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救相機產業? 從Olympus關門事件引起的警思!

雖然現在提出這個話題有些太晚, Olympus已經沒有了, 但是可以討論如何拯救整個相機產業. 今天是Olympus, 明天也可以是Canon 或是Nikon. 大家一起來出主意吧, 讓相機業可以多活幾年, 也讓這些業者來這兒聽聽我們的意見, 小蝦米也有可能成大事.

我的原則是先把原因找出來, 再看看有沒有辦法解決, 至少降低這個問題. 我先起個頭…

我在思考大家的討論為什麼手機造成相機業這麼淒慘的問題, 原因不外是”手機輕巧”和 “分享方便”.

1. “手機輕巧”, 很多相機已經做得非常輕巧, 再小下去反而還不方便使用. 我想重點是就算做得再小, 也要拿二台機器. 除非, 除非, 除非二台合成一台, 也就是說, 如果要合成一台, 可以讓相機也擁有手機的功能嗎? 如果不能擁有所有的功能, 至少讓這個相機可以擁有把相片直接上傳到各種分享網站的功能.

2. “分享方便”, 我想可不可以相機業讓相機連結手機, 完成分享的過程更方便? 目前我覺得藍牙等連結和APP使用還不是真的很好使用, 如果能讓老太婆都會使用, 也許那就成功了.

3. 我再加上一些軟體即時修圖的建議, 手機可以做得那麼好, 這種東西就和光學的限制沒有關係了, 相機業者一定也可以做得到.

4. 雖然手機的畫質或鏡頭等方面的表現遠不如相機, 不過在分享小圖的情況下就看不出太大差別. 是否可以多發展一些讓消費者可以看大圖的管道? 例如多發展相片連接大電視賞圖或是隨處投影大相片的各種方法! 而且要讓這種目的流行起來, 自然就可以稍微和手機相抗衡一下.


另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 相機和其鏡頭拍出來的畫質, 永遠會比同時期手機好. 要求基本畫質的人還是有個固定人數, 再加上專業人士, 搜藏玩家, 攝影愛好, 把妹人士… 所以再怎麼樣還是有個最低固定人數. 相機業也許會下降, 可是絶對會有個底線, 而且這個底線應該差不多快到了吧?

至少現在Olympus一離開, 其他的廠家還可以多活幾年吧? 請大家來動動腦, 接接龍吧!



這是從69樓接上來的...

認真地看完大家的建言之後, 又想到了二個可能的解救方案...

1. 如何二機合一? 可不可以相機業者直接做出手機直接連結在相機上, 拍照時可以當成相機螢幕, 打電話時可以拿起來說話. 整體還是不能太大, 所以還是要和m4/3結合, 全幅機身可以縮小, 可是鏡頭是個致命傷.

這種構想也許有深厚實力的Sony可以做到, 因為他們自己也有做手機, 軟體也做得很好, 不過不能像早期的那種設計, 變成四不像, 第一眼就不會想買, 註定失敗, 而且現在的各種環境又不相同了, 請S家的粉絲轉給其高層人士.

2. 可不可以設計些大型電子畫框, 價位合理, 讓大家掛在家裡, 醜媳婦就不能見公婆了. 12X18 或是 18X24都好, 目前有不少的電子畫框, 不過都是桌上型的小尺寸設計. 電子畫框的好處是可以換千百張高畫質相片, 還可以結合許多其他不同的功能, 相機產業還可以在這兒再賺一筆, 就像Canon 也做印表機當輸出, 現在應該要再加上大型電子相框, 當另一個輸出管道.

我想大家應該都會和我一樣, 很想要在有限空間的客廳裡, 可以播放親人各種懷念的高畫質相片, 當成海報, 我個人是一定會買的, 你會考慮嗎?.


不好意思, 平常沒事就愛胡思亂想, 請大家再繼續接龍吧...
已經倒一堆相機廠,多倒幾家也沒關係.....

沒啥好警思的,市場賣啥我們就買啥.....全都倒掉只剩手機,那就用手機就好了

=================
這台搞半天,到底會不會上市???
符合樓主大多數條件
相机一开始就不是设计来拍了直接分享的,后期是绕不过的。
手机厂商还经常闹出拿单反照片当手机样张宣传的笑话。
ching43202 wrote:
雖然現在提出這個話題有些太晚,

相機產業什麼時候會劃下休止符!就留給時間說吧,
拍照對我而言只是一種調劑、一種生活,有手機就夠了!
就算相機都停產了也罷,以後就不會再把生命浪費在孤獨的攝影世界,
我會把這時間用來多陪陪家人、小孩,跟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生死只是件閒事
手機和相機最大的差別是
你出門幾乎不會不帶手機,但是不見得會帶相機,當手機成為民生必需品時相機就輸了
Cannon 今年度(2019 年 1~12 月)合併營收目標自原先預估的 3.745 兆日圓下修至 3.625 兆日圓,合併營益目標自 2,150 億日圓下修至 1,880 億日圓,合併純益目標也自 1,600 億日圓下修至 1,400 億日圓。

1400億日圓可以請到很聰明的人找出路,絕對比我們這裡所有人加總還聰明。
ching43202 wrote:
雖然現在提出這個話題(恕刪)

只要這世上還有手機,我何憂哉?哈哈
ching43202 wrote:
雖然現在提出這個話題(恕刪)

帶相機出門,不能省略帶手機,二台;帶手機出門,可以將就不帶相機,一台。

不管你怎麼變,甚至比孫悟空還會變,以上"累贅原則"也無法突破。

所以裁判兩手舉高交叉揮動:意思是比賽結束,相機被KO了。

分析完畢!
ching43202 wrote:
雖然現在提出這個話題(恕刪)

大約三十八年前,第一部雷射唱機面市,它不費吹灰之力,在極短的時間裡擊垮了唱片、錄音帶、影片相關產業,當然也包含了唱機、錄音機、錄影機等等的硬體產業。起初,其他沒有直接遭受衝擊的產業,諸如擴大機、揚聲器等業者還能挾雷射唱機之勢,大放異彩,可是兩千年之後的數位洪流,逼得連零售商只能退縮到小巷裡殘淡經營。
有人不服氣的說:唱盤依舊再轉,黑膠仍然在唱。
但是我想問:還激得起漣漪嗎?
反觀相機製造業者,並沒有在這場數位洪流中學到教訓,業者似乎只在乎如何從消費者的口袋裡掏出更多的金錢。各大軟片商的殞落,許多相機製造商被合併、或收攤,像是與它們無關似的......。
如何與這場數位洪流共存、共榮,不只考驗業者的經營哲學,更關乎著產業的興衰。
身為消費者,鏡頭越做越大越重,以大三元為基準的售價朝台幣六位數挺進,這些對業者都未必有利;如同音響般,非得把消費者嚇跑不可嗎?相機的功能有太多用不到,為什麼不願朝個性化發展?畫素的增加,意義已經不大了,再走下去會是死胡同。
神仙難救無命客

誰存活,誰淘汰

市場會給答案的

樓主放寬心!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