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想了這個主題好多年了, 到現在才有滿滿的感動和衝動來準備. 主要是每次芝加哥建築展時, 都有機會參觀很多教堂, 包括內外的景觀設計, 這是許多人沒有機會做到! 一般基督徒最多只有在周日去自己的教堂做禮拜, 而非基督徒則根本沒有機會參觀, 所以我在這兒不獨樂樂, 要和大家分享神在地球的家…
01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大家去歐洲旅遊, 其中不會錯過的一類景點就是教堂, 那不但是代表地方的歷史和文化, 更是代表當時建築之美! 可惜臺灣可以放上台面的教堂好像不多, 東海大教堂? 不過宫廟很多, 不知道有沒有人專門為宫廟做專輯?
02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第一間教堂 – The University Chapel (大學教堂 – 芝加哥大學)
現在只能從最近參觀一間一間地往前介紹, 還能記得多少算多少! 第一間要介紹的是在芝加哥大學的教堂 (從第一張相片開始). 其實芝加哥大學不止是全世界前十名的大學, 校園內居然也有很多教堂, 讓我非常呀異, 這次開放的教堂在校園內算是最大的, 但好像不是最老的.
03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光是從我去這個芝加哥大學教堂的路上, 在校園中就拍了一些其他教堂的相片, 是不是讓你們很震驚? 怎麼一個大學校園內會有許多的教堂? 西北大學校園內也有一些教堂. 下次如果他們有開放的話, 一定也進去參觀.
04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再回到這個教堂, 光是看到外面攀爬的藤蔓, 就知道其歷史必定不短, 植物也照顧得很好. 可是好像植物專家說這種藤蔓會破壞牆面的質料? 真的嗎?
05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不過從裡面望出去是非常的美, 好像被困在古堡裡的公主看出去的景色!
06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只是很好奇, 連石頭都可雕刻成這樣做成窗子, 真的也服氣了…
07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進去之後, 我一定會正面和反面各照一張, 而且直的橫的也各照一張, 這樣就至少四張相片. 光是直橫之間, 你們會喜歡哪一種拍法?
08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反面拍過去的話, 也就是入口處, 也非常漂亮. 大部分會裝上許多的管風琴的音管, 這兒入口處和大殿旁都有音管, 這兒還看見一些少見的喇叭. 琴的本身就會放在不同地方, 這個教堂把琴就放在大殿上. 非常好奇這麼多排的琴鍵, 按紐和踏板, 一個人彈怎麼忙得過來? 居然這種世界體積最大的樂器已經有超過2000的歷史. 日後再多加介紹這種會震驚人的樂器…
09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往天花板看上去, 不但挑高到嚇人, 更可以感覺到高品質的做工和大理石的高貴, 這在全美國應該不出三十棟吧? 在這個主題我不會介紹太深入的內容, 以防大家睡著, 如果有任何的問題, 歡迎一起來討論…
10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這個大殿祭台的設計非常豪華 (應該是叫大殿祭台吧!), 材料用得很高級且宏偉, 所以請千萬不要用這間教堂和別家的比較, 只能說每個教堂各有特色… 對我個人的觀點而言, 好像有點過於莊嚴, 反而有畏懼之心, 不知你是否也如此認為?
11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很奇怪的是, 這大殿的後面還別有洞天, 這是很少見的情況, 走進去一看, 是有些恐佈! 後面還有一堆名字, 不查不知道, 一查嚇一跳, svorvmqve cineres, 拉丁文, 英文, 西班牙文都指向骨灰的意思, 我的媽呀, 沒有跟回家吧? 吼, 現在你們看到了, 小心… 貞子…
12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說到世界之最, 這兒有個世界第二大的鐘琴(Carillon)? 人過了半百, 還第一次聽到鐘還可以變成琴來彈! 果然是由超級富豪洛克菲勒在1932年捐了二十萬美金(現在應該超過1000倍價值了吧?), 於感恩節開始演奏! 整個教堂是他在1910年捐了一千萬美金建成 (最後追加到近二千萬美金), 我的媽呀, 哦不, 我的神呀, 他是真正的基督徒!

