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介紹這台我最愛的日本RF機 "Konica IIIA".


先來提一下Konica這家公司,

Konica是日本最早的光學公司, 成立於1873年. 也就是清朝的時候就存在啦@@

當時叫做"小西屋六兵衛店"

戰前就曾經製造了一台135相機 "Robikon", 是Konica I的原型.

Robikon的計畫因為大戰的原因停止,

直到二戰後, Konica開始以"Konica"為名稱推出一系列RF相機 "Konica I, II, III"

是Konica第一代的RF機系列.

Konica I (1946)

(From Camerapedia)



Konica II (1950)

(From Flickr)



Konica III (1956)

(From Flickr)

Konica開發這自家第一代135相機可是不惜成本使盡渾身解數,

全機黃銅精製,

測距系統用料奢華,

造型也是精心設計過, 如Konica II的曲線腰身和Konica III的斜線層次

銘鏡Hexanon 48mm f/2也在Konica II首次出現.

整個Konica系列生產超過40萬台.



剛好在筆者出生20年前的1958年四月Konica推出了Konica III的改進型也是本文的主角"Konica IIIA"

我們先來看Konica IIIA的基本規格[1]:

年份 1958
尺寸規格 133x81x65
重量 800g (48mm), 820g (50mm)
鏡頭 Hexanon 48mm f/2, Hexanon 50mm f/1.8
快門 Seikosha-MXL
售價 ¥32,800 (48mm), ¥34,800 (50mm)

Konica IIIA的尺寸大約和Leica M6差不多, 窄一點點, 高一點點.

但是因為用料紮實,重量達到驚人的800g.

Konica IIIA的鏡頭有兩款, 表現都很棒, 我手上這台是搭配48mm f/2 Hexanon.



Konica IIIA的造型剛毅不阿, 整體以直線和方形為主,

方型的機身, 方型的頂部, 加上測距取景系統的三個方框框構成Konica IIIA的主體.

也許是怕整體造型過於單調, 在機身中央畫出了兩道斜線.

黑色的蒙皮和銀色斜線的金屬部位看起來很像是黑色西裝搭配上白色襯衫,

非常有紳士的氣息. (恰巧和Konica II的性感曲線呈現對比)



來看Konica IIIA的機頂,

兩側的斜角修飾了機頂的線條,

機頂的Konica IIIA是採取蝕刻黑體字的方式相當美觀,

試想就連後期的Leica M機的紀念機機頂都只使用印刷的方式.

就可以知道Konica IIIA的用心了.



底片計數器位於機頂右側圓框裡的棒球場造型中. 計數器白底黑字的清晰度和辨識度很高.



Konica IIIA背部的造型非常簡潔, 沒有多餘的資訊.

唯一特別的是右上部的那條斜線.



Konica IIIA的細部造型非常精緻有設計感,

最顯眼的就是鏡頭旁的板機式過片桿, 由四道優雅的弧線所構成.



Konica IIIA的迴片桿有別於Konica III的圓形旋鈕, 設計成90度直角,

平常可以收起來隱藏在機頂中,

需要迴片時輕輕往上扳,兩段式彈起後就能迴轉底片.

精巧的設計讓人愛不釋手!!



鏡頭左側的自拍器拉桿是我個人非常喜愛的一個部分.

優美的造型加精緻的車工, 光線照射下上半部呈現漸層的光澤,

下半部車削的部分呈現霧面的光澤

固定器則是圓形髮絲紋.

小小的部件卻精美的跟藝術品一樣.

回頭看Konica III的自拍器拉桿就普通到不行XD




看完了造型來說一下Konica IIIA的操作.

Konica IIIA的過片方式很特別.

必須要按壓鏡頭右邊的板機式過片桿兩次才能完成過片.

我想當初設計者的靈感可能真的是來自於手槍吧XD

類似的過片方式我只想到天線機Voigtlander Vitessa. (按壓天線兩次完成過片)

這個特殊的過片方式和過片桿造型也成為Konica IIIA的註冊商標!



特殊的迴片桿剛才已經講過.

開啟背蓋的方式也很特別,

底部類似Leica的拉環拉開向右旋轉到指標"O"之後,

必須要向下按壓才能彈起背蓋.

這個特殊設計應該是為了避免不小心誤開背蓋.

但是卻也衍生一個缺點,

如果關蓋之後忘記將拉環向左轉回指標"C"歸位,

將相機擺放到桌上時就會按壓到開關而誤開背蓋...@@

我在把玩時已經發生數次, 使用上務必要小心.



