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 自從日本進來後改全進口,雖是日本製的進口車,但車價與配備的部分與國產車相比,依然維持相當的競爭力,而且個人認為 Mazda 脫離福特之後,有浴火重生的感覺,擁有自己的造車理念,而且以魂動為主軸的工業設計來說,手法非常高端,如同 Mazda 自己所說 “The Car as Art”,外型這件事美醜是見仁見智,但新一代的魂動設計確實是我的菜

The Car as Art




顛覆得以超越,這是 Mazda 的 Slogan,近幾年的 Mazda 的核心 SKYACTIV TECHNOLOGY 雖然不是真正的新技術,但幾乎是砍掉重練的概念,做設計的人應該都有感,很多時候技術的瓶頸是被限制在既有的框架,以至於難以有所變化,但將現有設計整個歸零從頭開始優化,所需要的資源及成本絕對不亞於全新開發,從引擎開始,底盤,變速箱,車體剛性設計,全部被翻新了




其中個人是最喜歡 SKYACTIV-DRIVE 這顆全速域鎖定變速箱的設計,號稱結合雙離合器跟傳統 AT 的優點而生,因為傳遞效率高,所以動力響應快速也可達到省油目的

SKYACTIV-DRIVE 全速域鎖定變速箱(圖片取自官網)
特點是高達 80-90% 的全範圍鎖定驅動
[分享] CX-5 二代目開箱


廢話說完,進入正文
上一台車是 2010 Mazda 3,開了七年,大問題沒有,小毛病是有一點點,壞過最大條的應該是溫度感知器,電動後視鏡內馬達齒輪崩毀(應該是有幾次會車時被硬坳過損壞的),以及動力方向機油管漏油(油管應該算消耗品?),整體來說是好車一台

而小毛病大概就是抓不到的異音問題而已,其他都是一些耗材例如輪胎,定保機油,濾心濾網等等,除了輪胎自己在外面處理之外,所有的東西(機油自備) 都在原廠更換,因為在不懂車也沒認識的情況下,到外廠處理就像小白兔迷路在大森林一樣,不見得能省,至少個人就有一次不太好的換機油經驗,所以原則上都還是回原廠省麻煩

雖然近幾年的 SUV 風潮盛行,同為 Mazda 車主也自然會關切 CX-5 一代 / 一代小改 / 二代,都在網路上爬文賞車過,一直覺得滿好看的 (越來越好看),但看完也沒有真正要換車的衝動 (二代是有小小心動一下)

原本沒有要這麼快換車的,打算 Mazda 3 開十年再做打算,只能說,現在很多展示間地點結合保養廠,真的是滿好的行銷手法 …


就在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約了保養,內湖的標達旗艦店是很舒適的,空間寬敞明亮,魂動車系一字排開,可以說是有一種視覺震撼,服務也相當棒 (飲料不錯 & 餅乾好吃),不過保養過程剛好技師告知有耗材需要更換,所以人就去了現場,因為小男生愛車,老婆就帶著小孩到一旁的展示間看車,我跟技師溝通完回到展間,老婆第一句話問我 : 我們的車有幾顆氣囊?
內心潛藏已久的小惡魔浮現 …
立刻脫口而出 : 「只有」兩顆,「而且」沒有循跡防滑系統 …… bala bala..

然後現場約了試駕柴油及汽油,原先屬意的是二柴,但實際試駕跑了環東之後,汽油的動力也夠我用,在考量了車價及配備後,還是選擇了汽油旗艦款 (當然柴油引擎有些風波,也讓我怯步,反正預算沒到那邊,也不探究了) ,顏色部分晶艷魂動紅及鋼鐵灰都需要加價,但確實光影層次非常非常豐富,原廠說是匠塗工藝,難怪有車評說 Audi 是燈廠,Mazda 是漆廠,不過因為想要低調一點的顏色,所以選擇了鋼鐵灰 (路上看到紅色依然投以愛慕眼神)

看看這紅色是不是太犯規了?




簽約後,到交車展開了三個半月的等待,說給朋友聽都不可置信 … 買台馬自達要等三個半月? 就算買德訂的車也不用這麼久吧 …

因為這是屬於「意外」訂購的,沒有時間好好比較,等車的期間,也看了 BMW X1 , 2AT,TOYOTA RAV4,HONDA CR-V,SUBARU FORESTOR,VW TIGUAN ….. 各大熱門 SUV都看過了,包括突然殺出的 LEXUS NX200,也去現場看了車,老實說因為品牌光環跟虛榮心的關係,也很喜歡 X1 跟 NX200,但即使最入門也都超出預算不少,而且比較了配備跟外型還是最喜歡 CX-5,也就毫無懸念了 !