怕你不相信, 在這芝加哥建築展期間, 全程時況播放當場彈奏的情況, 我的天啊, 怪不得聽到一連串很美的鐘聲, 會讓你真的會想常常來這個教堂做禮拜, 這也讓我想到出土的周朝編鐘, 也可以彈出音樂來, 看來最早的這種樂器還是在中國. 只要是資優的學生就可以申請來學習如何彈奏… 愛彈鋼琴的朋友們, 有沒有很手癢呀? 找Ohio爸爸, 我來安排…
13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在這個建築展開放期間, 我們還可以到二樓和三樓參觀, 果然又是不同的震憾感, 連喇叭都拍到了…
14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這兒馬賽克玻璃好像不是特色, 更沒有什麼人物的造型在裡面, 但巨大也是一種美, 以後你們會看到精彩的…
15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歡迎大家出去旅遊的時候, 可以把教堂也列為重點項目之一, 基本上他們是很歡迎大家進去崇拜參觀, 也希望你得都能得著福音, 得到那又真又活又萬能的神.
16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Ohio爸爸的相片書 上帝在地球的家 - 教堂 第十間


歡迎大家常常回來, 還有不同的教堂哦, 看看你最喜歡哪一間, 只要你願意, 神就會與你同在…

待續下一間教堂…


感謝分享喔
kmpop wrote:
感謝分享喔(恕刪)


不要走開太久, 馬上就有第二個教堂來了...
kmpop
[拇指向上]
第二間教堂 Second Presbyterian Church (第二長老教會)

這是同一天參觀的教堂, 人家周日早上做禮拜, 我們來早了被阻擋在外, 要等一個小時才供參觀! 後來想一想自己也是基督徒, 本來平常也要做禮拜, 因此求情之後就可以直接進去了, 此時算是軟體硬體都一起參觀! 原來所有事情如果有心去想辦法解決, 還是能夠完成的, 這是人生勵志故事嗎?
01
PA15019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很明顯地從外觀看, 這也是一間石頭打造的建築, 果然三隻小猪裡的老三最聰明, 知道石頭是最堅固的, 抵抗天氣沒有問題, 不知道是否能抵抗撒旦? 哈哈哈!
在芝加哥市中心的教堂大多沒有什麼空地, 因此會和一旁的建築時常擠在一起, 只能朝上拍才不會有被干擾的感覺.
02
PA15019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照樣前後都要來一張傳統照, 感到此教堂的寛廣感了嗎? 一般長型教堂就不會太寛, 這個教堂算是少見. 你們看到的人不是遊客, 而是做禮拜的人, 人數不多而且幾乎全是老人.
03
PA15021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中間紅色的部分是二樓讓唱詩班演唱的地方, 由四個專業演唱水準的唱詩人員負責各個音部. 很難相信他們四個人的聲音可以如此宏亮也如此美妙, 充滿著整個教堂, 再配合管風琴的上天樂, 不感動都很難!
這是否有教堂專門設計還是有專業的擴音系統就不得而知. 真幸運有參加他們的禮拜, 原來和我們的教會相差這麼大, 可是他們能傳出更多的福音嗎?
04
PA15022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裡面的裝璜就不完全是石頭, 又是另外一種感覺! 色彩用得很大膽, 對我來說看得很舒服. 他們的儀式也和我們華人教會差不多, 只是全部換成英語而己, 讓我不會有陌生感.
05
PA15022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牆上的圖畫和馬賽克窗戶都製做非常精美, 剛好今天出了太陽, 正是馬賽克最美的時刻, 讓人不知不覺間就停留好久觀賞.
06
PA15021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有一位教會老頭子告訴我, 這兒有很多馬賽克是由Tiffany (蒂芙尼公司) 製做, 一直以為人家是做珠寳的公司, 原來連這種馬賽克也會做, 好像難度很高…
07
PA15022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20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你們覺得可以分辨得出來嗎? 每個窗戶都是一件藝術品, 不是每個教會都有這麼多唯美的馬賽克. 是不是Tiffany 做的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都會讓我駐足良久, 要不是行程太趕, 會在這兒待很久…
08
PA15020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20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208 by san ching, on Flickr

我們在建築展時可以到處參觀, 在二樓看到的視野又感覺很不相同. 這麼美的地方, 至少要來個五六次才會看厭… 其實教會是很歡迎所有的人來教堂, 所以大多的時間你們都可以試著開門進來看看, 只是時間不對的話, 大燈鳴鐘琴音就不會為你啟動.
09
PA15020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20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如果有機會的話, 我會再於周日的時候來這兒做禮拜, 尤其他們的主持人和牧師都是女性, 算是很前衛的了, 一般傳統教會是不會接受的. 我一直忍住不要為每個教堂打分數, 像是美食評分那樣, 可是這樣子做好像很輕慢, 你們就從我的文字和相片間自己評估吧!