再來講到Konica IIIA的觀景與連動測距系統. 我認為除了鏡頭以外, 這部分是Konica IIIA的靈魂所在.

從Konica III到Konica IIIA的最大改進就是提供了1:1取景比例的取景器.

1:1有甚麼意義呢?

代表你可以在取景時兩眼都張開,

而兩眼看到的景象是大小完全一致,

所以兩眼看到的影像可以完全連接不會有任何視差和不適感.

這樣可以把RF相機的取景優勢發揮到最大.

就連RF王者Leica M3也只提供了0.91x的取景倍率, 真的很難得.



Konica IIIA的連動測距和取景器的用料非常奢華.

在取景器的位置用的不是一般便宜的鏡片+反光鏡

而是兩塊超大的菱鏡(玻璃磚)黏合,

菱鏡全反射的特性提供了IIIA明亮的取景器和清楚的測距影像(黃斑)

下圖是我請老師傅幫忙修理計數器小bug時拍下的照片, 可以清楚看到菱鏡的構造


取景器包覆著紫紅色的鍍膜,杜絕了取景時耀光的產生.

再搭配上超亮的框線, 真的是接近完美的取景系統.

美中不足的是測距黃斑的邊緣並不像Leica M機一樣銳利清晰, 無法透過邊緣來做裂像精準對焦.

另外紫紅色鍍膜也讓取景影像看起來有點色偏.

下面是IIIA的取景器看出去的樣子和對焦黃斑的示意圖:





Konica IIIA的取景框線還有一個視差補正的特異功能,

視差補正聽起來似乎沒有甚麼了不起, 稍微高檔的RF機都有提供.

但是所有的RF機都只提供了因為鏡頭與取景窗位置不同所造成的視差補正,

也就是改變對焦距離時取景框會自動往斜方向橫移以校正視差.

Konica IIIA除了橫移的補正以外還有取景框放大縮小的校正.

這邊要提供一個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觀念,

一般都認為定焦鏡不管對焦到何處的影像含蓋範圍都是一樣大, 這其實是錯誤的

當對焦距離改變時, 影像含蓋範圍還是會有微幅的變動.

對焦到無線遠時影像範圍含蓋最大, 對焦到最近距離時影像含蓋範圍最小.

一般RF機都是將取景框設定在對焦最近距離時的大小,

因為寧可稍微拍廣一點也不要造成裁切的後果.

Konica IIIA的取景框則是會跟著鏡頭對焦的轉動而調整大小, 以提供最精確的取景範圍.

這連Leica都做不到(Leica必須用框線的寬度自行估算)

Konica IIIA真的是做到旗艦機該有的專業!!



Konica IIIA的測距基線(RF baselength)並不長, 大約49mm

但是由於取景器倍率是1x, 所以測距精度大約是49x1 = 49

這個數據越大代表測距精度越精準.

Leica M3的測距精度是62.33

Leica M6(0.72x)的測距精度是49.85

Leica CL只有可憐的18.9

所以Konica IIIA的測距精度大約和M6差不多, 是非常準確的.[2]



接下來講到Konica IIIA的鏡頭,

Konica IIIA提供兩款鏡頭, Hexanon 48mm f/2和Hexanon 50mm f/1.8

我手上這台是配備Hexanon 48mm f/2.

兩款鏡頭都是雙高斯結構的高檔鏡頭.

提供大光圈以及優秀的影像.

1958年的Pop Photo雜誌曾經提供這樣的review:

"Both Hexanon lenses rank amoung the very finest lenses available today and exhibit the quality of high-grade [read, Leica and Contax] interchangeable optics which cost more than the Konica camera..."

大意是說Konica IIIA的兩顆鏡頭都是當年(1958)最好的鏡頭, 提供和Leica, Contax等高檔鏡頭同樣的品質, 但是價格卻比較便宜.[3]



前面講了這麼多Konica IIIA的優點, Konica IIIA卻在鏡頭操作的設計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這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他的光圈和快門是連動的.



上圖是Konica IIIA鏡頭的近照, 是不是複雜令人眼花撩亂.

由上到下分別是:

快門環

光圈環

EV調整環

對焦環

景深尺



光圈和快門會搭配出一個EV值也就是曝光值,

轉動EV調整環, 快門環和光圈環也會跟著連動, 用不同的快門和光圈數據搭配出相同的EV值

快門環和光圈環中間的黑色菱形會指出當前的快門與光圈.