整體配件上分享一下
原廠安裝
1. 原廠導航
2. Mio 698D (前後雙鏡)
3. 隔熱紙 FSK KT-38前擋 + B20車身

自行加裝
1. 全車腳踏墊+後箱墊
2. 手縫真皮方向盤
3. 後行李箱照明升級
4. 車頂直桿 (更新)

腳踏墊 & 後箱墊,都選 3D 卡固,質感滿分


行李箱燈就必須抱怨一下原廠設計,亮度實在不足,若真要在昏暗的環境找東西,可能還得拿手電筒才行,所以自己換 LED 燈,亮度更高但耗電更少,後箱照明升級後,亮度相當足夠



手縫真皮方向盤

施工前,美美的方向盤,就是握感單薄了些


師傅說這是正牛皮,選了低調的款式左右打孔配灰色縫線,跟鋼鐵灰的內裝很搭
(如果換做紅車當然配紅線啦!)


真的一針一線的縫,職人工藝


完工 ! 握感很厚實,很滿意



車頂直桿 (更新)
SUV 如果沒有車頂架,就意象上的感覺是少了點運動感,所以就幫愛車加裝了
車頂架的樣式很多,直桿橫桿都有,而 CX-5 的外型設計比較流線,個人覺得比較適合服貼樣式的車頂架,而且車頂最高點依然是鯊魚天線

目前只裝上直桿其實屬於外觀件(但確實有承重80kg的能力),固定式的也沒有變更行照的問題,若之後有載重需求再視情況加裝橫桿(一直很想露營)

直桿套件


原車膠條卸下後,原廠是有預留孔位的


特寫一下鎖孔,直上 不須鑽孔 (鑽孔的我也不裝了 )


上螺柱


用螺帽固定


完工,添加了幾分運動感



用車至今約一個月,一些心得分享

車室空間
同級車格中,水準算不上前段班,但應該屬於中等,個人認為很足夠,比我之前的馬三充裕許多,尤其後座頭部空間表現非常棒,實際坐過後,後座膝部空間當然無法跟 CR-V 相比,但我認為至少跟 X1 應該在同樣水平,只要不是身材極高大的人應該都可以乘坐的相當舒服,所以這樣還嫌小的人只能說無緣啦
(買 Mazda 的車要有的基本認知,空間一向不是第一優先的考量)

隔音表現
NVH 在 CX-5 二代目上是有特別著墨的,在車門都有滿滿的隔音膠條,關門都需要比以前更大力才行,手感及關門的聲音是非常扎實的,以靜態隔音來說非常好,也就是當車輛靜止時幾乎可以隔絕外在噪音
而動態隔音來說,低速時引擎室傳來的噪音就稍微明顯,坦白說比預期差 (我可以安慰自己這是保留引擎聲浪的浪漫設計嗎?)
但中高速時整體噪音就下降了,風切聲抑制很棒,輪拱的噪音也表現不錯,在高速公路上用一般音量說話都很愜意,相比之前的車說話音量幾乎已經快要到喊叫的程度了

行車穩定度
應該是因為車重及車體剛性的關係,直線高速行駛明顯比我先前的 Mazda 3 更穩,轉彎自然沒辦法跟轎車比,但這次另一項技術 GVC,時速大約 4x~50km/hr左右,含著油門過彎的時候我可以清晰感受到車子把我拉住的感覺,過彎非常舒服,那個以開轎車在往相同速度下,身體習慣的側傾幾乎消失,我想「人馬一体」應該不是空喊的口號而已

懸吊系統
這部分就是 Mazda 的調性,清晰的路感,壓到小石頭都能有清晰的回饋,但沒有過多的彈跳及碎震,不硬不軟,簡單說,在這輛車上我可以知道我正在開 Mazda 的車

電子手煞車 (附帶 Auto Hold 功能)
這功能太好用了,可以防止停紅燈的時候無意識的鬆開煞車而碰撞前車,雖然CX-5有陡坡起步輔助,但好像要停兩三秒,而 Auto Hold 只需要車輛停止電子手煞車就會作動,非常方便,但需要停車倒車的時候建議關閉這項功能,一開始不太習慣,但只要習慣後應該是回不去了