待續下一間教堂…
ching43202 wrote:
大家去歐洲旅遊, 其中不會錯過的一類景點就是教堂, 那不但是代表地方的歷史和文化, 更是代表當時建築之美! 可惜臺灣可以放上台面的教堂好像不多,


台灣教堂最多的地方在東部跟屏東

有機會可以探訪一下


Propecia wrote:
台灣教堂最多的地方在...(恕刪)


謝謝分享, 最近有機會的話, 會問一下當地人去看看... 不過寺廟的可拍性就大多了...

還有哦, 不要錯過...
彩繪玻璃 呃⋯ 我是指真正的傳統彩色玻璃 不是現代彩繪顏料的那一種
剛好有想過要學 有大概了解一下裡面的細節

彩繪玻璃的整體難度其實不算高 如果單單作自己家裡任選一個主題的彩繪牆
就算是很複雜的畫面 也不過只要兩三個人 化上個把月的準備與製作 就可以完成
麻煩的是前置的練習 器材 材料 計劃 及 電力損耗很重本的

此外 考慮到教堂裡的呈現 跟 建築的歷史意義等狀況
畫面的內容跟設計 畫面的呈現 也要經過教會當局的層層審批
而後的裝設準備 空間 時間 運輸 等等等的細節
一個大型的彩繪玻璃從設計到完成 其複雜程度不亞於蓋一棟完整的小房子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暗房教父 wrote:
彩繪玻璃 呃⋯ 我...(恕刪)


你也太厲害了吧, 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過做到專家的話, 臺灣的各大建築商都要找你了...

我還特別查了一下, 發現主流是用彩繪玻璃, 也有人用馬賽克, 也許馬賽克用法比較俗氣一些, 因為會讓人連想到A片裡的那個...

再請問一下, 這只是用顏料畫到玻璃上還是要再經過燒製的過程? 可以再說一些嗎?

謝謝...
第三間教堂 St. Peter’s in the loop Catholic Church (聖彼得芝加哥市中心天主教堂)
現在先把時間跳到2016年在芝加哥參觀的教堂.整個教堂就鑲嵌在紙醉金迷的高樓大廈之中, 真正想要得救的人有多少個? 真的是都市森林哦, 連臺灣好像都沒有許多這種畫面吧?
01
PA15048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48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彼得是耶穌的12個門徒之一, 以其名為教堂的大多是天主教的習慣. 不過外面的這個不是彼得的雕像, 他是被反過來倒釘在十字架上而死的. 這是耶穌釘十字架的像, 因為上面的INRI是拉丁文, 中文翻譯是”拿撒勒人耶穌是猶大的王”! 嘿嘿嘿, 現學現賣, 我還不是很成熟的基督徒…
02
PA150487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造訪這間教堂時, 感覺人文的成分多了不少, 因為神父就直接在大門口等著傳福音給世上的人, 連服裝都很古樸專業哦… 哈哈哈! 有機會回臺灣的話, 大概可以去拍些精美的寺廟, 大家是否可以建議三五個可拍的地點? 佛光山?
03
PA15052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當然進來之後正面背面都要各照一張…
04
PA150489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這後面(入口處)沒有裝設管風琴, 看來是讓合唱團表演的場所.
05
PA15052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502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大殿好像是用大理石來當材質, 整個內部乳白色系的感覺特別好, 非常柔和舒服. 很難得在天花板上看見天使而且只有一位, 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子做? 個人感覺有點多餘…
06
PA15052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雖然這是芝加哥建築展, 可是仍然有虔誠的信徒過來禱告. 可是這麼多神像, 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差別?
07
PA150505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如果你們在任何的教堂看到到處都有雕像, 這個教堂大概就是天主教教堂, 基督教是不准有任何的雕像. 這麼多是不是很難決定要向誰禱告?
08
PA150494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491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490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49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PA150496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如果你再看到這種告解房, 那就肯定是天主教了! 基督教是直接向神告解禱告, 神和人之間的隔離已經被耶穌給打通了.
09
PA15050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如果再注意更多的細節, 這種專門設計跪膝墊應該就又是天主教了…
10
PA150523 by san ching, on Flickr

看完這個教堂後, 你會想要來這兒做禮拜嗎?

