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彈 Mamiya RB Macro C 140mm 約 1975 釋出 二手購入
Mamiya 閃燈接座 約 1980 釋出 二手購入



Macro C 這只鏡頭也是一個有點怪異 而尷尬的存在 嚴格說起來
它只是一個稍微望遠的標準鏡頭 要能達到近攝功能
還要搭配近攝接環 No. 1 及 / 或 近攝接環No. 2 它與其他 Mamiya 鏡頭相比
最大的差異在於 它配置了對焦功能…. 呃⋯ 一點點啦⋯

這主要是因為 裝置近攝接環後 原本機身的對焦便略嫌不夠精細
尤其在極近距離拍攝時 這個問題會變的非常嚴重
Mamiya 的變通方式就是在鏡頭上多做了對焦環 如此 在近攝使用時
先以機身對焦後 再以鏡頭對焦環做細部對焦 可以做到非常精細的對焦控制



它最前段是景深表 有鑑於它是設計給近距離使用 所以它的景深表幾乎佔滿了整個環
最後段即為對焦環

缺點:
1. 個人覺得 如果使用的朋友們還沒有購買標準鏡頭的話 不妨直接考慮 Macro 鏡
除了焦段與標準鏡頭非常接近之外 可以微調的對焦方式 也是一個加分項

2. 加上近攝接環後 因為 Mamiya 的蛇腹對焦方式 在判斷曝光值時 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強烈建議將 Macro 的說明書 隨時準備在手邊方便查閱
或是搭配 Mamiya 的測光觀景器 直接以 TTL 方式測光



上圖是 Mamiya 的 閃燈接座 我也不確定這個配件究竟是給哪一台機身使用
但在搜尋其他的物件時 發現了這個東西 覺得應該會很方便 於是便入手了
沒想到的是 在將接座鎖上後 整個手感變的很難穩定握好機身
個人覺得是很可惜的事 但因目前還沒有購入合意的 RB 左手閃燈把手
也只能暫時用這個接座頂一下囉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第二十三彈 Mamiya RB SF C 鏡頭 約 1975 釋出 二手購入
2X RB Tele plus 加倍鏡 約 1975 釋出 二手購入



這裡要介紹一個滿有趣的鏡頭 正好呼應了前面的 Imagon 鏡
這個就是 Mamiya RB 的人像柔焦鏡 Mamiya SF C



它的結構與之前提到的 Imagon 相似 唯一的不同是
它的多孔光圈板是裝設在鏡片之間 而不是如 Imagon 一樣 裝設在鏡頭的最前面
更特別的是 它採用了鏡片合併多孔光圈片的設計





如果不使用多孔光圈片 使用者可以通過縮小光圈的方式控制柔焦的程度
在最大光圈 (F4) 時 它可以呈現最強的柔焦效果
F 5.6 時 柔焦效果開始漸減 光圈小於 F8 以後 柔焦效果會完全消失

如果搭配多孔光圈片時 必須搭配多孔光圈所標示的光圈值
原廠搭配有三只多孔光圈片 分別為 F5, F5.6 及 F6.3



原廠建議使用多孔光圈時 應將鏡頭光圈設為 F4, 並以 多孔光圈片的光圈值作為曝光依據
但個人測試後發現 裝設多孔光圈片後 仍然可以經由鎖小光圈的方式 微調柔焦的程度
只可惜微調幅度極小 效果有限

第二項是 Mamiya 的加倍鏡
搜尋後顯示這加倍鏡似乎有分別為
1. 沒有標示的版本 及
2. Kenko 版本 個人猜測應該還是由 Kenko 代工
它的好處自然就是省錢 尤其在當年隨便一個鏡頭價格都是上萬的時代
二倍鏡給了使用者以較低的價格 多一點焦距的選擇

至於缺點⋯
1. 畫質稍微下降自然不用說了 但個人覺得完全在可接受的範圍
2. 重量
3. 購買二手時務必測試 有不少人反應 偶有不能連動鏡間快門的狀況出現
4. Imagon 網格 不類前置型的網格是外置式 可依個人需要稍加微調
每當需要微調就只能拆卸 換置 這是很可惜的一點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第二十四彈 Mamiya RB 180mm 約 1970 釋出 二手購入
Mamiya RB Extension Tube No. 1 45mm 約 1975 釋出 二手購入
Mamiya RB Entension Tube No. 2 82mm. 約 1975 釋出 二手購入





