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員工分紅費用化的法令實施以後,台灣開始向下沈淪

chiameiHuang wrote:
台灣的好出路應該在...(恕刪)


說這麼多幹嘛?

有給額外的分紅, 我們才能對工作責任制, 然後花錢解決家裏的大小事,

不然我們只能準時上下班, 自己回家去盡該盡的家庭及奉養的責任啊.

carloszhang wrote: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政...(恕刪)


我完全同意上面這段內容啊

分紅費用化之前發股票年代,就是企業主A了投資者的錢去給員工,政府還給員工稅務優惠

這樣合理嗎? 其實很糟糕吧! 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就是財務報表一板一眼才對!

不過,這樣灰色地帶是不是對員工很棒? 對! 有橫財,老闆才會不心痛地發給員工! 現在規規矩矩制度在那邊,老闆就不敢亂發錢了

遙想2000~2008年我領股票真的很快樂....當時明明是菜鳥莫名其妙也是賺很大....

現在一切按制度來的結果就是,新進小菜鳥再也領不到橫財

說真的我還真的懷念那個灰色地帶

那是實實在在的錢真的流入基層員工的年代

現在除了會計制度接軌國際,其他什麼都沒有,基層口袋空空的
gary4024 wrote:
40%分給股東 ?...(恕刪)


費用化是正確的
也是國際的趨勢
也杜絕許多逃稅的行為
員工薪資本來就是費用
不應該慷股民或資本市場之慨,而規避成本
否則只有特定廠商的員工得利,全民與國家卻損失稅基
資本市場的股價表現也失真了
既得利益者當然會反彈
白話點就是可以從資本市場籌資給員工,公司就很大方
但當以公司成本給員工,公司就變小器了
因為EPS會變低,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隱匿成本再資本市場虛增EPS來高價炒作賣股騙錢了
何況費用化也沒禁止給員工股票
只是要算入費用而已
費用化是對資本市場與國家稅基有利的政策
也利於與世界接軌
讓EPS不再失真,而讓投資人與資本市場可正確評價合理的股價
而不是虛增獲利再市場集資騙錢而慷市場與國家之慨,然後只有少數人得利
費用化也未禁止員工配股分紅,只是要把成本忠實表達在財務報表而已
責怪費用化的這正確政策,只是幫公司規避責任而已,簡單來說,
就是本來可以拿別人的錢來請員工,公司願意多給,但當要當成費用時,
公司上層怕EPS無法對股東交代(因為會影響股價與集資),所以公司就不願意給了
坦白說,就是公司其實不覺得員工有那個價值
公司拿別人的錢給員工才願意慷慨
原PO怪錯對象了,怪自己公司吧
坦白說,就是公司覺得員工不值得那個價


討債專家董念台(68歲)與小他33歲嫩妻黃逸珊(35歲)登記結婚,《蘋果》今電訪董念台的岳母,她說,兩位新人很速配,各有優缺點也可以互補、互相包容,她祝福兩人婚後要跟一般人一樣幸福、快樂跟健康,「至於兩人要不要生孩子,一切隨緣,就算是領養也可以,兩夫妻幸福就好。」

其實,黃母並非一開始就接受董念台,她說,得知女兒與董念台交往是在去年她因摔倒傷脊椎住院治療期間,女兒帶著董念台到醫院探望她,當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天阿!怎麼會這樣!」女兒怎麼會跟一個糟老頭且又是壞人的人交往,一時無法接受。但是住院、復健期間,董念台幾乎天天來照顧她,黃母於是開始觀察董念台這個人。

外界好奇董念台嫩妻的來歷,黃母說,女兒的祖父因病早已過世,女兒的父親在女兒出生約3個月過世,因女兒的祖母健在,怕老人家看到過多家庭背景的報導會勾起傷心往事,所以她不多談太多家裡事。至於女兒點頭嫁董念台,黃母說,女兒已經成年了,由女兒自己決定。

從「一個糟老頭」到認同董念台是家人,放心將女兒交給董,黃母其實暗地觀察女婿兩、三個月,她說,董不像是外界說的那麼壞,經營討債集團、耍狠,可能只是為了要生存,才會被人這樣誤解。