待續下一間教堂…
這個說起來很複雜欸 會佔到你的篇幅喔 我盡量簡單一點

彩繪玻璃基本分成兩種
一種是單純顏料繪製的 個人比較喜歡稱為彩 "繪" 因為是真的畫上去的
另一種是採用真正的彩色玻璃切割 燒融 拼接而成 傳統稱為馬賽克 Mosaic

單純彩繪顏料的做法很簡單 只需要一片透明玻璃及所需的勾勒膠 / 顏料


將 layout 墊在玻璃底下 用勾勒膠畫出線條 等線條完全乾燥後
再以色料填充 / 混色 等顏料乾後就算基本完成了

下圖是網路上所抓的彩繪玻璃工作過程
藍色標示 1 的地方即為勾勒膠的線條 黃色標示 2 的地方是填充色料 + 混色


嚴格說起來 這東西完全沒有技術可言 大概 10 多歲的學生也可以輕鬆製作
所需工具不過是勾勒膠 / 色料 / 美工刀片 / 牙籤 / 棉棒等等
對於失誤的地方也可以很簡單的刮掉重畫 我的第一幅彩繪大概是在國一時期完成的
在美加地區 可能最貴最麻煩的 反而是買到對的玻璃尺寸

顏料部分 美術社有相對的套件 / layout / 單獨色料可以購買
稍微大間一點的手工藝材料 甚至是美術社網店等也都可以買的到

Ching大 是在芝加哥 印象中上次在 N. Kingsbury St. 那間 Blick 有看到過
只不過時間太久了 不確定現在還有在店鋪售賣 或是僅限網店了

真正的彩色玻璃拼接 Mosaic stained glass 就麻煩許多 基本的材料就要有
"各式" 彩色玻璃 / 玻璃刀 / 邊角研磨輪 / 蝕刻藥劑 / 烙鐵 / 焊錫 /
邊框鉛條(lead came or zinc came) 乃至於銅箔膠帶 / 專用的平台式電窯 / 冷卻窯
甚至是一"堆"專用的小瓶罐可以整理切下來的彩色玻璃碎料 等等
同時對於 空間 / 耐心 / 技術 / 計畫程度 / 資金 甚至是色彩概念等等要求也很高



以簡單的純色拼接為例 理論上有幾種顏色就要買幾種不同號數的玻璃
同時 最好是有一個與完成品完前同樣尺寸的工作檯
便於工作以及完成後的操作 / 包裝 及運送

先將預計好的包裝支架在工作檯上排列固定好 鋪上保護材料 以及整體的 layout 底稿
然後開始依照底稿的標示 用玻璃刀及鉗子切割彩色玻璃 切割的尺寸要預留出
lead came 的邊框 切割出大概的形狀後 用研磨輪 細磨加工至確實的尺寸並編號
然後再用蝕刻藥水將這些切割出來的彩色玻璃邊緣蝕刻出毛玻璃般的粗緣


上圖所示為 Zinc Came, 除了材料不同 還有分不同的形狀及粗細

切割這部分是第一個技術點 在各式彩玻拼磚可以看到有很多不規則的曲線
有切過玻璃的人都知道 直線很好切 大弧線就開始有點技術要求了
小弧彎 尤其是 S 型的小弧彎 以及銳角 技術要求最高

研磨輪細加工是第二個技術點 有現代的電動加工檯面協助下並不算太難
但是非常考驗耐心 必須不時跟 layout 對照 / 檢查尺寸與形狀

蝕刻這步驟是為了讓玻璃表面變的粗糙 使得 lead came 可以把玻璃咬得更緊
傳統上這步驟是使用氫氟酸 但那東西實在是太毒太恐怖了
現在已經有比較安全的新式藥水 對於人體傷害比較沒這麼恐怖

這裡步驟會分成兩種做法
一種是以中心向外拓展 一邊切 一邊包鉛 一邊焊 的方式
另一種是把所有的玻璃切割完成後一次包鉛

顯而易見的 一邊切一邊包一邊焊的方式 最容易操作
在每一塊的 切 / 包 / 焊 的過程 都可以不斷的微調 使誤差縮到最小
但缺點是耗時較長 萬一碰到需要混色的彩玻 往往一塊玻璃的混色就要花上一到三天的時間
更不用說 每次開窯的電費 與 冷卻的時間了
另外 多數情況下問題都不大 但萬一碰到多邊形的花樣 有時候會變成多邊包圍的狀況
這時候就必須考慮美一邊的相對位置 然後從這一個點為中心拓展