也就是轉動EV調整環, 光圈和快門會連動用不同的數據搭配出相同的EV值@@

是不是很難懂?

如果要單獨調整快門, 就要先把EV環兩側向下壓然後轉動EV環,

這時候光圈環不會動, 可以單獨變換快門值.

如果要單獨調整光圈, 就要把EV環的左側壓下, 然後轉動光圈環來單獨變換光圈值...

簡單來說就像是手排車一樣換檔必須要踩離合器就對了啦@@!!

當時Konica的設計師在設計Konica IIIA時一定是殺紅了眼,

想把所有專業功能都塞進這台相機裡面,以展現Konica團隊的機械與光學設計能力.

著魔了才會設計出這麼難用的功能.

所幸多練習幾次也能很順手的調整光圈快門.

最後來看一下實拍的一些照片:

以下是搭配Kodak Portra 400




以下是搭配Kodak Tmax 400





感謝賞文





References:

[1] http://camerapedia.wikia.com/wiki/Konica_(I),_II_and_III

[2] http://www.cameraquest.com/leica.htm

[3] http://www.dantestella.com/technical/koni3.html

光圈與快門連動怎麼會是缺點呢?
習慣的話你會發現這個功能超讚的~

althewind wrote:
光圈與快門連動怎麼會...(恕刪)


光圈和快門連動當然是好功能,
不過為了連動造成光圈和快門獨立調整很麻煩就不好了
好文一篇

jonathankao wrote:
Konica IIIA的取景框則是會跟著鏡頭對焦的轉動而調整大小, 以提供最精確的取景範圍.
這連Leica都做不到(Leica必須用框線的寬度自行估算)
Konica IIIA真的是做到旗艦機該有的專業!!

我不知道我家那台 Auto S1.6 算不算得上是旗艦機(大概算吧,因為是 Konica 光圈最大的不可換鏡頭RF),不過它也有這個功能喔~

jonathankao wrote:
光圈和快門連動當然是好功能,
不過為了連動造成光圈和快門獨立調整很麻煩就不好了

因為這台沒有測光錶啊,只能靠EV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dormcat wrote:
我不知道我家那台 Auto S1.6 算不算得上是旗艦機(大概算吧,因為是 Konica 光圈最大的不可換鏡頭RF),不過它也有這個功能喔~

Auto S1.6是Konica的主力RF第三代系列,
比起同期的較為low end的EE Matic系列, Auto S1.6自然也算是旗艦機


因為這台沒有測光錶啊,只能靠EV

嗯沒有錯,
但是當用測光表測出的EV值和機身上的EV值不同的時候,
就要開始踩離合器調整光圈快門了...
與其這樣我寧願光圈快門不連動,但是可以輕易調整.
jonathankao wrote:
光圈和快門連動當然是好功能,
不過為了連動造成光圈和快門獨立調整很麻煩就不好了

在50~60年代有光圈快門連動設計的相機中,
把EV值調整環或一個什麼裝置向下壓才能調獨立整光圈快門算是很普遍的設計,
也就是大家都一樣沒有更好的,
連經典的德製相機如柯達的RETINA及福倫達的VITESSA等都是,
到60末70初日系RF大流行時才有比較好的相關設計出現,
說真的以小弟操作過的相機來說,
KONICA IIIA的光圈快門連動設計算是比較好操作的了~

althewind wrote:
在50~60年代有光...(恕刪)


haha...那是小弟少見多怪了.
Konica IIIA用習慣了還是挺順手的,
目前使用上並不會造成我的困擾.
在文章中特別提出來是想把經驗分享給對這台相機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jonathankao wrote:
haha...那是小弟少見多怪了.

別這麼說,
論操作多數七零年代以前的老相機真的都不是很好用,
要玩這些老玩具一定要有此覺悟才行,
不過也因此才愈能凸顯其細緻的操作樂趣,
小弟的收藏裡八成以上都是六零年代以前的老傢伙~

althewind wrote:
小弟的收藏裡八成以上都是六零年代以前的老傢伙


握手!
小弟收藏相機的副本路線就是60年代以前的RF機.
目前才正要開始XD


用心的好文章
jonathankao wrote:
今天要來介紹這台我最愛的日本RF機 "Konica IIIA".


先來提一下Konica這家公司,


給您加五分
平安、健康最重要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