相反的黃母認為,董念台的本性很好、很善良、有義氣、不會害人,對女兒跟其他人也很好,出門在外還會照顧小朋友,雖然很大男人主義,但是「我不只一次親眼看到他對女兒很好」,出門在路上會扶女兒、還會幫做家事,甚至在她住院期間,董也會到醫院照顧。





味道人士 wrote:
費用化是正確的
也是國際的趨勢
也杜絕許多逃稅的行為
員工薪資本來就是費用
不應該慷股民或資本市場之慨,而規避成本
否則只有特定廠商的員工得利,全民與國家卻損失稅基
資本市場的股價表現也失真了
既得利益者當然會反彈
白話點就是可以從資本市場籌資給員工,公司就很大方
但當以公司成本給員工,公司就變小器了
因為EPS會變低,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隱匿成本再資本市場虛增EPS來高價炒作賣股騙錢了
何況費用化也沒禁止給員工股票
只是要算入費用而已
費用化是對資本市場與國家稅基有利的政策
也利於與世界接軌
讓EPS不再失真,而讓投資人與資本市場可正確評價合理的股價
而不是虛增獲利再市場集資騙錢而慷市場與國家之慨,然後只有少數人得利
費用化也未禁止員工配股分紅,只是要把成本忠實表達在財務報表而已
責怪費用化的這正確政策,只是幫公司規避責任而已,簡單來說,
就是本來可以拿別人的錢來請員工,公司願意多給,但當要當成費用時,
公司上層怕EPS無法對股東交代(因為會影響股價與集資),所以公司就不願意給了
坦白說,就是公司其實不覺得員工有那個價值
公司拿別人的錢給員工才願意慷慨
原PO怪錯對象了,怪自己公司吧
坦白說,就是公司覺得員工不值得那個價




辛苦了....

可惜習慣被灌食懶人包的盲從人士應該沒有時間、或看不懂太多字吧?
我們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但其實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台灣下下發展有很多原因,員工分紅費用化, 是其中一大敗筆, 當權者找了太多學者,學者懂理論不懂時務,學者+官僚+八股的高考試錄用制度也是原因, 簡單來說,台灣學新加坡就對了.
轉貼


這幾年對於台灣的經濟不振,一直有個似是而非的說法。這個說法就是說台灣經濟之所以被韓國與中國打敗,關鍵就是把科技產業的分紅費用化了,讓台灣科技產業從此一蹶不振。這個說法,在竹科的科技人中特別流行,大概是因為原本的肥肉飛了的關係。

這個說法為什麼似是而非呢? 因為放眼全世界來看,美國也好、中國也好、南韓也罷,全部都是分紅費用化的國家。也就是說,台灣跟這些國家的競爭基礎,是站在同一個台階上的。美國、中國、南韓有因為分紅費用化而讓經濟一蹶不振嗎? 很明顯的沒有。

分紅費用化的核心精神,就只有一句話”不要再做假帳了”。如果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只因為把發給員工的錢正確的在報表上呈現出來就會下降,有問題的是這家企業。

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有穿褲子。

台積電、聯發科等廠商,並沒有因為分紅費用化就喪失世界級的競爭力,因為他們真的賺到夠多的錢足以分給員工。

而那些露出原形的廠商,真正的主因其實是自身的競爭力低落,怎麼會跟分紅費用化有關?

台灣經濟這幾年的衰退,其實是因為台灣廠商在戰略層次看不到中國與韓國廠商的車尾燈,只懂得拼搏產品,卻不懂得在整個產業生態系內用手段對抗對手。

分紅費用化真的不是台灣經濟不振的原因,別再錯怪它了。

下面這篇是當年 Miula 談分紅費用化的舊文,不懂什麼是分紅費用化的朋友可以好好閱讀

原文發表於 2007/07/01

白痴也能懂的分紅費用化說明

什麼是分紅費用化呢?