(包鉛示意圖)

一次切完的方式對於尺寸的要求較精密 誤差容許極小 同時在 包 / 焊的技巧上
應變要求跟技術也比較高 萬一某塊玻璃尺寸不足需要加料
或是萬一某一塊太大需要修改時 旁邊的那一塊會不會被影響
這些都繪考驗操作者的技術 但優點是混色時 可以同時製作 操作好幾塊玻璃
這樣可以省下極大的電費 / 加工 / 冷卻時間

如果採用一邊切一邊包一邊焊的方式 每切割完一片玻璃
就要開始對其修邊 然後塗抹藥劑蝕刻 把藥劑洗掉後 將其邊緣包上鉛條(lead came)
然後在相對的位置上 用烙鐵及焊錫 把鉛條燒融連接到另一塊玻璃上
這步驟一直重複到整個畫面完成

待整個畫面完成後 開始收邊工作 收邊完成後 就可以開始製作邊框 / 包裝 等等步驟
如果事前計畫不夠完善的人 到這一步驟就會發現 有可能因為作品過於龐大而無法移動 / 包裝
所以前面才會提到 必須要先安排好支撐的框架及包裝材料
否則有可能在這步驟 將成品舉起時就因本身重量而支離破碎

後面講到混色了 一般來說 混色其實很簡單
平常切割下來的碎料 不論大小碎料 最好都依其顏色號數分類
這時候平時養成檯面清潔的好習慣就可以幫助省下非常多的金錢
每切割完一種顏色的玻璃 就把切下來的碎料收集裝罐 然後擦拭檯面避免混色

以 Ching 大上面的圖像為例 這塊玻璃需要 藍 綠 乳白 黑等色



需要混色的時候 就可以從前面切割下來的碎料取出相當的分量
研磨 搗碎至差不多粗細的顆粒 然後依照圖樣所需 散佈在平板模具中
將整個模具放到玻璃電窯中加熱至熔融 攤平成平面狀 然後將電窯切換至冷卻模式使玻璃徐徐冷卻
等到冷卻至室溫時 就可將其取出進行 切割 / 研磨 / 包鉛 / 燒焊等步驟


(玻璃板電窯)

這裡最困難的技術點是 色料的多寡 與 形狀
以上圖來說 雖然是不規則形 但是鄰近的幾塊的顏色條紋是匹配的
如果手上有足夠的模具自然問題不大 但若手上沒有足夠的模具而必須採批次生產
要拚出與隔壁相鄰的相似圖案就完全考驗個人的功力了

混色更困難的部分是拚出特定的圖形 例如 Ching大 圖中的人臉 衣飾的花紋及陰影





這一樣是在模具中 用色料撒出特定的形狀 花紋 然後入窯燒融 攤平 冷卻
然後取出切割 研磨 蝕刻 包鉛 拼接 焊接 基本就完成了
只是因為要燒出特定的形狀 在技術上要求更高

說到這裡 好像應該把話題拉回到攝影 及 教堂
加拿大最有名的教堂之一 蒙特婁的聖母院大概可以排在前三名
它最有名的就是裡面的聖壇壁龕
其實說真的 嚴格說起來我覺得除了雕工細膩之外 整體不過爾爾
不論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會/教堂 在用色上很多都偏暖色系 看多了之後真的覺得非常的膩味
但是設計者很巧妙的運用大量的藍色調 簡直完全顛覆的所有教堂的設計光學美學
又極大程度的維持了整體的虔敬成分 與 威壓感

唯一可惜的是觀光客實在太多了 只要不是在禮拜時間
都很難抓到一個可以安靜的觀賞 拍照 甚至感受教堂中虔敬氣氛的空檔
當年只去過一次 搶拍了兩張 還因為不能使用腳架而失敗⋯

另一個是 St. Joseph 教堂
跟聖母院小巧精緻的氣氛完全相反 龐大 寬廣 輝宏大氣
沒有細緻的雕飾 反倒帶了點希臘神殿的壯闊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