180mm 這只鏡頭可以算是 Mamiya 的 人像鏡 它稍為偏望遠鏡頭
個人覺得這只鏡頭整體的透視感比 140mm Macro / 150mm SF 更適合
只可惜手上這只略有鍍膜脫離的狀況 所幸不影響拍攝
也正因如此 我才能以超低價格入手

Mamiya RB Extension Tube No.1, 2 跟 2X 鏡 是個類似 但又相反的存在
它主要的功能跟蛇腹相同 主要是轉接後可以使一般鏡頭拍攝極近距離的主題
除了搭配前面提到的 Macro 鏡之外 也可以搭配所有的 RB 鏡作為近攝之用

個人使用的經驗認為 礙於本體設計 在使用接寫環時計算曝光值有點麻煩而繁複
相關的說明書 或 數值 最好還是作一個 拍拍卡 或是 速記表 方便手邊隨時取用 引索
或是搭配 測光觀景器 之類 如此能使拍攝過程更加快速 便利

同樣的 購買二手時務必測試 它偶有不能連動鏡間快門的狀況出現 要特別小心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第二十五彈 Process Nikkor 260mm 1:10 約 1980 釋出 二手購入

這次又是一個怪獸級的東西~ 為了怕各位看無窮無盡的 Mamiya 看到無聊
這裡先插播一個比較少見的東西 其實在很久以前 就開始找這麼個鏡頭
只是找了很久都沒找到適合的 不是品質太差 不然就是價格太昂貴

直到某次在一個專業的攝影市集中偶爾瞄到 那是啥?! 就是它了!
當下就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掏了出來 又經過一段討價還價 終於才把這只鏡頭帶回家了





是滴~ 你沒看錯~ 其實從鏡頭命名就可以看出來 它是 Process Nikkor 系列的其中一只
Process Nikkor 這個系列主要是專門生產給工業設備 例如印刷業等使用的鏡頭

由它的側面可以看出 它的前玉及後玉 都是突出鏡筒的
同時 它的前後端鏡片的弧度與比例非常接近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 它可能是採用類似 Angulon 這種雙邊對襯的設計
Angulon 這種設計的特點在於 雙邊的鏡片型狀是幾乎完全對等的

這裡要先插播一下鏡頭設計的基本概念 不論哪一種鏡頭設計 都逃不出一個基本概念:
第一片鏡片收集光線來源
第二片鏡片負責修正第一片鏡片造成的型變與色偏
第三片鏡片負責修正第二片鏡片造成的型變與色偏
一直修正到某個階段 才算完成了這個鏡頭的設計與製造
(不論是型變或色偏的程度 必須符合該公司的要求 或者可以說各方面的妥協)

Angulon 這種設計最天才的地方在於 它採用了兩端完全相同 但方向相反的鏡片
換言之
A 鏡片造成的變型與色偏 由另一片方向完全相反的 A 鏡片修正
B 鏡片造成的變型與色偏 由另一片方向完全相反的 B 鏡片修正
所以理論上它可以完美的投影 / 還原影像

但是這種設計有一個矛盾點 如果要達成這樣的需求 一般玻璃的曲折度是不夠的
多數光學玻璃也因為各種特性不同 所以很難滿足 Angulon 這種設計
故此 Angulon 上 使用了多種特別材料的光學玻璃鏡片
Angulon 這類鏡頭昂貴之處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如此

回到這只鏡頭 就設計來看 個人懷疑這只鏡頭有可能是早期製圖 製版機器用的
因為只有這種狀況才會需要用到高還原度的鏡頭

更難得的是 它居然剛剛好跟放大機的鏡頭座完全吻合~ 這真 TM 太神奇了!

