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無關影像本身,而是如何勾勒一種視野

「攝影無關影像本身,而是如何勾勒一種視野」這句話是我在一個Youtube影片抄來的,出處來自法國某人,能為我想說的事做一個總結,如果你懶得看我冗長的廢話,就先把這句話唸個10次,然後回上一頁吧。

1.為何商業文案總是需要靠美麗的Model,(對就是在說你,相機版首頁18張裡有10張是正妹),我知道01廣告文要點閱,為何有棟樓是女像大樓?我知道正妹先決的觀念不會從攝影歷史中消失,但這個"群體"總也要有個合理的…觀念上的演化吧,怎麼說呢,難道沒有人醒過來嗎,至少拍了10年以上的人,至少要有…比如說兩成的比例,會從正妹先決這種夢裡清醒吧,還是大家拍照都拍自已爽的,而且大家蓋大樓的意義是什麼,當成免費圖床嗎?
當01商業文、蓋大樓習慣這麼做之後,年輕一輩的人又會如何侷限自己?
攝影無關影像本身,而是如何勾勒一種視野

2.為何台灣攝影人一直在追求相片中的主體、主物件的美的形式呢,美的形式是什麼?台灣攝影師的觀念受什麼影響最深,為何食古不化?市面上很多英翻中的攝影理論書(博克來就蠻多約翰伯格的中文書,我不是說雜誌區那種封面是正妹的「攝影大師黃天仁教你用手機拍出完美的生活時尚Look!」)台灣有很多鑽研攝影理論與暗房的大師,很多國外藝術研究所的學生學成歸國回台付出,也有像目圍orbital、moom bookshop等攝影書店,但是…如果我是一位剛進入攝影領域的新手,我會看到什麼?正妹、大樓、講解攝影術語的剛起步的Youtuber。
我的意思是,你各位拍懸日到底要幹麼,是跟風還是想證明什麼,你沒有自己的想法或創意嗎?
攝影無關影像本身,而是如何勾勒一種視野


3.正常的人>>(我是指不像台灣住在封閉島上的人)…其它世界各地的人,想進入攝影,即使不是藝術研究所出身的,也會先以手邊有限的資源,大量的拍照>慢慢知道自己想拍什麼(目標)>拍不到時想辦法解決(思考)>拍出能代表自已的畫面(視野)
台灣多數人>>(至少我是說網路上看得到的),他拍的好美我也想拍>找最正的妹 如果拍不好是器材的問題>花錢買器材 如果拍不好是我沒有花錢買大師的線上課程>去上課 如果沒有收獲,大師說是我沒有攝影眼>越拍越少,老了沒體力扛鏡頭,一機一鏡拍拍小孩好了。假設剛好有很多人按讚,那不然我去當個婚攝好了(什麼都要跟錢連在一起)。

4.你可能會想「攝影拍得開心就好啦,你管不著,好啦就你最強最有觀念好不好」,不是啦,我不是要戰什麼對錯,我只是希望這個攝影愛好的業餘圈子能有更多人去關心、討論,一張照片之外,觀景窗之外、那些更有價值的想法、表達方式、創作等…攝影是種語言,更像是畫家的炭筆、作家的鋼筆。照片除了紀錄與佐證的功能以外,那些沒直說的、隱性的想法為何不能也附加在照片上,假設"照片"擬人化成一個"人"好了,替一個人創造價值的是他的想法、理念、行為,這些價值是附加在你生命之上的,誰也拿不走,脫也脫不掉,但美的衣服、顯瘦的褲子、你不會永遠穿在身上。
至少明天有一個剛買相機的新手,上來想學一些不錯的觀念時,他可以看到「除了拍正妹以外,原來相機可以表達我的情感,例如說我心情不好,除了像嬰兒一樣哭以外,我也許有很多方式可以來表達,我可以拍一些孤寂的、沒有完美對到焦的試試」、「原來誰誰誰拍的照片背後有這層更深層的意義,下次也許我可以試試」、「關於現在XX議題,我的看法是A,但我可以拍B來作為隱喻」、「有人提到Vivian Maier的展,很好奇為何她的作品在她逝世後發表,才突然受到廣大關注,找天去看一下她的書或展覽」

不好意思,我不是國外攝影研究所畢業生,我也不以攝影維生,我也不是要每個人拋棄人類美學、這輩子再給我50年我也不會成為張照堂那樣的大師,我只去上過幾堂攝影觀念的課,發現原來台灣多數攝影人(包括三、四年前的我),還一直停留在跟過去二、三十年前那樣,沒有管道走出來,其實是因為十個有九個以為攝影這個世界就這樣了,然後你到01來跟大家說,攝影這個世界就這樣了,然後其它人看到,也以為這個世界就這樣了…什麼啊…網路這麼發達了,難道台灣是什麼封閉威權制度的國家嗎。我想在這一個業餘的小圈子裡"挑釁",好讓每一個人都能思考,讓新的觀念發展,然後卑微的希望快變成化石的輪子能動起來。

如果什麼都改變不了,至少我在一個大型入口資訊網的相機版裡面的觀念版的一篇自以為是的文章裡抱怨一下,可能有人會不小心點進來看吧。




專訪《一影像》馬立群 - comma
文章關鍵字
好馬可 wrote:
「攝影無關影像本身,...(恕刪)