主動安全配備的部分,其實規格表跟網路上都有介紹,只是就個人使用上的體驗分享一下

第一個談 MRCC
我以前的車連定速系統都沒有,第一次接觸到主動車距維持的定速系統,真的感覺相見恨晚,以前我也覺得專注於路況原本就是駕駛該做的事情,多餘的科技輔助只會讓駕駛鬆懈,但是,我錯了,原因是人的注意力是可以被分配也會被消耗的,持續高度的專注只是提早出現駕駛的疲勞感受而已,以長途來說大幅減輕了我的負擔,我也可以將原先油門及煞車控制部分的注意力,轉而關注前方及後方路況,這樣說還是很抽象,還是需要自己體會才行,但對於新車有幾點使用上的心得分享

1)由於加速曲線是固定的,所以遇到陡坡加速時,如果車速還沒上來就使用的話,轉速一下子就會上 4000~5000rpm,雖然是正常現象,但新車期間有在意的話可以避免

2)解除 MRCC 有幾種情況,第一是踩下煞車,第二是按下方向盤上的 CANCEL 按鈕,最後是車速低於 25km/hr的時候,剛開始系統不熟悉還會輕點煞車解除,但這實在危險也不合邏輯,充分了解後會善用 CANCEL 按鍵來達到更省油的駕駛方式

3)有超車需求的時候,駕駛踩下油門可以得到主動權,當油門釋放後則將主控權交回車子 MRCC,這也滿聰明的

4)跟 MRCC 綁在一起的SBS系統,也是主動安全的必備項目之一,避免人因疲勞而無減速的以高速撞上前車

5)初次接觸這類系統的時候總有磨合期,也就是對車輛的信任感,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這套系統可以充分的信任,當然使用上有些眉角則看個人如何去適應及使用,以 CX-5 頂級 VS 旗艦 八萬元的價差,我認為 MRCC 的價值已經值了這八萬,電動尾門及 Bose音響系統都可以當作送的 !

前行煞車輔助系統 SCBS-F (Smart City Brake Support-Forward)
這屬於都會區低速域 5-30km/hr 的自動煞車系統,結合前述 SBS 一起作動是可以實現高速下自動煞停的,雖然到目前沒嘗試過,但畢竟是一道安全防線,而且看有些車友都靠著這套系統避免了碰撞,真的這種配備最好是用不到,但用到只要一次也就值得了

車道偏移防止系統 LAS (Lan-keep Assist System)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 LDWS (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這兩項其實應該結合成一體來看,善用的話也是一項安全輔助的利器,不過使用這特系統需要有打方向燈的習慣 (我不是說自己平常不打方向燈的),以往高速下匝道的時候,有時候標線混亂,明明已經在最外側的出口車道,混亂的標線還是會引起系統誤判,在出口前變換車道的時候產生反向抗力,不過習慣後可以更安全的駕駛

遠近光燈自動調節系統 HBC (High Beam Control)
這也是相當實用的系統,開啟 Auto 並切成遠燈模式後,平時自動開啟日行燈,遇到光源不足時會自動啟動大燈,也可以自適應偵測來車進行遠近光切換,還附加自動轉向功能,個人超愛這組燈系的控制,無路燈環境轉彎安心許多,高速公路無路燈段也會自動使用遠光燈模式,也不擔心閃到對向車


最後是盲點偵測系統,分成兩個部分

盲點偵測系統 BSM (Blind Spot Monitoring)
這就是一般行駛時候針對左右後方的盲區進行偵測,只要有障礙物就會在後照鏡角落亮起橘色燈號,而且算是一套很聰明的系統,這跟一般倒車雷達不同處在於它的偵測區域是更寬廣,且會參考車速車距來提供警示的,如果是後方更遠處有高速行駛來的車輛,在打方向燈的同時,它也會提供警示音
個人認為這對於死角較多的 SUV 根本應該列為標配,因為好幾次我確定中央及右側照後鏡看不見來車,但車子有發出警示音,果然多等 1~2 秒,有機車竄出 …

後車警示功能 RCTA (Rear Cross Traffic Alert)
也相當實用,但這從中譯字面比較難理解,在切入倒車檔的時候,盲區偵測會改變,即使處在停車格內左右均有鄰車的時候,依然可以偵測停車格外的車道盲區是否有來車,搭配倒車顯影,不論對駕駛或其他用路人來說安全性都提高不少

