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說中置避震器好棒棒

DKS2000 wrote:
車架強度夠基本上這句(恕刪)


VFR 是先從賽道研發出來 落實到市售。
royher wrote:
那要不要考慮人的因素(恕刪)


跟你無關,只是想知道沒後避震的chopper是不是最強大,條件當然也是車體剛性無限大
sauber wrote:
跟你無關,只是想知道(恕刪)


如果沒震動,路面沒起伏。最大靜摩擦不會被克服。輪胎永遠貼緊地面,也不考慮人體舒適的因素等等.....。
那答案是的
沒後避震的chopper最強,動力傳輸的消耗最少。
想挖坑~~
johnniechang wrote:
我是認真討論的:以街(恕刪)


現代車種有很多方式可以解決搖臂或前叉左右力度不均的問題
比如超粗的中空軸心 兩邊逼起來等於一根前叉內管的剛性 就不像老車隨便一根鐵條拴起來而已 輪胎不會掉就好
圖示為單邊避震跟中空軸心


真正讓仿賽只能用多連桿避震的是過彎G值造成前後輪荷重的變化


輪胎所受的力在過彎時為離心力與地心引力的合力 也就是說傾角45度的一般車種大概要承受1.4G 60度的GP廠車是1.7G的下壓力 所以所有雙槍跟非多連桿的單槍避震 上面的雙係數彈簧都是為了過彎時要提供支撐力用的
但是減震筒的動作仍然是線性的並沒有跟著彈簧的硬度一起變化 所以調整起來經常性的就是直線太硬 彎道又太軟 或者像是很常見的 直線舒適彎道坐船 或者彎道尚可直線死硬


但是在仿賽這種多數時候都是在彎道上拚搏的車種 只有多連桿避震的漸進式行程又可以讓彈簧跟減震筒的行動一致 又可以兼顧荷重的改變 達成直線跟過彎都很穩定的效果



所以除非只跑直線加速 認真要跑比賽的車只有多連桿一種選擇而已
但是勁戰這種速克達怎麼辦 我覺得是日本母廠一開始就沒有要讓台灣學到真正賽道的技術 才會永遠只搞速克達
要是真的讓台廠學到本事 有朝一日上了GP SBK那不就糗了 既然沒的選 所以也就有本樓雙槍就很棒棒之類的講法 台廠也相當配合 三十年原地踏步 現在連稱之為二流廠都要想一下有沒有污辱二流
不過對至少九成五其實沒有在彎道上拚搏的騎士來說 教調得宜的雙槍已經夠好了就是了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但是勁戰這種速克達怎麼辦 我覺得是日本母廠一開始就沒有要讓台灣學到真正賽道的技術 才會永遠只搞速克達

我覺得到不是這樣。
主要還是因為政府政策的關係讓台灣普遍消費者認為機車=速可達,
造成只有速可達賣的動。
所以YAMAHA就只在台灣生產速可達。
bike這種跨騎式的車銷路開始提升是開放大型機車後過了好多年後才有的事情。
但目前市場上速可達仍是市佔非常高的主流,這大概也是YAMAHA不願引進檔車的原因。
orea2007 wrote:
主要還是因為政府政策的關係讓台灣普遍消費者認為機車=速可達,
造成只有速可達賣的動。

不,是速克達出現馬桶內置物箱後對通勤工具來說太方便
我1993-2003騎野狼125/王牌135通勤,前後騎約8萬公里以上
經歷過檔車衰退的歷程
1993年我大學同學超過7成都是騎速可達
我騎野狼125還要裝後置物箱才勉強解決置物空間問題
2003年開始用豪邁125通勤後
才體會速克達便利性
除馬桶空間外
購物時可以有腳踏板可以放貨
雨天不用穿雨鞋
這些是檔車所不能比的
orea2007 wrote:
我覺得到不是這樣。主(恕刪)

hx135cb750 wrote:
不,是速克達出現馬桶...(恕刪)


怎麼說呢 看看小阿魯的狀況就知道 檔車的市場一直都在 而且一定可以在車商的推廣下熱起來
事實是 從NSR150之後 台灣就再也沒有技術能力造出像樣的跑車 而NSR存在的原因多半要歸功於王牌追風 跟當時兩陽跟本田的關係
到1990之後 山葉 台鈴重組 本田切斷了光陽三陽的合作 接下來台灣的車界有十幾年就只靠幾批NSR和一個TIS 培養出一整世代的車手跟廠商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 再也沒有比塑膠車更能賺快錢的 萬年GY6改個外殼 換個晶鑽頭燈 飛炫踏板 台廠自此走上歪路 沒有日廠想要台灣人跑比賽提升技術 台廠也樂意配合 某台150速克達上面還設計了重機的鋁合金後腳踏跟可變正時汽門 坦白說這是在哈囉 這車能拉出兩百匹馬力 在SBK跟日歐幾大一較高下嗎 那弄那些又有P用 還不如本質搞好讓國民有可靠的交通工具
結果一台小阿魯出現就把台灣相傳三十年的"台灣人不愛騎檔車啦"的迷思給丟去垃圾桶 那多少還是歸功於輸牌頭殼壞掉願意讓仿賽技術在台灣出現深耕的結果 你看雅哈哈他有沒有想要進仿賽 出白牌檔車
反正阿台廠就是只能靠自己研發提升技術 勇敢挑戰未知的領域才有活路 沒概念沒經驗 就抄就逆向嘛 日廠也是這麼開始的
Summer37 wrote:
諸位大德, 小弟菜雞(恕刪)

出力的均勻穩定,影響操控蠻大的
我剛分享的790duke和我自己的CB都是中置單槍來的
穩啊
對阿 你有那個精力
硬想要把兩隻後避震 調到超均衡 超一致 完美對應不互相干擾
有那閒工夫 怎麼不用單槍避震多連桿 調到完美避震 簡單太多太多?

人研究東西 不就應該越研究 步驟越精簡越好嗎?
哪有人這麼愛自找麻煩 給自己添多餘變數和步驟的?

速克達用雙避震唯一的好處 就是多了可以放馬桶的空間
表示它就是一台大空間買菜車
僅此而已 其他藉口都是屁

至於一些老車 復古車用雙避震
那通通都是騎造型 騎情懷的車
發現了嗎?
沒有追求性能的車款 車廠才可能配雙槍後避震

市面上可有哪個廠商 出新的性能車款 旗艦競速車款 用雙避震的嗎?
如果沒有 那雙避震比單槍好在哪?
難道全世界所有一流摩托車開發商 都是笨蛋嗎?
真的是好好笑XD
Summer37 wrote:
好棒棒

這三個字聽的很不爽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