如果文中的疑問,是你心中所問,
那,
你期待現身在網路上的攝影人都有攝影家、藝術家的天份、使命、堅持,
就是種沒看透的天真。也是窄角偏視的結果。
好像在說「報紙的讀者投書諸君怎麼沒想讓自己往真正的政治評論家之路走」一樣,是天真至極的。

這篇鐵定蓋大樓。
一定眾說紛云。
一定千說百調。
一定各持己見。
一定無疾而終。
成就經典,生命的經歷也許才是核心。攝影初期通常都是看人家怎麼拍,所以就跑去拍這個主題。這個學習期間可能非常地長,即使拍了十年二十年有經驗的攝影者,還是會去拍相同的主題去獲取更多的感受。「跟風」也許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我們在這個網站裡看著別人來討論,說不定也是一種相對比較狹窄的視野。攝影常常不是人生的全部,而在網站上看到的其實也只是人們願意分享的幾十分之一。

攝影技術的學習是理所當然的。就算是理所當然,也是要付出很大的心力。攝影的路上,如果有人真實交流自己一路以來的心得,比去上一些市面攝影課要受益更多。眾多攝影者在沒有被看見,或者不熟就不知道的地方說不定做了很多努力,例如聽了很多音樂,看了很多藝文,與各種不同面貌的社會賢達,領域先鋒交流⋯⋯滋養出不同的美學觀點。

一時之作,比起自我突破更在意,有些平台也是這麼歌頌著的,歌手出攝影集常常比攝影家出攝影集賣得好。滿多經驗裡,不懂感恩,講究排場,追求速成,只求能夠大幅增加按讚數,成就「名號」的捷徑,這其實也影響許多攝影教學的方向。傾囊相授其實得來不易,真心喜歡攝影的人,會從文字裡看出熱情與成熟,現今分享照片鮮少說出自己心裡的話,「西施再世」與「我就是喜歡小隻馬」顯然格調不一樣。攝影於現代,可能只是一種社交工程。講句玩笑話,攝影家們其實通常忙著生活,沒什麼時間上M01。生活裡仍然有許多攝影家在這一塊耕耘,期望能發現真正的深度與寬廣的攝影之路。
好馬可 wrote:
如果你懶得看我冗長的廢話,就先把這句話唸個10次,然後回上一頁吧。


懶得唸10次也可以直接上一頁嗎 ?

PS. 樓主跟一位傻呼呼的阿x有的拼.
好馬可 wrote:
4.你可能會想「攝影拍得開心就好啦,你管不著,好啦就你最強最有觀念好不好」,不是啦,我不是要戰什麼對錯,我只是希望這個攝影愛好的業餘圈子能有更多人去關心、討論,一張照片之外,觀景窗之外、那些更有價值的想法、表達方式、創作等…攝影是種語言,更像是畫家的炭筆、作家的鋼筆。照片除了紀錄與佐證的功能以外,那些沒直說的、隱性的想法為何不能也附加在照片上,假設"照片"擬人化成一個"人"好了,替一個人創造價值的是他的想法、理念、行為,這些價值是附加在你生命之上的,誰也拿不走,脫也脫不掉,但美的衣服、顯瘦的褲子、你不會永遠穿在身上。
至少明天有一個剛買相機的新手,上來想學一些不錯的觀念時,他可以看到「除了拍正妹以外,原來相機可以表達我的情感,例如說我心情不好,除了像嬰兒一樣哭以外,我也許有很多方式可以來表達,我可以拍一些孤寂的、沒有完美對到焦的試試」、「原來誰誰誰拍的照片背後有這層更深層的意義,下次也許我可以試試」、「關於現在XX議題,我的看法是A,但我可以拍B來作為隱喻」、「有人提到Vivian Maier的展,很好奇為何她的作品在她逝世後發表,才突然受到廣大關注,找天去看一下她的書或展覽」


還說不是要戰什麼對錯
你這段就是說明了你主觀的看法什麼才是對的

攝影這件事不需要什麼想法
只要你喜歡
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攝影師
好馬可 wrote:...攝影無關影像本身...
攝影惟一重要的只有影像本身,雙眼一看一翻兩瞪眼,需要用文字贅述的應該去寫小說而不是拍照.
這邊只有高手沒有新手吧,新手也不會來這裡了。
好馬可 wrote:
「攝影無關影像本身,...(恕刪)

容我多說二句

如果樓主是希望有人能朝成一家之言的路上堅持前進,
那是好的、對的。
但對來這邊分享的所有攝影愛好者都持相同的期待,
甚而有鄙視之意,
那就是我所說的沒看透的天真、窄角偏視。

但這個"群體"總也要有個合理的…觀念上的演化吧,怎麼說呢,難道沒有人醒過來嗎,至少拍了10年以上的人,至少要有…比如說兩成的比例,會從正妹先決這種夢裡清醒吧,還是大家拍照都拍自已爽的,而且大家蓋大樓的意義是什麼,當成免費圖床嗎?
當01商業文、蓋大樓習慣這麼做之後,年輕一輩的人又會如何侷限自己?」

這樣算期待、鼓勵嗎?
請大家說說看。
terryku wrote:
期望能發現真正的深度與寬廣的攝影之路

我是有這樣期待的,所以才發文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