Bose 音響系統
根據官網的介紹,這是一套對 CX-5 量身訂做的音響系統,他有兩項重要的功能,Bose Centerpoint 以及 AudioPilot

Bose Centerpoint 的開啟,不論身在車室內的哪個座位,都可以明顯聽出音場置中,滿神奇的,不過如果重低音口味很重的人,不要開啟這項模擬功能,原汁原味的低音震撼應該可以讓人滿意

而 AudioPilot 則會因應行車噪音做出音量主動補償
雖然很多車評說這句 Bose 的音質一般般,但個人是很滿意這樣的品質了,反正是買 MRCC送的(誤) … 話說 AUX 音源輸入可得到更佳的音質,但方向盤就不能切換歌曲了,所以個人還是傾向使用藍芽做音源連接

藏在傳統備胎空間的 Bose 音響


A 柱上低調但很有質感的 Bose 飾板


車室內裝及配備

這是柴油旗艦展示車的內裝,雙色設計非常漂亮,比汽油全黑為主的設計更能凸顯質感,但保養上會很辛苦,全車系共用的方向盤,也是這個等級中,市面上我認為最好看的設計,霧銀飾板不會太過鋒利或圓潤,整體為黑色系也沒有多餘的配色,而且帶有科技感絲毫不顯老氣


以 CX-5 的內裝來說,最大特色應該是前座立體化的冷氣出風口,這造型個人感覺比老大哥 CX-9 更好看,中控木紋飾板絲毫不顯老氣也是一大特色


車內門板都使用 發泡 PP 並包覆上人工皮革,觸感很好 (很多車評說這叫軟質塑膠,個人覺得聽起來還滿彆扭的),還有”整齊的”縫線點綴,這都相當替質感加分,強調整齊是因為這細節要做就必須做好,不然容易有反效果


比較新世代設計的人機介面其實在一代小改都已經導入,獨立在中控的主機螢幕比較也不會給人帶來壓迫感,而且行駛途中也可以使用旋鈕操控,因為旋鈕有實體回饋感,我覺得比觸控板更有利於操作



但內裝幾個缺點還是要說,置物空間的規劃不佳,也沒有新進口 Mazda 3 上的遮蔽卷簾設計,直接開一大格給你放東西,很容易凌亂,而且杯座太淺,如果能深個 3~5cm 會比較理想



四個窗戶都支援按一下升降到底,這個也很棒,只是車內鋼琴烤漆飾板屬於易刮傷材質也容易沾塵,很多人會選擇貼膜保護,但個人覺得貼膜就把這份美給蓋住了(跟手機殼一樣),所以寧願給它刮也要露出來見人



另外汽油版均無天窗設計,不過這反而剛好是我想要的

電動尾門升降的聲音很大,雖然沒有自動感應或腳踢開啟,但要說方便性及高級感還是有的
(反正是買 MRCC 送的?)


外觀設計
魂動,不知道 Mazda 養了多少人在做這塊,自家的設計風格,看不到太多模仿的痕跡,總之個人是很喜歡,會買這台車外觀大概佔了一半因素 ….





車頭前緣往前延伸,侵略感大幅提升,尤其進氣罩有弧度的內凹,感覺真像鯊魚要吞噬前方一樣,側面圓潤簡潔的設計,跟目前充滿折線的設計潮流不同,但絲毫不減美感,車尾除了尾燈造型外,就稍顯樸素了,如果能把 CX-8/CX-9 的尾門鍍鉻飾條加入,肯定質感再提升!







燈具的部分也扁平化,外型相當銳利,且不因為頭燈面積縮小讓照明能力打折,而因為 LED 天生輝度就高,辨識度很棒! 整體燈具內的線條先前也有人分享過,貌似「ひ」象徵來自廣島,永不止息的挑戰者精神



19” 的輪圈也很漂亮,有人戲稱為 PIZZA 圈,但配色上有點失誤,因為烤漆切削的設計,最外圈是黑色的,造成整體視覺縮小一級變成18” ….. 這是一點點的遺憾,另外 19" 輪胎的後遺症也會發生在換胎的時候,有次在逛汽車百貨的時候還一度站在 235/55/R19 前面看著價格呆了好一會



