斯大林主義模式的紅色貴族等級特權制度,毛澤東甚至認為蘇聯出現了新沙皇。 這一紅色特權封建制度在1990年代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的白色革命所顛覆。此後的俄羅斯在資本主義生產力基礎上建立了現在的半國家資本主義、半市場資本主義的混合經濟制度。 ——那麼,1949年的內戰革命後,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有沒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 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馬克思說: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形態為依據。" 換句話說,儘管前蘇聯和中國的意識形態認為自己已經是"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制度,但是歷史學家判斷它的時代和性質,卻不能以這種意識形態的自我意識為依據。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也曾指出: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店主都能精明地判明某人的假貌和真相。然而我們的歷史學卻還沒有達到這種平凡的認識。 不論每一時代關於自己說了些什麼和想了些什麼,它都一概相信。(《馬恩全集》3-46) 【馬克思的原文】 「財產關係上的不公平』以現代分工、現代交換形式、競爭、資本積累(「積聚」)等等為前提,決不是來自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相反,資產階級的階級政治統治倒是來自這些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宣佈為必然規律和永恆規律的現代生產關係。 因此,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必然消滅、從而也使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必然顛覆的物質條件尚未在歷史進程中、尚未在歷史的「運動』中形成以前,即使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只能是資產階級革命本身的輔助因素(如1794年時就是這樣〉。 所以,法國的恐怖統治所能起的作用,只是通過自己的猛烈鎚擊,象施法術一樣把全部封建遺蹟從法國地面上一掃而光。這樣的事情是懦怯的資產階級在幾十年中也辦不到的。 因此,人民的流血犧牲只是給資產階級掃清了道路。 同樣,如果資產階級實行階級統治的經濟條件沒有充分成熟,要推翻君主專制也只能是暫時的。人們為自己建造新世界,不是如粗俗之徒的成見所臆斷的靠"地上的財富」,而是靠他們垂死的世界上所有的歷來自己創置的產業。 他們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首先必須創造新社會的物質條件,任何強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們擺脫這個命運。「 ( 以上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四卷,馬克思《道德化的批評和批評化的道德》)

我之前也和網友討論過:「共產主義並不是烏托邦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必然規律」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大衛哈維講解資本論第一卷



2018年:危機和階級鬥爭


紀錄片 採訪托洛斯基被暗殺全過程

馬克隆與黃背心


「國際馬克思主義保衛者」的編輯艾倫‧伍茲(Alan Woods)

討論了在法國舉行的黃背心運動,該運動已經無處不在地展開,以打擊統治階級。

自從2017年5月當選總統以來,埃馬紐埃爾‧馬克龍一直被歐盟和自由派視為為自由主義的典範。

各地的自由主義者宣稱,馬克龍的選舉勝利代表了中間選民的逆轉,反對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的侵蝕。

但是,這場大規模的,激烈的黃色背心運動打破了這種妄想,

表明工人和青年人對於馬克龍總統和保衛精英階層的不平等和經濟緊縮政策破壞現狀深感憤怒。

現在的任務是製定政治運動的戰略:推動新的法國大革命推翻馬克龍政府的舊政權。





建議看完這部影片


羅沙盧森堡、李卜克內西 是兩位為了無產階級犧牲奉獻的德國革命馬克思主義者

別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中國的特色,他應該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
為什麼說★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









德國革命經驗分享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