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 3次世代原型車日本試駕 全新SKYACTIV技術加持大進化


asdtw wrote:
引擎有爆震,有爆震...(恕刪)


網路上很多資料可以看,日文、英文的看不懂也有對岸的車評用簡單的方式做了一個講解。
這樣基本上對於為什麼會爆震有一個了解,而不用特別再來問是正常的嗎?

然後再像直接判刑了一樣再問說限制在引擎室,聽不到就沒事了嗎

genweilin wrote:
不是不能舒適,看怎...(恕刪)


這幾天看了一些發言,自己猜可能是這麼回事。

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他之前吸收到的資訊就是如此或是他以擁有多連桿的車自豪。
在這些人的心中,扭力樑就是爛,不是用多連桿就沒有討論的必要。

扭力樑可能的進化,沒興趣,反正一定沒有多連桿好。
扭力樑可能的表現,沒興趣,反正一定沒有多連桿好。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你認定這個人是壞人後,不管其他人說的再多,要你改變這個認定是困難的。
所以個人也不再做上面那句話裡的其他人,就靜靜的看資料了。

這個討論串裡有人說01只是練嘴砲的,有人說要討論去ptt,不用來01。

個人還是希望大家是用正常討論的心態啦,畢竟01也陪大家很久了。
yashro0905 wrote:
這幾天看了一些發言...(恕刪)


一個很簡單的邏輯

一個好的東西
為什麼現在頂級車款都不用?
1A2B全系列現在找不到扭力樑
^^^^^^^^^^^^^^^^^^^^^^^^^
光上面這點就無法解釋了



============================
拿CPU來比喻


i5(扭力樑)
i7(多連桿)
民眾:i5超頻跑分和i7沒超一模一樣,買i5就好啦!!!
i7:(拎北只是還沒超頻而已)

============================

你自己覺得左右兩輪被一根鋼條拉住.

和左右兩輪各自能較靈活動作的差異

會一樣嗎?



扭力樑...一邊輪胎踩坑了另一邊會?


多連桿...一邊輪胎踩坑了..他有自己的活動機構在那邊
yashro0905 wrote:
這幾天看了一些發言,自己猜可能是這麼回事。
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他之前吸收到的資訊就是如此或是他以擁有多連桿的車自豪。
在這些人的心中,扭力樑就是爛,不是用多連桿就沒有討論的必要。
扭力樑可能的進化,沒興趣,反正一定沒有多連桿好。
扭力樑可能的表現,沒興趣,反正一定沒有多連桿好。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你認定這個人是壞人後,不管其他人說的再多,要你改變這個認定是困難的。
所以個人也不再做上面那句話裡的其他人,就靜靜的看資料了。
這個討論串裡有人說01只是練嘴砲的,有人說要討論去ptt,不用來01。
個人還是希望大家是用正常討論的心態啦,畢竟01也陪大家很久了。

一般的機械結構是跳脫不出物理極限
可模擬 可分析 可驗證~

如果你認為真有 "外星黑科技扭力樑" 就拿出證據再來討論吧!
否則與嘴砲何異呢?

對了~
請你回去看看你自己寫過的試駕心得: "與Elantra sport的初次邂逅 2018-03-25"

你自己的車 Elantra一般版 (後:扭力樑) vs. Elantra Sport版 (後:獨立多連桿)


yashro0905 wrote:
四、懸吊,一般版的偏舒適取向,在過彎的時候伸縮的幅度會比運動版的大,會讓車身更不好控制。

然後就是一堆人在說的 "獨立" 跟 "非獨立懸吊" 的差別,

過同一個彎,如果路面有一點高低起伏或甚至坑洞,你會發現後軸行進的軌跡是會偏的,讓你需要修車頭路線的頻率高很多。


因為是我先開運動版的跑一次,然後再開自己的車跑一次,感覺真的蠻明顯的。

運動版的可能一次過,一般版的我車頭可能得多修一、兩次路線。...(恕刪)

yashro0905 wrote:



看來01不但是拿來練嘴砲的

還兼具幫自己打臉的功能~


HermesParis wrote:


一般的機械結構是...(恕刪)

他等等會說因為馬三的新科技
所以自己改觀了

HermesParis wrote:
一般的機械結構是跳...(恕刪)


既然你全文都拿出來了,那自己也該看清楚啊

個人覺得一般版的舒適,另外我感覺中的車身不好控制是彈簧軟硬還是獨立與非獨立的關係?

再來,因為後軸偏所以車頭路線的修正頻率較高,個人不會否認這個感覺,所以我才會對馬自達新的扭力樑有興趣啊。

個人不會認為這個無法改進,所謂的多連桿其實整個部件還是連在一起的,只是中間有像關節一樣的設計把左右應力給消除了。

那如果樑加入了彈性或其他方式去抵消這個左右應力的話,那還是一樣很差嗎?

物理有其極限,但不同的設計、不同的物體,極限也是不同的,不是嗎?

現在是實物都還沒出來,就一堆專家出來說這個爛啦,沒興趣啦,馬自達沒用了啦。

車評講好一點,就說拿人手軟之類的。

個人覺得,只要新的扭力樑設計只要能有現在的表現,然後成本又省了,那就是成功的設計。

一堆人拿1A2B出來,難道他現在用多連桿就是跟1A2B同等級了?他只是馬自達啊,個人相信大眾車還是他要走路線而非高級車啊。
yashro0905 wrote:
那如果樑加入了彈性或其他方式去抵消這個左右應力的話,那還是一樣很差嗎?
物理有其極限,但不同的設計、不同的物體,極限也是不同的,不是嗎?...(恕刪)

so....

所以大家都在等你拿出這種黑科技扭力樑出來證明你說法啊!

ok?


yashro0905 wrote:
一堆人拿1A2B出來,難道他現在用多連桿就是跟1A2B同等級了?他只是馬自達啊,個人相信大眾車還是他要走路線而非高級車啊。...(恕刪)

嗯.....越來越扯了

只是馬自達?大眾車?非高級車?

Mazda 3 後懸吊是啥?
Mazda 6 後懸吊是啥?
Mazda CX-5 後懸吊是啥?
Mazda CX-9 後懸吊是啥?

------

還有

請你也說說你的Elantra一般版與Sport版的後懸吊設計為何不一樣好了....

HermesParis wrote:
so....所以大...(恕刪)


小孩子吵架?沒東西講了就只能不然你做啊,你拿出來啊?您跟K開頭的網友還真是有志一同啊。

個人認為有可能改進,而您認為不可能改進,您是不是可以說說您覺得不可能改進的想法或依據?
yashro0905 wrote:
一堆人拿1A2B出來,難道他現在用多連桿就是跟1A2B同等級了?他只是馬自達啊,個人相信大眾車還是他要走路線而非高級車啊。...(恕刪)


這很簡單的代表
扭力樑先天構造沒辦法達到1A2B的高標需求,不然他們大可以用扭力樑來調教,不是嗎?又省成本,能調教得很好為何不用?


與馬自達用的等級有沒有到1A2B沒啥大關係。
而且更別說"TOYOTA RAV4"都在用多連桿,甚至更多平價品牌100萬左右的車都是多連桿。

馬自達的問題應該是要如何發揮多連桿的效能來提升自家車輛懸吊接近1A2B
連車廠業務都在和我說目前馬自達的規劃是把品牌價位和價值提高...
要提高當然不能走回頭阿



別忘了重點"構造限制"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