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voke 問題/交流/分享。(請教mobile01關於熱愛影像相關的人士)
 
找到的資料有限(如果你對日本攝影相關的作者/攝影家/展覽/書/著作/作品等有興趣有感覺/意見/想法/交流都好)
 
展覽名稱:BETWEEN PROTEST AND PERFORMANCE - PHOTOGRAPHY IN JAPAN 1960-1975 。
 
provoke
 
provoke
provoke
provoke
 
 
This exhibition is a coproduction between Albertina, Fotomuseum Winterthur, Le Bal, and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四個地方,我下面分別標註他們所在的城市,都是2016的展覽 也是這四個地方合辦的)
 
1) Fotomuseum @Switzerland
https://www.fotomuseum.ch/en/explore/exhibitions/21814_provoke_between_protest_and_performance_photography_in_japan_1960_1975
 
2) Le Bal @Paris
http://www.le-bal.fr/en/2016/07/provoke
 
3)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Chicago
http://www.artic.edu/exhibition/provoke-photography-japan-between-protest-and-performance-1960-75
 
4) albertina@Vienna
http://www.albertina.at/en/provoke
 
(2017/EX LAB/林可凡譯/整理)
 
關鍵字查詢相關provoke exhibition 。
 
-------------
 
資料來源亦安台北
 
*Provoke
高梨豐。森山大道。中平卓馬。
*抵抗攝影
北井一夫。渡邊眸。
*往1970年代 寫真和美術的轉換期-複寫.反射.投影
植松奎二。高松次郎。真板雅文。若江漢字。野村仁。榎倉康二。
文章關鍵字
首先,在mobile只是個爭辯器材之優劣~然後貼圖比賽的地方~
你要大家討論這個麼深切的問題~
就像在國中討論區裡問大學的問題~是多麼不切實際~@ @

況且這種問題很難切入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台灣人對這個話題的來源或說了解都源自這些年台灣引入的書籍裡~
例如犬的記憶、決鬥寫真論(我沒看過)...等

就我個人的心得...(這種問題只能得到這種心得~專屬每個人的不同表述)

當一種攝影語言已經成立了....清晰、規矩、不隱諱、黃金比例等就變成一種制式的規矩~而為了打破制式的沉默
於是挑釁雜誌就創刊了~主旨就是將攝影視為一種挑動思想的文件~(印象中)
成員就是你所看的那幾位~

至少最受矚目就是森山大道~搖晃、模糊不清、高對比、粗顆粒等表現手法~雖然當時蔚為模仿~尷尬地模仿
最終卻也讓中平桌馬放棄了這種表現手法~

老實說~我喜歡森山大道的作品~但可沒有照單全收~對於"攝影阿再見"ˊ這本攝影書可是感很抱歉~
完全沒興趣看第二遍~也不會買~這種攝影語言已經太over了~

中平卓馬的有些作品可以感受(攝影集有翻過)感覺照片裡有些意念存在裡頭~
但是整體而言,比起森山大道的作品擊似乎較沒可觀性(或說普羅大眾看完會WTF程度比較高)~

如果台灣有挑釁展覽的話,我也是會專程去看~像這種日本攝影作品~用作者個人的風格來說~更吃每個人的腦電波~
喜歡的喜歡摟~但也是不是一般可以輕鬆拍出這種一致性的質地~

拙作:<<這是mobile傳統>>

無標題 by fossilboy7, 於 Flickr

無標題 by fossilboy7, 於 Flickr





foxwalk wrote:首先,在mobile只是個爭辯器材之優劣~然後貼圖比賽的地方~你要大家討論這個麼深切的問題~就像在國中討論區裡問大學的問題~是多麼不切實際~@ @...


互文性(英文:intertextuality)
 
個人認為沒有深切或國中討論區裡問大學的問題,知識是不分年齡和階級的。在台灣的教育缺乏讓我們閱讀原點的能力,比方說有些英文用詞中文就是沒有像是motorcycle中文硬翻成英文是摩托車,國外的人很訝異罵人機車也可以成髒話在一個文化細節上的差別以及互文性中文上並沒有互文性(英文:intertextuality)也是參考英文找中文的相近義。所以或許我們可以討論有甚麼方法思考或溝通但有些原點的專業術語.思想.用詞.意義上中文本來就沒有翻譯上還是有落差。
 
 
以林靜君/南港高中/思辯之必要,詰問之必要高中生讀哲學卻有必要/迎向懷疑.啟蒙與反叛的年代為例。
 
與哲學原典搏鬥
到了高三,我們終於開始閱讀哲學原典。
 
長久以來,台灣的教育現場有一種東西很好用,但殺傷力也很大,那就是教科書。各出版社根據教育部的課綱編寫教科書,輔以教師手冊、習作以及各式測驗卷。在進度與成績的雙重壓力下,現成的系列配套確實是老師可靠又方便的教學資源。然而,其殺傷力在於,學生可能會誤以為教科書上經過編纂的內容就是全部的知識,也可能會把教科書的編排方式當作知識的學習步驟。畢竟,那就是他們要衝刺的考試範圍啊。但事實是,嚴格來說,教科書就是一種懶人包。
 
詳細全文參考
 
 
 
「迎向懷疑.啟蒙與反叛的年代」是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策畫的線上書展活動,在讀冊網頁上已經是全文版型。
 
http://www.taaze.tw/static_act/201709/philosophy/index.htm
 
-----------
 
台灣脈絡接近provoke的作者/侯聰慧為例(其他的也還在蒐尋當中)
 