另外補充一個設計上的細節,車側下護板除了營造越野的印象外,是具有實質功能性的,採全包式的設計,即使走過泥濘路段也可以防止內測門檻處沾上泥土,不用擔心上下車的時候弄髒衣褲,在別的品牌上也有相同的設計巧思,但因為 Mazda 沒有特別宣傳,所以可能有些車主也沒注意到



原廠導航系統
被嫌到不行的原廠導航,一張記憶卡賣台票一萬元,單看是有點貴,但基於可以結合原廠 HUD 顯示路線提示,我還是加購了,介面上就初次使用需要摸索一下,習慣後還算順手,而原車 GPS 定位快速且精準,路線提示不會過慢,另外結合原廠的音響系統有一項非常貼心的功能,就是導航指示的時候,駕駛左前方的 A 柱會自動降低音樂音量,讓駕駛可以清楚聽見導航指引,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很一般的設計,但以前開車在交流道附近都要把音樂切靜音,不然聽不清楚導航指引 … 在 CX-5 上這是非常棒的體驗
(如果真的覺得貴,看看其他豪華品牌的導航選購價碼,應該是可以放寬心了)

行車電腦 MZD Connect
嚴格來說這包含整套人機介面,但依照螢幕的功能性還是獨立出來,目前中央電腦螢幕可以形容是缺少靈魂的硬體設備,它的亮度足夠,面板採無縫隙貼合技術,可以避免反光,即使強光環境也都可以清楚顯示,不過目前也就拿來聽音樂跟導航使用而已,原廠還沒有開放 Carplay 或是 Android auto,希望開放的一天早日到來,不過目前外廠其實很多擴充盒的解決方案,之前度考慮把原廠導航的預算改買擴充盒,但仔細評估後還是選擇原廠導航,慢慢等原廠佛心開放 Carplay & Android auto

HUD 抬頭顯示器
雖然不像日版或是 CX-9 直接投影於前擋上的,但依照功能性來說已經相當滿意除了車子的時速外,也提供 MRCC 資訊,車距維持顯示,盲點提示,以及原廠導航路線指引,另外有搭配交通號誌辨識系統,可以顯示該路段的速限訊息,避免駕駛因錯過速限標誌而超速或是忙著找哪裡有速限提示


動力表現
雖然 Mazda一直強打的 SKYACTIV 看起來很厲害,確實帳面數據他比同排氣的引擎更好,不論油耗或是馬力扭力輸出表現都好上約10%~15%,但他就是一台 2.0NA 而已,也不用太過神話,所以比上自然不足,比下是綽綽有餘,不做 off road 使用的話,已經相當足夠 (汽油也只有前驅,設定上原本也不適合 off road)

對照我以前同樣 2.0NA 的車,我覺得 CX-5 稍微更有力一點,但油耗好上不少,同樣的駕車習慣,數據上 CX-5 比 2010 Mazda 3更重 216KG,輪框也來到 19” ,但油耗表現卻更好大約 15%,以前很難開出超過 10km/L 的油耗 (大部分都在9.5km/L 附近),現在的 CX-5 開了 2000多公里,平均油耗約 11km/L,我知道 2010 Mazda 3 原本就不是省油的車,但畢竟 CX-5 更重卻更省,一來一回的差距就更多了,以 SUV 來說我是相當滿意的 (同時也望著更強大的 SKYACTIV-X 流口水)


然後汽油版 CX-5 也提供 SPORT 模式,可以延遲變速箱的換檔時機而得到更靈活的動力,確實可以提高動力響應


基礎保養
Mazda 常常被詬病的是後勤不佳,但以個人開七年保養幾乎都回原廠的情況下,我認為服務還不錯,接待人員都很客氣有禮,當然各體系的保養廠或許有差異,只就個人遇到的經驗還算不錯
很多人說進口車養護成本高,其實還好,原廠開出的菜單要懂得刪減非必要項目,只要項目是 ”劑” 結尾的,大部分可以刪掉或是一定里程再做就好,而且最重點要懂得自備機油,原廠一瓶外面可以買兩瓶半還找錢,我寧願讓保養廠收取工資(開瓶費?) 也要自備機油,因為機油通常是基礎保養的主要費用來源 (自備機油只要符合認證及型號是不影響保固的)
所以基本上搭配良好的保險及保養知識,CX-5 養起來跟國產車並沒有分別 (舉例 : 原車配的雨刷條耗材替換報價,長的5xx,短的3xx …. 有沒有這麼便宜?)

