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ke 爬山陡坡 ..... 什麼心態????

這個除非你騎機車爬陡坡,
不然你給我個騎單車爬陡坡不容易運動傷害的理由?
不夠長?不夠陡?

這原本就是種自我挑戰好嗎?

會運動傷害代表你對路線地形以及自己本身的了解不夠,
怎麼會有這種必須騎天價專業車種才不容易運動傷害的詭異想法?
pc8801 wrote:
這個除非你騎機車爬陡坡,
不然你給我個騎單車爬陡坡不容易運動傷害的理由?
不夠長?不夠陡?

這原本就是種自我挑戰好嗎?

會運動傷害代表你對路線地形以及自己本身的了解不夠,
怎麼會有這種必須騎天價專業車種才不容易運動傷害的詭異想法?...(恕刪)

大哥,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沒有說要騎天價專業車才不容易運動傷害。

我是覺得「UBIKE爬山陡坡……什麼心態????」涵意太廣,容易引起爭議。
若是用「UBIKE爬山陡坡……是否容易引起運動傷害」,討論比較容易聚焦。


不知大哥騎過「羅山林道」或「內洞林道」嗎?比如,用公路車挑戰林道當然可以,但騎公路車一定比騎避震越野單車容易運動傷害 ,這和公路車是否貴或便宜無關。

想要用UBIKE自我挑戰陡長坡當然沒問題,但用「UBIKE挑戰陡長坡是不是容易引起運動傷害?」應該是個客觀可討論的議題。事實上,我還真的和我的朋友榮總骨科醫師聊過這事。
無所用心 wrote:
大哥,您誤會我的意思(恕刪)


其實運動傷害的問題就我講的是看你有多不自量力的問題,
多長多陡也沒講個具體路線難度,更沒提到騎士本人的體能狀況,
再一說很多人會爬坡爬到站起來踩,這才是更容易運動傷害的.
就算你都一路坐著踩也不代表你沒到運動傷害,這根本就已經不是車子的問題了.
真要說起來,
那ubike好歹也有個三段變速,
再怎麼樣都比某些騎著根本沒法變速的車子好吧?
jeremylai wrote:
我住台北但是我討厭UBIKE
站點設計得很差
有自行車道沒車
河濱自行車道沒車

設置UBIKE的目的
是為了解決通勤族回家最後一哩路的問題
好像與自行車道、河濱自行車道不是那麼有關係
lin531224 wrote:
設置UBIKE的目的
是為了解決通勤族回家最後一哩路的問題
好像與自行車道、河濱自行車道不是那麼有關係


回家最後一哩路也許是設置目的的其中一項,反倒是追求低碳友善愛地球的環境才是推廣騎乘自行車的最終目的,可惜目前的自行車路網離理想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或許從現有微笑單車租借站位置圖可以略知一二,在台2線北海岸沿途,如:淺水灣、白沙灣、中角灣、金山、野柳等地都設有租點。
另台8線中部橫貫公路的谷關也有租借站,而它的鄰站是遠在相距33公里以外的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心態就是愛現而已~
Synicism wrote:
但我真的好奇
騎Ubike爬山爬陡坡究竟是什麼心態?
想要別人佩服嗎?
想要自我挑戰?
還是買不起單車但就是熱愛騎車爬山?


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非洲黑人運動員,並連續兩屆奪得奧運(羅馬、東京)馬拉松金牌的運動員,就是衣索比亞的長跑運動員阿貝貝.比基拉Abebe Bikila),而他成名當然是奪得奧運金牌,但更猛更驚人的是"赤腳"參加奧運馬拉松比賽。

好像也沒有人會問
他什麼心態不穿鞋?
還是買不起鞋但就是熱愛跑步?
南客 wrote: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哎呀呀
男客先生/小姐啊
這帽子這樣扣也太便宜了吧
引經據典然後蓋關封印
好像說了什麼卻什麼也沒有說啊

你要不要也些出點什麼
讓青菜蘿蔔們也來學習學習

就我一人精彩
這鋒頭我實在不好意思
BanyanLee wrote:
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奧運(恕刪)



確實又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你的引述先在此抱歉一下
在下才疏學淺還未償了解跑步這們學問與這個人的歷史背景
如果式真對這位運動員阿貝貝.比基拉(Abebe Bikila)討論的話
我目前實在沒有什麼資格
畢竟能到奧運等級應該式很尊重這項運動
且運動員與支援的團隊也已經不在式只是想要出風頭這樣的水準了

(wiki只能說是表面資料google也只能夠指引門徑
若要了解 千萬要抓起時空背景 了解使未
這樣做資料才式真的作資料)

恕我封閉 跑步這塊 我還未開化
所以如果你還肯進一步引導
不仿指點我們了解一下為什麼他會這樣做
又為什麼這樣的做法(赤腳賽跑)沒有成為另一種賽式的選擇

騎時已經式奧林匹克認可的方式了?已經有這樣的賽項了(赤腳長跑)?
如果你還願意多做些介紹
我非常樂意學習
(我比較不喜歡只是網路片段的資料
真真假假又相連又矛盾 時在還是需要有鑽研的人解說介紹比較理想)


-----------------------------------------------------------------


如果式以重要性正規賽事而言
目前我尚未看到有任何選手等級
在正規賽事裡騎Ubike/淑女車/三輪車/牛車/戰車/靈車什麼的
但我相信
就算UCI條件放寬了
上述的那些工具車應該出賽的機會也不大
stevechang wrote:
我覺得,就是要出個風(恕刪)



Steve 大

真的
我心中有另一部分感受感想跟你一樣
確實

年輕的時候
看到這些有實力的人
在當下都會覺得很厲害

歲月行走
隨著年紀與挫折愈來愈多
也漸漸看到什麼叫作默默的實力
也漸漸體察到什麼叫做謙虛

我在山上看到選手認真的練車
光式看他踩踏的節奏就已經試種享受了 人車一體 像極了跳舞
那種努力與付出才不是今天心情好 出來個打醬油的那種

山上遇見這種的
我會給他加油與掌聲
但通常我說完加油
他人已經不見了
媽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