不論如何 我是很高興能收到這一只鏡頭的~
至於這麼大的放大機鏡頭是要用在哪裡⋯⋯⋯? 後面有機會再向大家介紹囉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第二十六彈 Mamiya RB 250mm 約 1975 釋出 二手購入





這只鏡頭當初是以非常低的價格購入的 主要是它的鏡片焦合處有脫離一點點
本想著自己修一下就好 所以很爽快的就買了 只是當時在修的時候
為了怕在膠合時鏡片滑脫移位 我不知道怎麼想的
偷懶沒照以前用原本的方式固定 很順手的撕了兩條膠帶黏著固定
等到膠合固定 拆膠帶時 膠帶一扯⋯⋯⋯

哇!! 鍍膜被我撕掉了!!!
嗯⋯ 沒關係⋯ 到時候練習鍍膜吧⋯⋯


第二十七彈 Mamiya RB 360mm 約 1975 釋出 二手購入



這只鏡頭其實原本不太想收的 主要是因為 360mm 滿少用到
它換算後約略相當於 35mm 的 170-180mm 鏡頭 說真的是個有點尷尬的範圍
拍人的話有點太遠 拍鳥的話又不夠近 要加兩倍鏡的話 光圈又稍小了點
不過都已經收了這麼多 實在是也不差這一隻了

不過拿到手之後 有被它小小驚豔到 整體感覺大很多 其實本體算相當的輕
更重要的是 它的整體重量平衡相當穩 相比之下 雖然 127 / 90mm 比它輕
360mm 拿起來卻比 127 / 90mm 省力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第二十八彈 Mamiya RB 100-200mm 變焦 約 1980 釋出 二手購入





此鏡可以算是 Mamiya 最努力 但是最失敗的產品
沒錯~ 你沒看錯 它是變焦鏡!
這在中型片幅中雖不是絕無僅有 但也並不是很常見到的東西
同時因爲較晚期推出 基於銷售等問題
很多店家因存貨壓力不願意推銷這只鏡頭 所以市場上並不太常見到

之所以 Mamiya 會做出這樣的東西 個人猜測是它們想扭轉使用者的習慣
畢竟⋯ 如果大家都把 Mamiya 留在棚中使用 那麼在外面的市場能見度就不可能會好
要讓使用者願意把它帶出門 重量跟大小就變的很重要

Mamiya 的解決方案就是做個變焦鏡頭出來 有帶 Mamiya 出門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多帶一個鏡頭還可以接受 多帶兩個鏡頭大概就是白癡

然而 Mamiya 做的這只變焦鏡 只有短短的 100-200mm 變焦
但是光是鏡頭的重量就已經超過 機身本體/片匣
試問這還有意義嗎~?

同時因爲鏡頭較重 較長 它還附帶一只鏡頭接座 接座要先鎖上機身後 再裝上鏡頭
這樣可以把整體重心往前移動一點 但加上接座後並不適合手持 加上腳架後⋯⋯⋯⋯
算了 我還是帶兩個鏡頭吧⋯⋯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第二十九彈 Mamiya RB 500mm 鏡頭 約 1975 釋出 二手購入
Mamiya Sport Finder 約 1970 釋出 二手購入



嘿嘿嘿 個人猜測這可能是全網唯一一台這樣組裝的 Mamiya RB…….

當初拿到這只鏡頭時 其實還缺遮光罩等小配件 不過很慶幸的是其他配件都算完整而漂亮
例如 皮箱 鋁鏡頭蓋 瞄準器準星 準星螺絲 說明書 背帶等等都維持的乾淨
花了一段時間搜尋之後 終於把它缺失的零件找到 湊到一個完整的出廠組合

完成組裝之後 我就一直很努力的在想如何把它搞的更好用一些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 突然想起 Mamiya 有出過一隻 Pistol grip
可惜 pistol grip 拿到手後 試裝才發現 pistol grip 的螺牙不夠長 不能穿過接座鎖到機身上

於是便有了前面提到 pistol grip 改裝的事情
花了一些時間 重新車製螺牙 改裝 pistol grip 後
終於可以把 Pistol grip / 鏡頭接座 / 機身 組合在一起

組裝完成後 試玩了一下 個人發現 如果只在後端配置一只把手
雖然在操作上便利很多 同時也因為整體配重還算不錯 所以在單手控制時 並不算太困難
但是如果以腰平觀景時 把手的角度會變的很難操作 於是又試搭了眼平觀景