說到機油也分享一下,手冊有寫明 CX-5 適用符合 SN 認證 0W-20 號數的機油,原車配的應該是 5W-30 (我想應該是比較便宜) ,但這樣的機油型號我認為開起來有點膠水黏稠感(這樣的感受是在更換 0W-20 之後比較出來的),而且在冷車發動後,引擎達怠速穩定的時間較長 ,一般在里程 1000KM 有新車例行回廠檢查,我詳查了機油型號後決定在美式大賣場搬 Mobil 1 0W-20 來做替換(新車要不要換油看個人,但 100多萬都花了,打算開十年以上就對它好一點吧) ,機油更換前有特地仔細感受機油帶來的駕駛感受,保養結束後我確信有明顯差異,不是心理作用,油門輕盈的感覺像開回 2010 Mazda 3,所以滿推薦 0W-20 的,至於常看到有人討論保護性的議題,爬文最終也沒看到結論,反正手冊都寫明了,而且非長時間重負荷用途,就安心使用吧 !

用車至今,全家都很滿意,未來就跟 CX-5 攜手來累積更多的回憶 ~


==== 2018/07 更新 ====

自從入手至今,也已經滿半年了,正確的說是滿七個月
所以累積了更多的用車心得,也再分享一下

首先,先向 CX-5 二代目 這個群組的管理員致敬,任何疑難雜症幾乎有問必達,無私的付出

很多優化項目也是自己掏腰包當白老鼠,確認沒問題才讓群組車友參加團購,讓小弟一度認為這群管理員是不是腦子壞了 (誤)

在當今人情薄弱的網路時代,還肯這樣付出,真的令人感動


接下來說說 CX-5 的汽油,應該添加 95 或是 98 ?

SKYACTIV-G 的引擎是 14 : 1 的高壓縮比,整體運轉時候更容易發生爆震,而 98 抗暴震能力強,添加後引擎震動明顯變低 (明顯與否看個人感受),整體行車質感而言,比加 95 時更像高級車

至於 98 是否起步更有力? 說實話我感受不到 95 與 98 的差異,倒是機油 5W-30 跟 0W-20,有明顯輕快的感覺
不過理論上震動減輕代表引擎運轉的損失降低,若有人感受到起步有力我想也是合理的

而油耗部分(都加台塑)部分,同樣的用車環境,每天上下班高速市區各半,假日則跑台北市區百貨居多,偶爾跑山區或是北海岸

95 的平均油耗約 11.2 km/L (這是前 8xxx km 累積里程的油耗)

98 的平均油耗約 11.5 km/L (這是改 98 後,里程不歸零 跑了 2000 km 的油耗,為時已經超過一個月了,期間也上過陽明山,去過北海岸,所以應該有相當的參考比較性)

油耗可以看出約 2%~3% 的改善,雖然 98 油價高出 95 約 6%~7%,但一來一回其實差距不是太大了,還可以獲得行車質感的改善,另外引擎爆震降低,應該對於周邊零件也是正面的,我不會神話 98,但 CX-5 我個人滿推薦加 98


再來分享炎炎夏日的優化項目,我包了冷氣管,這跟 95 VS 98 一樣,都有理論基礎知持,但有沒有用就見仁見智了
我個人是認為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在

由群組成員熱心協助購買及裁切適當長度的橡膠管 (冷氣空調專用)
[分享] CX-5 二代目開箱

辛苦熱心,而且很帥,很帥,很帥,的群組管理員,親身示範怎麼包,包哪裡,包錯地方是沒用的
[分享] CX-5 二代目開箱

DIY 完工照,這樣大約花了新台幣 150 元,過程對腰力是一種考驗 ...
[分享] CX-5 二代目開箱

注意事項 :
1. 這是耗材,建議每次保養或是添加雨刷水的時候就稍微巡一下
2. 我自己確認比較過,其實引擎室內不乏發泡棉或是類似的材質,是安全無虞的


後座的部分,主要來自乘客反應 ...
材質非常扎實,支撐性也很好,椅背放到第二段角度也剛剛好,頭部空間非常寬敞
膝部空間不是最大,但因為較高的坐姿,可以得到不錯的伸展,整體是非常舒服的座椅設計


==== 2018/08 更新 ====

很多人說這套 Bose 音響其實很普通, 坦白說 ... 是的,但我不是說它不好,是不夠好 它依然比一般國產等級的音響好上許多,只是一段時間使用下來,還是會希望它能更好一些,做了一些功課之後,加上朋友的幫忙,終於成功優化了這套 Bose 音響,以下做些分享