《人間》雜誌同仁訪談紀錄影片


https://youtu.be/Q7ga0G7DvvI?t=57m40s




阿侯的店(位於新店的文山區景福街9號/羊肉爐)


https://zh-tw.facebook.com/ahoudininghall/


人間.苦樂.瘋病院 侯聰慧與他再現的精神病患 2013


http://mag.cnyes.com/Content/20130705/450B64742763482B9B2BE3D94EC27E7C.shtml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provoke 問題...(恕刪)




【展覽資訊】日本攝影集黃金期 The Golden Age of Japanese Photography Books
 
活動頁面:
 
https://goo.gl/m4qyy9 
 
https://www.facebook.com/moom.bookshop/posts/%E5%B1%95%E8%A6%BD%E8%B3%87%E8%A8%8A%E6%97%A5%E6%9C%AC%E6%94%9D%E5%BD%B1%E9%9B%86%E9%BB%83%E9%87%91%E6%9C%9F-the-golden-age-of-japanese-photography-books%E6%B4%BB%E5%8B%95%E9%A0%81%E9%9D%A2httpsgooglm4qyy9boo/1289204414536429/ 
 
 
「BOOK EXHIBITION」是以日本為據點的古書店・2手舎 nitesha 所策劃、以「書」為主體的不定期展售會。第一期主題,聚焦於「日本攝影集黃金期 The Golden Age of Japanese Photography Books」──將介紹在日本攝影集史中,被視為黃金時期的1960至70年代所出版的卓越攝影集。
 
在日本攝影史中,1960年代至1970年代被視為新舊觀念交替、創新變動的轉變期。這段時期正值戰後新世代攝影師與平面設計師漸獲關注之際、熟悉攝影的編輯者們開始活躍,加上印刷技術提升、關注的主題上也隨著社會變化而衍生出多樣性、乃至如荒木經惟這樣極具代表性的攝影家開始以個人出版來發表作品等,這時期所誕生的攝影集無論是編輯、平面設計、裝幀和印刷技術都有劃時代的表現,在今天來看仍十分值得注目。此外,攝影出版上的豐富質量及型態也被視為此一時期的重要特徵。本展盼能透過實體攝影集的介紹,帶領觀者一探日本攝影表現的多樣性、並提供攝影文化愛好者們更進一步了解戰後日本攝影集發展史的契機。
 
展覽由以下五大章節構成:
 
▍第一章 敗戰的傷痕 寫實主義攝影的興起 
木村伊兵衛、土門拳、桑原史成等
 
▍第二章 VIVO(生命)的誕生
奈良原一高、細江英公、東松照明、川田喜久治、佐藤明等
 
▍第三章 作為PROVOKE(挑釁)思想的影像
中平卓馬、森山大道、高梨豐等
 
▍第四章 「都市」或「地方」
渡邊克已、北島敬三、北井一夫、須田一政、土田ヒロミ等
 
▍第五章 「當代攝影 (Conpora Shashin) 與「私写真」
荒木經惟、鈴木清、牛腸茂雄、深瀬昌久、石内都等
 
========== 展覽資訊 ==========
▍展期:2017年7月22日(六)至8月6日(日)
▍地點:田園城市(台北)
▍開幕活動(免費參加):7月22日(六)
 15:30-16:30 | 展覽導覽 | 導覽者:東方輝、羅苓寧(二手舎)
 18:30-20:00 開幕茶會
 ・18:30-18:45 展覽介紹|二手舎
 ・18:45-19:00 特別來賓致詞|黃亞紀(亦安畫廊台北負責人)
 ・19:00-20:00 茶會
▍策展:2手舎 nitesha
 
備註:此展覽活動與 moom bookshop 無關
 
 
你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還恥言沒有國中討論大學議題的問題。
這不是笑死人嗎?

標點符號是小學就教的東西。

恥笑人家不會閱讀「原點」(?),那不會用標點,
不是更可笑。

什麼叫「閱讀原點」的能力?


「在台灣的教育缺乏讓我們閱讀原點的能力,比方說有些英文用詞中文就是沒有像是motorcycle中文硬翻成英文是摩托車,國外的人很訝異罵人機車也可以成髒話」

沒有閱讀「原點」的能力,跟摩托車翻譯、機車的新義,是有那門子關係?
你的理則學養成教育怎會如此怪異?
外國人訝異機車的用法,你也拿來說嘴,正好坐實你跟外國人一樣不懂文化差異。只能說視界狹窄,少見多怪了。

若你去看「方便」的用法,以你的眼界,豈不跌倒八百次?




傻呼呼的阿智 wrote:


互文性(英文:i...(恕刪)
hillside wrote:
你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還恥言沒有國中討論大學議題的問題。這不是笑死人嗎?標點符號是小學就教的東西。恥笑人家不會閱讀「原點」(?),那不會用標點,不是更可笑。什麼叫「閱讀原點」的能力?「在台灣的教育缺乏讓我們閱讀原點的能力,比方說有些英文用詞中文就是沒有像是motorcycle中文硬翻成英文是摩托車,國外的人很訝異罵人機車也可以成髒話」沒有閱讀「原點」的能力,跟摩托車翻譯、機車的新義,是有那門子關係?你的理則學養成教育怎會如此怪異?外國人訝異機車的用法,你也拿來說嘴,正好坐實你跟外國人一樣不懂文化差異。只能說視界狹窄,少見多怪了。若你去看「方便」的用法,以你的眼界,豈不跌倒八百次?


你的腦神經很特別

個人不懂這和大學議題有甚麼關聯性?討論和學歷無關

如果你這麼不滿有種的話寫一篇有品質的論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