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煞車主流? 騙錢的產品?

超輕量登山車
搭配超輕量避震前叉
使用2.0吋顆粒胎 (51C)
碟煞油碟
這樣的搭配比一般的登山車爬坡快很多
只比公路車慢一點
下坡又絕對安全
如果不是要拚武嶺三字頭
又想下坡安全的話
我覺得這樣的搭配不錯
但是所費不貲就是了
suan2289 wrote:
單車近年死亡率 竟然是 機車二倍


怎麼可能,哪家記者亂報? 想用假新聞打擊台灣單車文化嗎?



資料來源:警政署

A辣愛怕跑 wrote:
超輕量登山車搭配超...(恕刪)

單車熱剛開始的時候有流行過這種改法,現在也還有但是少很多,因為都去換公路車了。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suan2289 wrote:
不是吧!是人選擇用...(恕刪)



我說的你還不懂嗎?
還是一直在堅持你胎的問題
我所說的是單車輪胎廠商就必須把生活中各種狀況考慮進去
單車比賽難道就不會比到一半下雨嗎?
如果一個輪胎下雨天就會打滑不能用這種產品早就淘汰了
我說的賽車情況是追求速度的極致
人家車子動輒4、500匹馬力以上...所以對輪胎的抓地力要求更是嚴格
你腳力是有幾匹可以讓輪胎打滑?
更何況也跟你說了...影片人家也測試濕滑地面的煞車性能
你有看到影片中的人摔的狗吃屎嗎

如果只是我們在這邊討論沒有人有測試就可以討論這方面的疑慮
但是影片都擺明放在那裏了...你還一直硬凹?
這版多少人反對你的說法了?
到底是誰在誤導?
我們人不是全知全能
有時候我們的資訊可能比其他人來的慢一些
當有人教導我們正確的新知時虛心接受可以讓自己進步更多
我覺得這裡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來討論
理性的討論...如果有正是公正的測試影片那就代表著一定的答案正確性

我們都是在討論過程當中尋求更精進的知識不是嘛?
似乎沒有人提到碟盤大小的問題?看過road.cc之類的網文,說140mm的rotor的制動力跟C夾幾乎一樣,樓上也有大大提到最高級的C夾搞不好比碟煞還強(我相信是在說140mm rotor的系統)……如若大家一直都是在說140mm,那麼某位大大不斷在強調的「碟煞=易鎖死打滑=更危險」,根本就不是事實(C夾也能輕易鎖死),至少C夾和碟煞一樣危險。因此公路車用140mm碟煞的原因並非為了加強制動力;也因此,「輪胎不換,碟煞無助增加制動力」在不換rotor的情況下可能有道理(真的想加強制動力至少要用160mm或以上,但並非所有碟煞公路車架都對應160mm rotor),但即使如此,也不足以構成「碟煞=噱頭」這種結論。

碟煞的好處大家都已經說得很詳盡了,我是覺得光是省力、省去雨騎過後清潔輪框的功夫、只調整一、兩次就好這幾個優點就已經相當值得了。制動力反而未必是真正的絕對優點。

稍為有知識和經驗的車友都知道影響煞車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天氣、路況、輪胎、煞車系統、全車的設定、車手本人的能耐等等;如果是要求極限的高速,那麼大概C夾的優勢可能會比較明顯吧。但如果我是想要一台能應對較多狀況的「公路車」(畢竟公路車也有很多種類,例如前面有人提到的Gravel Bike,就根本不再採用V或C夾的設計);那麼碟煞至少提供了另一個相當值得考慮的選擇,總之,絕非「騙人」的東西。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怎麼可能,哪家記者亂報? 想用假新聞打擊台灣單車文化嗎?


2014年...

你要看一下這幾年資料, 大幅度增長喔

下坡要慢喔!

台灣汽機車很多...更要小心
suan2289 wrote:
2014年...你...(恕刪)


覺得再怎麼增長也不會比機車多
找不到全台的只有北市因肇事死亡人數
機車佔30人、行人28人、小客車3人、自行車3人及大貨車1人
北市去年車禍死亡65人創新低 機車仍是大宗

比例的話因為單車沒有牌照無法統計所以應該不準吧

suan2289 wrote:
2014年...你...(恕刪)


大大夢見的資料小弟實在是看不見。

有截圖或是連結這樣比較方便討論,謝謝。

suan2289 wrote:
2014年...你...(恕刪)


有去了解統計的分類內容嗎?

一般統計交通事故中的自行車不是單指人力腳踏車,還會包括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近幾年興起)
人力腳踏車中除了騎乘時大部份都會戴安全帽的公路車外,還包括近年來興起沒在戴安全帽騎乘的公共自行車

請問你能提供死亡率增長的部份與本討論串內容(騎太快、煞不住等...)直接相關的證據嗎?
碟煞輪組的碟盤側,花鼓耳到花鼓中心距離較短,所以會有側向剛性較差的現像
碟煞需靠鋼絲拉住輪框,有人可以踩斷鋼絲,當然就有可能煞斷鋼絲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