1. 買條品質好一點的 AUX 3.5mm 音源線,大約 4-500 元的價位已經可以買到很不錯的了,換上音源線之後可以明顯感受出與透過藍芽撥放的差異

2. 全車號稱十支高傳真喇叭,但可能成本關係,以駕駛者為導向的設計,佈置在前座的喇叭品質水準優於後座,因此在設定上可以把平衡偏向前座,某種程度的放棄後座 << 這是專家告訴我的
在如此設定之後,確實整體表現有所提升

3. 不動線組,不動喇叭,剩下 CP 最高的做法是改音響電容,下面這顆就是拆下來的
[分享] CX-5 二代目開箱

換上適合的電容之後,上網查了一下,約略是蓄水池更大的概念,以往開了環繞音效之後,整個低音無力的現象消失,現在開啟環繞音效後,那種撼人心弦的震動感,還滿過癮的,另外是高音部分也有同步得到正面的改善,不過還是要強調這是在最小成本下的優化方式,雖不能拿發燒友的標準來看,但至少還原這套音響應有的水準 !


然後另一項是猶豫很久的排氣飾管,在某日近距離欣賞了新改款 Mazda 6 之後,發現改款後加粗加大的尾管很好看,更符合魂動意象,這一點我看很少人提出比較,相比之下 CX-5 甚至 CX-9 原廠設計的尾管都稍嫌空洞 (個人觀感),所以對岸掏寶找了比較低調但能放大尾管直徑的飾管套上去
[分享] CX-5 二代目開箱

Before,稍微空洞
[分享] CX-5 二代目開箱

After,整體來說還算滿協調的
[分享] CX-5 二代目開箱


==== 2018/09 更新 ====

換檔撥片,幫 2.0 NA 引擎找回一點點駕駛樂趣

雖然 SPORT 模式跟 M 檔位都可以達到差不多的效果,但還是不如撥片來得直接

非常俐落,一下子就卸下喇叭蓋


第一次看到沒有方向盤的樣子


拆掉原本的背蓋,直接換上撥片模組


完工,終於不用羨慕其他有撥片的車系了





==== 2019/03 Carplay (Android Auto) 上身 ====

為了更好的音質體驗,長期使用音源線,但也因此方向盤上的按鈕也無法換曲,播放的歌曲在中控螢幕上也看不見了,略顯單調

一上車先插上 3.5mm 音源線,再插上充電線搞得鞍座附近顯得雜亂,甚至為了整理線自己貼上了線扣,雖然醜總算線不會因此打結,也就湊合著用了

趁著 228 連續假期,來了趟台東爆肝輕旅行,跟好友約了從台北走南迴一口氣殺到台東,我想在本島旅遊,再沒有比這更硬的了

整段旅行飽受原廠導航的輸入法之苦,輸入地址時,縣市鄉鎮以至於道路名稱缺一不可,實在有夠囉嗦,而且有些景點好不容易查到的地址,輸入到最後一步,竟然沒有被列在圖資內,搜尋不到,WTF ..... 於是把備用的手機夾拿出來夾在冷氣口,一樣掛著兩條線,怎麼說也是一台百萬的車,這樣搞很瞎,真的很瞎 但 Google Map 的體驗是如此美好,當下開始思考,是不是該優化了?

假期結束後開始了爬文做功課,究竟是 C/P值跟功能豐富的安卓模塊好? 還是原廠那套 Carplay 好? 因為我個人的需求很簡單,我只想要 Google Map 還有擺脫音源線,還給愛車本該有的質感,在比較了價格之後,決定選擇 Carplay ! 是不是能看 Youtube 之類的我反而不是很在意,而且原廠 Carplay 套件本身就是個 Hub 而已,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相對更穩定些 (也便宜 )


以上廢話結束 ...

因為價格關係,所以在掏寶購買套件,由好友協助 DIY 升級


拆 ! 看到鋼琴飾板上的線扣嗎? 真佩服自己可以把這麼醜的東西貼上去


再拆 !


原車 HUB ... 日本進口的 MIC ....
Carplay HUB ... 土炮掏寶買的 MIJ .....


拉線,理線,順便把之前原廠藏得不慎理想的行車器錄器電源線給理好


裝回去,原廠的飾板設計其實都是快拆扣,無損復原
測試了一下 Google Map ...