要了解分紅費用化,首先要了解企業的營運邏輯。

企業,基本上就是由一個老闆,拿出錢來,請一些員工幫他做生意,最後賺到的錢,老闆收回去。賺的錢多的企業,叫做好企業,不賺錢或者是虧錢的企業,叫做爛企業。

而企業到底最後有沒有賺到錢,有幾個關鍵字 – 營收、成本、費用、淨利。如果你不懂這四個字到底代表什麼,讓我們舉一個雞腿便當的例子。

Case Study – 老王雞腿便當店的營收、成本、費用、跟淨利

老王便當店,以出產好吃的雞腿便當聞名,即使是每個 100 塊的便當,每個月還是可以賣出 1000 個,生意興隆。每個月老王可以收到 100 X 1000 = 10 萬塊的收入。

所以,老王每個月就賺十萬囉?答案當然不是,因為,這裡的 10 萬,只是老王便當店的營收,還沒有扣掉成本跟費用。

那,什麼是成本呢?成本基本上就是製作出每個便當的材料錢 – 雞肉、米飯、便當盒。假設老王用的雞腿很高檔,米則選用上好的池上米,所以每個便當的材料錢高達 30 塊。在這種狀況下,老王的成本就是 30 X 1000 = 3 萬。

除了成本以外,還有費用。什麼是費用呢?就是為了做這個生意,必須花的雜七雜八的錢,如員工的薪水、房租、水電費等。假設老王每個月要付給員工 3 萬的薪水,加上 3 萬的店面租金,在這種狀況下,老王便當店每個月的費用就是 6 萬。

而淨利,就是在扣掉這一切支出後,老王真正賺到的錢。

簡單來說,老王便當店的淨利 = 10 萬(營收) – 3 萬 (便當成本) – 6 萬(各種費用) = 1 萬。這代表老王做了十萬的生意,最後賺了一萬。

以上這個例子,大概解釋了企業營運的邏輯與架構。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員工的薪水,是計算到「費用」這個項目的。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原本台灣的分紅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以小美服裝店的例子,我們來看看以下的步驟 –

A. 小美開了服裝店,每月可以有 20 萬的營收

B. 小美每月的成本是 5 萬。

C. 小美請了小明當他的店員,每月薪水 5 萬。

D. 所以小美服裝店的淨利 = 20 – 5 – 5 = 10 萬

到這邊,都還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接下來,就是問題的所在。

E. 小美決定為了要激勵員工,把賺的 10 萬中的 20% 發給小明。所以小明獲得額外的分紅收入 2 萬元。

所以,請問大家,身為老闆的小美,到底賺了多少錢呢?相信即使是小學生,都可以算出來,不就是 10 – 2 = 8 萬嗎?

這裡就是問題的所在了。因為台灣目前的分紅制度,會告訴小美說,其實你是賺 10 萬,不是賺 8 萬喔。因為在原本的商業會計法中,分紅是不能當作費用的。

明明發給小明 7 萬元,但是硬要裝成只發給小明 5 萬元。當然,小美是老闆,她高興怎麼發就怎麼發,喜歡認為自己是賺 10 萬而不是賺 8 萬,也沒人管得了她,畢竟這是她的私人企業。

但是如果是上市上櫃,股權分散在眾多大小股東的公開發行企業呢? 目前台灣上市櫃公司的每股盈餘 EPS,都是未計入分紅前所賺的錢。假設某公司號稱自己去年賺了 3 億淨利,但是員工分紅發了 1 億,其實,真正的淨利,也就是股東最後能收到的錢,只有 2 億而已。

但是在對外的財務報表中,這家公司還是會大剌剌告訴投資大眾它賺了 3 億。所以可能原本每股只值 15 塊的公司,股價可以被升到 20 塊。

當然,這些公司可以辯稱他們所有的分紅資料也都有公開,但是,有多少投資人有能力去自行計算每家公司扣掉分紅後的實際獲利能力呢?

實際上就只是賺 2 億的公司,為何要對外宣稱是賺 3 億,然後要讓人得花很多時間跟資訊才能夠正確算出他其實是賺 2 億呢? 這雖然不能稱之為欺騙,但是卻是刻意製造資訊不透明。

而在資訊不透明的狀況下,就很容易出現利益團體自肥的狀況 – 明明營運成績普普的公司,卻發出大量的分紅,而大多數的小股東,卻對此事渾然不覺,還以為自己買到不錯的公司,卻不知道自己原本可以領到的錢,在自己不自覺的狀況下,就被發到可能不夠格領的員工手上。

有些人可能會辯駁,這些分紅也都是董事會決議的,可以算是股東的意見。但是台灣的上市櫃公司的董事通常有大量的公司派,以及透過交叉持股用少量股權掌控董事會的情形,大多數的狀況下,是只佔 5~10 % 持股的董事會成員替其他 90~95% 的股東決定了要分紅多少。別忘了,這些董事中可能有很多人都是分紅的直接受益人。台積電歷年的分紅,分到最多的永遠都是董事長張忠謀。