搭上眼平觀景後 雖然手的操作簡便了 但是重心開始偏後
如果不從前段稍加重量 或 操作予以平衡 整體機身會往後翻 於是我又買了一只 pistol grip

裝置後 整體平衡 / 操作 都更加穩定 但是⋯ Pistol Grip 兩只都是 “左手操作” !
又等了很久 才又在拍賣網站上看到 universal pistol grip
它的特點是通用把手 不論左右手都可以操作





唯一的問題是 在腳架上 universal pistol grip 會卡在雲台附近
機身鎖上腳架時 必須依雲台的形狀調整相機的角度
否則把手上的快門按鈕 可供操作的空間非常有限

玩到這個地步⋯⋯ 想起來 RB 有的另一個配件⋯ Sport finder~~~
這東西也是看了好久 一來數量不多 二來因為它的設計以及使用環境
所以市面上流通的並不多 而且狀態通常不佳 而且昂貴

趁著這次日幣大跌 沒想到又被我找到了這個配件
除了原廠皮套遺失之外 整體品相非常漂亮 同時 兩片壓克力框架及說明書也都在
到手之後稍為清潔 上油後 把整個套件搬出來組裝⋯⋯⋯













評估 / 試用 之後 個人覺得還算滿意 整體的平衡 穩定 速度 操作 都有顯著的改善
即便以立姿射擊的方式 不使用腳架手持拍攝的話 它的速度 穩定 瞄準等也都有相當水準
只有三個小問題沒辦法解決 有點美中不足的遺憾

1. 過片 拍攝後過片時還是一樣要扳下快門把手 同時片匣過片
如果搭配前面提到早期的 120/220 電動片匣 因下端有一電池盒 所以無法組裝
個人有考慮購置一只新款電動片匣 唯目前仍未找到品相 價格都不錯的物件
只能等入手之後才可以測試是否可行

2. Sport finder 下端有一對焦孔 在使用時 需先以對焦孔對焦 再以準星快速取景
但很可惜的是 對焦孔的呈像是上下顛倒 而且只有對焦屏正中圓圈的大小
使用上雖然可以接受 但感覺總是好像有點缺憾 是很可惜的事情

3. 對焦 如果是以雙把手操作 會沒有手可以對焦
變通的方法是將後端把手頂在肩窩 這樣可以空出手來 同時對焦及過片
但因取景時眼部距離的關係 在這種操作時 眼部距離是在約略 500mm 鏡頭的位置
取景時要多加注意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路過的熊
這組拿去東歐還是中亞大概率有機會被當成改裝款無後座力炮[XD]
第三十彈 Mamiya gelatin filter holder 約 1970 釋出 二手購入



這裡差不多已經到了 Mamiya 系列的尾聲了 這裡介紹的是一個滿特別的小配件

現在會用 gelatin filter 的人不多了 不過這東西在早期真是一大福音
有些特殊濾片 也許只用一次 但是買的話又很貴
加上 大口徑的玻璃濾鏡價格往往都很嚇人
或者是 色差濾片有可能要一次買很多種 以備不時之需
又或者 某些濾片因為市場太小 或 玻璃濾片製作困難 等等因素
在這些考量下 最佳的選擇就是膠膜濾片

相比之下 雖然膠膜濾片容易損壞 變色 髒污 不易保存等因素
但其價格便宜 容易取得 選擇超多 輕便 容易攜帶 容易整理 收納不暫空間 等等優點
所以在許多專業的棚內還是衍用這這些配件

同時 因為 Mamiya RB 鏡頭的口徑都一樣 使用者只要買一個底座
就可以搭配除了 37mm 及 500mm 以外的所有鏡頭 是個超級方便的設計
另外 它的前後端都有螺牙 可以將多個濾片座接在一起 擴充空間極大
而且因為口徑夠大 且整體夠薄 可以用轉接環轉接給其他鏡頭使用
是個超級方便的存在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jenhoxen
當年不知道有這個,Nikon的只有72、52mm,不過這個好像比較厚
暗房教父
個人猜測有可能是為了鎖在遮光罩與鏡頭之間 為可以支撐 Mamiya 各式配件 所以做的更厚一點。有趣的是 你是不知道 Mamiya 有做這個 而我是不知道 Nikon 有做這個
暗房教父 wrote:
第二十三彈 Process...(恕刪)