使用了一段時間,相當滿意,由於個人是使用 Android Auto,所以介面沒有 Carplay 來得好看,但是 Google 語音助理的辨識速度及準確性實在讓人佩服,很開心終於擺脫了凌亂的線材,恢復原本該有的質感,有了語音助理的車,也感覺升級了一個世代 現在用 KKBOX 播放的歌曲名稱,也終於會顯示在中控螢幕上了,方向盤也可以選上下曲,音質也不需要擔心

另外一個 Google 語音助理的附加價值,可以幫我回答鵝仔的 十萬個為什麼

至於原廠導航 ... 當作整合在 HUD 的速限提醒,以及萬一網路斷線的備援方案吧 ~ !


==== 2020/02 輪胎下課 , 換鞋 ! 馬牌 PC6 225/55/R19 ====

早在下訂的時候已有心理準備,19 吋的輪胎,想要帥是有代價的

原廠胎在一般的操駕下,照理壽命可以達到 5~6 萬公里,但前次保養,技師提到有輕微吃胎的現象,建議我要重新做定位,但看我已經跑了 4 萬公里,就建議我撐一下,到下次保養直接換胎一次搞定

接著回家後就翻開先前的筆記找輪胎,原本考慮使用米其林的,結果突然發現以前也使用過的馬牌,竟然也有 225/55/R19 的規格,而且在最近的 "換胎潮" 下,從車友那邊得到還不錯的價格訊息,大概只有原先爬文預期的八成左右,所以大概考慮了三秒鐘就去下訂了

卸下胎圈


拆下舊胎皮,原來胎壓偵測器長這樣


新胎


新胎重新做平衡


重新裝上輪胎,在氣動工具鎖緊後,扭力鈑手再循一次,這步驟可不能偷懶


輪胎價格是包含安裝及定位的


大功告成~


而最舒適的胎壓個人感覺是熱胎壓 37 psi (算上誤差大約會是 36 psi ~ 38 psi 區間)

最後分享一下胎壓偵測接受器的安裝位置,雖然這款接收器是太陽能的,但其實開車時間不夠長,車都停地下室的狀況下,根本來不及充電,所以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一個適合的位置,只需要一條短線插著充電,再搭配 3M 子母扣即可

在可視範圍內看不到線,同時也治好了先前安裝在中控附近時候的 強迫症
(沒辦法,若正前方視線所及的話,會忍不住一直想去看)


馬牌這條輪胎看評測性能不錯,是結合先前 CPC 與 CSC 兩條產品線的產物,提高了耐磨耗性,實際使用上也確實感覺不錯,有那種新胎行駛黏在路面上的平穩感,然後刻意壓過積水時,方向盤完全沒有拉扯感,讓我有種回到兩年前新車駕駛的感覺

目前整體感受 PC6 在舒適度上似乎再好一些,耐用度就留待時間驗證了
(原廠胎其實並不差,但畢竟行駛了四萬多公里,目前無法 A/B 測試,僅能憑印象回憶)
文章關鍵字
大大的開箱文簡直就是水準之上車美圖又美,讓我都想換車了!

kuobba003 wrote:
Mazda 自從日本...(恕刪)

拍得好美喔,鍋巴一次買兩台嗎 一灰一紅好逆害!!
我是酷褲...>>https://wsph.net

kuobba003 wrote:
Mazda 自從日...(恕刪)


超感動的
真不愧是攝影名人
痞客邦: http://stfeelva0802.pixnet.net/blog
請問可以私訊分享一下手縫方向盤的店家嗎?覺得(手路)很好,也想幫我的cx-3來裝一組

kuobba003 wrote:
Mazda 自從日本...(恕刪)


難得一件好文 五分送上
樓主寫文章和攝影功力真的很好,你讓01的小編怎麼混飯吃啊,哈,看完文章,我很後悔買rav4,這篇文章,馬自達真該付你稿費!

kuobba003 wrote:
Mazda 自從日...(恕刪)

非常棒的分享!
最需要這種一般使用者的車評,比雜誌車評有用多了。

還請版主有新的發現可以更新補在此版。
看了大大的開箱讓我對cx-5更加喜歡了~真是圖文並茂的好文章~原本就很屬意這台~希望能早日加入cx-5的行列
水車 恭喜! 只能

0W-20 新車時有用過(非CX5)
長途大概150-200km後
高速再加速會比較虛一點,
轉速上升快,但速度上升慢

如果順順開的話是沒什麼差別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