此外,台灣原本的分紅制度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分紅發出去的股票,是以股票面額 10 元作為計算,而非用市價作為計算,所以假設某公司的股價市價是 100 的話,假設該公司發出 10 億的分紅,實際上就是發出 100 億。發股票可不是印鈔票,這邊多發出去的 90 億,並不是憑空生出來的,而是從稀釋原本股東的權益中生出來的。也就是說,小股東們額外被搬走了 90 億,完全不會在報表內顯示出來。很有可能,這間公司其實今年只賺 50 億,所以在發出了號稱 10 億實質 100 億的分紅後,其實股東是虧錢的,只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而已。

講了這麼多,簡而言之,台灣科技業的分紅制度,立意雖佳,但是卻沒有清楚明白的揭露資訊,有著相當的公平性上的問題。畢竟,揭露真實的營運資訊並且「清清楚楚」的呈現,是每間公開發行公司的義務與責任。

所以,為了讓每間公司的真實營運狀況,更清楚的呈現出來,從 2008 年起,員工分紅將會從目前完全不被計算到的狀況,被搬移到公司的營業費用中。也就是說,以後發出去的分紅,將會影響到公司最後的淨利。公司用來獎勵員工的分紅,將會清清楚楚的擺在陽光下,供所有投資人檢視。

就 MBR 的角度來說,是非常贊成員工分紅費用化的改革的。畢竟,一個好的商業環境,是應該建立在誠信上,而非建立在蓄意或非蓄意的欺騙上的。短期內,員工分紅制度似乎創造了台灣的科技業奇蹟(其實這部分非常爭議),但是長期來說,卻降低了台灣整體的競爭力。而在分紅費用化的改革後,對台灣的企業環境,將會有更正面的影響。

而在分紅費用化後,大概會有哪些影響呢?

1. 外資對於台灣的企業財報更信任,更願意投資台灣的企業。

2. 散戶投資人可以獲得更清楚的資訊,對於市場更信任,從而增加投資。

3. 好的企業跟差的企業的差距會被拉開。只有真正賺錢的企業,才有能力拿出大量的分紅來獎勵員工。而營運差的企業,將無法從小股東手上搬走錢來獎勵員工。這樣,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將會被淘汰,而市場會給好企業更好的評價。而由於報酬差距變大,真正賺錢的企業也才能夠取得更好的人才。

4. 營運能力不佳的高階管理者將無所遁形。很多 EPS 5 塊的公司,在分紅費用化後,EPS 可能會暴減到 0.5。這時候,這些高階經營者到底是真有實力,還是只是會亂花錢,就很清楚了,再也不能打混了。

5. 台灣的整體產業發展將會更加均衡,而非科技業獨占頂尖人才。讓市場自由競爭來決定哪個產業才能擁有最好的人才,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當然,在分紅費用化後,科技新貴每年的收入,應該會下降一些,畢竟,公司再也不能隨意搬來股東的錢發給員工了。然而這只是,回歸基本面而已。

而從正面的角度來看,企業經營者,將必須更認真的營運企業,而非仗著政府的保護,偽裝成自己很具競爭力。或許台灣經濟的躍起,就從分紅費用化開始呢…

chiameiHuang wrote:
台灣的好出路應該在...(恕刪)


本來就是啦 台灣島內科技業創造工程師奇蹟 大家日以繼夜奮鬥 就是為了賺錢 讓公司壯大 那時候連外商都很難挖人...
反觀現在.........

政府官員只會說嘴 談什麼正義 自己社會正義又改變多少呢?

法令改了就回不去了 政府眼睜睜看人才被吸走 無感....弄個甚麼歡迎國外人才來台灣發展??

這甚麼鬼 自己人才不願意鬆綁法令 台灣工程師那麼好用不用 去弄一個國外人才來台辦法?

我醉了,我相台灣人民對現任政府 都醉了吧~

WAN3636 wrote:
轉貼這幾年對於台灣..



或許台灣經濟的躍起,就從分紅費用化開始呢…
.(恕刪)

轉貼作者什麼Miula的文章落落長一大堆

看到最後這一句我也是醉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