這顆拿來放8x10/11x14底片相當有優勢,投射距離短,投射面積大
第三十一彈 Nikon Bellow focusing attachment PB-4 約 1970 釋出 二手購入

這次要說的是 Nikon PB-4 蛇腹 基於我沒用過其他 35mm 單眼相機廠牌的蛇腹
所以我只簡單的介紹一下它的功能 個人沒有針對廠牌或評比的意思

自從攝影術誕生之後 它的對焦方式也不斷的進步
從最早的 不可變換焦距 不可對焦 的箱式針孔相機
然後某人突發奇想 把大小兩個半邊的箱子套在一起
變成史上第一個 變焦 - 箱式 - 針孔相機
然後進步成為定焦鏡片鏡頭 同樣以大小兩個半邊的箱子
製成的 定焦 - 可對焦 - 鏡片鏡頭 - 箱式相機

這個時候不知道哪個天才發現 可以用塗上遮光材料的黑布取代相式結構
於是產生了第一台 袋式蛇腹相機 接著有個 更聰明 但是患有嚴重強迫症的天才
他把這個黑布袋折啊扭啊⋯⋯ 然後就變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相機蛇腹的形狀⋯

早期研究光學的那些人們發現: 用某些鏡片組合
然後經由調整其中某個鏡片與其他鏡片的相對距離 可以達到對焦的效果
這樣不但可以省略蛇腹這個結構 還可以大幅減少重量與體積

隨著製造工藝的進步 得以大幅減少製造成本與時間
約略 1960 年代之後 中小型相機急速崛起 蛇腹便慢慢走進歷史的洪流
只剩下一些無法取代的地方還保留著蛇腹的存在 就像這次要介紹的 PB-4 蛇腹







小型相機的鏡頭因爲使用上的要求 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將對焦平面修正在底片平面上
由於 被攝物 - 鏡頭 - 底片平面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
在鏡頭與機身之間加裝蛇腹之後 等於會把 鏡頭與底片平面之間的距離拉長
換言之就是 被攝物與鏡頭的距離必須 “縮短”
所以~ 這樣就可以拍到非常近距離的物體

之所以選擇了 PB-4 主要是相較於其他款式 PB-4 多了 橫移及扭轉的功能 (shift + swing)


<< 橫移 Shift >>


<< 扭轉 Swing >>


<< 橫移 Shift + 扭轉 Swing >>

這功能的主要功能是修正物體的形變 但是在小型相機的微距攝影中
它還有另一個功能:微調

在被攝物與鏡頭之間的距離非常短的時候 放大倍率會提高非常多
即使是非常小的移動距離 在畫面中也會變成移動非常遠的距離
尤其是當相機架在腳架上 旁邊還有無數的燈架 燈具 擺設道具等
萬一被攝物只是偏移少許時 搬腳架移相機也許不太可行
這時有 shift 功能的話 只要將鏡頭平面鬆開 就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被攝物了

當然 這裡我只是提出一個操作方式 “這些操作會改變透視感”
操作時還是要依個人需求及畫面自行判斷 高手們就不要噴我了

PB4 還有兩個操作迷思:
1. 要拍直幅的話怎麼辦?
放心 Nikon 已經想到了 在蛇腹後端 機身接口的旁邊有一個旋轉切換鈕
按下切換扭後 可以將機身旋轉九十度 變為直幅



2. 它可以 swing + shift 但若我需要 Raise 的話要怎麼辦?
這個操作在很多簡單版的大型相機也有同樣的問題
例如 Deardorff, Graflex, Linhof 等便當機 設計時為了節省空間 省略了 一部分 tilt 的功能
這裡提供一個操作方式:


1. 正常組合相機後


2. 將機身旋轉九十度

3. 將鏡頭板橫移 (shift)


4. 將雲台向左側 或右側歪頭 使機身呈橫向設置

在 PB4 上操作時 也可以利用機身旋轉 及 雲台歪頭的功能合併操作 達到 tilt 的操作
而在操作便當機時 也可以利用雲台 及 底片板達成類似的操作 是很有技術性的挑戰

對這些老器材熟悉的朋友應該眼尖的發現了 這個 PB4 還少了個配件 PS-4
這是為了複製正片所製造的配件 目前個人沒有複製正片的需求
不過要是市場上能找到價格品相的東西的話 也許還是會入手的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